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134
  • Tax100会员 27964
查看: 710|回复: 0

[李为人] 【2007年02月15日】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145

主题

149

帖子

491

积分

二级税友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2021-11-2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王卉彤1        李为人2
(1.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10081;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102)

[ 摘 要] 本文在对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特点、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对 “ 十一五” 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度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在“ 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国民经济
[ 中图分类号]  F29.2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2-3054 (207) 01-020-05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功能不断演变和强化,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加大对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为北京市政府关注的重点。
由于各国国情有别,国际上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并没有公认、统一的解释。基于国内外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种定义,结合北京实际,本文所指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为: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延则包括:城市能源系统、水源供排水系 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生态环境保 护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事 件处理系统等7个系统。

一、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规划、投资与建设力度。在多方参与下,从1979年到2005年,北京累计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4291.4亿元。特别是1992年以后,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年均增长26.4%。其中,增长最快的年份是1992年和1994年,达67%;增长最慢的年份是1999年,下降5.5%,快慢相差72.5个百分点。“八五” 期间,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494.9亿元,“九五”期间大幅提升到1382.1亿元,上升179%。“ 十五”期间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2244.2亿元。从各个时期看,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基本一致,总体增幅还略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1.6%,超过了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推荐的10%的投资比例值。

这20多年来,在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北京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调整投资结构。经济性基础设施在1998年的投资达到最高值后,近几年有所下降。而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却在逐渐升高(见表1)。


二、与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因此本文选取经济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四座城市与北京进行比较。

1.png

与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相比。

(1)北京2004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居于前列,但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转让金。2004年,北京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为579.70亿元,排第一位。平均每年增长34.9%,增长幅度低于重庆排第二位。2004年,土地出让转让金共计521.98亿元,占维护建设资金的比重为90.04%。
(2)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总额位次后移。2004年,北京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为 13.05亿元,退后到第五位。
(3)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建设中可控资金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可控资金是指政府不以负债形式取得的持续性收入,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费收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等。1995年到2004年,可控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从75.01%迅速下降到9.96%。
(4)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建设非可控资金需优化资金结构。1995年至2004年,北京在贷款和外资上的资金收入要低于其他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出让转让金具有极大的收入不稳定性。北京在非可控资金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具有很大潜力。

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规模水平相比。
(1) 能源与供排水系统。1995~2004年,北京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从476.7万吨/日上升至1504.3 万吨/日,年均增长13,62%,供给能力位次居前;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由14.79万吨增加到43.14万吨,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
(2)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城市主要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增加,1995年至2004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5.5平方米提高到9.45平方米,位于上海和广州之后居第三位;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15.1标台增加到2.75标台,位于第一位。
(3)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北京生态环境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上升,绿化水平在五座城市中位于第一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远高于上海和重庆市,但低于广州市;北京污水处理率低于上海的75.1%和广州的56.6%的处理率,位于第三位。

三、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国民经济比例
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GDP是衡量国民经济产出的重要指标,基础设施投资占GDP 比重反映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总量的关系。而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反映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投入的关系。

1991~2005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
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多,占 GDP 比重为5.8 % ~12.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3 %~27.73%,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比重值,也高于同期世界银行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调查结果。到目前为止,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未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公共交通和公共卫生。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的量化关系,对未来投资的合
理比例进行预测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1991年以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北京市 GDP 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GDP 之比应在8%~13%之间,占固定资产投资之比重应在18%~25%之间。

以上比值选择建立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互动关系,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因此,应倡导建设投资在合理的比值范围内,增强其对经济的潜在偿报,实现北京市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


以上比值区间选择建立在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GDP、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不尽一致。比值区间选择主要是从现阶段出发,为当前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比值区间评价和选择应不断调整。


四、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两个统计口径,一是全社会口径,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水利管理,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二是政府投资口径,主要指由城市政府组织实施和管理的给排水、煤气、 热力、道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不包括电力、铁道、通信等非地方性设施。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是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政府投资总额虽然逐年增加,但比重不断下降。所以,应采用全口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统计资料,以更准确地反映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准确地代表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与国民经济关系的一般水平。

根据1991~2005年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
资和GDP 资料,以基础设施为 x 变量,以 GDP为y 变量,两者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759,偏相关系数为0.7810,表明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GDP 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

初步测算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尽管国民经济发 展并非完全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2)北京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并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3)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量化关系为:每10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产生 237.2元的增加值。这种量化关系体现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一般性,并不排除个别和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偏离。

五、“十一五” 期间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测
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土地、水、能源相对紧张,北京在重大领域内的改革正在提速,北京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应选择 “ 平衡推进,适度超前” 模式。本文根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测主要原则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最终体现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必须遵循城市运行成本一般性规律,必须在连续性中体现阶段性特点,必须体现城市自身特点和特色),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率和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弹性两项指标,对2006~20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进行了预测。预测时, 首先确定2006~2010年经济增长目标。其次,根据对北京及相关城市历史数据及其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确定基础设施投资率的合理取值范围。再次,按照基础设施投资额=GDP×基础设施投资率的公式,推算出2006~2010年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

预测结果表明:(1) 2006~2010年,北京不变价生产总值将达到3612.68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率平均为8.3%~12.4%之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2781.7~4153.7亿元  (见表2)。(2) 2006~2010年,人均基础设施投资额从5823.19元增长到7938.06元,年均增长7.26%(见表 3)。 (3) 2006年至2010年北京主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给排水系统10% ~12%,能源系统20%~25%,道路交通系统30%~35%,通信系统15%~20%,园林环境系统 5%~10%。


六、“十一五” 期间北京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
根据区位、资源、工业化及城市化等特征,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十一五” 期间的重点是要适度超前,通过积累资金,扩大投资,来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2.png 3.png

(一) 构建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框架
把政府资金继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稳定来源。政府投资的关键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出效率来。一是应合理安排资金投向。二是应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事前都要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利润虚高;事后都应由审计部门严格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资金外流。三是应严格规划管理和质量监督。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

把引入社会资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可经营的行业,积极采用多种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首先,积极推
行项目融资方式。实际中要做好项目选择,要向有关各方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承诺,完善项目融资合同。其次,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提高已上市企业的质量;通过股份化改造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合理提高价格,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减少投资风险度。第三,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和城市基础设施信托。条件成熟时,试点发行市政债券。第四,鼓励证券公司对水电气资产,包括电厂及电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大型公交公司等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

(二) 进一步加大加快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等其他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属于第三产业,而且是有别于商业、贸易等传统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加大加快对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能为其他 产业输送人才和技术,提供高效服务,从而推动第一、二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努力提高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投资过程中,应尽可能兼顾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工程质量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三) 做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要建立城乡之间良好的联系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手段。因此,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应大力完善和优化城乡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化内涵质量。要统筹交通、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加速农村城市对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效、低水平利用和重复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保,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首先,按照构建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的要求,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其次,加快市域交通网建设,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为重点,统筹公路、铁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健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第三,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路网布局,提高农村道路等级。第四,统筹市域范围内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配套设施。促进城乡水利设施与防灾减灾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供水、公交等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设施条件,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  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肖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张允宽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金雪军,方好,陈骥.金融创新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03 (4).
[5]  贾康,李炜光.关于城市公债问题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2 (8).
[6] 张伟.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Mansoor Dailami,Robert Hauswald.The Emerging Project Bond Market :Covenant Provisions.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3.
[8]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3.
[9]  Asian   Development    Bank,1999  Best    Practices   for Facilitating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Manila,Philippin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0.
[10]Cockburn,Mark,Michaek  Dyson,and  Neil  Kenward, Accession Finance for the Supply and Purchase of Infrastructure  Services,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Private Solution and the Poor,London,UK,2000.

Beijing’s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ANG Hu-i tong1      LI We-i ren2

(1.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81;
2.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1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Beijingʾs urban infrastruc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th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and then draws the main policy-oriented suggestions on the Beijingʾs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Keywords:Beijing;urb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national economy

(责任编辑:窦      坤)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