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33
  • Tax100会员 33429
查看: 174|回复: 0

[启金智库] 刚刚!3400亿地产独角兽,正式宣布申请破产

7006

主题

7006

帖子

349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93
2023-11-9 0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启金智库
标题: 刚刚!3400亿地产独角兽,正式宣布申请破产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11-08 15:44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M4NTM1NQ==&mid=2247586076&idx=8&sn=04e8e07e0765ddfdc2e6efc74ed633cd&chksm=ea9df5f8ddea7cee0c9fc0c1de4181cc583c461978b4c5cb41e26ec0b9e4aa354f6f3d680e0c#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点击领取【破产重组法律法规汇编】
11月7日,昔日明星独角兽WeWork,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正式在新泽西州申请了破产保护。
据悉,WeWork在提交的申请中列出了资产和负债金额,均在1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WeWork可以在制定偿债计划的同时继续运营。
与此同时,WeWork中国的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今天WeWork在美国与加拿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重组决定,与WeWork中国没有任何关联。”
9月6日,WeWork首席执行官David Tolley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将保留大部分办公大楼,我们将及时通知会员,并提供替代安排和额外支持,以尽量减少任何干扰或不便。”
WeWork的创业故事堪称神话。2010年,WeWork在纽约以共享办公空间起家,凭借着共享经济浪潮一度席卷全球,2019年巅峰时估值估值曾经一度达到了470亿美元(约3400亿人民币)。然而,现在它却沦落到了倒闭的命运。
根据证券备案文件,截至今年6月,WeWork在39个国家拥有777个办公场所,其中美国有229个。公开文件显示,从今年下半年到2027年底,WeWork估计有100亿美元的租赁义务(支付租金等)到期,从2028年开始还有150亿美元的租赁义务到期。
有多少人是看着WeWork“眼见他租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19年,当软银开始计划以160亿美元收购WeWork多数股份时,那时的WeWork创始人Adam Neumann意气风发,在共享经济商业化的领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WeWork以经营共享办公室业务起家,成为知名创新企业,2019年计划股票公开上市,但因巨额亏损、公司治理松散、及创始人兼时任首席执行官Adam Neumann管理风格等问题,令投资者却步,导致计划告吹,自此公司一直风雨飘摇。
2021年10月WeWork终于完成股票上市,估值已大幅缩水,且公司从未实现盈利。主要支持者、日本软银(SoftBank)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但WeWork仍在持续亏损。
“WeWork也许是近年来最被过度炒作的初创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股票基金主管Steve Clayton形容。
WeWork众多高管相继离职,5月先有首席执行官Sandeep Mathrani出走,接着又有三名董事会成员退出。WeWork当时表示,正在寻觅新的首席执行官。
WeWork的营业模式是签下长期租约,然后将办公空间以短期转租出去。多年来,该公司迅速扩张,但全球新冠疫情使共享办公空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软银过去几年中不断向WeWork注资,但麻烦不断的WeWork已成为软银的一大污点。软银掌门人孙正义在2019年WeWork上市计划失败后出资100亿美元救助WeWork。
投资WeWork后,软银已吞下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孙正义也大感后悔,称自己判断失误。
今年3月,WeWork达成一项协议,削减约15亿美元债务,并延展部分债务期限,以保留现金。
可惜的是,上市并未帮助WeWork改善它的生存现状,整体经营情况反倒是每况日下。
三年下来,WeWork在商业运作本质上并未有多少创新之作,仍旧是充当着“二房东”的角色,不断租赁建筑物将其划分成办公空间,然后转租出去赚取租金。疫情下的灵活办公进一步促进了WeWork商业模式的入不敷出,当曾经是会员的小型企业、初创公司、自由职业者们纷纷放弃回到办公室开始居家办公时,WeWork也逐渐人去楼空。
来源:地产资管界
启金智库 联合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将于 2023年11月18-19日(周六/日)北京 举办企业(含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债转股、特殊机会投资与资本运作实务和案例专题培训,特邀一线实战专家主讲分享,诚邀您的参加!
【课程提纲】
AMC参与资本市场纾困与重组业务实务和案例
(时间:11月18日上午09:00-12:00 )
·主讲嘉宾:M老师,曾任职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不良资产行业资深专家,近20年AMC从业经验,对政策监管与行业发展,具有深刻体悟与积极践行,参与并主持过多个重大项目的收购、管理、处置工作,牵头负责多个违约债权处置、债转股、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等项目。对资产管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
一、金融机构对外转让现状
二、基于困境成因而形成纾困重组方案
1、行业周期波动的重整机遇
2、纾困问题机构的逻辑
3、突发性(行业、舆情)风险影响
4、机构纾困、阻断风险、出清资源三个层面
三、案例:XX集团债券违约风险化解
1、纾困上市公司标的选择标准
2、参与上市公司纾困的参与主体的诉求与投资模式
3、退出路径与风险控制
4、与时俯仰或其盈利
四、案例:XX上市公司组纾困资产重策略及实践操作
五、案例:XX商业地产项目收购处置
六、案例:XX股份破产重整
1、过程梳理——申请和受理/优质资产的保留及不良资产的出售/通过重整草案/重整完成
2、介入时机——重整方案发布前的介入机会/重整方案发布后的介入机会
3、介入路径——表面的介入路径/背后的介入路径
七、互动答疑
第二讲、资本综合运作下的困境上市公司的债权、股权运作及重整
(时间:11月18日下午13:30-16:30 )
·主讲嘉宾:G老师,某控股集团总裁,公司涉及商贸、能源、金融、医疗、旅游、文化板块,曾担任知名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负责人,过往负责过数十家企业的首发上市、并购重组、VIE回归重组及境内资本化项目、国有企业混改及再融资项目,目前涉及上市公司综合业务、国资国企混改项目、政府产业基金、国资并购重组等。
一、困境上市公司现状概述
二、困境上市公司主要表现及案例
1、主体表现角度
2、困境形式角度
三、上市公司困境解决之核心关注点
四、基于资金因素为主的重生之路
1、上市公司自救:重大资产出售
2、纾困资金/代持资金
3、引入战略投资人/出售控股权
4、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5、上市公司退市后重整/重新上市
五、基于其他因素为主的重生之路
1、上市公司主业存在问题导致陷入退市危机
2、上市公司因其他审计问题导致陷入退市危机
六、困境上市公司重生之路的资金介入模型
1、固定收益或固定收益为主的模型
2、浮动收益或浮动收益为主的模型
七、互动答疑
?

【互动交流研讨会】
强化彼此认知、问题答疑解惑、实现合作共赢

(时间:11月18日下午16:30-17:30 )
环节一:参会嘉宾自我介绍(可展示PPT)
环节二:实操问题交流研讨(提前发会务组)
环节三:潜在合作机会发掘
第三讲、债转股实施机构的债转股政策解析与实务操作案例
(时间:11月19日上午09:00-12:00 )
· 主讲嘉宾:H老师,目前任职债转股实施机构,主要从事风险资产债转股工作。曾长期从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与风险资产化解处置工作,先后在基层行、二级行、总行信贷与风险管理、不良资产处置部门工作。
一、债转股政策制度解析
1、监管规定与行内制度
2、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3、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
4、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
二、债转股实务操作案例介绍
1、业务场景与业务模式
2、债转股业务案例
案例1:收债转股相衔接(庭内)
案例2:先收债再推动转股(庭内)
案例3:收债转股相衔接(案外)
案例4:先收债再推动转股(案外)
案例5:发股还债(庭内,联合战投投资重整企业)
案例6:发股还债(庭外)
案例7:收股还债(庭外)
3、风险客户债转股投资机会与风险把控
三、互动答疑
第四讲、重组与重整的法律实务与实践案例——危机中的投资蓝海
(时间:11月19日下午13:30-16:30 )
· 主讲嘉宾:Z老师,在不良资产、困境企业并购重组、破产重整和结构性融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一、特殊资产及破产重整市场分析
二、重组与重整的流程以及相关问题
1、重组、预重整、重整的概念和区别
2、关联企业破产重整的两种模式
3、重整的三种路径
4、重组、重整的参与主体
5、重整的主要流程——申请/受理/债务人/管理人/债权人/投资人招募/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原出资人/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执行
三、上市公司的重整投资
1、上市公司重整概况
2、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投资收益·产业投资人与财务投资人
3、破产重整投资趋势与重整投资方式
4、股权投资VS重整投资
5、重整投资价值/操作常规流程/最佳实践流程/投资风险
6、上市公司重整的成功要素
四、重组与重整的方案设计及案例解析
1、重组与重整的原则/思路/内容/结果
2、XX实质合并重整案例
3、XX集团破产重整案例
4、XX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5、XX集团债务重组案例
6、XX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案例
五、互动答疑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往期推荐
如何挑选不良资产包?

最高院指导案例:“以房抵债”适用精解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7大方式

关于重整计划草案提交、表决与批准的相关问题的梳理

银保监62号文!不良资产行业迎来最宽松的政策环境

起底AMC纾困房企逻辑——债务篇

2亿标的不良资产处置经典案例拆解

不良资产处置迎来巨大市场机会:趋势、原因和背景

最新披露!银行业不良率区域图谱来了,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多地正加快不良率压降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180_16994598067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