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众号的推荐,趁着居家隔离的时间读完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它对我来说是一本新书,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生活混乱,阅读是一种对抗混乱、自我清醒的方式吧。
第一遍读起来很艰难,传记类的作品带着大量的信件,好像把人拉进某一封信里,写下带着墨痕的不甘。《贝多芬传》史料之详细,读起来又艰难又快乐。书里阐述了贝多芬大量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如何创新的,对于我这个“五音不全”之人,又有些晦涩难懂,但我仍然想记录这样一本书,因为它暗含的力量使我想一读再读。
(贝多芬 Louis van Beethoven剧照)
贝多芬才华横溢,命运多舛,但他依然坚持“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爱一切,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真理”的初衷。他是伟大的,鲜活的。读《贝多芬传》是带着想治愈自己的目的的。贝多芬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生活却困顿、挣扎,有时甚至是苦难,特别是失聪,对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上天有时候就像一个充满嫉妒的孩子,倾尽力气想要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常常停留在贝多芬困境的章节和信件里,反复读,我想知道在那样的时代里,音乐家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该如何度过,如何在磨难中迸发力量,如何演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力量”是贝多芬最鲜明和珍贵的特质吧。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和友人在鼓浪屿误入一场演奏会,虽然时间不长,大提琴的声音却刻画在很长的一段回忆里。音乐给我的回忆镀了一层金。
我曾在很多书里寻求生活的真相和答案,对于心中成团的疑虑,想迫切找到出口,然而还是不时会被曾经愚蠢和错误的经历困在梦里,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和我经历过一样的困顿,好像别人都可以忘记,自己却因为不甘、屈辱、尊严而耿耿于怀又难以启齿。
(贝多芬 Louis van Beethoven剧照)
有一段时间和朋友一起练习古筝,那些节奏在身上回荡,骑着车、走着路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哼,音乐是可以救赎的,哪怕它是短暂的快乐,它也会是最亲近的朋友,没有语言的隔阂,在诉说也在倾听,在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