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公共采购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旨在激发公共资金的最大使用效果。根据欧盟委员会2021年1月更新的解释性文件,社会责任公共采购(Socially Responsible Public Procurement,SRPP)是以下社会目标的驱动工具: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包容,为非营利性社会企业提供机会,鼓励体面工作,确保社会法和劳动法得到实施,产品和服务面向所有人的无障碍设计和可及性,尊重人权和解决跨国贸易中的人权责任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卫生、教育和文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采购人在设置投标门槛时,可以评估潜在供应商既往提供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的能力经验,可以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可以在确定授标对象时优先考虑雇员权利受保护度更高的企业,还可以要求签约供应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雇佣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女性、低学历人群或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具体而言,在建筑、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等公共采购合同占市场份额较大的行业,社会责任公共采购的影响显著,能够有效影响供应商遵守劳动法义务并积极提升雇员福利。而在清洁服务、食品餐饮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纺织品制造等行业,社会责任公共采购也展示出了吸纳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效用。
归纳来看,社会责任公共采购囊括了五个社会政策目标:利用公共采购执行劳工招聘反歧视政策;利用公共采购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利用公共采购推动实施平等的薪酬和劳动保护标准;在公共采购合同中列明公共服务对所有群体开放和无障碍获取的要求;利用公共采购要求跨国企业遵守国际强制性人权保护义务。
目前,社会责任公共采购已经被国际组织纳入全球性制度改革倡议中,与绿色采购、创新采购等共同构成协调互补的公共采购功能体系。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公共采购”(Sustainable Public Procurement)主张整合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项支柱,除关注社会责任公共采购促进就业的经济价值和加强融合稳定的社会价值之外,更强调采购实施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效用,致力于帮助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构建完善的可持续采购框架。联合国认为,各国对公共采购构建基础法律制度、实行财政支出监管、培养有知识能力的行政官员和确保采购信息公开透明,是全球公共采购的“第一次改革”;时至今日,公共采购应全面开启“第二次改革”,注重提高效率和绩效,努力向利益攸关方传达公共采购的政策实施理念,加强对实现战略优先事项的贡献。OECD则将可持续、创新和对社会负责的采购方案归纳为“战略性公共采购”(Strategic Public Procurement),在2017年6月与欧盟委员会的联合会议上向全球发出倡议,鼓励各国积极探索公共采购的职能,将其作为实现关键政策目标的战略工具。具体到社会责任采购,OECD于2019年3月启动了“公共采购与负责任商业行为”计划,全面调研各国采购实践中的人权、劳工权利、少数群体、残疾人、长期失业者、性别平等的考量因素;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和实务人员分享经验,协调跨国采购的争议矛盾;并对服装和纺织品行业开展尽职调查试点项目,分析采购实践中供应商可能存在的违背社会政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