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于2023年8月起在全国发行。益阳税务公众号刊选重要篇章供大家学习。
如何理解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2021年7月,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汇集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一大批法治领域高新技术装备及成果应用,充分展示了科技信息化对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促进保障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是重要一环,要从政治、组织、队伍、人才、科技、信息化等方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条件。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战争来说,后勤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是能打胜仗的重要基础。同样,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庞大系统工程来说,如果没有一系列有力的保障条件,就难以正常运转。全面依法治国要顺利推进,政治、组织保障是前提,队伍、人才保障是基础,科技、信息化保障是支撑。离开这些法治保障条件,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决策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各方面力量就难以形成有效合力。随着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全面依法治国承担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关系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全面依法治国成效的重要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各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各级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组(党委)要加强领导、履职尽责。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这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加强队伍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把队伍建设好。要制定完善铁规禁令、纪律规定,用制度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法律服务队伍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人才保障。治国经邦,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2019年以来,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创办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有关高校,紧密联系政法实务,向广大法学院校师生系统阐释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发广大师生强烈反响,成为培养造就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又一重要创新实例。
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法治实践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例如,在司法领域开发VR全景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在执法活动中使用行政执法记录仪等智能设备。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有机融合,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要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推进全国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
能否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法治保障有力、到位,法治建设才能健康、有序;法治保障无力甚至缺位,法治建设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