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11
  • Tax100会员 33296
查看: 1291|回复: 0

[付广军] 【2016年02月01日】付广军:中国宏观税负不同口径及涵义辨析

97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一级税友

Rank: 2

积分
97
2021-10-29 14: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广君微言
标题: 付广军:中国宏观税负不同口径及涵义辨析
作者: 付广军
发布时间: 2016-02-0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g1NzM1MQ==&mid=401035370&idx=1&sn=965dae1d523c02136b691078857eb5bf&chksm=0d2597823a521e94dff1da93e269e0181860493e61a72b32b475fa7d5634ba332f8f507f35fe#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付广军:中国宏观税负不同口径及涵义辨析

对中国宏观税负问题的讨论,一直是财税理论议论的热点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据不同,结论迥异。为了厘清争论的症结所在,本人尝试做一点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国宏观税负不同口径辨析


  在中国,关于宏观税负的概念,可谓是纷繁复杂,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政府收入的不同口径,凭空产生了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概念。

  宏观税负,顾名思义是税收占经济份额的比例或比重,是两个总量指标之比,是一个相对指标。这里涉及有两个总量指标:一个是处在分子的税收量指标,另一个是处在分母的经济量指标。

  对于处在分母的经济量指标,国际上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国内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不存在争议;但是,对处在分子的税收量指标,却存在较大争议,为什么应该没有争议的税收量(税收收入)指标却产生了争议。这和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关,在中国,税收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政府收入除了税收收入外,还有非税收入、公共财政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含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等。

  在进行宏观税负分析时,不同学者根据研究自身目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口径的政府收入作为分子。有用税收收入的,有用税收收入(含社保基金)的,有用财政收入的,有用全口径政府收入的。于是便产生了宏观税负的所谓窄、中、宽(或称小、中、大)口径。

  全口径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含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选择政府收入作为分子指标,称为宽口径宏观税负。选择财政收入作为分子指标,称为中口径宏观税负;选择税收收入作为分子指标,称为窄口径宏观税负。

  根据资料,我们分别计算出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

表1:中国各种口径政府收入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5》

表2:中国各种口径政府收入统计表

注:1、政府收入(全口径)包括财政收入(含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根据表1资料计算得出。

图1 宏观税负、宏观财负及宏观政负比较图

  按照宏观税负三个不同口径,由表2计算可以看出:2014年窄、中、宽不同口径宏观税负差异较大,窄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8.73%,加上社保基金占GDP的比重为25.00%;中口径宏观税负(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07%;宽口径宏观税负(全口径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7.15%。这样宽口径宏观税负高于窄口径宏观税负18.42个百分点,提高了近一倍。

二、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分析

  进行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比较口径一致性十分重要,否则不可比,如果强行比较便失去意义。

表3:2011年部分国家税收收入及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表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政府收入年鉴2012年》

  作为窄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之比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和国际比较,中国目前水平为18.73%,仅高于日本和新加坡,与美国接近,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存在宏观税负过高问题。如果用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作为计算宏观税负的分子,中国宏观税负为25.00%,仅高于新加坡和韩国,与澳大利亚和美国接近。

  如果用政府收入作为宏观税负的分子,中国宏观税负则为37.15%,高于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接近加拿大。

  据有些资料介绍,2011年OECD国家宏观税负非加权平均值为34.61%(含社会保险基金),2011年OECD国家社会保险基金占税收收入的26%,按此计算扣除社会保险基金后的宏观税负为25.6%,2014年中国同口径为25.00%(税收收入11.92万亿加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8万亿元除以63.61万亿GDP),低于2011年同口径OECD国家非加权平均值,与其不含社保基金收入的宏观税负基本持平。

  三、宏观税负之涵义辨析


  前述我们计算出了中国不同口径宏观税负,并简单进行了国际比较。似乎可以结束有关宏观税负的争论。事实上远非如此,“宏观税负”数据总是很容易引起民众“税负痛苦”,中国的税负到底高不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什么是宏观税负?它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国际上不存在争议?

  作者认为,所谓不同口径宏观税负,是有学者对宏观税负的理解出现偏差,凭空生造出了各种税收量指标,甚至借用了其他非税收量指标(例如,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替代了税收收入作为宏观税负的分子指标,由此出现了前述各种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

  究竟合不合适,让我们来做一下理论分析。宏观税负(包括其他形式的税负),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税收负担,而不是其他负担(收费负担,简称费负),严格的理论意义上应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采用其他非税收量指标理论上欠妥。因此,也就不存在其他口径的宏观税负,宏观税负只有一个口径,那就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时采用包括社保税(基金)的税收收入。在中国,由于社保基金还不是税收,只是为便于国际比较有时采用税收收入加社保基金,作为宏观税负的分子指标。

  至于用财政收入(包含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以及范围更宽的政府收入作为计算宏观税负的指标,国际上很少采用,理由有二:一是理论上,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实践中,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其他收入占比很少。

  为适应中国国情,对目前业已存在的所谓“窄、中、宽”口径宏观税负,本人建议按照两个指标中的分子指标,采用宏观政府收入负担、宏观财政收入负担和宏观税收收入负担来称谓,并简称为“宏观政负、宏观财负和宏观税负”。这样便于从理论上区分前述不同口径宏观税负,今后凡再提到宏观税负时,仅且仅指税收收入占GDP比重。

四、中国宏观税负高低辨析

  如何判断中国宏观税负高低?厘清了宏观税负的涵义。下一步就是如何判断宏观税负高低,无比较就没有高低。税收收入,既然有不含社保基金和含社保基金的两种口径。我们就可以进行两种口径比较。

表4:历年中国税收收入、GDP及宏观税负分析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
图2 中国宏观税负历年变化趋势图

  一是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分析。此口径宏观税负,由2001年的13.9%,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18.7%,提高了4.8个百分点。二是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分析。此口径宏观税负,由2001年的16.7%,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25.0%,提高了8.3个百分点。尽管中国宏观税负逐年提高,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低水平,因此,中国不存在宏观税负过高问题。至于有些学者采用非税收指标作为计算宏观税负的分子,并得出中国宏观税负偏高的结论,是对宏观税负的误读和歧义。

  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收入中非税收入很少,绝大多数在5%以下,而纵观中国非税收入占比高达18.42%(2014年),特别是政府性基金收入2014年高达54113.6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40479.69亿元占74.8%),占政府收入的22.90%。

  税收不同于其他政府收入,税收是由法律法规规范的收入,其他收入过多不仅会造成对正常税收收入的冲击和侵蚀,而且会造成大众对宏观税负水平的非议,影响宏观税负真实情况的判断和误读。作者认为,应该学习国际经验,尽快采取措施减少非规范的政府收入,使税收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提高税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这才是当务之急。




908_1635489066707.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