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401
  • Tax100会员 28056
查看: 60|回复: 0

湖南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013

2020税务高考

2023-9-4 2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湖南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9-02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8191&idx=1&sn=bb856d3a4917c62445e92d4640b9d14a&chksm=c09b1fd1f7ec96c7ac8fbc2fe9449987285cc2ab583b26af871a7b91edc895ccac53cc68fabc#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湖南2022:
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835期)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市,东临江西省,西接重庆市、贵州省,南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连湖北省。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渔米之乡”,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猪肉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湘莲具有3000多年历史,产量居全国首位,安化黑茶是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是中国黄茶珍品。湖南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湖南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604万人,城镇化率60.31%(见图1)。
图1 湖南省行政区划图
2022年湖南经济实现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全国,发展动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70.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2.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2.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4885.1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9.5:39.4:5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598元,增长4.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1.8亿元,比上年下降4.6%(扣除退减缓税等因素后同口径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2004.5亿元,下降10.8%;非税收入1097.3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05.3亿元,增长8.2%。其中,教育支出1502.5亿元,增长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2.0亿元,增长9.9%;卫生健康支出821.8亿元,增长11.1%;科学技术支出279.9亿元,增长28.8%;住房保障支出223.4亿元,增长0.5%。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疫情汛情旱情叠加影响,湖南省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难中有进、稳中向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全年产业发展逆势而进。2022年,湖南农业发展保持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7%;工业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服务业稳定恢复,1至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8.6%。市场需求稳步回暖。2022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4.7%;消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市场主体加速“倍增”,12月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635万户,增长16.3%。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通过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推动经济稳中提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1.8亿元,同口径增长6.6%。企业效益稳步回升,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兴动能快速成长。通过厚植创新基因,聚合优势资源,湖南经济“含新量”不断提升,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一大亮点。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22年,湖南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以上。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0件22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接下来将具体分析湖南省2022年经济运行与财政收支情况。
一、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GDP规模来看,各地市间存在较大差距。省会长沙的GDP规模为13966.0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0亿元的地区,稳居全省第一位,也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2-5位,GDP规模在3000-5000亿元之间,分别为4711.0亿元、4275.0亿元、4090.0亿元和3617.0亿元。郴州、湘潭、邵阳、永州和益阳位于第三梯队,分列6-10位,GDP规模集中在2000-3000亿元之间,分别为2981.0亿元、2698.0亿元、2599.0亿元、2410.0亿元和2108.0亿元。排在最后的四个市州是娄底、怀化、湘西和张家界,分列11-14位,GDP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1930.0亿元、1870.0亿元、818.0亿元和592.0亿元。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GDP规模差距达23.59倍。
从GDP增速来看,湖南省14个市州间差异较小。各市州2022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岳阳(5.4%);其次是衡阳(5.2%)、永州(5.1%),这三个市州的增速均超过了5%;怀化(3.8%)、湘西(3.8%)和张家界(2.3%),这三个市州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省4.5%的平均水平(见图2)。
图2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2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长沙一家独大,其他市州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长沙占全省GDP的28.70%,接近30%。排名第2的岳阳占比为9.68%,接近长沙的31/3;其次为常德(8.78%)、衡阳(8.40%)和株洲(7.43%),排名前五位的市州占比合计超过60%,达到63.00%;而占比最低的是怀化(3.86%)、湘西(1.68%)和张家界(1.22%),这三个地区GDP占比合计不足10%,仅为6.76%,这也反映出了湖南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见图3)。
图3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GDP占比
二、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大且差距也较大。其中,长沙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关口,达1202.00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亿元的地区;其次是常德、衡阳和株洲,排名第二、三、四位,分别为209.65亿元、191.11亿元和190.88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190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张家界,仅为35.39亿元(见图4)。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34.24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2022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郴州,为10.7,其次为益阳(10.5%)、永州(10.2%)、岳阳(8.1%)和邵阳(8.0%),均超过8%;湘潭(0.57%)、湘西(0.53%)和张家界(-14.77%)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速排在后三位,且张家界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出现了负增长(见图4)。
图4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2022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州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湘西(9.12%)和长沙(8.61%),均超过了8%;最低的是常德(4.47%)和岳阳(4.45%),均不足5%,其中,有9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低于全省各市州的平均水平(5.75%)(见图5)。
图5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负担率
三、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长沙,为1566.26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亿元的市州;邵阳(637.25亿元)、常德(637.20亿元)、衡阳(633.32亿元)、岳阳(570.47亿元)、株州(540.70亿元)、永州(524.79亿元)、怀化(507.43亿元)和郴州(506.90亿元)的财政支出均超过500亿元,分别列第二至九位;位列后五位的是益阳(400.80亿元)、娄底(358.12亿元)、湘西(353.90亿元)、湘潭(269.85亿元)和张家界(213.30亿元)(见图6)。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7.34倍。
从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张家界(16.60%)、益阳(12.30%)和衡阳(12.20%),均超过12%;有6个市州超过了全省(7.81%)的平均增速,有8个市州低于全省的平均增速,且湘潭的增速出现了下降,为-1.40%(见图6)。
图6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湖南各市州间的差距显著,最大的是常德(446.09亿元)、衡阳(442.44亿元)和岳阳(427.60亿元),均超过400亿元;株洲、永州、邵阳、湘潭、长沙和郴州5个市州财政收支差额超过300亿元;益阳、怀化、株洲和娄底超过200亿元;而湘西(195.26亿元)和张家界(177.91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小,均不足200亿元。其中,最大的常德和最小的张家界差距达到了2.51倍(见图7)。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湖南各市州间的差距也较为显著,最高的是长沙(76.74%),唯一一个超过70%;其次为郴州(32.91%)和株洲(32.90%),只有4个市州高于全省财政自给率(32.29%)的平均水平;增速最低的是张家界,为16.59,最高的常德和最低的张家界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81倍(见图7),有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地方财政主要以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图7 湖南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2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湖南省各市州之间,不论经济发展还是财政收支,都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省内需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加强项目开发、前期推进、项目储备,以项目等机遇、等资金,超往年进度多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基础设施“五张网”建设,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交通网,加快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基本建成湘西机场,推动“1+13+N”通用机场网络建设;确保常益长铁路建成通车,推动长赣、邵永、铜吉铁路全线开工,争取国铁集团启动襄常、益娄、石张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常益长与武广高铁直通线工程,推进长沙西站、株洲火车站等枢纽站场建设;推动平伍益等5条高速通车运营,新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耒宜扩容、沪昆高速金醴扩容、桂阳至新田等高速公路,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开工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湘江永州至衡阳航道三期等工程,推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港口泊位。
(二)坚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
落实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升级建设“3+3+2”产业集群,全面实施“链长制”,培优育强22个优势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按照省市县分级推进、梯度培育、滚动发展的方式,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培育一批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推动钢铁、汽车、石化、烟草、有色等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培育先进化工材料集群,大力发展通航产业链。加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引导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坚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三)坚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动力支撑,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力争在种业、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优化研发财政奖补政策,积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重点抓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力争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200件左右。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三区两山两中心”建设,发挥好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支撑自主创新、转化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作用。高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抓好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推动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壮大多层次创新主体。
(四)坚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高地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争取长株潭获批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非税占比控制在30%左右。抓好科技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稳步推进制造业动产抵(质)押融资、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贷款改革、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改革等试点。以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支持更多湘企走向资本市场。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用户侧峰谷分时电价体系,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审批服务“四减”和服务事项标准化,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把企业群众更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纳入“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全省通办”“跨省通办”。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460万亩,加强耕地保护,持续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和种植结构调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好农资保供稳价,执行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实施优质湘猪工程。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培育发展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业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数据、资料来源:
1.湖南省及各市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湖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曹静娜
指导老师:李永海
240_169383302178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