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自2016年起探索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行“暂按个人物品监管”的过渡期政策安排,此后过渡期两次延长至2017年底和2018年底。2018年11月,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北京等37个城市试点,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保证了过渡期后监管安排的连续稳定。2020年试点进一步扩大至86个城市及海南全岛。
“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意味着手续更简便、流通更迅速。在试点先行先试带动下,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快速增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自2018年11月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以来,各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同时,风险防控和监管体系也在逐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有力有效,具备了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条件。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外贸进出口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首先要厘清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不足,由此带来的外需持续疲弱成为影响外贸走势的主因。”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要充分正视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但也要看到,一些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集聚。
具体来看,新产品和新业态潜力充足,“新三样”、储能产品等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产品契合全球能源发展需要,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中国外贸拥有持久不息的创新能力和稳定高效、充满韧性的产品供应链,将继续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和全球经济复苏增长提供强劲新动能。
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抓重点工作。“中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中间品出口第一大国,中间品对外贸增量的贡献接近六成。”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拓展中间品贸易,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潮流,是互利共赢之举。要进一步与贸易伙伴拉紧合作纽带,满足其发展制造业的现实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说,围绕扩大跨境电商出口,将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方面政策,提升监管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行业组织和企业等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培育外贸新动能,还要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储备新的政策措施,适时推动出台,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2024年以Temu、TikTok Shop、阿里海外电商、Shein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四小龙”在不断增长的大市场中纷纷上调各自交易额增长目标,分别达到233%、150%、125%和40%; 其中Temu最为激进,2024年定下了600亿美元交易额目标,是2023年销售额的3.33倍,Shein则较为平缓,定下630亿美元交易额目标。据悉,2024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增长9.6%,其中出口4480亿元,增长14%。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