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阚歆旸 张聪 林建荣
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请问,什么是具身智能?与我们熟知的AI有何区别?具身智能和税收可能会有怎样的联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的概念后,迅速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围观”。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什么是具身智能”,发现提出和解答这一问题的人都很多。在逐个阅读了这些“知识帖”和网友讨论后,记者采访了人工智能领域和财税领域的多位专家。从采访情况看,具身智能与税收高密度关联。
什么是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英文全称是“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的AI就是人工智能,多数人疑惑的,在于“具身”这一陌生概念。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告诉记者,AI就像没有身体的“大脑”,可以从外部接收数据并解决问题,但缺乏通过身体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和反馈机制。具身智能则是AI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结合,让智能算法拥有自己的“身体”,通过更多的模态和传感器与环境进行主动交互,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世界规则,不再机械执行程序命令。
那么,具身智能能否简单地理解为“给AI一具身体”?答案是否定的。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沄涛解释,具身智能情形下,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具身智能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用拟人化的思维路径去学习,从而作出人类期待的行为反馈,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数据“投喂”。
钱沄涛告诉记者,如果说一般人工智能“读万卷书”,那么具身智能则不仅能“读万卷书”,而且能“行万里路”——能在和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完成任务并持续学习。他表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根据应用的不同,具身智能机器人有固定基座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和软体机器人等。例如,自动驾驶车辆可被视为具身智能,它们通过感知环境、实时决策并与驾驶员及周围环境互动来执行任务。这些系统不仅能提高驾驶安全性,而且能解释人类指令并参与乘客的对话。
谈到未来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魏彧预测,具身智能可以运用到教育、家庭、医疗、救援等多个场景。例如,机器人作为教学助手,与学生互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打扫卫生、做饭、照顾老人或小孩,解决很多年轻人煮饭、洗碗等难题;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辅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医生完成精细手术。救援机器人可以在危险环境中执行任务,如地震救援或森林火灾救援等。
赛迪顾问发布的《“十五五”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机器人》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1052.6亿元,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861亿元。据了解,具身智能赛道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布局,例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等。
具身智能与税收高密度关联
具身智能产业属于高附加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备科技含量高、更新迭代快、研发投入重、产业联动广等特点。具身智能与税收高密度关联,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的优惠。
德勤中国税务经理赵方聪介绍,在研发环节,具身智能产业企业,如果满足研发费用占比、知识产权等指标要求,成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这能较大程度上缓解研发的资金压力。在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企业需精准划分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并按规定比例进行税前加计扣除。企业进口研发设备,符合《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的,可享关税、增值税减免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在支付跨境技术使用费时,需要及时、合规地代扣代缴增值税与预提所得税,并合理运用税收协定有效降低跨境税负。
在生产制造环节,具身智能企业的税务处理可能聚焦设备与原料采购。生产设备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空间,单价500万元以下设备可享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高价值设备则可选择加速折旧缩短成本回收周期。
在销售与服务环节,具身智能企业的税务合规应更加精细。硬件销售与软件服务的收入拆分需严格执行——硬件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软件服务则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同时避免混合销售中的税率误用问题。与此同时,符合条件的具身智能相关嵌入式软件企业,可申请增值税超3%税负部分的即征即退。符合条件的具身智能企业,可适用技术转让收入500万元以内(含本数)免征、超限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叠加增值税免税优惠,节省下来的税收成本可用于进一步更新技术。
华政研究院院长吴小强表示,具身智能产业企业如果取得政府为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而发放的奖励,应当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该补贴资金符合相关条件时,例如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核算时,相关奖励可作为不征税收入;但其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对应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吴小强提醒,企业需要根据具体补贴政策进行判断,并保留相关资料。
在财税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布局具身智能产业的企业,往往串联起软硬件等相关支持性产业,部分企业发展壮大后采取多元化、集团化经营,此时需要注意关联交易的税务合规管理。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税政科副科长郑潇盈举例说,在关联企业进行软件等合作研发时,除了需要关注关联交易是否独立、交易价格是否合理等风险外,还存在能否正确享受增值税软件即征即退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风险。如果软硬件价格不合理、未准确核算嵌入式软件产品与硬件部分的成本,企业将无法享受增值税软件即征即退政策。
“相较于传统的企业,具身智能在财税管理领域会有丰富的想象空间。”360集团税务负责人赵淳告诉记者,目前,大企业已经普遍实现了数电发票的信息化,并在逐步推行税务管理信息化,以实现自动开票、自动认证、税务合规自动化等。去年开始,前沿企业开始试点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传统税务系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不排除管理财税事宜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将大模型分析和具体系统流程操作相结合,从而在智能分析判断基础上,实现键盘鼠标操控、网页操作、语音交互、档案整理等功能。
“对于构建世界一流财税管理体系的大企业而言,面对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构建数据中台与AI的基础设施。”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周瑜杰提醒,面对技术革命,企业的应对之策需覆盖技术基建、组织变革与生态协同。具体来说,在数据中台,有需求的企业可以整合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数据源,构建标准化数据池,为AI应用铺设轨道。同时,企业可以协同部署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突破实时数据处理能力瓶颈。在组织架构上,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打破数据孤岛,由业务、财税、IT组成的专项小组推动AI方案落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可以从核算向战略分析转型,IT团队引入算法专家或与技术供应商深度绑定,形成人机协作的新型生产力矩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