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553
  • Tax100会员 27997
查看: 104|回复: 0

[税智俱乐部] 学到心动才成功

279

主题

277

帖子

217

积分

二级税友

Rank: 3Rank: 3

积分
217
2023-11-1 0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税智观察
标题: 学到心动才成功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10-31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1OTcyMw==&mid=2651013516&idx=1&sn=9f243d3320774ea3120360451b55aee8&chksm=bd3a9ce88a4d15fe2e6c3a70fe7383b3995c8733694d9a85f95705e343a49381755ada58d321#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国家税务总局编撰的国别税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上线了,《中国税务报》约我谈一谈如何充分运用它。我借这个机会梳理了自己学习国际税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如下:

一、国际税三件套
每次自我介绍说做国际税,主攻“走出去”,不免有人会问:“您对哪个国家的税收最熟悉?”第一次回答之前,我想了足足 30 秒钟,然后笃定地说,对中国税最熟悉。
我是认真的。所谓国际税收就是跨境税收,体现在中国税法、外国税法以及国际法这个三件套之中,中国税法在其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的职业生涯前 20 年都奉献给了外资企业的中国税,说最熟悉中国税难道有错?
那位朋友问到国际税的时候,心里想的一定是外国税,觉得熟悉几国税制就和掌握几门外语一样,虽然不容易,但总有人能做到。这样想也没有错,那么怎样才算熟悉呢?十年前我逐步转向“走出去”企业,开始大量接触外国税。起初的感觉就像突然把你扔在国外某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不通,跟周围完全脱节,那种陌生感让你不仅失掉了判断力,甚至怀疑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后来接触多了,慢慢找回感觉,周围的事物开始变得可感知了,有意义了,甚至亲切了。熟悉就是一种感觉,与老朋友相处时很放松的感觉。学习外国税如同与一个人交往。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主要是你主观感受的变化过程,是情绪从焦虑到放松的变化过程。总结起来,学有所成的标志就是找到放松甚至心动的感觉,仔细体会这种感觉形成的过程,就能提炼出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借中国税拉近心理距离
《指南》由国家税务总局委托各地税务机关搜集,根据对外投资需要进行整理,并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目前共有 104 份。每份的标题相似,都是《中国居民赴某国家(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每份都有上百页,且结构基本一致,都分六章,分别是:
第一章:国家概况及投资环境
第二章:税收制度简介
第三章:税收征收和管理制度
第四章:特别纳税调整政策
第五章:中国与该国双边税收协定及相互协商程序
第六章:在该国投资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每份《指南》中,第二章“税收制度简介”是最核心的部分,篇幅往往接近一半。读懂这部分挑战性很大。有一位律师朋友评价税法时说: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不知道在说什么。成熟的税法都是九曲十八弯,不成熟的税法又很突兀,再加上有些外文还不认识,读外国税法简直是恶梦。《指南》是经过系统化和通俗化处理的税法,生肉变成熟肉,易于消化吸收。那位律师朋友对税法没有感觉,反映了“隔行如隔山”这个朴素的真理,也说明了与税法的缘分未到。长期做中国税的朋友 ,就相当于认识外国税法的中国亲戚,这缘分就不一样了,至少话题有了,心理距离也就近了。
税收无非就是所得税、流转税、进出口税这些税种,以及税目、税基、税率这些构成要素。如果客户问你:某国甲方预扣了几种税?到底该不该扣?如果操作中国税很有经验,你就会知道先分析税种是什么。查一下《指南》就发现这些预扣税中有些是所得税性质,有些是流转税性质,有些只是行政规费。搞清楚税种很重要,因为跨境合同中的税务条款一般会根据税种或者税收性质约定。搞清楚税种才可以对照合同确定税负该由谁承担。经常还会遇到合同约定模糊、需要协商确定税负的情况,协商之前要分析双方的税务成本。所得税可以抵免,增值税可以进项抵扣,对双方而言税款未必都是100% 的税务成本。《指南》中会解释哪些预扣税是临时性质,汇算清缴时多退少补;哪些则是最终税,缴了就不退。搞清楚这些后,才可能知道双方真正的税收成本是多少,各自的底层需求是什么。客户了解了这些之后,才有底气去和甲方谈判。
友情提示,境内外税制有时差别很大,不可生搬硬套。在所得税方面,我国实施全球税制,即针对居民纳税人的全球所得征税;而有些国家(地区)实施区域税制,即只对来源于其辖区之内的所得征税。区域税制典型的代表是香港(请参考:空壳贸易公司要缴香港税吗?——Newfair 案例)和新加坡。美国在“川普税改”之后,也形成了一种准区域税制(请参考:美国税改釜底抽薪)。我国目前在海南进行的税改试点,也在放向这个方向迈进(请参考:海南吹响集结号)。全球税制还是区域税制,这是一国所得税制的纲。纲举目张,搞清楚税制类型就容易把握,否则会越看越糊涂。
《指南》中的第三章“税收征收和管理制度”也是核心内容之一。这部分读起来不难,难在预判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需要链接以往在国内的实操经验。好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税务征管变化很大,几十年内走过了国外几百年的路,给了中国的税务从业人员难得的锻炼机会。这就跟中国高铁建设一样,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都经历过,什么情况都能预见。
外国税接触得多了,就会发现境外的税局也不容易,同样要应对逃税避税等问题。即便是发达国家,征管手段也就那么多种,顶多偏好不同,各有侧重而已(请参考:美国没有发票,税收征管靠什么?)。而且税法规定是一回事,实操中税局和相关各方掌握的口径也五花八门(请参考:美国版的非居民冤大头——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看到这里,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至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好多做法都是我国在不同时代做法的翻版,亲切感就更强烈了。带着这种亲切感去读《指南》,是不是很轻松?其实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税收征收和管理制度正是这样。


三、通过国际法建立友好关系
前面说过,外国税法中也分国际税和国内税部分。涉及跨境交易的就是国际税部分。这一部分与国际法有血缘关系,相当于各国在联合国都有个共同的亲戚。长期做国际税的朋友就相当于认识这个联合国亲戚,有这个缘分,遇到外国税法就可以建立友好关系了。
国际法包括政府间正式签订的条约(例如,双重税收协定),这一部分是“硬法”;也包括各国声明遵守但并不签约的的习惯法,这一部分是“软法”。常用的“硬法”如下:


  • 税收协定

  • 税收情报交换协定

  • 航空协定税收条款

  • 海运协定税收条款

  • 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 CRS多边协议

  • BEPS多边公约

  • WTO协议


常用的“软法”如下:


  • 协定范本及注释

  • 转让定价指南

  • OECD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项目成果报告

  • OECD《增值税指南》

  • 欧盟税收指令


遁着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血缘关系,抓住以下少数关键,国内法就容易把握了:


  • 通过税收协定把握所得税

  • 通过OECD《增值税指南》来把握流转税

  • 通过WTO协议来把握进出口税

比如说,印度最高法院明确了四种情形下软件使用费不构成特许权使用费(请参考:软件许可费竟然不是特许权使用费,印度最高法院澄清误区),其观点主要来自OECD 税收协定范本及注释下的特许权使用费条款。印度最高法院的该项判决已经构成了其国内法的一部分。如果你对 OECD 税收协定范本及注释有深入了解,理解这部分印度国内法就很容易了。
再比如说,欧盟的增值税和我国的增值税相似点很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针对成员国之间供应货物的规定。这一部分初看很费解,但是如果你了解 OECD 的《增值税指南》,这部分就很容易理解了(请参考:我国增值税法规如何体现 OECD 的目的地原则)。
再比如说,美亚案例中(请参考:普惠制待遇下的双重实质改变标准——美亚美国进口关税案例)美国法院否决了进口商适用普惠制免税待遇。普惠制是美国国内法规中的规则,并得到了 WTO 的认可。要了解这个规则,就需要结合 WTO 规则来分析美国的国内法。

四、听其言,观其行
了解一国税法就像了解一个人,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法规是其言,案例是其行。比如说,随着 BEPS 行动推进(请参考:国际税收的“当铺思维”是如何垮掉的?),各国的反避税法规日渐趋同。表面上看态度都很积极,但是如果看案例则会发现各国进展参差不齐。如可口可乐案例反映出美国对于 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无形资产部分的保留态度(请参考:你喝的不是可乐,是税务筹划),雪佛龙案例(请参考:雪佛龙案,独立交易不是空中楼阁)反映出澳大利亚对于独立交易原则的激进理解,而麦当劳案例(请参考:麦当劳的避税套餐,让欧盟无言以对)反映了卢森堡在节节抵抗。
案例会为你发出预警。比如说 Wayfair 案例(请参考:电子商务催生了经济联结——Wayfair 美国销售税案例)会向跨境电商运营者提示美国的销售税风险,沃达丰案例(请参考:一根筋印度税局,十年沃达丰争议)和中兴通讯案例(请参考:“走出去”企业的税务软肋——中兴通讯印度案例)则为你提示了印度粗暴的税收征管方式。
当然,也有一些事会让你发出会心一笑。比如英国法院裁决婚介服务也符合出口免税条件(请参考:别拿媒婆不当专家——G&F 英国增值税案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五、活学活用
学习是为了应用,运用会促进学习。现实中的税务问题一般都是复杂的立体的,需要专业思维全方位分析。这个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会反过来加深理解。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位咨询师,客户问你香港公司要不要申请离岸豁免。回答这个问题,你就需要先从《指南》中搞清楚香港的离岸豁免是什么,然后通过香港税局(IRD)网站搞清楚这个优惠政策的最新进展(请参考:公司有实质,免税有节操——香港税制迎来大修),另外还要分析香港纳税与内地纳税的互动关系(请参考:衢州反避税案件“细思极恐”的三个细节及冒牌“专家”的盲人瞎马),然后结合客户的业务情况得出结论。有时候客户的业务情况很特殊,还要咨询一下香港当地的专业人士再做回答。这个过程走完后,你对香港税制就更有信心了。
了解一国税制就像相亲,读税法是听其言,看案例是观其行,实际操作就是交往互动。这一切都是为心动的那一刻做铺垫。结合案例读《指南》,这个过程可以大大缩短。读《指南》请上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专栏 (chinatax.gov.cn)。
读案例请打开本书,开启你的心动之旅。
(正文结束。本文是拙著《放眼看世界,举案说税法》的第二序言。
购书链接如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识别如上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相关文章:
拆解讲究“益、料、趣”
629_169876980689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