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365
  • Tax100会员 27868
查看: 2263|回复: 13

[涉税交流] 【连载】一文秒懂!自贸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保税港 怎么区分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2020-2-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echatIMG845.png
下载课件 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以及相关涉税事项-完整版.pdf (3.04 MB, 下载次数: 52)



点评

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平潭”)处于对台最前沿。中央不但赋予平潭对台先行先试的地位,还批准平潭设立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在全国享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适合开展税制协调创新研究。[/c...  发表于 2020-2-27 13:00
留个脚印:赶快睡觉 日月,星辰,旷野雨落。  发表于 2020-2-26 00:46
2010年1月1日,拥有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发表于 2020-2-25 19:32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7 2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综合保税区税收政策的应用

   综合保税区属于一个特殊海关监管区域,主要目的就是保留征税任务。早在1990年,我国在上海地区设置了第一个海关监管区域,并且前后设置了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我国刚开始设置综合保税区主要作用就是,明确保税区在境内外所具有的地理位置,借助保税区所具有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及人才,通过先进管理技术,增加我国出口外汇水平。但是,综合保税区在实际发展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法律地位,监管还存在一定缺失,工作经验十分有限,进而造成综合保税区在运行中经常出现偷税漏税问题,加剧国家税收流失问题。
  一、综合保税区税收政策
  综合保税区所能够享受到的税收政策基本上全部参考港区税收政策。按照我国综合保税区规章管理制度规定,产品由国外入境之后,必须进入到保税港区,对境外产品征收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及海关免征进口关税。
  在我国税务部门所颁布的税收问题有关规章制度内明确规定,我国保税港区在运营内,享受出口加工区税收政策,也就是说国内产品在进入到综合保税区之后,完成产品退税业务,综合保税区内国内产品并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消费税。
  简而言之,综合保税区仅仅对于三个税种减免,分别为关税、消费税及增值税,剩下税种并不享受综合保税区优惠减免税收。
  二、保税物流应用
  保税物流主要表示在海关监管之下,产品或者是商品在特殊地区内完成物流配送及中转任务,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对产品货物进行储存,任何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全面都处于保税状态之下。就以保税物流流程来说,供货商将自身产品运输到综合保税区内,供货商对产品进行出口报关,产品可以在保税区内获取产品所能够享受到的退税单据,境外采购中心通过美金方式采购产品,采购中心在对产品初步简单包装,通过混合包装形式,采购中心会将产品向境外出口,并且向海关部门报备备案,报关产品数目可以与出口报关货物数目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产品直接向不同国家发送,进而达到境外客户手内。
  保税物流在实际应用内,最为显著优势就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缩短产品运输时间,降低产品出口成本。产品进区被看作为产品出口,采购方在采购产品内,并不需要提前支付产品增值税。综合保税区可以将不同供应商所储存到的产品进行混合包装处理,进而对产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帮助供应商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三、保税加工应用
  本文在对保税加工应用分析研究内,以增值税作为研究案例。保税加工主要表示产品加工企业,将产品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或者是半成品,从国外临时对产品进口,在这种过程中产品加工企业并不需要缴纳关税,并且进口环节税种也可以有效避免,产品从国内出口之后,进入到综合保税区进行退税。该部分产品在运输到综合保税区之后,需要将产品成品或者是半成品再次进行处理加工,然后在将产品出口。保税加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别,分别为进料加工及来料加工。
  1.进料加工业务
  进料加工业务在落实过程中,主要包含四个主题,分别为原材料供货商、产品制造商、产品采购方、综合保税区。
  原材料供货商所应用到的原材料主要从两个途径获取,分别为境外采购方及境内产品供应商。假设,境内原材料供应商所具有的原材料并不需进入到综合保税区内,境内产品制造商直接将原材料从原材料供应商内采购,该原材料采购也就是境内原材料采购任务。出口退税率与增值税征税率二者存在差别,出口退税率税率为13%,增值税税率为17%,进而境内原材料进项税在无法抵扣之后,出口企业所需要承受的税率比例就会较高,进而提升自身运营成本,无法有效降低自身运营经济成本。
  例一:假设某产品出口价格为600美元,原材料保税进口单位价格为200美元,境内原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并不需要缴纳保税,进而境内原材料采购价格仅仅为100美元,13%为出口退税税率,17%为增值税出口征税。
  原材料供货商在产品当期缴纳中,并不需要交纳增值税款,进而无法享受免征,税额得不到抵扣,抵扣税额在计算内,产品出口销售数额减去原材料进口数额,计算结果减去征退税率差值,最终计算结果为16,出口企业运营成本为16美元。
  相反,假设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将自身产品原材料运输到综合保税区内之后,境内产品制造商在将原材料从综合保税区内进行采购,将自身采购的原材料看做海外采购。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制造商运营成本就可以有效降低。
  例二:假设原材料出口价格为600美元,原材料保税进口价格为200美元,境内制造商要是从综合保税区采购自身所需要的原材料,进而并不需要缴纳税款价格为100美元,13%为出口退税率,17%为增值税出口征税税率。
  制造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就需要交纳免征及抵扣税额。免征及抵扣税额在计算中,通过出口销售额减去原材料减免进口金额,计算结果乘以征退税率差值,最终计算结果为12,原材料出口企业运营成本为12美元。这两种原材料征收相比较,产品制造商自身运营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
  2.进料加工业务
  进料加工业务在开展内,境内产品制造商原材料是否进入到综合保税区内,产品制造商经济运营成本就会造成到显著影响。
  假设,境内原材料供应商在销售原材料产品内,并不进入到综合保税区内,自行完成原材料销售,境内制造商也直接从境内原材料供应商内采购原材料,这种原材料采购方式就属于典型境内采购。境内原材料在采购内,原材料供应商在采购原材料内,必须缴纳增值税款,同时境内制造商在采购原材料内,所缴纳的进项税额无法享受退税优惠政策,制造商所缴纳的增值税就需要记录在产品生产经济成本内,造成原材料制造商需要承担额外成本,加剧制造商运营成本。
  例三:假设境内原材料在采购过程中,税款数额为100美元,原材料保税进口价格为400美元,原材料出口价格为600美元,13%为产品退税率,17%为产品增值税率,境内产品所缴纳的进项税额无法享受退税优惠,继而转变为自身运营成本,自身运营成本为17元。
  相反,假设,境内原材料供货商所具有的原材料通过综合保税区进行销售,境内制造商直接从综合保税区内采购原材料产品,所采购的原材料看做为海外原材料。来料加工贸易在落实内,制造商并不需要缴纳进项税额,进口料件可以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进而企业运营成本可以有效降低。
    四、结论
  由此可知,我国综合保税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帮助制造商家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享受更多优惠免税政策,并且对税种再次加工。按照综合保税区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属于一种虚拟口岸。所以,综合保税区在实际运行内,最为主要的作用还是保税加工及保税物流,帮助企业享受多优惠政策,提升自身在市场内竞争力。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7 21: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贸区和保税区有什么不同

企业微信20200207093542.png


保税区

在了解自贸区前,我们先来看看保税区的概念。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


自贸区定义

在自贸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从政策上来讲,自贸区就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内”政策。


自由贸易区也分两种,第一种是Free Trade Area,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属于比较广义的范畴了,亚太自贸区就是FTA类型。

我们生活中更能接触到的是第二种,Free Trade Zone,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属于这种类型。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区别

尽管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都起到类似自由港的作用,但在开放程度、功能设计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区别。

一是保税区在海关的特殊监管范围内,货物入区前须在海关登记,保税区货物进出境内、境外或区内流动有不同的税收限制;而自由贸易区是在海关辖区以外的、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

二是保税区的货物存储有时间限定,一般为2~5年;而在自由贸易区内,货物存储期限不受限制。

三是由于保税区内的货物是“暂不征税”,对货物采用账册管理方式;而在自由贸易区,主要考虑货畅其流为基本条件,多数自由贸易区采取门岗管理方式,运作手续更为简化,交易成本更低。

四是目前许多保税区的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起中转存放的作用,对周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而自由贸易区一般是物流集散中心,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7 2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保税区内成立的公司在税收方面有无优惠政策


保税区范围: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福田、深圳沙头角、深圳盐田、广州、大连、青岛、张家港、宁波、汕头、厦门、海口、珠海等城市的保税区,洋浦区

(1)减税。区内从事加工出口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2)进口货物免税。区内企业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生产和管理设备所需的维修零部件、生产用染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3)进口基础设施物资免税。对建设保税区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进口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4)进口出口产品货物保税。区内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予以保税。

(5)转口货物免税。区内转口货物按保税货物处理,复出口后,免税。

(6)出口产品免税。区内企业加工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

(7)国产钢材免税。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用“以产顶进”的国产钢材为原料加工产品出口的,免征加工环节增值税。


保税区或者自贸区的投资公司享受怎样的税收优惠

投资类的公司的话,分您是想要经营什么业务的,各个保税区制定的优惠不相同,大致都是以下优惠

1,投资优惠政策 对所有中资及外资企业开放,允许以独资、合资、合作形式设立贸易、仓储分拨、加工及其他服务贸易领域的公司。也可以设立包含上述所有领域的复合型企业。 在保税区内无论投资何种领域,外商均可申请100%的独资公司,也不受中国政府的产业投资导向限制。

2,生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的,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

3,保税区企业、行政管理机构某些货物、物品的,免征关税.

4,保税区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免征几年地方所得税(各地不一)。

5,免征其他地方税收.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7 21: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分别是自贸区4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      
它们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主要功能及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有什么不同?      
某进出口有限公司  石刚


  一、保税区的功能与进出口税收政策

  自贸区中保税区的主要功能与税收政策是参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保税区规定来执行的。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之一。它是经国务院批准划出来的一个特定区域,受海关监督和管理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目前,我国正式投入运营的主要有: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保税区。

  1.区域功能介绍。
  保税区是以生产加工、自由贸易和转口贸易、仓储分拨、航运服务及服务贸易等为基本构架的口岸产业。其中,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商品展示是最主要的四大功能。
  (1)进口货物存储在保税区内,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免许可证,免保证金,货物存储期限不受时间限制,在未办理许可证或加工手册的情况下也能进口货物。
  (2)区内保税货物销往国内时,快速办理清关手续,大大缩短交货期。
  (3)不同的国内供应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出口到保税区,待货物齐全后在保税仓库内拼箱出口,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如果有逾期货物未办理有关手续,海关有权对其拍卖,拍卖后扣除有关费用后,余款退回货主。
  (4)贸易中间商通过在保税区内分装、贴牌,换包装,充分发挥贸易商在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5)保税区能够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即可以从某国进口到保税区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
  因此,保税区不但成为了吸引国外资金、技术的投资促进区,而且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和按国际惯例、国际通行做法运作的自贸区。

  2.进出口税收政策优惠。
  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
  (1)进口环节税。
  一是生产型企业进口自用基建物资、自用合理数量办公用品及生产用机械设备免税。
  二是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不设保证金台账制度。
  三是区内企业用境外运入料件加工的制成品销往非保税区的实行征税,其进区时用于制成品加工的境外料件实行征税。
  四是国外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可自由出口,只需缴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境内则需缴纳关税。

  (2)出口退(免)税。
  一是区外企业的出口退(免)税政策。区外企业运入(销售)到保税区内的货物一律不予退(免)税,并且还要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但是如果区外企业销售给国外商客的出口货物以寄存方式暂存在保税区内仓储企业的,并且离境时由仓储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区外企业可凭货物进入保税区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仓储企业的出口备案清单及其他规定的凭证,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如果区外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其进口料件是从区内企业购进的,也按现行规定进料加工享受退税,来料加工享受免税。
  二是区内企业的出口退(免)税政策。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口的货物实行备案制,海关不再签发报关单而改签使用备案清单,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如果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口料件开展加工贸易,可凭保税区海关签发的"海关保税区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及其他有关退税凭证,在加工出口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或免税。

  二、保税物流园的功能与进出口税收政策

  自贸区中保税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与税收政策是参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保税区规定来执行的。保税物流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发挥保税区的政策和港区的地理优势,而设立的由海关事实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是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通道,拓展港区功能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保税物流园区主要有:上海外高桥、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等。

  1.区域功能介绍。
  保税物流园区主要有四大功能,即:国际中转、物流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体现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区方式。
  (1)在海关监管方面。一是可操作进境整箱货物的"区港直通"业务;二是企业可在区内设立"保税维修中心";三是区内货物可"先分批出区、后集中报关";四是从其他不实行"入区退税"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保税区)转关入区的货物,可以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五是园区可以和区外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保税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中心A/B型、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开展转关业务。
  (2)在检验检疫方面。一是货物进入园区时,区外企业凭货物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直接到区内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区内检验检疫机构不再进行查验。二是区内货物输往区外时,凭入区时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复印件以及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报检,不需审核海运提单,不再实施检疫,不计收检疫费;三是区内的进出口货物在区内企业之间销售、转移,一般免于检验检疫。四是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入区内的仓储物流货物以及自用的办公用品、出口加工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免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五是从园区内转口出境的货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一般不再实施检疫和检疫处理。
  (3)在物流配送方面。一是进口配送、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区内储存的境外保税货物,在担保金制度下,以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方式进口,通过园区内卡口进入国内市场。二是国际中转、两次拼箱。境内(外)不同启运港的拼箱货物在物流园区中转,进行拆箱重组,二次拼箱后,向境外(内)同一目的港发送。三是国际中转、延迟转运、进出口集运。国际集装箱在区内进行保税堆存,待国际、国内市场买家确定后快速运往国内外指定的目的港。四是国内保税货物中转。不同国际启运港进入区内的货物经过拼箱重组后,向国内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出的货物,可以通过水、陆、空联运实现保税状态移动。五是国内出口中转。不同国内启运港已结关货物,进入区内作为国际中转货物,与区内的货物进行拼箱重组,可以发送至国际同一目的港。

  2.进出口税收政策优惠。
  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税收政策可以概括为:一般进口货物保税,特定进口货物免税,出口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货物流转免税,货物进入国内市场征税。
  (1)区内企业运往区外的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征收增值税,消费税。
  (2)区外企业运入区内的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区外企业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及其他规定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
  (3)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但是在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4)区外企业进入区内的货物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




推荐阅读

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区别
http://www.tax100.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4&fromuid=3
(出处: Tax100 税百)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8 20: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db52e3a20e23d01bf807e2172a8c6f4e(1).jpg


4a630a3ac11638acff6655ece71e5ff4.jpg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9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正式生效
发布时间:2019-06-04 编辑:江苏 江苏分会 来源:人民日报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以下简称自贸协议)日前正式生效。自贸协议的生效,是非洲发展的一件里程碑事件,有望最终形成覆盖12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对非洲经济转型、提升其在全球贸易地位和价值链分工意义重大,将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自贸协议生效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将继续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根据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第二十三条规定,至少22个会员国签署自贸协议,并向非洲联盟委员会递交批准文书30天后自贸协议将正式生效。4月29日,塞拉利昂等22国完成递交批准文书,满足了自贸协议于5月30日生效的前提条件。据悉,目前非盟55个成员国中有52个已签署自贸协议,仅剩尼日利亚、贝宁和厄立特里亚尚未签署。签署自贸协议的52国中,有24个已经完成国内批准程序。

  提升非洲制造能力和实现工业化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旨在通过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发展,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人员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将非洲各经济体汇聚成单一的大市场。2015年6月,非盟成员国启动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2018年3月,44个非洲国家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非盟首脑特别会议上,签署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一年多后自贸协议正式生效,显示非洲各国对这一协议充满期待。

  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表示,自贸协议的生效使拥有12亿人口、经济总量达2.5万亿美元的自贸区逐渐成为现实。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宏观经济和治理司首席政策顾问约瑟夫·阿塔—门萨表示,自贸协议将显著降低非洲大陆的贸易成本,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是在非洲投资的最佳时机。

  据非洲进出口银行的数据,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仅为其总贸易额的15%,但是到2022年,这一比例预计会增加到52%。经过4年的谈判,自贸协议的机制将分阶段进行磋商,并将于2030年全面实施,目标是将取消90%的商品关税。

  南非安全研究所非洲未来与创新部门负责人杰克·西里尔斯表示,自贸协议生效将帮助非洲大陆经济从主要出口大宗商品转向提升制造能力和实现工业化。他说,促进区域内贸易将提升非洲内部互联互通需求,促进公路和铁路建设,缩小非洲的基础设施差距。

  建立全面自由贸易机制的第一步

  不少分析认为,目前生效的自贸协议实际上仍是一个庞大的框架,距离正式运作还有较大距离。南非《商报》报道认为,协议生效是在非盟主持下非洲建立全面自由贸易机制的第一步,自贸协议的内容将通过后续附加的议定书不断充实。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卡洛斯·洛佩斯表示,最终自贸协议的实施至少需要3年时间。他认为,自贸协议生效后需要各方大量工作。

  南部非洲贸易法律中心的特鲁迪·哈岑伯格认为,自贸协议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基于规则的执行力和各国贸易的透明度。

  布鲁金斯学会非洲专家兰德里·西涅和柯莱特·范得维恩研究认为,围绕自贸协议进行的谈判将决定减少非洲内部贸易壁垒,但自贸协议的关键部分尚未完成,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各国关税优惠和服务承诺的时间表、原产地规则、投资、知识产权、竞争以及可能的电子商务自贸协议。该研究认为,非盟、区域经济合作委员会和国际组织还应该为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适当延长期,以及细化自贸协议的冲突管理机制。

  根据卢旺达《新时代报》报道,各自贸协议签署国目前正围绕自贸协议框架进行谈判,议定书将规定原产地规则、关税优惠、支付和争端解决、非关税壁垒等问题,各方希望这一阶段的谈判将在2019年7月非盟首脑会议前完成。之后,签署国将进入谈判的第二阶段,处理与投资、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有关的问题。预计今年7月在尼日尔举行的非盟首脑会议将为落实自贸协议提供具体的路线图。

  中非构建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津巴布韦《周日邮报》6月2日刊登文章认为,中国在促成自贸协议的达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非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正在继续推进,在整个非洲大陆的能源、电信和交通领域的合作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需求与非洲国家需求优势互补。文章认为,由于缺乏互联互通,非洲国家间贸易非常薄弱,不少非洲国家与欧盟的贸易量远远超过与非洲国家间的贸易量。中非合作极大促进了非洲内部的互联互通,而自贸协议将进一步提升相关基础设施的需要,这将带来非洲人口从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的转变,进一步促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刘豫锡近日对媒体表示,自贸协议生效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将继续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他说,面对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强劲发展势头。中国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累计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中方与非洲39国和非盟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产能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蓄势待发,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合作蓬勃开展,极大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

  刘豫锡认为,从全球角度看,当前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经贸摩擦增多,非洲自贸区建设有助于提振全球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为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中方欢迎非洲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支持非洲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愿与非方共同促进自由贸易体制建设。他说:“中非有望借非洲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东风,构建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非洲自贸区有助于把中方发展经验、适用技术和资金与非洲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结合,为中非合作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万宇)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10 19: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自贸港建设发展对海南有哪些启示?
海口日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周卫国表示,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法治社会,二是“好公民”价值观念,三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责任。

15693125928726400_a580x330.jpg

新加坡滨海湾是世界著名的商务金融区。

图片来源:海口日报


9月3日至12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二批海南省新闻从业人员自由贸易港知识培训班。海口日报记者宋亮亮作为本批培训班的一名学员随团参加学习培训,聆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周卫国、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横河机电(亚洲)有限公司终身名誉总裁赖涯桥等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的课堂讲座,并前往新加坡港务集团、叶水福集团供应链城等地参访考察。期间,多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介绍了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并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1: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

“新加坡转型路上的一个成功经验,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据他介绍,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产业发展经过了劳动密集型经济、技能密集型经济、资本密集型经济、技术密集型经济、知识经济五个阶段,逐步成为全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开放程度最高、投资和关税壁垒最低的国家之一。“产业升级路径是由比较优势路径所决定的。”他认为,新加坡国内经济总量小,自然资源匮乏,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惟有与国际经济融合,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寻找发展的空间,在开放中学习并赢得竞争力,进而在开放中获利。 在顾清扬看来,海南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以旅游业为例。海南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这种旅游业必须是创新的旅游业。因为现代的旅游,不是只看名山大川,而是一种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只有把综合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才能具有更大的魅力。“比如说,海南的骑楼老街、东坡书院等很有特色,怎样把它们打造好?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现代服务业为例。海南除了发展生活类、消费类的服务业,还可以重点发展金融融资、专业服务等生产类的服务业。“海南可以发展海事仲裁、知识产权交易,这些产业不会污染绿水青山,又有很高的附加值。” 横河机电(亚洲)有限公司终身名誉总裁、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赖涯桥认为,海南现代物流业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工商业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强化自己的品牌。“很多人一提到海南岛,就想到那是出产椰子的地方。但我发现,中国的飞机上还没有向旅客提供海南出产的新鲜椰子汁。这也许是海南提升品牌的一种方式,让海南的产品跟着航空业走遍全世界。”他说,还有新加坡的著名品牌“海南鸡饭”,很受各地游客青睐,海南也应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加强品牌建设。

156931111993345500_a580xH.jpg
新加坡港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船舶

2:改革创新把“国际化”带到决策的DNA里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周卫国介绍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法治社会,二是“好公民”价值观念,三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责任。在他看来,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他建议,下一步海南要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从经济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型,再从公共管理提升到公共服务。此外,要加大教育的改革发展力度。“光靠本地的大学是不够的,要吸引世界上著名的大学,特别是和海洋经济、自由贸易有关的学科师资队伍、研究项目在海南落地。” “新加坡的经济开放战略给海南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把‘国际化’带到决策的DNA里。”顾清扬说。他认为,在这个全球化、信息通畅的时代,海南应向全世界考察学习一切先进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历史和自然的禀赋进行创新。比如,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过程中,单纯的消费活动还不够,需要有其他内容来充实,如医疗、教育、会展等等。特别是要用好博鳌亚洲论坛这个成功的品牌,不断把它“炒热”,扩大影响力。“新加坡就是这样,一般的机场就是简单做一些购物中心,但新加坡樟宜机场,把新加坡最具有特色的牛车水中国城一部分街景搬进去了,人们在那里一看就感受到了东方文化。”他说,新加坡还通过在春节后举办妆艺大游行的方式,将全世界的民间歌舞表演都汇集这里,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游客前来欣赏消费。“另外,举办马拉松赛会带动很多消费,但是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跑道不够长怎么办?结果,新加坡创造了在一条跑道上来回跑的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马拉松爱好者前来参赛。”
1569311183190400_a580xH.jpg
新加坡滨海湾夜景

3:营商环境注重“软件+硬件+心件”建设

新加坡独立学者刘叔铭教授用“三个件”概括了营商环境的内涵。据他介绍,每个地方招商引资都离不开其总体竞争力的提高。一是硬件,主要包括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等。二是软件,主要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等。三是心件,主要是指人文素质。以新加坡为例,青年文化、高效管理、精英体制,这些都是这个国家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之所在。“海南不妨多研究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什么稀缺性,能给投资者创造什么价值,有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有竞争的优势。”他说,海南的空气清新、居住环境比较好是个优势,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将有关外商投资的法规条款简化,让投资者的担心和顾虑全部减到最少、最低限度。 在顾清扬看来,营商环境要综合、广义地来理解。新加坡的税收减免、土地优待政策都有,但这不是新加坡决胜的根本,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现代化的意识和一个开放的环境。“外国人、外地人来了,是不是感到像在家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说,新加坡有一个重要的思路,“从投资者夫人的角度来看营商环境”,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子女教育、日常生活、消费、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还有,你有没有提供企业长期发展的科技或研发支持?很多企业都想做科学研究,如果各自单独组建团队的话,都要付出不少成本,很不方便。那么,你有没有准备好公共实验室?像这些都是营商环境。” 大中华资本集团管理合伙人王和谦认为,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光靠承诺,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他说,很多外商在投资时,特别看重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怎么样、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何,等等。所以说,海南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就要通过运用法律去执行、展示,向外彰显自己的决心,建立起外界对自己的真正信任,让投资者感觉到自己是个值得依赖的良好合作伙伴。
156931122224584900_a580xH.jpg
新加坡干净整洁的街道

4:科技应用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新加坡注重科技创新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影响。“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网络技术则是关键重点。”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培训导师刘济鹏说,新加坡物流行业基本实现了整个自动化运作过程,大都设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以此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高、运输成本的降低和货物吞吐量的增加。 刘济鹏的说法,在新加坡叶水福集团供应链城体现得尤为明显。成立于1955年的叶水福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本土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亚太地区众多全球知名品牌的区域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城里面建设的智能货仓高达50米,全自动存储和检查系统的托板储存量高达66624个。据该集团企业发展兼互联互通项目总监陈顺利介绍,传统系统取出1个托板需要3分钟,而全自动托盘仓储系统在1小时内可以取出450个托板,大幅度提高了运营效率。仓内的自动导引车叉车可以把托盘运输到全自动存储和检查系统的传送带,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让工人们参与有附加值的工作。周期盘点是仓库里最费时却必须完成的工作,盘点一行的货物会花费2个员工1天时间,而他们使用了自动化室内盘点无人驾驶机,盘点同样的货物却仅仅需要12分钟,而且无人机获取的信息还会及时上传到叶水福集团的存储系统。 “利用现代科技有两个好处,第一是降低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第二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年轻人觉得传统物流业是比较辛苦、档次不高的行业,但是看到我们运用那么多科技,会更加愿意进入到物流这个行业里。”陈顺利说。 新加坡集装箱堆场物流商会副主席吕耀顺说,物流对时间很敏感,提高效率最为关键。他建议,海南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做好硬件、软件、流程等方面的设计,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在货物存储、装卸、通关等各个环节提高效率,以增加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和对外界客商的吸引力。

156931126228291300_a580xH.jpg
新加坡叶水福集团供应链城充满生态气息

5:人才战略引才留才要靠良好的事业平台

据顾清扬介绍,新加坡将人才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新加坡经济战略的愿景和目标,是打造成以高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最适合成长和宜居的独特的环球都市。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外来优秀人才的精准引进,而且非常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培训。“比如,新加坡经发局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高质量的技工人才,把优秀的年轻人送到德国和瑞士接受三年半的培训,这些做法对海南也有启示意义。” “真正的人才都是跟着事业走的,二流的人才才是跟着金钱走的。靠金钱弄过来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不是能够依靠的。”顾清扬说,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关键的是要有良好的事业平台,重点是要兴产业。如果一个产业还在萌芽、起步阶段也没关系,因为很多人才看到方向对的话还是愿意投入的,他们一开始就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者。 王和谦特别强调“机会”对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要聚四方之才,就要多思考怎么给人才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愿意前往并扎根,而不用担心如何重新去适应环境。另外,还要妥善处理好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冲突,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新加坡叶水福集团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据陈顺利介绍,该集团和新加坡人力部一起合作实施培训计划,专门培养供应链、物流领域方面的人才。该培训项目实行课堂培训和实地现场培训相结合,不仅为叶水福集团提供了大量的供应链、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还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或客户的人才作培训。“我们是为整个供应链、物流行业做培训,通过这个孵化器可以产生很多科技,既可以应用到我们自己企业去,也可以把产品推向市场,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陈顺利说。

来源:海口日报

原标题:新加坡自贸港建设发展对海南有哪些启示?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25 0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主题

3564

帖子

5058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Tax100人物

 楼主| 2020-2-25 0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迪拜、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宝贵启示——其“流量”和“腹地”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019-07-25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http://www.nanhai.org.cn/info-detail/25/8136.html

640.jpg


     近日,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率调研组赴迪拜、新加坡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对迪拜、新加坡自贸港法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引进与使用、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的特点与经验进行解剖分析,对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市场腹地和流量经济增长点、优化人才政策和提升人才竞争力提出四点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是坚持立法先行,让完善、透明的法治环境和多元、便利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成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金字招牌;
      二是依托市场吸引人才,依靠政策呵护人才,依赖平台留住人才;
      三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结构;
      四是从机构设置和专门人才选拔入手,革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精神,根据海南省委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我院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下简称“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工作特色,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近日率调研组赴迪拜、新加坡就海南如何加快推进自贸区(港)建设进行专题解剖式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国际著名自由港迪拜和新加坡,访问了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法律服务机构、港务集团、开发园区和高等院校等在内的16家单位,实地考察了3个港口,进行了18场专题座谈,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杰贝阿里港、拉希德港、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迪拜加拿大大学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港务集团、纬壹科技城、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法学院商法研究中心、新加坡管理大学等。调研组重点对迪拜和新加坡的自贸港法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园区规划、港航产业发展现状及可供海南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期间,调研组还拜会了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
     通过本次深度调研,调研组掌握了迪拜、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的最新情况,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一手信息。本报告基于此次外访调研成果和省内调研获取的资料而形成。报告旨在对迪拜和新加坡自由港的发展特点与经验启示进行解析,并从加快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市场腹地、提升人才竞争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梳理了迪拜、新加坡自由港建设可供海南参考的若干成功经验,其中有些可为海南所借鉴和效仿,有些虽一时难以复制但亦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6402.jpg

一、迪拜自由港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得益于连接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放宽松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包容的社会氛围,迪拜从六十年前的一座渔港崛起为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贸易、航运、金融和旅游中心,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避风港”。在日渐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迪拜正发展成为新一轮生产要素流量聚集的重要枢纽城市,其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立法先行奠定自由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


阿联酋政府早在设立自由区之初,即于联邦和地方层面分别完成了修法、创法工作,将涉及金融、税收等国家层面的立法事项通过授权立法的方式授予地方,同时通过设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引入伦敦国际仲裁院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为迪拜自由区的可持续发展打牢了法治根基。


其主要作法是,一是立法先行。阿联酋先后通过两项联邦法令为迪拜建立自由区提供上位法的支持和保障,通过三项地方立法确立金融自由区具体的法律框架和司法体系。二是着眼于自由区的长远发展需求,突出顶层制度的前瞻性和可预见性,及时修法以有效因应由制度创新空间拓展而产生的法律困境。三是注重本地立法、司法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迪拜在自由区内取消股比限制,放松外汇管制,推行税收优惠,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机制并适用英美法规则。四是本地立法及时适应国际商事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例如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今年6月新颁布了《破产法》,在破产管理和债务重组上的制度创新已处于全球最前沿,高度便利化的市场主体进入与退出机制吸引了全球大量创新型企业前来投资创业。


(二)以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自由区为载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多年来,迪拜致力于经济转型,成功打造了包括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多种商品交易中心、迪拜媒体城、迪拜互联网城、迪拜医疗城等在内的28个自由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极。


迪拜自由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布局,迪拜先后设立了涵盖加工、物流、金融、传媒、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医疗、科技等不同领域的自由区,通过良性融合互动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二是自由区在招商引资上针对性强、灵活度高,不唯投资企业的规模与数量,而唯其是否契合自由区的规划目标,是否符合迪拜政府提出的研发、创新和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要求。三是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的高效服务,包括投资全链条的咨询建议、根据企业需求提供配套设施、帮助企业在本地和国际市场获得合作机会,以及开展机制化的企业回访和沟通等。四是在坚持各自由区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打破园区壁垒,以“互联网+园区”的模式实现信息、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联通与共享,推行“自由区护照倡议”,允许外国公司使用一张许可证在多个自由区内运营而无需另获牌照。


(三)以支柱产业为引擎,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持续增长


在迪拜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航运、金融、旅游、会展等产业已成为带动流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商品、信息、资金、科技等资源要素在迪拜不断集聚。以上述产业为牵引,迪拜对进入全球产业链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分配和利用,极大促进和带动了本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发展。


一是延伸现代港航产业链,推动传统航运业提质升级。凭借完善的港口设施、强大的物流能力、专注于航运领域的便利化举措和有吸引力的自由区优惠政策,迪拜于2018年超越汉堡,成为全球第五大航运中心城市。除实体的货物运输物流之外,围绕航运业衍生的航运金融、航运清算、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所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对迪拜发展成为区域流量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将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相结合,提升高端资源要素的“流量密度”。迪拜搭建了多种类型的供应链协同平台,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功能性机构(包括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性的生产服务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等),经济辐射能级不断增强。例如,2018年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新入驻公司1868家,企业签约有效期的平均时长为25年,会员企业的年度营业额总值超过迪拜国内经济总量的10%。


三是将自带人流、资金流的旅游业和联动性较强的会展业作为发展流量经济的重要载体。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丰富的娱乐项目和前卫的城市地标理念,迪拜多年来打造全球高端旅游消费市场的努力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收益。2018年迪拜共接待国际过夜游客1592万人次,通过迪拜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旅客流量将近9000万人次,旅游业提供了57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迪拜在完善会展产业链上持续发力,吸引了来自欧美国家的诸多专业化会展公司进驻,2018年会展展商和访客达到300万人次,创造的经济总产出达到61亿美元,对迪拜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达到3.3%。


(四)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增加“流量”和拓展市场腹地


迪拜传统上是贸工结合、以贸为主的自由港的典型代表,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其“中心”作用直接体现在影响海湾六国、西亚七国、非洲及欧洲南部国家的终端市场。2010年后,迪拜开始致力于打造面向中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辐射30亿人口的区域消费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以实现经济增长多元化的目标。通过转口贸易和培育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迪拜的市场腹地得以有效拓展。


一方面,迪拜转口贸易的成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和稳定宽松的政治环境。与迪拜相比,其他阿拉伯国家在商业、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限制较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也不健全,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的企业多数优先选择通过迪拜将货物转口到本国。亚洲企业在向欧洲国家出口商品时,诸多贸易公司选择在迪拜开展转口贸易,以有效规避可能面临的关税壁垒、反倾销调查和国际制裁等障碍。在世界一流航空基础设施和成熟的港口网络的支持下,迪拜被视为通往非洲、欧洲市场的绝佳中转点。


另一方面,迪拜商品和货物贸易近年来日渐接近“天花板”,为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迪拜积极在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领域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在旅游服务上,迪拜将地标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特种旅游等产品和国际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相结合,催生出了新的高端旅游消费市场。在教育服务上,迪拜创设“教育自由区”“知识村”和“国际学术城”,吸引了来自欧美等地的大量国际教育机构和人才,建立了二百多所国际学校和诸如迪拜加拿大大学、迪拜英国大学、印度阿米提大学迪拜分校等采用欧美学制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辐射西亚、北非和南亚地区的区域教育中心。在医疗服务上,迪拜打造“迪拜健康体验”品牌,通过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面向中东和亚洲市场提供包含签证、机票、酒店、医疗项目、保险和旅游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产品,每年为其带来超过7亿美元的医疗旅游收入。


二、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和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新加坡区位优势明显,政治环境稳定,法律法规完善,营商环境优越,社会文化多元,大量外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新加坡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其自由港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海南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与国际规则相对接的高效、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新加坡自由港保持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定海神针


新加坡沿袭英国法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含国会法令、附属立法、司法判例、国际条约与惯例在内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新加坡目前共签订了80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40项投资保证协定和22项自由贸易协定,广泛的贸易协定网络大幅降低了在新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的税收负担。


在自贸区法律体系的设计方面,新加坡注重国家统筹协调与园区自主管理的双重作用,法律实施呈现出集中、权威、高效的特点。1965年,新加坡制定颁布《自由贸易区法》,对自贸区建设及管理运营作出全面制度安排,主要包括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功能作用、管理体制、优惠政策、监管措施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新加坡于1969年制定《自由贸易区条例》作为《自由贸易区法》的实施细则,对自贸区内市场主体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新加坡对涉自贸区事务不再另行立法,而是通过适用一系列成熟的商事法律规范,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无盲区、高位阶的法治保障。这种立法模式能够有效维持法律体系的稳定和法律适用的统一,避免了自贸区规则因过于繁琐或碎片化而可能引发的规则冲突,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新加坡不断完善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组成的法律生态系统,亦为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倡导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便利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全球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日益成熟,新加坡将自身定位为解决跨国商事争端的中立国,致力于建设亚洲乃至全球范围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新加坡先后设立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业法庭和国际调解中心等“一站式”国际纠纷解决平台,意在以打造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谋求未来掌握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优势。


从国际化程度看,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业法庭和国际调解中心更多是面向区域性、国际性的商事纠纷当事人,在人员构成上组建国际化的法官、仲裁员和调解员团队,在制度设计上高度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例如,新加坡国际商事仲裁规则以《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为蓝本,兼顾大陆法和普通法两大法系的特点。多年来仲裁规则不断更新修订,吸收了很多为发达国家所认可的新型仲裁实践。


从机制运行上看,新加坡在提供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服务时注重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的相互融合、协调、对接、互补,有意识地构建调解与仲裁、诉讼有效衔接的机制。特别是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和国际调解中心合作建立了独特的“仲裁-调解-仲裁”机制,在实现二者无缝对接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调解协议的可执行率。


从服务成本上看,在世界商事争端解决的主要城市中,新加坡的费用几乎最低。新加坡法院给予国际调解、国际仲裁和国际诉讼最大化的支持和最小化的干预,当事人可以根据费用标准,准确预估争议解决的成本、时间进度和每个程序阶段的费用。此外,为减轻争议当事方的现金流压力,新加坡还参照最新国际实践,允许当事方在国际仲裁及相关程序中进行“第三方融资”。


(三)无处不在的亲商理念和人无我有的周到服务,是新加坡持续集聚流量的过人之处


为更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并通过海外投资租赁“飞地”的方式带动经济增长,新加坡设立了包括商业园和特殊工业园、自由贸易区和海外工业区在内的一些特殊经济功能区域。这些园区在功能定位、法律地位和政策适用上虽不尽相同,但依靠亲商理念、无缝对接的周到服务集聚产业流量是其共性特征。


在引资招商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下称“经发局”)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常设招商引资机构,派驻精通招商的专门人才长期搜集、跟踪投资信息,经常走访大型跨国公司或邀请其高管到新加坡参与大型商务论坛,通过采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招商措施,尽可能吸引国际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新加坡经发局还组建了国际咨询委员会,邀请顶级跨国公司高管参与其中,并定期向其征集书面意见和建议。通过国际咨询委员会,经发局得以率先掌握全球产业发展和投资趋势。


在扶商安商上,新加坡各类园区建立了覆盖项目引进报批、项目投产和产品销售、投资嗣后回访等全过程的客户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已经从企业入驻的程式化服务拓展到相关配套的“网状”服务,即为投资者提供医疗教育、金融法律咨询、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和为入驻企业未来延伸生产链提供先导服务。将亲商理念融入优化投资环境,在基础设施完备、优惠政策配套、政府服务高效的基础上,新加坡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聚集打造全球重要枢纽城市所需的“企业流”“信息流”和“人才流”。


(四)以人才为本、唯人才是用,是新加坡保持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奥秘所在


过去几十年间,新加坡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的几次产业转型,几乎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没有出现人才供给“短缺期”的问题。目前,新加坡在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上稳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其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务实而有远见的人才政策密不可分。


在人才培养上,新加坡重视精英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政府和企业精英。除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向本地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外,新加坡政府每年还确定培养人选名单和培养方案,由总理公署提供奖学金选派人才赴海外深造。裕廊石化工业园等企业也参与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学生赴海外高校学习之后回企业效力。


在职业教育上,政府重视“提前介入”,这是新加坡人才政策的一大特色。新加坡人力部每年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评估,并征询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其为参考与高校对接专业和课程设计,在产业发展初期即启动人才培养计划。这种以政府规划为指导,无缝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模式,可以有效整合政商学资源,对新加坡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有侧重地发展继续教育,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行政人员,以及特定劳动者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计划,帮助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其形成更强烈的事业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此留住人才。


在人才引进上,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务实而富有成效的创新举措。一是建立专门性揽才机构“联络新加坡”,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潜在人才数据库并保持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二是根据行业内对未来人才技能需求的预测,定期发布“关键技能列表”,为海外揽才活动提供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向。三是以“一人一策”的待遇套餐“点招”行业尖端人才,为潜在引进对象提供短期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发现之旅”,促其与新加坡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和机构加深联系。四是吸引国际名企名校,发挥高端人才集聚效应。近年来,新加坡先后邀请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在新设分校或分院,实现了聚合国际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双重目的。五是对高端人才采取灵活的税收安排,在新加坡居留或者工作少于183天的外籍人才最低可适用15%的税率,引进人才及其直系亲属和配偶还可享受一定类别的税收减免(如按“在新居留时长”缴税)和一定年限的税收优惠。


三、海南借鉴迪拜、新加坡经验加快推进自贸区(港)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立法先行,让完善、透明的法治环境和多元、便利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成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金字招牌


从迪拜、新加坡经验来看,立法为先、全领域覆盖的法治体系和多元化、国际化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集中体现,也为自由贸易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参照迪拜、新加坡的做法,海南自贸区(港)法治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海南自贸港法”立法进程,科学配置立法资源,缩短立法周期,避免可能出现的长时间上位法缺失的现象。为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在起步阶段即有法可依,可考虑采取“海南自贸港法”仅在顶层设计层面作原则性规定,后续再出台实施细则和阶段性修法的立法模式。


二是在“海南自贸港法”出台前,由省人大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特区立法权基础上对海南自贸区(港)进行立法授权,明确海南自贸区(港)立法权的效力等级和立法权限范围。海南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授权和自贸区(港)实际建设需要,结合国际通行规则,对涉《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商事法律制定实施细则,做到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率先与国际接轨。


三是就商事争端解决的法律服务而言,可通过专门法、单行法规、法律修订等多种途径进行立法,推行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并重的理念,试行仲裁、诉讼与调解相结合的商事争端解决制度创新。


(二)依托市场吸引人才,依靠政策呵护人才,依赖平台留住人才


迪拜、新加坡自由贸易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应承认其在吸引一流人才方面的制度创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引进人才应从当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引进人才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应随着自贸区(港)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提升。


一是人才政策设计应从单纯的“待遇导向”转变为以人才为本的“服务导向”。建议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制定“海南自贸区(港)人才工作规划”,为全面、超前制定海南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梳理、整合现有各类人才计划中涉及资格评审认定、人才落户、签证办理、教育医疗、购车购房、子女入学等诸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将碎片化或不易操作的人才政策向易操作、可视化和获得感强的政策体系转变,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用人主体用好、用足人才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简约的操作指南。


二是让各类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中发挥主体作用。目前海南实施的近40项主要人才政策清单中,大部分政策面向的是符合相应学术、奖项和职称等要求的研究型人才,人才政策的实际受益者基本集中于教育、卫生等传统领域,而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市场主体最为紧缺的管理型、科技和技能型人才占比较小。建议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更加重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让非研究型人才(如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创业精英等各类社会创新型人才)的认定权和部分资源配置权回归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事业单位引才、用才的活力。


三是以开放和超前的理念界定人才。目前,海南对服务自贸区(港)建设的人才引进和认定,仍局限于在海南本岛工作和生活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加速推进,未来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将令人目不暇接,从事离岸创业、离岸服务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人才必将成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因此,海南在引进人才和人才界定上不应再拘泥于人才的“物理”引进和本岛地理空间范围内的使用,而是应对能够有效服务海南、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各类离岸人才也进行专门的政策设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万人才“进”海南、百万人才“建”海南。


(三)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结构


海南最近以“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发展思路,强化特色,突出重点,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类型25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议以此为契机,在产业园管理运营方面继续进行新的改革和探索。


一是建设面向产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省正在探索实行综合园区“一区多园”和专业园区“一区一园”的管理模式,以及深化园区“放管服”改革。未来,海南产业园区运营机制多元化、产业类型多样化是大势所趋。产业园区更加高效、便捷和标准化的政府服务,将是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海南可在既有的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下,创建面向全省所有产业园区的大数据公共服务专项子平台,通过对现有信息数据的挖掘和整理,使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动态地了解各个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诉求,为“一园一策”的制度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并有效防控风险。


二是通过深度开放、政府放权、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形成引领新产业、新业态的世界级产业园区。例如,随着我国互联网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国内用户规模和流量的增长已进入瓶颈期,但区域人口基数大、人口结构年轻化的东南亚、非洲等地互联网市场空间广阔。目前,东南亚已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互联网用户市场,月活跃用户达3.5亿,年均增长率达13%。这些区域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走向海外,开展电商、游戏、工具应用、内容(直播、短视频、资讯类等)业务的重要市场。据《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海外游戏收入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海南可考虑针对海南生态软件园出台量身定制的专门政策,鼓励区内互联网企业瞄准东南亚市场的研发、数据存储、结算等相关服务需求,创新发展共享研发平台、离岸(金融)结算等数字经济自由贸易的新业态,同时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生效可能带来的更大市场机遇提前布局。再如,洋浦开发区可依托其港口优势和现有石化产业基础,围绕扩大炼油规模和发展聚乙烯等大型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发展临港经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区内配套工作及生活设施,将洋浦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新加坡裕廊岛的世界级石化工业园和荷兰鹿特丹港那样的区域物流中心。


三是以对外合作谋求产业园区营运和管理国际化。为借鉴新加坡在产业园区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海南可引入新加坡盛裕集团,尝试以合资或“投资+运营”模式,在海口江东新区创建运营科技类产业合作园区,由其负责园区的规划、开发、融资、管理和招商。此外,亦可推动新加坡管理大学与海南大学合作,为海南各类产业园区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以及设计园区规划、管理运营和创新发展的培训项目,为各类产业园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四)从机构设置和专门人才选拔入手,革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的转变。以“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海南经发局”)成立为契机,实现专业化、“点对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招商方式。结合自贸区(港)长远发展规划,将招商目标锁定在特定产业、特定企业和重点国家上,将招商任务落实到海南经发局,由其委托境外招商机构或其派出机构实行“点对点”专业招商。


二是紧盯领军企业不放松,并为目标企业量身定制设计个性化的招商政策。领军企业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这类企业进驻海南,不仅是自贸区(港)建设成就和投资环境的风向标,同时也能对其他企业起到很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招商,形成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的新格局。从招商制度创新入手,加快形成海南经发局、各产业园区、驻外机构和落户海南的跨国公司相互配合的多维、立体招商网络。


迪拜、新加坡可供海南制度创新
参考和
借鉴的若干实践(15条)


一、法治建设方面

1、高位阶的法律保障

阿联酋在设立自由区之前先行修订了《联邦宪法》第121条,明确了设立金融自由区以及决定区内法律适用豁免范围的专属立法权,并通过2004年“8号联邦法令”“35号联邦法令”和“9号迪拜法令”“12号迪拜法令”及其修正案等基本法令确立了金融自由区的顶层设计。

2、高效的立法程序

迪拜经授权在自由区内民商事领域采用普通法的法律体系,地方政府立法权限足、空间大、灵活性高。在立法周期上,一部法律从有立法意向到形成草案再到最终生效,最快只需要六个月,最慢不超过一年,修法周期不超过半年。

3、完备的法律体系

新加坡除《自由贸易区法令》及其实施条例外,不再另行制定其他规范和政策文件,主要依靠成熟的《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商品及税收服务法》《商品对外贸易法》等构建自贸港法律体系,法律冲突少,规则可适用性高。

4、国际化的争端解决机制

过去二十多年间,迪拜先后设立、引入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国际海事仲裁院和伦敦国际仲裁院,新加坡先后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国际仲裁院和国际调解中心,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上走在世界前列。在国际仲裁领域,迪拜、新加坡均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制定仲裁规则。

二、营商环境方面

5、“管家式、保姆式”的全流程配套服务

在迪拜杰贝阿里港自由区、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运营方不仅扮演商业地产开发公司的角色,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管家式、保姆式”的各种服务,具体包括:公司信贷服务、各类保险服务、商务招聘套餐、邓白氏编码(国际认可的标准企业身份标识)、各类证书制作、员工和家属签证、国际邮政快递服务、房产中介服务、办公行政服务、专业物流服务等。这些细致周到的增值服务对各自由区“流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确保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6、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新潮流——纬壹科技城

纬壹科技城是新加坡为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量身定制的综合发展平台,打造了由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为公私部门研究人员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是新加坡发展知识型经济的标志。在聚集资源效应方面,纬壹科技城建造了专业化的共享实验室、共享会议室等共享设施,以支持企业协同研发,缩减企业运营成本,可谓“抱团发展、互相取暖”。在满足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方面,突破传统园区建设框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按照“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的理念进行建设,可谓“星光熠熠、各自精彩”。此外,园区还综合运用雨水收集、智能灌溉绿化、降温防晒建材、太阳能发电和空气动力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生态化的智能社区配套。

7、科学配置公共资源,突出人性化管理

新加坡政府要求,组屋和公寓停车位的设计与使用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政府基于测算规定社区的停车位数量和绿化面积。在车位使用上,业主全时段专用车位、业主和非业主分时段轮流使用车位、全时段任意使用车位分别采用不同颜色标记,停车费用合理,车位资源利用率高,也能够充分满足各方的停车需求。

8、精细化管理全覆盖(雷电预警系统)

新加坡拥有先进的雷电预警系统,居民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即时了解到城市特定区域的雷电预警。预警发布后,特定区域的户外高空作业将依规定暂停,户外运动场也将临时封闭。

9、十分超前的“大手笔”基础设施建设

拟建设的迪拜至阿布扎比的超高速铁路,时速超过1000公里/小时,届时两地通勤时间只需要7分钟。

三、人才方面

10、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新加坡引进人才以市场为核心,人才认定的流程为用人单位先行认定,再向新加坡人力部递交相应材料审核备案。二是雇主愿意支付的薪金水平是政府认定人才类型的重要依据。三是签证政策惠及引进人才的直系亲属、配偶。四是引进人才的子女就读国际学校,政府、雇主和国际学校均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11、政府指导大学施行超前规划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转型布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每年与高校一起探讨未来教学课程设置的调整,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每年法学专业的招生名额依据新加坡律师协会提出的数量来确定,以确保专业律师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产业发展方面

12、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新模式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由内阁政府选择开发商,开发商选择私人机构参与建设。裕廊国际(JURONG International)作为新加坡内阁政府选定的纬壹科技城总体开发商,负责纬壹科技城的规划、开发、市场推广、管理。裕廊国际邀请私人机构参与纬壹科技城的建设。裕廊国际依据地块的规划使用目标面向社会进行招标。中标机构作为合作方参与纬壹科技城建设,并通过承租土地的方式进行科技城开发,承租期一般为60-99年。同时,中标机构需要支付所开发土地的价格溢价、货劳税以及印花税。

13、新加坡环球影城奉行“设计第一”的招投标模式

该项目坐落在新加坡圣淘沙岛,是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座环球影城。项目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国的设计咨询公司共同参与完成设计,采用了众多新技术、新设备。新加坡在项目招标建设过程中,明确了“设计第一、价格第二”的中标原则,即先开设计标,再开价格标,其目的是确保该项目的综合水准符合圣淘沙岛名胜世界“综合娱乐城”的总体定位、设计理念和美观要求。

14、智能化、自动化、无纸化的港口码头

迪拜杰贝阿里港管理系统包含一整套的报关系统、关税支付系统,清关速度快,清关完成即与物流系统智能对接,转运效率高。新加坡港采用的Trade Net系统连接了海关、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税务局等30余个政府部门,与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可在此办理。Trade Net全天24小时运行,每单所需平均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15、新加坡“综合娱乐城”的创新管理模式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是两家知名综合度假城,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集团开发运营,物业包括酒店、会议中心、展览设施、剧院、赌场、零售商店、多样化的餐馆等,赌场面积占综合娱乐城总面积的3%和5%。圣淘沙名胜世界2018年吸引游客600万人,为新加坡政府贡献税收10亿新币,滨海湾金沙综合娱乐城每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00亿新币。

新加坡政府规定:外国人可免费进入赌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每次进入赌场,均需缴纳150新币的入场费;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需征得其家属的签字同意后方可进入赌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有权向政府申请禁止其家人进入赌场。今年4月,新加坡政府决定对“综合娱乐城项目”不发放新的执照,而是延长金沙集团和云顶集团的经营权至2030年,条件是要求两家集团共投入不少于90亿新币用于建设、开发非博彩类游乐设施,以保持新加坡在该旅游项目上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关于中国南海研究院

中国南海研究院(NISCSS)是以南海为专门研究对象并从事相关学术交流的智库,研究方向涉及南海问题、地缘政治、地区安全、外国军力,国际关系及海洋经济等诸多领域,经过20多年的打造和积累,研究院已经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家智库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在北京和华盛顿设立了分支机构。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课题组  吴士存、林勇新、闫岩、于涛、丁铎、徐雏)




每天在税务的学习上前进一小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