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508
  • Tax100会员 33465
查看: 231|回复: 0

[东审财税] 10月起,增值税+个税+数电票+医保,各项新变化总结全了!会计不学习没法干活!

3566

主题

3567

帖子

498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498

Tax100人物

2023-10-13 17: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东审会计师事务所
标题: 10月起,增值税+个税+数电票+医保,各项新变化总结全了!会计不学习没法干活!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10-11 07:3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c3MDQ4MA==&mid=2660162278&idx=1&sn=fedc5b41a29965eab4bf8b9a741a6387&chksm=bdca08f98abd81ef192fe9674923de5b89fd448e053fead79b6637be01ac8337a71ae2ad9d3c#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3年新版增值税税率表
一、增值税税率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3%,9%,6%,0%,都适用于哪些项目?我们具体来看:(目前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减按1%执行)

二、扣除率
扣除率是指增值税计征中法定扣除项目金额与产品课税金额之间的比例。一般纳税人凭票抵扣进项税,但是对于购进农产品需要计算抵扣,扣除率有的是9%,有的是10%,我们具体来看:

①从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②取得(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的,以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③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率。
④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既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3%税率货物又用于生产销售其他货物服务的,应当分别核算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3%税率货物和其他货物服务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未分别核算的,统一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或以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⑤农产品核定扣除时:
·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扣除率为销售货物的适用税率。
·购进农产品用于生产经营且不构成货物实体的(包装物、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最终货物税率为9%时扣除率为9%;最终货物税率为13%,扣除率为10%。
·购进农产品直接销售时,扣除率为9%。
三、征收率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采用简易计税的一般纳税人计算税款时使用征收率,目前增值税征收率一共有4档,0.5%,1%,3%和5%,一般是3%,除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减按1%执行,延长至2027年年底。

四、预征率
目前主要针对不动产和建筑行业采用预征办法,主要有5%、3%和2%的档次。

2023年最新最全个税税率表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延续年终奖优惠计税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个税汇算清缴政策也延续执行!

年终奖无论是单独计算还是并入综合所得,以下几点需要大家额外注意:
注意事项1:只能用一次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每一个纳税人,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单独纳税的,只允许使用一次。
注意事项2:计税方式可选择
年终奖两种计算方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哪个节税按哪个算。
注意事项3:注意选择计税方式
如果不确定,单独计算还是合并计算更划算,建议选择单独计算,这样汇算清缴时,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单独计算的可以修改成并入综合所得的;但是并入的年终奖不能再更改成单独计算。
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征收方式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个税税率表】
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

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1)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表

(2)居民个人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三、综合所得税率表
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一、二)。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四、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表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五、经营所得税率表
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关于个体户经营所得个税的最新政策如下: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第二条: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两个变化:
①原来可以减半征收的金额是100万元,现在提至200万元的部分。
计算公式也要改了,个体工商户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减免税额:
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部分的应纳税额-其他政策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部分÷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50%)
②优惠政策执行到期时间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比原来2024年12月31日,延长了3年。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该税率适用于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
七、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规定的,在2027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数电发票新增两种新样式!
火车票、飞机票报销无需再打印

9月22日,湖北省、河北省和黑龙江省宣布进行数电发票的试点,截至目前数电票的开票试点已经增加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此次新增加试点省份下发的文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变化点是增加了两类新发票:「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和「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这标志着我国数电发票的票类,一共达到了四种,即电子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发票(普通发票)、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和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新样式于10月1日启用:
1、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

2、数电票(铁路电子客票)

同时,税务局宣布,自然人铁路客票及航空客票的发票开具以后将统一至“个税APP”中,无需再另外打印。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自然人作为出行人取得的发票,由销售方在开票时准确填写旅客运输服务、民航铁路等特定业务的出行人证件类型及号码。发票将自动归集至“个税APP”中,纳税人可在“个税APP”中将开具好的铁路电子客票和航空电子客票推送给任职受雇单位进行报销。
收藏学习!
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费政策

9月26日又发布了一大波新政策:

以上是9月底的新政策汇总,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查看哦:https://fgk.chinatax.gov.cn/
如下是202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费政策,建议收藏学习!


《深圳市医疗保障办法》
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疗保障、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国家和广东省陆续出台了医疗保障新政策,2023年10月1日,我们也将迎来《深圳市医疗保障办法》重大改革后的落地实施。
快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变化吧!

参保形式变化


普通门诊支付限额提升

国谈药单独支付

单设门诊诊查费

高血压糖尿病支付比例提升

高血压糖尿病也需先认定后就医

取消个人账户活化使用的门槛线

来源:财叔税课堂、梅松讲税、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医保、税来税往(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和“转自”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读者学习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363_16971885268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