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三年的税,不是不想补,是真补不起,把我都卖了也补不起。”
“电商经营,8%的利润负28%的税,简直了。”
“不公平,为啥就查北京,不是全国普查。”
“补不起税,能申请破产么?如果去坐牢了,回来还用补税么?” 日前,北京涉及服装、文具、箱包、化妆品、母婴用品、园艺等多个行业,约2000家天猫、京东平台网店,收到税务部门风险自查提示,补缴2017至2019年度的税款、滞纳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
税务问题,这个被网店长期忽略的问题,可能让商家“一击毙命”。
01.网店需要纳税吗?
电商行业的纳税情况一直比较混乱。
早期由于相应政策和法律尚未制定,大部分网店并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而且本身缺乏财务管理能力,大部分网店都是不纳税或少纳税的状况。这被当成了电商行业的传统,甚至是电商相对于实体经营的优势。自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施行,针对电商行业的注册和税务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
根据电商法第十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但是,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除外。”
根据电商法第十一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依照前条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首次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当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并如实申报纳税。”
电商工商登记后,注册为非企业法人和企业法人。
非法人企业的纳税是根据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来进行征收,只需要对经营所得,缴个人所得税即可。不同的额度,对应不同的税率。
法人企业纳税相对要求是比较严格,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来征税,所以必须有财务账本核算和发票,尤其是对于发票的要求比较高。
符合四个特殊情况的卖家,工商上不用办理营业执照,但是没有营业执照并不代表不用交税,个人在取得的收入达到相关税法规定的交税标准时(例如零星小额交易活动超过500元),应该去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并且交税。
02.补税不对么?
从法律上讲,依法纳税,无可争辩。
据了解,此次是税务部门通过金三(金税三期)系统数据,反推商家的营业收入,再与商家申报的纳税额度比较。对于金额差距较大的商家,系统自动发出风险自查提示。不过商家对于此次查税、补税,仍有疑惑,并认为在具体执行中有困难。
一位园艺资材商家列出了自己三年的公司账单。
实际上,三年总体净利润为亏损23万。由于缺乏人工、场地、快递、部分采购产品等支出的进项发票,除了自己按实际利润上报的交税额度外,其他成本部分也变成应税收入,还需补三年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预计占平台流水的25%左右,接近300万元,还不算税额50%至500%的滞纳金处罚。
另外一家也粗略估算了一下三年的营收和成本。店主介绍说,她是2017年10月开始做电商,当年由于没有完成销售任务,还缴纳了2万元服务费。2018年通过大量促销活动,拉高了整体平台流水,但活动价格极低,经常“一元包邮”、“三元包邮”,而仅快递费每单就6.5元,所以经常为了冲量是亏损状态。这在电商中非常普遍。
虽然粗算有57.3万的账面利润,实际上由于自己没做账,很多零散支出未统计,整体应该是亏损状态。钱没赚到,现在还面临大额补税,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长期以来,不纳税或少纳税已成为电商经营常态,电商产品不含税的超低价格已成为商家价格战中最有力的武器,因此不少商家在产品销售时默认为不纳税价格。此次补税,税费及滞纳金远高于销售利润,有商家评论说,“8%的利润负28%的税”。
另一方面商家忽视进项发票,不少产品采购时并未索取发票,农户种植的花卉产品没有发票,或者诸如快递、场地租金等难以获得发票,出现了“营业流水全变成应税收入”的状况。远超实际盈利额度的巨额税款、滞纳金,商家直言“真补不起”。
其次,此前电商经营中存在刷单、攒单等行为,这部分非实际交易,但按照目前的计算方式,也属于网店流水。
牵涉税务问题的商家认为,纳税、补税都合理,但只有他们,或者只有北京的商家纳税、补税是不合理的。北京市丰台区的“天猫魔盒”说,补缴也应该大家一起补,只有北京查,其他地区都没事,那北京的电商就做不下去了。
此前也有电商因为“双十一”等大型活动,流水收入过高,而被税务部门约谈,但从没有一次补缴3年税费的先例,北京这次的“重拳”也是前所未有。
相比于线下市场竞争,电商竞争的市场反应更为灵敏、价格更加透明,商家认为,如果要整饬电商税务问题,也要全国一盘棋,普查。现在只有北京区域的电商需要严格依法纳税、补税,那其他地区的电商就可以凭借税费优势低价竞争,北京电商面临破产和逃出北京的抉择。
电商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但目前税务提示补缴2017至2019三年的税额。北京东城区经营玩具的“lonely”说,补税是应该的,但希望有时间界限,比如补缴电商法施行后的部分,此前的没有相关规定,而且今年疫情生意难做,最好能从宽处理。
一位花卉行业的电商从业者说,自己也是从个人店创业做起,随着平台流量向企业倾斜注册了公司,但自己的财税知识几乎空白,还不具备真正的企业素质。按照目前的补税方式,店铺会被一棒打死,希望能给予电商从业者学习和成长的时间。
依据现行税务制度,大部分电商从业者需要自行报税,这一方面对电商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了解复杂的财税制度;另一方面,也给心存侥幸的商家偷税漏税留下空间。有商家建议,税务部门最好直接与销售平台关联,使得商家的每笔销售业务自动扣税,如同个人所得税公司代缴扣款,这样商家和税务部门都方便。
03.专家解读
针对上述问题,在花卉行业内有十年财税工作经验的刘海兰女士进行了解答。
税务被查很正常,每年银行、金融行业、大企业等都会被查税。国家有税务监管的职能,现在通过金三税工程进行数据核对,发现税务风险,系统会提醒自查,这就是给大家提供申诉和修正的机会。查税、补税依据税法,因此电商法并不能作为不补税的法律依据,电商补税的追查时间也不应以电商法为起始依据。
换个角度看,电商入了税务部门“法眼”,这也说明电商渠道越来越重要,表明电商行业发展很快,店铺本身也做的很好。
针对经营取得进项发票困难,平台流水都变成应税收入,低价促销引流等,专家认为,以平台流水作为应税收入确实缺乏依据。花卉行业本身产业链长,产品复杂,是个低毛利行业,所以要向税务部门进行说明。
以鲜花花束为例,需要采购鲜花、运输、鲜花保鲜剂、快递费、包装费、印刷费、运营广告费、人工成本等,有些还搭配花瓶、剪刀等赠品,这时候我们要把自己产品的销售流程厘清,提供各环节相应的流水凭证,向税务部门申请扣除实际支出成本,对实际增值部分征税。
针对涉农产品取得发票困难的问题,首先,可以找产品的服务机构代开发票,比如昆明鲜花拍卖市场、大规模中间商等,大规模交易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代农户开具农产品销售专用发票。
其次,花农本身免税,可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农产品销售专用发票,只需要向税务部门报备,由辖区证明其种植面积、产品、产量等,这样也能给电商开具农产品销售专用发票。对于自产自销的产品,同样需要向税务部门和辖区出具证明,以减免相应税费。
针对刷单等行为,实际上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商家需要提供业务证明可以从应税收入中剔除。刷单行为不在税法管辖范围,但属于市场监管部门及平台的惩处范围。
规范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因此专家建议花卉种植商、销售者等,都应做好财税规划,厘清销售模式,进行合理避税。比如兼营植物、肥料、花盆等,各自税率不同的产品,需要分开计算,财务进行分别核报,或者向税务部门申请核定征收,否则总体税率“就高不就低”。
目前北京的电商税务“风暴”,受波及商家较多,而且牵涉金额较大。据了解,税务部门将采取“一次告知,自纠自查;二次告知,辅助纠错;三次不改,重点核实”的模式。在此提醒商家:
首先,解决问题时,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如虚开发票等。
其次,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都应依法及时纳税,让企业走上正轨,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