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189
  • Tax100会员 33525
查看: 240|回复: 0

[中国税务] 一篇朴素的“三师”备考指南

2040

主题

2042

帖子

2048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2048
2023-10-20 2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中国税务杂志社
标题: 一篇朴素的“三师”备考指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10-20 07:4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MzOTMxMA==&mid=2650294041&idx=2&sn=41b1421de0270abe3968fe2fc6df9df9&chksm=83bfb618b4c83f0e497f2d762b5baa9de4e35b86b94fe4b07708d0a63200ffde42be2f19ef32#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成启南,39岁,国家税务总局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干部,先后取得中级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等证书以及法律职业资格。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战争如此,考试亦然。想顺利通过“三师”考试,既要在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先为己之不可胜;要充分了解考试性质和题型特点,恰当运用答题策略,以待敌之可胜。

知识储备
足够的知识储备,是通过考试的必备条件。我们常会听到“裸考通过”这个词,但我想请问大家,不做任何准备就能通过考试,这真的可能吗?
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经历。在参加税务师的《涉税服务实务》考试那一年,我家第一个小朋友出生了。我这个新手奶爸为了照顾孩子手忙脚乱,学习时间严重不足,甚至连辅导书都没买。到了考试那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坐在考场上,心想能看看试卷也是好的,没想到居然通过了。事后复盘,我认为自己虽然没有系统复习,但大学读的是会计学专业,并且已经通过了《税法一》《税法二》,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又正好在办税服务厅工作,考试内容与工作实际高度相关。从形式上说我似乎是“裸考”,但实际上我早已不知不觉“备考”多时了。

答题顺序
合理的答题顺序,是避免失分的有效手段。答题顺序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顺序安排各有利弊,需要根据不同考试的特点来选择。
1.按顺序从头做到尾。税务师考试一般不存在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各科的答题时间基本充足,因此我采用此种答题顺序,以避免来回翻动试卷可能造成的慌乱和遗漏,更有利于考场上的发挥。
2.按难易程度安排顺序。注册会计师考试存在大量主观题,分值占55%左右,且难度比较大,时间不一定够。因此我会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来安排答题顺序,从容易的题目做起,确保把能拿的分都拿到。
3.按分值高低安排顺序。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主观题题干通常比较长,需要分析的情况比较多,考试时间往往不够。但单个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只要做完就能拿到大部分分值。因此我选择从分值高的题目做起,在相同的时间下,可以拿到更多分数。

答题技巧
恰当的答题技巧,是冲击高分的重要法宝。“三师”考试的主要题型包括单选题、全部选对才得分的多选题、漏选仍得分的多选题、客观型综合题、主观型综合题等,不同题型需要不同的答题技巧。
1.排除法。即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对选项进行筛选,排除不可能的选项后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单选题和全部选对才得分的多选题。特别是全部选对才得分的多选题,只要排除了两到三个错误选项,剩下两个必然是正确选项。
2.保守法。简而言之,就是“宁可放过不要杀错”,主要适用于漏选仍得分的多选题。如果只能确定一个正确选项,就只选这个选项,这样可以确保拿到一半分数。
3.推理法。即利用各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导出一套正确答案,主要适用于税务师考试的客观型综合题。这类大题的数个小题之间多半是有关联的,而这些小题的正确答案已经包含在选项中,注意考虑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了。例如在《税法二》的大题中,必有一道企业所得税相关题目,这类题目的最后一问通常是计算企业所得税,而前面几问往往都是计算收入、成本、税金、费用等。收入、成本等要素的答案分别有4种可能,如果能确定其中一问或多问的答案,通过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很快就能得出其他几问的答案。
4.死缠烂打法。这种方法与保守法截然不同,重点在于“宁可多写不要不写”,主要适用于主观型综合题。这类题目的计分方法为按点计分,写出一个关键点就得一个关键点的分,而阅卷人大多会抱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心态,只要写了字就多少会给点分。因此,主观型综合题一定要多写,哪怕未能掌握对应的知识点,也要根据题干、常识、考试科目的特点等,写些与问题沾边的文字,能用上些专业术语就更好了。刑法题尤其如此,一定要多罗列几种观点,把最有把握的观点放在前面详细解释,其他拿不准的观点可以少解释甚至不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主观题答题形式一定要完备,基本格式不能丢,开头结尾不要省,中间的子丑寅卯要一目了然。
知识储备决定考试成绩的下限,答题策略提升考试成绩的上限。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积累财税知识“硬通货”,同时摸透考试特点,修炼应试技巧“小心机”,才能最大程度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
来源:《中国税务年轻人》2023年第2期
原文作者:成启南
排版设计:武思
审核:周优
136_16978047462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