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切实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和计会统管理全面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通知
内地税字〔2004〕136号
各盟市、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区局各派出机构:
为确保全区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区局领导指示精神,现就切实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和计会统管理,做好全年组织收入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一、继续坚持组织收入原则
(一)全区各级地税机关要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税收执行与组织的收入关系,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
(二)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无论税收收入形势如何,地税机关都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尊重从经济到税收的规律。要通过不断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措施,保障各项税收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收入质量的提高和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二、进一步规范和深入开展税收收入分析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的定期分析研究和相关资料的上报工作,全面、真实、客观、及时地反映和评价税收收入形势和计划执行情况,认真做好各项税收收入分析工作。
(一)按月上报收入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包括收入完成进度和执行情况、增减收因素分析、重点税源户缴欠税情况、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征管和增收措施,要从经济、体制、政策、征管等方面综合分析。各地每月初5日前用电子文档上报上月税收收入分析材料。
(二)按季度上报当地比较全面的分析报告。包括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对税源的影响;分税种的税源户数情况及其增减变化;重点企业变化对主体税源的影响;本期纳税申报的基本情况;税款入库和欠缴情况及其分析;政策变化及减免税的影响;税源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动向、热点、难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地方税收的影响等。各地每季度终了后10日前用电子文档上报区局。
(三)要建立税收收入历史档案。各要对近年经济、税收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并建档管理,包括历年来的收入税负、弹性系数、月收入规模、增长率、与经济的比较、一次性影响收入因素。要充分开发和利用TRS软件,对近年税收收入和相关经济指标的历史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录入归档,全面反映历史收入规律。通过当期收入与历史数据的比较,善于发现进行计划执行中各税种、各行业和各地区收入增减的异常情况,建立纵向比较的收入分析方法。
(四)深入开展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要按照“从税源到应征、从应征到入库”的思路,加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关系的对比分析,建立税收负担和弹性指数体系,深入分析各税种增减变化的原因,研究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
(五)开展会计平衡分析。税收会计反映税收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加强会计平衡分析,对研究税收资金流向、分析税收收入构成、规范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切实加强税收应征、入库、减免、退库等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核分析,从税收资金运行的角度,及时发现税款征缴入库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保障税款的安全和核算的严密规范。
(六)加强对非即期收入的分析。从近年来分析工作看,影响分析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对收入中的非即期收入(指非本期税源产生的收入,如清理欠税、查补税款、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性增收等)因素档案,详细记载和统计本期收入中包含的非即期税源对收入的影响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同口径的比较分析。各地要按照附件要求将收入情况、简要分析和各项非即因素于每月5日前上报,区局计征部门将据此建档案管理。
(七)建立盟市和旗县级地税机关收入分析直报制度。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影响收入增减的主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自2004年起,要求月度主要税种,具体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培养幅度超过50%的旗县级地税机关、增减幅度超过30%的盟市级地税机关,于每月4日前将该税收入增减的主要原因直报总局计统司和区局计征处,区局将在适当时候对直报工作进行检查通报。各地直报一律采用WORD文件,通过广域网向总局和区局传送。(总局地址为:centerjitongjihua各地上报市县直报。向区局采用电子邮件报送)
(八)认真研究政策变化对经济和税收收入的影响。各级地税机关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各项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应缴税收的影响,采用简便实用的方法,定期记录和反映政策执行情况和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分析材料要及时上报区局。
(九)进一步加强专题分析。各地要主动收集素材,开展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专题分析。在对税收收入增减因素分析中,要具体化征管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三、建立收入预测机制,切实做好税收预测工作
(一)认真做好月度收入预测工作。各地每月两次要在旬报中预测本月收入,这项工作必须从基层做起,逐级预测汇总,以促进基层加强税源管理。
(二)加强年度税收收入预测。全年年度预定为8次,第1次是上半年之后,第2次是3季度后,第3次结合上报下一年计划建议数,最后5次为12月后5日报,具体项目和要求另行布置。
(三)对预测结果定期通报。区局将按季通报各地月度收入预测准确率,对全年预测在第二年年初进行通报。各盟市级地税机关对下级地税机关收入预测准确率也要定期通报,以促进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四)积极探索科学、实用的税收预测方法。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历年收入规律和税源发展变动趋势,运用先进的数理理论和统计工具,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税收预测模型,努力减少税收预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四、进一步改进税收计划管理方式
(一)各级地税机关要根据全年各项税收收入计划安排和本地税源情况,及时调整落实税收收入计划,确保税收计划落实到位。要认真研究计划落实税收收入中出现的问题,紧紧抓住税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全年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
(二)为了解地税机关计划落实情况和各级地方政府确定任务的情况,各盟市要在每年4月15日前务必将盟市和旗县地税机关对下分配税收计划情况,地方政府追加收入任务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区局。
(三)完善税收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计划执行中如出现大的税源变动或政策变化,各级地税机关要及时报请上级地税机关和当地政府,实事求是地调整税收计划,上级地税机关要帮助下级地税机关与政府沟通,不得为完成任务而收“过头税”,也不得因收入任务宽松而有税不收。
五、及时准确上报各类税收统计报表
(一)保证各类税收统计报表的按时报送。各地务必严格按照总局、区局的各项要求,在规定时限上报税收月、旬快报、税收会统报表等各类统计报表。为便于汇总、审核,各地上报时一律使用TRS报表软件。
(二)加强审核提高数据准确性。各地一定要将数据放在首位,建立必要的审核公式和异常预警提示,加强各项目和同比数据的逻辑关系审核,确保上报各项数据准确无误。
(三)按照总局文件精神,充分调动计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税收计征工作特别是税收月、旬快报和会统报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按照目前规定的报送时限和工作量,各级地税计征部门需要经常加班作业。为了更好地调动计征人员工作积极性,各级地税机关既要鼓励计征人员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为计征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在政治上、生活上级予照顾,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及加班补助。
六、加强税源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税源管理和监控。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环节。各级地税机关都要掌握占收入一定比重的重点税源信息,建立分析指标体系,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同行业税负比较分析工作。
(二)清查欠税情况,严格控制新欠。一是对历年陈欠分析成因,分门别类制订中长期的清欠计划。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新欠,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要严格执行缓缴审批规定、加收滞纳金规定和欠税公告规定。三是加强与重点税源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和欠税变动情况,加大专项清欠力度。
做好税收分析预测,加强税收计会统管理是我们正确认识税收、经济和税收自身内在规律,科学估算税收收入总能力,客观评价税收工作质量,及时发现经济税收新动向,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方向,不断完善现行税制,有效发挥税收调节职能作用的效能工具。为此,各级地税机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基础,及时总结,开拓思路,选配和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各地上报的分析和报表主管局长要认真审核,一把手亲自把关,做到上报数据真实准确,分析材料中心突出、简明扼要。区局对上报数据不准、逻辑关系错误或缺项的报表,以及情况不明、简单罗列现象、堆砌数据、应付差事、分析不深不透的所谓分析报告,将予以退回和要求重新补报,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同时,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总之,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和计会统管理,切实做好全年组织收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2004年月收入分析档案表样
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附件:2004年月收入分析档案表样
编报机关:
本月 累计(各项目要求同左栏)
(一)收入简况(需列明主要税种收入及增减情况) :
(二)增减原因简要分析:
(三)非即期收入合计
(四)非即期收入明细(需列明因素名称、影响税种、影响税额、税款所属期):
(五)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注:上报格式为TRS,上报方式为通过广域网或使用超终端传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