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902
  • Tax100会员 28052
查看: 165|回复: 0

四川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013

2020税务高考

2023-8-18 2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四川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8-17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17863&idx=1&sn=72a8a10a4f4d3789e8ef0f45f6e9a84c&chksm=c09b1e99f7ec978f9d5927ffeffc36e0bc40d2b8e94765f4a9ff70f516fc149134e8fc9e59e8#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四川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803期)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区划。街道459个、镇2016个、乡626个,合计3101个乡级区划。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如图1)。
图1 四川省行政区划图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冲击,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67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4.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157.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9628.4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6%、48.0%和3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36.9∶52.6调整为10.5∶37.3∶5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777元,增长2.9%。
财政收入符合预期。全省各级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冲击,严格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2.2亿元,较年初预算短收100.8亿元,同口径(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影响,下同)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3151.1亿元,同口径增长4.3%,收入形势好于全国。202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4780.5亿元,下降3.5%(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297.4亿元,下降3.2%),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3.6亿元,增长9.7%。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2.7亿元,增长11.2%,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7亿元,增长74.4%。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684.9亿元,增长4.6%,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571.4亿元,增长2.2%。
财政支出稳步增长。面对巨大的增支压力,全省各级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多渠道筹集资金,保持了较高支出强度和合理支出结构。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14.7亿元,增长8.2%。其中:省级支出2257.5亿元,增长8.1%。全省民生保障支出780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5%;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152亿元,占18.1%;行政成本支出1957.3亿元,占16.4%。202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6596.8亿元,增长15.4%(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583.5亿元,增长9.8%),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6.7亿元,下降13.4%。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1.5亿元,增长24.8%,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2亿元,增长39.1%。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102.6亿元,增长4.1%;执行完毕后,历年累计结余达7490.6亿元,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509.8亿元,增长3.6%;执行完毕后,历年累计结余达3917亿元。
一、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GDP规模来看,四川省21个市州间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成都市和其他市州存在断崖式的差距。省会成都市的GDP规模为20817.5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0亿元的地区,稳居全省第一位,也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绵阳市(3626.9亿元)、宜宾市(3427.8亿元)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2-3位,两地区的GDP规模均超过了3000亿元。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巴中市(765.0亿元)、甘孜州(471.9亿元)、阿坝州(462.5亿元),三个地区的GDP规模均未超过800亿元。其中,GDP规模最高的成都市是阿坝州的44.6倍,差距巨大。
从GDP增速来看,四川省21个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整体来看,全省GDP增速为5.4%,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0%)。其中,12个市州既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又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9个市州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3.0%)。GDP增速最高的是凉山州(9.5%),高于其他市州,宜宾市(8.9%)排名第二、绵阳市(8.3%)排名第三;排名最后4位的分别是阿坝州(2.9%)、自贡市(2.3%)、广元市(2.1%)、广安市(0.5%),这4个市州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足3%(如图2)。

图2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2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各市州存在着较大差异。排名第一的是成都市,占比高达36.7%,也是唯一一个超过30%的地区,占比甚至超过了全省的三分之一;排名第二的是绵阳市,占比为6.4%;排名第三的是宜宾市,占比为6.0%,两地区占比均超过了6%;排名4—8位的分别是德阳市(5.0%)、南充市(4.7%)、泸州市(4.6%),达州市(4.4%)、乐山市(4.1%),五个地区GDP占比均超过了4%。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甘孜州(0.8%)、阿坝市(0.8%),两地区占比均未超过1%,这也反映出了四川省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如图3)。

图3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GDP占比
(三)各市州产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市州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一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巴中市,高达25.1%,排名第二的是凉山州(22.8%),排名第三的是资阳市(20.5%);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成都市,占比仅为2.8%,不足3%。第二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攀枝花市,高达55.5%,排在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泸州市(51.1%)、宜宾市(50.3%)、德阳市(48.1%),三地区占比均超过48%;排名最后一位的是阿坝州(24.7%)。第三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成都市,高达66.4%,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攀枝花市,占比仅为42.2%。全省共有5个市州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其余各市州均为“三、二、一”的格局,这也与2022年全省三次产业的格局较为一致(如图4)。

图4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三次产业占比
二、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成都市和其他市州的差距尤为明显。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成都市(1722.4亿元),远高于其他市州;排名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宜宾市(275.81亿元)、泸州市(192.5亿元)、凉山州(184.2亿元),三个地区财政收入均超过了180亿元。排名最后两位的是甘孜州(47.8亿元)和阿坝州(34.8亿元),两地区均未超过50亿元。
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整体增速较高,但各市州差异显著。全省有13个地区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平均增速(3.2%),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地区是眉山市,高达13.2%,排名第二的是遂宁市(12.8%),乐山市(12.2%)排名第三;8个地区均未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别是达州市(-6.2%)、自贡市(-8.3%)、南充市(-27.7%)(如图5)。

图5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州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也有所差异。从整体来看,11个市州的财政负担率超过了平均水平(6.6%),10个市州未能超过平均水平。其中,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甘孜州(10.1%),排名第二的是眉山市(9.5%),排名第三的是凉山市(8.8%);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绵阳市(4.4%)、南充市(3.9%)、自贡市(3.8%)(如图6)。

图6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州财政收入质量
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各市州差异较大。整体来看,仅有3个市州的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了平均水平(64.5%),18个市州未能超过平均水平。其中,达州市的财政收入质量最高,高达86.4%,其次是眉山市(74.0%),成都市(73.6%)排名第三;排在最后三位的是自贡市(27.4%)、内江市(24.1%)、广元市(19.0%)(如图7)。

图7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是成都市,高达2435.0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亿元的地区,排名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凉山州(645.5亿元)、宜宾市(610.1亿元)、绵阳市(501.1亿元),三个地区财政支出规模都超过了500亿元。排名最后两位的是雅安市(185.2亿元)和攀枝花市(147.1亿元),两地区均未超过200亿元。
从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16个市州出现正增长,有10个市州的增长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5.1%),仅有5个市州出现负增长。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资阳市,高达25.31%,是全市唯一超过25%的地区,排名第二的是眉山市(12.2%),排名3-5位的分别是广元市(10.8%)、雅安市(10.6%)、广安市(9.9%)。乐山市(-1.1%)、攀枝花市(-2.0%)、阿坝州(-2.2%)、南充市(-4.3%)、达州市(-4.5%)的财政增速都呈现负增长(如图8)。

图8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自给率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各市州的财政自给率有所提高。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成都市(70.7%),也是唯一超过70%的地区,攀枝花市(57.1%)排名第二,眉山市(50.2%)排名第三;排名最后三位的是巴中市(15.9%)、甘孜州(11.6%)、阿坝州(11.5%)。最高的成都市和最低的阿坝州之间的差距达到了6.1倍,可见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如图9)。

图9 四川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2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过去一年,四川省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击影响,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较好完成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达5.38万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3.3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3%。在2023年,全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建强都市圈做强增长极。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宜居生活创建、宜业环境优化、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内免税店试点城市。启动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开工市域(郊)铁路成德线,加快推动都市圈外环铁路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一中心一方案”支持省域经济副中心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动省级新区加快形成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二)聚力推动消费和服务业恢复回升
加快消费回暖升级。调整制约消费的过时政策,采取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等支持措施,营造便利消费的条件。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举办第二届国际熊猫消费节和糖酒会、茶博会等展会。开展新能源汽车“五进”、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拓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养老服务等消费。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建设全球新品“天府首发季”旗舰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国潮消费集聚区、数字新消费体验区、示范步行街。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进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元提质升级,深化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提升行动。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高质高效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推动竣工项目投产达效、在建项目快建多投、新建项目早开快投、储备项目接续早投,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落实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12条,开展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落实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参与盘活各类国有基础设施存量资本,积极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努力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四)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逐步消除“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实施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等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支持市县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做好高校“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分类建设100个左右省级一流学科。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和示范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推动设立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数据来源:四川省及各市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张旭
指导老师:李永海
345_16923612177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