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402
Tax100会员
33489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全网热点文章
›
精选公众号
›
任泽平对谈于丹:庄子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黑神话:悟空》何以“出道”即“神话”:税惠政策助大圣们取得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276
|
回复:
0
[泽平宏观]
任泽平对谈于丹:庄子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复制链接]
泽平宏观
泽平宏观
当前离线
积分
2577
2581
主题
2581
帖子
2577
积分
特级税友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积分
2577
发消息
2023-5-18 0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泽平宏观
标题:
任泽平对谈于丹:庄子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5-18 00:0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YwMzU1MQ==&mid=2247555435&idx=2&sn=34c191d252dcc8cc0cfd9d06e93cc56a&chksm=cf2226dbf855afcd3eaed0de0336906c17b51f41d818c748b31cd8ceef35990e0b04036fb4f1#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本次大咖会客厅再次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和任老师一起更为深入的讲讲“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讲讲道家文化,庄子思想。
大咖会客厅
庄 子
任泽平: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于老师,每次和于老师聊天,都特别开心。于老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聊的我也特别有收获。
我特别喜欢于老师的两点,一个是洒脱,另一个是智慧。洒脱,肯定是跟于老师喜欢什么有关。事实上,大家可能知道于老师当年成名,就在百家讲坛讲庄子。我知道您还出了一本爆款书,就是《庄子心得》是吗?于老师,您为什么喜欢庄子?
于丹:
华人世界人人都可以讲庄子,因为人人跟庄子都可以有自己的心意相通。就像我自己的微信名乘物以游心。乘物,就是搭乘世界的万物,也就是说今天晚上如果我们想见面,不管你是开车,坐地铁呀,都叫乘物。但是我们要见面,目的在庄子看来只有两个字叫游心。
人生在世,你不管做哪行哪业,你其实都是在乘物,而人生最后的目标就是要心游万仞,不是让职业困住自己,而是让心能够超越职业去完成自我的实现,我觉得这就是庄子的精神了。
任老师问我为什么会喜欢庄子。庄子在诸子百家里,是非常奇特的一个人。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是有体系的,无论是《论语》、《道德经》,你会发现无论是经验哲学还是抽象哲学,它还都是个哲学体系。
但庄子不一样,庄子说自己写的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我写的是没边没际的,就是一片我自个儿想出来的东西。所以《庄子》读起来好看,因为它特别有文学性,像是一个自己想出来的神话世界,那至于他的精神藏在哪里,都在他那些故事中。
所以为什么喜欢《庄子》?
如果说儒家代表人生要怎么样拿得起,那道家的庄子就代表人生要怎么样放得下。
可以说人这一辈子,前半生最重要的是拿得起,后半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我们今天,是一个挺有压力,甚至人心很焦虑的时代,很多事儿就在于我们拿得起放不下。所以今天跟任老师有机会一起聊一聊庄子的洒脱与放下。放下并不是说人生到此为止,而是说再出发,拥有一个新起点。
刚才任老师说庄子这个人。我先跟大家讲讲庄子这个人吧。
庄周他现在出生的地方在当时的宋国蒙,大概相当于现在商丘的东北。时间大概是公元前3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有人说他是卒于公元前286年,有人说公元前275年,派系的事儿我们不说了。那么大概庄子距离现在有2300年了。
我们知道,孔子跟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有2500年以上。而庄子生活在战国时候,彼此之间的这种纷争比春秋要更赤裸裸,因为已经要接近到秦统一天下了。秦统一中国是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在这之前的半世纪,庄子去世。那庄子已经面临着一个分崩离析、无限争斗的混乱世道,他为什么还能这么洒脱?生于乱世之中,他是个什么人?我们其实就说几个事儿。
人生最看不透的无非是名利生死这四个字。我们先来看看庄子怎么看待名。他这一辈子,如果你去看正史,没当过什么,也就当过一个漆园吏,用今天话说就是个保管员。所以,他不算做过官。但是有过几次当大官的机会是摆在他眼前的。
我们知道从商丘,现在我们再往南一点,其实就到湖北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大名鼎鼎的楚国。最后齐、楚、燕、韩、赵、魏、秦,有谁能统一中国?就剩下西边的秦,东边的齐,还有就是这两边都在拼命争夺的楚。楚物产丰盛,战略地位重要。楚王派人找到了庄子,要请他出山拜相,在天下中下重要的一枚棋子,所以你看他面临的名可不小。
庄子当时正在濠水之上,自己在那儿悠悠闲闲玩。人家来了,他说,“听说你们楚国有个神龟,这神龟死了以后,还被你们拿黄布包着,拿金盒供着,好好的在那儿祭祀。那你说呀,如果乌龟本身,它是愿意一把骨头被大家金碧辉煌地供着,还是愿意拖着自个儿的小尾巴在烂泥中游?”来的俩人也没听明白,马上就说,那它肯定宁可在烂泥里边游,也好过尸骨被供吧。庄子头都不回说,“那你就让我拖着小尾巴在烂泥中游吧。”所以,他连回绝都是这种很艺术化的,也就是说在名面前他是能够不要的人。
那么再来说利,大家说这么从容的人,肯定得先有经济基础,衣食无忧吧。其实庄子家经常是穷的锅盖都揭不开了,所以跑到人那儿去借钱。他是个保管员,跑到一个看河的、比他也好不了多少的监河侯那说,你能不能就借我一点钱,我们家就是有米下锅就行。人家说,“现在我出门收租子去,你等我这笔租收上来,我借你300金。”庄子一听很生气,就是你搪塞我,你还要说这么好听吗?但庄子也不愤怒,庄子可高级了,又给他讲了个故事:
庄子昨天路过一个大车辙压出来的小泥沟,里头有一只小鲫鱼在那正蹦。”小鲫鱼把我拦下说,“我是东海的水官,我不幸就困在这么一个小车辙里面了,你赶紧给我一口水,我就能活,我好报答你。”庄子说,“你看我现在要出发去吴越之地,我准备引来浩浩荡荡的西江水,我让你重新来做水王。”小鱼儿愤怒地跟他说,“那你还不如直接上那个卖鱼干的摊子上去找我。”庄子用这个方式,跟监河侯表示了他的不满,说明利这个事他是没有的。那没有的话,他自己觉得难受吗?
我们再来说第三个故事。
魏王有一次看他穿的那衣服,补丁摞着补丁,草鞋连带子都没有,拿个破麻绳绑着。魏王说,您一个名士,怎么困顿至此?庄子当时反驳他说:我是贫穷不是困顿。穷是没有钱,我认了。但困顿是精神不自由,我可没有这种困顿。比如猿猴,如果它就是在山上从一个树跑到另一个树,那它是自由而不困顿的。但是它要陷入那种荆棘丛中,到处有人算计才是真困顿。我之所以能忍受贫穷,就是因为不要精神的困顿。为了自由,我连名连利全都可以不要了。
我先跟大家讲三个故事,来回答任老师问我的问题,为什么喜欢庄子?你听完这样的故事,你觉得你会喜欢庄子吗?
任泽平:
您刚才讲的我都有点入迷了。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些诸子百家,大家经常说儒家文化更多讲的是入世,那么老庄文化代表的是出世。入世有时候就比较心累,可能出世就会比较洒脱。但是大家会说,
入世就会博得名利,出世就可能没有名利,你怎么来看待这个事情?
于丹:
其实最后这句话,我在《庄子心得》里面写过,这就是一直我所提倡的态度,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如果我们以入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人就会在各种计较纷扰中把自己累死。但如果我们都像庄子这样出世的话,世界就没人担当了。
我觉得,用出世心不计较,能够自我放下或遨游。做入世事,能担当,能敬业,能在当下去完成职责,中间是一个平衡。
那大家会说,庄子告诉人放下,什么都放下了,那我们还去担当什么?我想说,人生其实是有很多大的忧患,有很多我们不能够摆脱的责任困境。你看庄子说他贫穷而不困顿,他这一辈子其实最怕的是被困扰,所以遇到难题的时候要找庄子。也许庄子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就能够解开放下了。
比如说人生,有人说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可是庄子在他结发妻子去世的时候居然能够鼓盆而歌,在家里边儿当当当敲着一个破盆在那儿唱歌。来吊唁的朋友都跟他说,你这人太过分了,她结发嫁给你,为你生儿育女操持了一辈子,现在死了,你不仅不痛哭不伤悲,还敲着盆在这唱歌,你觉得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就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她刚走的时候,我怎么能不伤心?但是我就跟我自己说,她本来就是从没有形体只有气息的那个地方来的。然后她的形体跟我过了这一辈子,现在我眼看着她先于我又回到了那个只有气息没有身体的地方去了,等于是先回到了她的来处,我完完整整的送她走了,我走在她之后,这件事情我有什么可伤心的?所以庄子是对自己亲人有一种放下,他对自己生死更是放下。
我们刚才说名利生死四个字,前面说了名利,生死更是难以看透。所以庄子后来到晚年时候就跟自己身边的一些弟子说,我死了以后,你就直接把我扔在山上,不用安葬。学生说那哪行,怎么也得弄个棺材把你埋在地下吧?庄子说你把我往山上一扔,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壁,星辰就是我的珠玑,万物都是我的陪葬。这么奢华的一个大棺材,里面有着万物,这不比埋在地底下好吗?
他学生就说,那我们要是就这么把您给扔在山上的话,野兽把你给吃了,怎么办?
庄子就说,扔山上,就是乌鸦老鹰野兽什么的把我吃了。要把我埋在地下,就是蚂蚁把我吃了。你干嘛非得从老鹰手里夺食,最后去喂蚂蚁?到哪难道不都是把我给吃了吗?我不就又回到天地了吗?
这个态度,说起来容易,想开了难呀。人生在困顿的时候,你看困字外边是有个框儿的,只有你自己去破框。庄子的哲学是什么?他教你破框,而且我敢说,他对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当下都是有意义的。
其实在不久前我跟任老师做过一次对话,我也跟所有的朋友要说一件私事,就是我跟任老师做对话的那个晚上,我妈妈去世了,我跟任老师下对话的时候已经马上十点钟了,我妈妈还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房间里面看电视。十点多一点,我的孩子放学回来,我妈妈还在嘱咐孩子不要熬夜,早睡觉,特别祥和。到十点一刻,我们听到房间里的电视她自己关上了,可能她要出来洗漱了,我们该进去请安了。但是我们进到房间的时候,老人家就坐在看电视的椅子上,面色红润,一切如常,但是已经气息全无了。一瞬间她就走了。那一瞬间说实在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我是个独生女,我跟我的妈妈常年生活在一个屋顶底下,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妈妈的房间抱抱,要请安。一日三餐,只要我不出差,我们都是在一起吃的,每天晚上也是抱抱说个晚安,然后我们才各回各的房间睡觉。这样的日子被这么一种方式突然中断了,对于我妈妈来讲是一种圆满,因为她无疾而终。而且老人家去世的时候周岁98岁,虚岁99岁,这是真正的寿终正寝。但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来讲又是最残酷的一种方式。因为她提前没有给我们留任何的话,那一日三餐我也是跟她一起吃的,她白天照样出去散步,回家以后照样看东西写东西,连电视都是自己关的。她就体体面面的这样走了,所以这件事情我非常想不开。
你说多么突然呀,我跟任老师说完话挂断以后,还跟我约了第二天要吃饭的,结果当天夜里我就给任老师发信息说我妈妈走了,就是那么突然的走了。说实在话,我当时就想到了庄子。庄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人生四个阶段,大块就是指土地,指世界。
第一个阶段,载我以形。
就是载我一生,给我一个形体,没有一个身体,没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怎么能算生?所以说,给了我一个载体,从此我就生了。
第二个阶段,劳我以生。
给我一个形体,然后我长长的生命其实就是劳作。我们活着,生命就是在奔波,就是在劳累,就是在委屈,就是在付出。
第三个阶段,佚我以老。
到老了,人就可以稍微的悠闲了,安逸了,从容了。
第四个阶段,做息我以死。
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死亡是生命的另外一个形态。
所以当我看见我妈妈坐在那里,面色红润,人很优雅,连她脖子上的小丝巾都没有解下来,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说妈妈,你不要吓唬我,你怎么了?
我的孩子当时劝我,她明白过来了,说要给姥姥洗换衣服。她说妈妈,你看我姥姥,就在每天她休息的时间,她就是换了个地方去睡觉了。姥姥都这么累了,我们得允许姥姥休息了。我说姥姥脑子那么清楚,就在今天她还跟咱们说那么多话,我不能接受,那么清楚的头脑怎么能一瞬间走了?我的孩子就跟我说,妈妈,姥姥这么清醒的头脑,困在一个越来越疲惫衰老的身体里,眼睛也不太好了,耳朵也不太好了,浑身的每个关节都疼痛。这么困顿的身体,困着清晰的头脑,是为咱们活着。就是咱们回家看见有姥姥在都很高兴。姥姥现在真累了,所以,我们得允许姥姥休息。
任老师:
好的,特别感谢于老师。于老师,我有句话想不明白,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于丹:
说吾也有涯而至也无涯,以有涯虽无涯殆矣。
他说你看人的这一生,时光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海洋,智慧是无边的,我用我有限之身去追求无尽的智慧,这不是就没路可走,最后穷尽了吗?这里面,表现了一种人对于自然,对于万物的敬畏,这个话放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人真正生命的保鲜剂是一种学习能力。人是里子决定的面子,一个目光躲躲闪闪,听什么东西就说我out了,跟不上了,这个人自然会生出戾气,对别人有很多的顶撞,跟他人的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自我的否定。一个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能去追随这种无涯之志的人,他的有涯之生也会充满希望。
任老师:
好的,特别感谢于老师。
于老师,我有句话想不明白,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于丹:
说吾也有涯而至也无涯,以有涯虽无涯殆矣。他说你看人的这一生,时光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海洋,智慧是无边的,我用我有限之身去追求无尽的智慧,这不是就没路可走,最后穷尽了吗?这里面,表现了一种人对于自然,对于万物的敬畏,这个话放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人真正生命的保鲜剂是一种学习能力。人是里子决定的面子,一个目光躲躲闪闪,听什么东西就说我out了,跟不上了,这个人自然会生出戾气,对别人有很多的顶撞,跟他人的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自我的否定。一个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能去追随这种无涯之志的人,他的有涯之生也会充满希望。
所以,我觉得学庄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我们学成一个虚无主义者,不要在悲观中认为这就是庄子的思想,
庄子其实是让我们腾空以后再开始,放下以后还有拿得起的未来。
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庄子说的话吗?什么叫做息我以死?也就是说真的又向来处回去了。这样一次我们叫做长眠安息,这是人生的大休息。所以庄子在《大宗师》里面说,善对我生命的那个天地,自然也一定会善待我的死亡。所以我生的很好,要走的时候也会死的很好的。
大家可能会说庄子这样的无端崖之词,我们今天花时间说它干嘛?对我们有用吗?我就要开宗明义跟大家讲,庄子的想法是真的帮到我了。像我这样跟我先生,跟我女儿,跟我妈妈全生活在一个屋顶底下,痛苦要怎么样走出去?你就把死亡当做生命的一种形式吧。你就知道劳我以生,走的年头太久了,所以到了息我以死的时候,只有从容放下,我们才能够从失衡中调整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这大概就是庄子的生死观。
刚才任老师说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关系。我想正因为我们遇到大变故时候能放下,能逻辑自洽,能说服自己,所以我们再去做入世之事的时候还能如此。
任泽平:
当你在讲你妈妈的故事的时候,我也在想我身边的这些人。我想起我奶奶离世的时候,我当时在上大学,心里确实非常的痛苦,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接到家里电话尽快回去,看她最后一眼。人到了一定年龄,看了很多的生死。看到原来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原来可能还一块儿喝酒,一块儿旅过游,或者一起共过事,慢慢走掉了。于老师,您刚才那句话我觉得讲的很好,叫想开了。
人有时候会把自己困住,为名所困,为利所困,为生死所困。
有时候人想开了,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概念?万事万物,人也好,大自然的这些动物也好,它长大的过程当中,一开始是痛苦的。像动物,它蜕一层皮,才能够进化和成长。
所以有时候我想,庄子、老子、孔子这些几千年以前的智者,他们告诉了我们一种,让我们与世界和解也好,或者说给了我们想开了的一个解释也好,就是有一些哲学层面的问题,解答了我们很多想不开的事儿。
人以出世的心干入世的事,做任何事情全力以赴,但是结果好与不好,成败与否,坦然接受,有时候想想就没那么重要。
于丹:
因为我硕士时候是学先秦的,我那时候小,记性好。现在回头想起来,庄子真的是一个庞大的故事会。其实任老师说的问题,为什么从农村妇女到金融人士都会有想不开自残的事情?无关于他们的知识和学历,其实相关于他们眼界和格局的大与小。而庄子其实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和小的问题。
庄子的第一篇大家都熟悉是《逍遥游》,上来就讲透了大和小。
北海有一条鱼,不知道几千里那么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背不知道几千里那么宽阔,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一打开,就像天边黑压压起了一片云彩一样。北冥南冥是在两端。海运,就是海上起风的时候,它会从北冥起飞,要至于南冥。这个概念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从北极飞到南极,也就是说要跨越我们眼界所了解的物理空间,飞到它的穷尽处。
庄子的想象力,我们今天除了献上膝盖,连赞美他都是苍白。庄子想的鸟,一拍翅膀的时候,要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九万里风在其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就是往南飞的时候,世间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什么叫大?这就叫大。也就是说它完成自己的超越。可是一路上你不要认为没人笑话它。
谁笑话它?就是那个蓬间雀。几个麻雀在那看着这大东西飞过去了,深表不理解。小麻雀说,以为就它能飞呀,咱也能飞。咱们是飞起来,抢榆枋而控于地,一头撞在榆树上了,咔嚓就掉地下了。实则不至,有的时候咱连那榆树叶子都碰不着就掉下来了。
那又有什么关系?我翱翔蓬蒿之间,此意非之至也,彼且息释焉。你看小麻雀的语言的特色,它说我翱翔蓬蒿之间,咱们几个在蒿子杆里照样翱翔,这不也就是飞翔的极致了?比起那么大个一傻东西,你说他要干嘛去?哎呦,真表示不理解。
这时候大鹏鸟当然就沉默地飞过去了,它也不会跟麻雀论辩一下,打一架,它再飞,那它就哪都去不了了。
所以其实任老师刚才说,人想得开想不开,有的时候是拌几句嘴,有的时候是事业上有过不去的坎儿,有的时候是有还不上的债,有时候是遭遇了不公正。不管是什么,其实在庄子那里不过就是蓬间雀笑话了你一下。如果你是另一个蓬间雀,那就真的是天大的事儿。但如果你是大鹏鸟,你都不知道草窠子里面有自恋的翱翔于蓬蒿之间的蓬间雀笑话过你。因为你知道
,
从北冥起飞至于南冥,不是你作为大鹏时候的目标,是你作为鲲的时候的使命。你这一生要想超越万水千山,飞越沧海桑田,你会在乎蓬间雀吗?
所以除了刚才说的生死,庄子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事情就是,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把自己养大。因为格局大了就能够超越。
庄子也在《逍遥游》里边举个例子,他说如果咱们门口压出来一个小水坑,里面我扔一个荠菜籽儿,那它就是个船,就在水坑里漂。如果要拿起这么大一杯子往水坑一放,它就会陷在泥坑里了。为啥呀?他说水浅而舟大矣。能够浮起小荠菜籽的水是浮不起一个杯子的。人生的一切大和小都是比出来的。
他说你看,上古有大椿树,以八千年为春,以八千年为秋,那就叫做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什么是朝菌?就是早晨雨后树上长出的小蘑菇。也就是说,晦朔其实是指从初一到十五半个月,哪个小蘑菇能长半个月不干巴?所以它看月亮,原来是圆的,后来就变成月牙没了。它从来不知道月牙有一天还会圆,因为它活不到那时候,就不知道这个境界。
他举的第二个例子,叫做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辣了蛄,咱们说,听辣了蛄叫不种田了。蟪蛄也很可怜,它是生于夏初,死于夏末。所以它前不知道有春,后不知道有秋,哪知道世间还有变化。庄子充满了悲悯地说,这就叫小年。比起八千岁一个春,八千岁一个秋,你说他们想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所以他接着说了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
辣了蛄这样生于夏死于夏的小虫子,你要想给它讲什么是冰可太费劲了。你得先跟它说,冬天水能冻成冰。小虫子可能就问你说,那啥是冬天?你告诉它说冬天特别特别冷,所以到冰点以后,水能凝结。那小虫子说,那什么又是冷?因为它就生在这里。所以最后一定是小虫子把讲道理的人给问急了,就不讲了。不讲了以后,小虫子一定会笑话讲道理的人说,你看你傻吧,你还非得说这东西能成为冰。
所以庄子就说,我不费劲。我跟生于夏死于夏的虫子不讲冰。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尽可能大?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就是让我们这辈子即便不能成为大鹏鸟,但也绝对不要作为蓬间雀指手划脚去笑话人。其实越大越慈悲,越知不足越能够活好自己,你把所有时光用来养自己。所以,这个就存在说怎么看大怎么看小。
庄子在大和小方面讲了好多有趣的故事。我们读庄子会知道,有一个老跟他吵架的老头惠师,就是惠子。他老把惠子假设成他对立面。他说惠子有一天跟他说,魏文王给了我一个葫芦籽,我种出一个豁大豁大的大葫芦,能装五石的东西,但葫芦皮实在是太薄了。他说,这么大个葫芦,我要是用它真装五石粮食吧,其间不能自举,哗啦一下就压碎了。我要是把它抛成水瓢吧,一舀水它就裂。所以你老说大好,这么大的大葫芦,没用了有什么好?
庄子就跟他说,你呀,真是不知道尊重大,它本身就是意义。你要是有这么大一个葫芦,为什么不把它拴在腰间,浮游于江海?这是一个天然的大游泳圈呀,多自在呀。别人都没有这么大的一个漂浮物,你天天按照常规标准件的想法,要把它给抛成瓢,你这不是傻吗?
惠子还继续问,上古有棵大树,后来也长太大了,就在来往大路上,木匠过往都不砍它一个枝子。因为木质长的越大就流散了。做窗户框它弯弯曲曲,做家具时间长了还会流水儿,所以说这玩意儿太大了,所就废了,也没啥用。
庄子就说,柏树桑树长到个一两握粗叫桩子,在家里能拴牲口。长到三围四围粗,值钱了,是栋梁,盖房子的时候就比桩子更好。长到个七围八围,那太昂贵了。富贵人家要是做棺材,那非得从这么大的木头直径处才能够取得好的板材。所以栋梁也罢,做棺材的板材也罢,这都是大家的标准件。
那么庄子说,当一棵大树长到那么大,要是不长到一座山那么高,树叶底下能够庇护几千头牛,不就早被砍死了?就是因为我长大了,你们觉得我没用。我是因为在顶儿上才结果子没人能上得去,所以我这一辈子不受刀斧所伤。一棵大树,过往行人逍遥乎其下,沁睡乎其侧,大家在这歇个脚,喝个水,打个盹儿,开个party呀,本身就成为一个路上天然的栖息站,那你还在乎枝子是当桩子还是当棺材板吗?那不是更有用吗?
所以庄子里面到处充满这种思想。就是
大有大用,不要用眼前的这种局限性的标准去评价它,真正长成的自我有时候是超出标准之后的大格局。
所以有时候我爱跟学生们讲,人小的时候拼智商,青年的时候拼情商,成年以后拼格局。小孩子是可以靠成绩的,但到成年,肩上有千难万险的时候,格局还没有养大,一辈子只会做一个小桩子。就像任老师说的,高知的金融人士不也有扛不过去的时候?
学历不救命,眼界和格局救命。所以学庄子学什么?先来看看什么叫小?小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什么叫大?大到长成一个参天地的大树,这就超出了标准件,成为了神。所以这就是庄子教给我们度过当下坎,养大自己心的一些启发。
任泽平:
有时候就是这样,就是人遇到各种让你困顿的,想不开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我们遇到的这点事儿都不算啥。所以想开想不开是放在不同维度下来看的,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的维度的问题。
我想起了一句话,叫
君子不器
。人如果特别看重名,就会为名所累;如果特别看重利,他一定会为利所累;如果特别看重生死,就一定贪生怕死。你能够看得淡一点,可能会活得更洒脱一点,人生在世,活着就是为了开心。
于老师,我这里有一段向你请教。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段您能给我讲讲吗?
于丹:
这是《逍遥游》中的一段,意思说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你说你能够乘风而行,你不还在凭借风吗?他说什么时候一个人要能够做到无己放下自我的纠结,无名无功,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比列与孔还要自由了。那其实他想说的什么呢?就是人生的成长是从我们依平外界逐渐到依凭自我的内心,外在的东西最终都将变为锦上添花,而内在生命这种超越和飞行的力量才是我们的雪中送炭。那也就是说呢?
人从小大是养出来的,是一点儿一点儿养出来的,那么这个养格局,养气象,你总要有一个让自己扔掉外在东西,我们刚才说乘务犹新,乘车这个事儿肯定不如人家御风而行,但是御风而行庄子说也不如无怠,就是我什么都不依凭了,生命达到一种真正的自我能量的实现,当然说起来是很难的,可是庄子说他也会有很多步骤,比如说,他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心斋,来源于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子路对孔子说:我们家可穷了,几个月都吃不上肉了,我一直都斋戒。孔子回答:不是指你生活吃不吃肉,这个斋戒指你心灵的斋戒。你越杜绝诱惑,心灵这种静默滋养的状态,就会让自己宁静和透彻。
外在的东西是什么?
现在人们每天有很多时间在手机上,已经不是我们在消费信息,而是信息在消耗我们。现在的算法,查过什么就有大量相似的东西推向你,你在相似的信息中不断浪费时间,这个就叫
信息茧房
。就是这些相类似信息已经作茧自缚,把你困在里边,消耗了时间,失去了判断,有时候被标题党绑架,陷入伪命题的困扰。
只有这种心灵的斋戒可以把外在那些有害的东西逐渐的虚化,弱化,能力就强起来了。特别重要的就是安静下来,安静也是一种生产力,所以庄子说水静则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敬乎。
任泽平:
老子也有一句话叫治虚己守静补,是吧?
于丹:
虚己守静补,万物并作,你就能够看见富芸芸,各复归其根。
因为庄子是老子的一个延续,老子为体,庄子为用。
庄子讲的故事思想都是跟老子一样的,老子说的是虚极,虚就要虚到极致。守静笃,守静就要守到特别笃诚。庄子说的水镜则明,庄子说水能照见万物,其实那些个山间的瀑布,你觉得它能照见吗?不行。拍打它的海浪,你说它能照见吗?不行。所以只有在宁静的像一个湖泊那样,才能够照见山川万物的倒影。
我们的心被各种的名利或者嫉妒愤怒在鼓捣的时候,我们就是瀑布,是海浪,人一旦喧嚣的时候,你心里什么都看不见,永远都被伪命题困扰着,只有你的心像湖泊一样宁静,就能够照见万物,这种精神庄子说圣人之心,静也。圣人的心无非就是安静,没有那么多用头脑的算计,而人心中直接就会找到真谛。
我曾经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位大木匠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在木工房里干活,干到天快黑满头都是汗,他一擦汗,哗的一下手腕子上的表就飞出去了,满地都是半人高的爆花,手表也不知道飞到哪去了,四五个徒弟到处扒拉到处找没找到表,天全黑了。
大木匠说:算了,咱们吃饭去。明天早上再回来找,大家就走了。
酒足饭饱,回程路过木工房,看见木匠的小儿子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他爸爸这块表说:我找着了。大木匠问:这么多大人都没找着,那你一个人是怎么找着的呢?
小孩说:是啊,你们这些闹哄哄的大人走了,我一个人摸黑坐着,听见了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我循着声音就把这块表给摸出来了。
所以大家说宁静是不是一种生产力?
庄子所说的这种外在的一切都放下,用心斋,用坐忘。或者就是老子所说的治虚己,守静笃,让心能够屏蔽干扰自己,心内清明,你的判断就出来了。
不用受别人的干扰,你也不用被为命题绑架人自己心一旦安静,那你自己的判断就出来了。
向我们请教,别人都是说“您是专家”,“您是过来人”,“您从哪个角度给我什么样的建议?”实际上真正的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别人是可以给提建议的,但永远无法为你下判断。建议是给你提供证据。
我们要是请教任老师,关于经济的形式,任老师一定会给你做趋势分析,给你提供材料,但任老师一定不会说你们家钱就投哪只股票就做哪份投资,这样的主意大经济学家都是不做的,因为判断权一定在自己这里。
为什么心安静了,就一切打通了?意大利的男高音帕瓦罗蒂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世界巡演的时候,每天都在练习发声,但是嗓子还是唱哑了。结果这天晚上呢,他那个宾馆还有一个孩子枯叶狼,整宿那小婴儿在那哭,哭得他心烦意乱的睡不着觉。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小不点已经嚎了几个小时了,为什么他声音还这么洪亮?他自己唱几天嗓子就哑了?最后他发现正因为婴儿还不懂得用嗓子,他有需求的时候就是丹田之气直接喷出来,没用嗓子。
帕瓦罗蒂就想,作为歌唱家,从一开始就在学用嗓子的技巧,但是已经没有丹田气了,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发声法都破除了,直接让丹田气往上冲。结果现在大家说唱嗨C唱的最完美的人是帕瓦罗蒂。为什么?因为他回到了赤子婴儿的那个状态,不再用技术,而能够直接用生命的状态来说话。
无论老子还是庄子教我们的都是抛掉很多的技巧,
把外在给你的过多的冗余剥去,当你生命的本色和能力发挥出来的时候,其实人的格局气象大了,做事情也就无怠了。
任泽平:
于老师,说到这个我也想讲一讲我的体会。我们人啊都会遇到各种困惑,各种抉择以及迷茫。我一直我这些年感悟了一句话叫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儿。然后呢,人就不会再迷茫,也不会因为各种选择困惑而感到痛苦。
我们作为经济学者,有时候难免我们这一代学者的梦想就是用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学经济学的人,但有时候呢,你知道于老师,我们有时候发声还有一定的风险。要建言献策,可能你因为在这个专业领域,并不为大众所形成共识,你往前迈半步或者迈一步,过于提前了,会引发各种争议。但是当每次面临这样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要反过来问,“你的这些观点,或者你的言行是否对社会有利?没有参杂私心?”如果是,那这就是我们学者的使命。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其自平。
正心诚意,我觉得放在前面的。
刚才你讲的我也很受启发,古代的智慧,虽然已经几千年了,但仍然照亮我们现在前进的路程,虽然技术在进步,哲学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是相通的。
于丹:
任老师老师刚才说的这个,我正好要接着您这个来讲。任老师说的这个就是怎么样来看待各个领域的规律。包括我们不太懂经济学的人怎么样来看待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规则,其实庄子了不起,就是在于他既讲道,也讲术。格局要养得大,但是规律一定要把的准。这大概就是曾国藩说的
人要大处着眼,要小处着手。
就是眼界越大,越知道宏观的联系,越知道趋势的分析,但是小处着手才有切口。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庄子写了这庖丁给文惠王表演解牛。任老师,你觉得屠宰这么一个野蛮的血腥的事儿能做表演吗?庖丁出来以后,一头活牛站在那里,他上来以后,肩之所倚,足之所踏,手之所触,膝之所骑,结合桑林之舞,乃重经手之乐。它简直就像乐舞一样,哗然响然,奏刀霍然。在音乐的节拍,舞蹈的动作里,牛肉尾地整个剩一骨架在哪儿,牛全都解完了。
任泽平:
为什么呢?
于丹:
对呀,为什么呢?文惠王在问他,庖丁说:先来看我这把刀,一般庖厨的刀是月更刀,一个月换一把刀,叫做斩也,因为不管碰哪块骨头都是硬剁用蛮力。好的屠夫岁更刀,一年才换一把,叫割也,他是在割肉而不是在剁骨头。微臣这把刀用了19年还跟新的一样,以无后入有间。我的刀刃本来就不厚,我把它插在那个骨骼筋膜的缝隙里,不就有尖吗?我当屠夫这么多年,一开始眼前就是一头全牛,但是我练着练着就练到了目无全牛,牛往那一站,我就能够透过它的皮毛看见筋骨的那些缝,我就直接把刀刃插到缝儿里。
所以我们说宏观着眼要有大道,微观着手要有技术,也就是说了解规律就不难,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任老师的经济金融学科,你可以温故而知新,在纵向的流变和横向的比较中,无非是找到了规律,规律其实就是那些骨骼的缝隙,你把刀插进去的时候,牛肉尾臂,一头全牛就这样解开了。这件事情不仅要有眼界,确实也还要有技术,这些庄子也讲到了。
任泽平:
于老师,其实它很多学科的道理是相通的啊。比如说物理学,数学等等。因为我以前是学纯数学的,包括你看咱们的文科的这些,它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
掌握了规律以后,按规律办事,顺势而为,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逆规律而动,一定会受规律的惩罚。有时候我在想哈,没有绝对的悲观和乐观,人要让自己变得乐观就是掌握规律,学习规律。按规律办事就好了,不要对抗规律。如果说你不按规律办事,比如说你非得过了凌晨两点还不睡觉,第二天肯定犯困。你不好好锻炼到最后透支身体,肯定就会衰老的快。
所以说我有时候想呢,人这一辈子就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顺势而为,然后人生就会很顺。我发现那些悲观的人啊,处处碰壁的人,可能就是因为天天逆势而动,然后呢,就变得怨天尤人。你看其实老子和庄子也是教给我们这个道理。
乘物以游心,
你就开心就好了嘛。
于丹:
我觉得任老师真是追本溯源,说到了道家的老祖宗老子那里。我们说了老庄是一体的,那么我们必须得知道老子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老子说人的一生啊,叫做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什么叫道生之?我们每个人都生在天地大道,有一些先天的冥冥之中的东西决定了。比如说为什么任老师姓任,我姓于。为什么他是男的,我是女的,这个事就不用咱们追究,没什么可论证的,他就已经就生在这家,他就是这个性别了。这个就叫道生之。你生在哪里这个就是你的宿命,你就要先接受这个。
但是在成长中的第二步叫做德畜之,积蓄的蓄。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干什么的,你都得用道德去滋养自己去成长。刚才任老师说价值观的问题,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是价值观,最远的距离也是价值观。按说我跟任老师这不是干一个行当的,我们俩能够一见如故聊到一起,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价值观,比如说我们都向善,我们其实也都想要为人做好事儿。那我们崇尚的东西跟我们厌弃的东西是相似的,这就是因为德畜之。用道德去完成你跟别人的这种融入。
第三步叫做物形之,就是逐渐的形成了你的样子。为什么有些人一看,你说这个人就是个艺术家。总跳芭蕾的姑娘出来,她就会走小外八字步,脖子挺的直直的。有些落拓不羁的这种大画家,你看要不就是胡子老长的。你看任老师就是儒雅倜傥,这个就跟他的学者风范是有关系的,这都叫物形之。我们干什么的身上就会带着什么影子,最后干什么干不成呢?
第四阶段叫做势成之,就是大势的势,顺势而为的势。一个人说我道德也积蓄了,我在事业中也投入了,那为什么我还没成呢?成不成这个事儿要看大势。所以从《道德经》就认为,最聪明的人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人是逆势而动。所以到了庄子这里,把这个顺势而为其实就更加给放大了。
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鲲怎么化为而鹏,要趁着海运之气。海上没有起这个气,你怎么可能飞到九万里长空之上呢?所以中国人原来说的晴耕雨读,你看农民家都懂这个道理,就是大晴天有太阳,你就赶紧下地去劳作,下雨了就在家关门读书。你不能说大晴天的时候我关门读书,那这庄稼谁管呢?也不能说大雨天我因为勤恳,我就一定要去田里干活,那没效率。所以呢,人永远要看清楚势在哪里,我们顺势而为,那么就能够借势而动,其实这就是刚才任老师讲的这个规律。
这里面又要说到庄子教我们的一个特别智慧聪明的态度,就是人刚入职场,或者跟别人在一起谋事,总有合拍不合拍的时候,一个人也不是说我真诚,一切都按照我的想法来就可以,还真不是这样。
庄子提了一个特别好的境界,他说
人生最好叫做外化内不化。
什么叫做外化呢?化就是我要顺应社会的规则,我要化入大家的状态之中,不要恃才傲物,不要老当那出头的椽子。比如说逢年过节我不爱走亲戚,但是人家来了,我也得去回礼。比如说一个聚会,我不太想去,但是领导要求你去,那我也得敬酒。所有这些就是我们的社会身份要求我们去做的,顺应其实是最低的成本。但是不是顺应到丢了自己呢?
庄子还有后三个字叫做内不化。就是外在越能够划入大众,我内心越能坚守自我,以外在的这种化来完成自我的内心坚守,这也是一种效率。所以最怕的呢,就是内也不化,外也不化,那这个人就磕磕碰碰。我们看到很多有个性的人也怕那种外在虽然化了,内在也化了,就老好人,一切从众听别人。其实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跟庄子所说的外化内不化是一码事儿。
从心所欲就是内不化,我的价值观,我的判断在哪里要非常清晰。而外化其实就是不逾矩,外在不能伤害规矩,我不能够伤害他人,要顺应群体。所以你看,无论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外化内不化,讲的都是这种内外合一的平衡。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是不是都是大智慧。
任泽平:
对,向这个老子庄子学习人生才能洒脱一点。其实庄子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于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吧,叫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个故事我感觉特别浪漫。
究竟是这个庄周梦的蝴蝶还是蝴蝶梦的庄周?
于丹:
我们大家先来想想我们自己的这种身世经验。有的时候啊,当我们比如说谈了一场恋爱,恋爱的时候两个人两情相悦,海誓山盟,但是最后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这个恋情破碎了,有很多人就会想起来觉得做了一场梦,这个时候你会想说,我真的有过这段恋情吗?这段恋情当时说的那么天长地久,为什么会破碎了呢?
再比如说你可能曾经家世非常好,从小当时只道是寻常,觉得我就可以一直这样,突然家道中落,或者是家庭出现重大的变故,想起当年的日子,好像是一场梦。什么叫做人生如梦啊?苏轼说的这个多情应笑我,一樽还酹江月,想起人生如梦了。这个话当然是苏东坡43岁乌台诗案出来之后到了黄州了,他看到了人生如梦,想到他关在狱中103天,差点就判了死罪了。那要当时死了呢?那究竟来没来过人间,有没有过今生,你都不知道。所以人生有许多亦幻亦真。
庄子说的意思,就是我们不必有很多的执念。
说我曾享荣华富贵,我就应该待在荣华中,说我曾经有过完美的恋情,恋情就是不能够破碎的。我曾经登上过这种成功的巅峰,上去了以后,我就不能够再下来,因为那一切的美好是真实,一切的幻灭都是不真实。其实你怎么知道哪一段是真实的呢?
也许你所谓的那个美好更不是永恒,大家看一看月亮阴晴圆缺一个月,真正的圆满也就是十五十六那两天吧,剩下的两天不都是残缺的吗?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预言者无二三。庄子说我在我的生命里认为我做个梦,梦见了蝴蝶,但是焉知不是蝴蝶变成了我的今生呢?也许蝴蝶比我更永恒,我活的这个岁月也不过是蝴蝶的一场大梦。而且他一切的看透,也就是对于自己生命的一个反思。但是这一切并不悲观。因为你只有看穿了这一切的电光石火,你对于每一个还可以抓得住的当下就会更加用心的。
所以晚唐的诗人李商隐在他晚年的时候写了一首《锦瑟》。这个在诗歌史上,大家说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看见的这个锦瑟没来由的这五十弦呐,那每一根琴弦,每一个弦柱,好像都是我那些亦真亦幻的年华,藏着多少秘密。李商隐写过多少无题?接着他就问了四个命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四件事情都叫亦幻亦真。现在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出处。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他用的第一个例子。当庄子短暂梦见蝴蝶的时候,他会问,我是不是蝴蝶的一个梦呢?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精卫填海那只小鸟,它因为被海淹死了,所以它就一直填那,用那些个枯枝儿啊,石子啊,想要把大海填平。我们大家都觉得它好像很傻很痴迷,一直到它血染红半边山的杜鹃花。你说听它不死的心愿,你真的懂得吗?
沧海月明珠有泪,我们人世间得到一颗大珍珠的时候,会觉得弥足珍贵啊。但在蚌壳里,它受摩擦越激烈越痛苦,它要有更多的分泌物裹住泥沙,增加润滑度,这个珍珠才大。所以你想想沧海的明珠,传说是鲛人的眼泪。明珠的大其实是跟痛苦成正比的。我们想过,蓝田日暖玉生烟。陕西的蓝田玉是一种软玉,在阳光下微微的生烟,是真有这个烟吗?这个玉里又含着什么样的密码呢?
所以李商隐连问了这四个典故以后,最后说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有多少在当时觉得无限美好以后想起来,后悔我当初少说了一句话,我当初分神走心了,我怎么就没有留住什么?只是当时已惘然,你那个当时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从庄生晓梦迷蝴蝶对后世的滋养,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就是人生无奈事太多了,唯有当下,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当下。
你所有的过往和所有的未来都藏在你的当下,所有的过往你可能都很惆怅,都很遗憾。所有的未来你可以憧憬,充满了不确定。而只有当下,我们转眼就错过了。所以曾国藩曾经有过三句话,叫做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也就是说已经翻篇过去的,你就不要再吃后悔药,也没有后悔药能给你。当下不杂,最难的就是当下不杂,因为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有许多的杂念。如果人能做到不杂,吃饭的时候一蔬一饭你都吃出它最好的味道,睡觉的时候不失眠不多梦,能睡得踏踏实实,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玩的时候就好好玩,这就叫当下。
至于未来不迎也很高级。我们现在总说满心憧憬迎接未来,其实对未来报的期望值过高才是让我们失望的真正原因。所以不要抱着逢迎之心,过好每一个当下,你的未来,它的因果就藏在当下里。
曾国藩还说过一句话特别好,他说但问人事,不求天命,天命就在人事之中。
对于未来的逢迎,就是老天爷能不能眷顾我。我这么好一个人,我努力这么多年,他给我一个什么好结果呀?你没有那功夫去问天命。但问人事,你把当下的事做好,天命记在人事之中,你未来的好运在当下已经种下了。
所以既然知道我们的人生是这么短暂,不得已那么多,我们还敢浪费当下吗?所以刚才任老师说到悲观与乐观,我觉得人曾经幻灭过、悲观过也不是坏事,因为只有真正经历过幻灭与悲观的人,才会成为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
首先我们不要成为悲观主义者,太悲观说明你经历的悲伤还不够多。其次,我们也不要做盲目乐观主义者,没脑子欢乐也没有用。我提倡的是做理性乐观主义者,就是悲观过,幻灭过,所以在当下放下纠结计较,不为难别人,不委屈自己,逻辑自洽,过好当下。这样的话,你对于未来是有理性,可以乐观的。
任泽平:
于老师你知道吗?我经常讲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于丹:
真的太好了,任老师,咱们俩每次对话不用彩排,也不用通气,但是我们一说呢,这个就叫价值默契。
任泽平: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从国学的角度,我从经济学的角度,其实对人生的参悟,到最后哲学层面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一直讲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来过,爱过,恨过,然后像风一样逝去。佛祖讲过,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嘛。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周梦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了庄周?不知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可能来过,也可能没有来过。
于丹:
是的,庄子很迷人。中国文化各个学科中都有它的迷人之处,如果你着眼只是他的糟粕,我们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批判他,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但如果你看见是它的精华,你就把各家精华都在一起,我们自己被滋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它就可以活在当下,救赎我们的内心。
在任老师的直播间,我们大家可以相逢相遇,那我们就在庄子这个启发之下,我们去完成他说的一个境界,叫做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而要相信天地是有精神的。
我们的生命不长,
庄子有一个词叫做磅礴万物,就是我们能跟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时候,我们的气象也可以像大鹏鸟一样磅礴万物。
所以磅礴万物之时,那些燕雀、鹏间雀就已经可以被超越了。因为我们养大了内心,如果在名和利和生死的这个问题上,都能像庄子那样放下,放下是一次积极的在出发,腾空了人心的困扰。
就像庄子说,我可以贫穷,但是我绝不困顿。所以他回答魏王的这句话,也应该是他精神骄傲的一个标志,他身上再贫穷潦倒,但是他有一种畅快的精神,得于与天地精神共往共来。我们从古圣先贤那里是不是能受到这样的滋养?
刚才任老师说到了,人不能光是为有用活着,我的人生理念是做有用的事,当有趣的人,我们当然要为社会做贡献,各位朋友,你们也都在各行各业,我们是要去做有用的事,但是不要只当有用的人,那就是一种工具理性,我更喜欢的是做有趣的人。
任老师:
好的,特别感谢于老师。
于老师,我有句话想不明白,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于丹:
说吾也有涯而至也无涯,以有涯虽无涯殆矣。他说你看人的这一生,时光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海洋,智慧是无边的,我用我有限之身去追求无尽的智慧,这不是就没路可走,最后穷尽了吗?这里面,表现了一种人对于自然,对于万物的敬畏,这个话放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人真正生命的保鲜剂是一种学习能力。人是里子决定的面子,一个目光躲躲闪闪,听什么东西就说我out了,跟不上了,这个人自然会生出戾气,对别人有很多的顶撞,跟他人的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自我的否定。一个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能去追随这种无涯之志的人,他的有涯之生也会充满希望。
所以,我觉得学庄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我们学成一个虚无主义者,不要在悲观中认为这就是庄子的思想,庄子其实是让我们腾空以后再开始,放下以后还有拿得起的未来。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任泽平博士每月将与两位业内外大咖对谈,解读财经热点,分析经济形势,洞察市场变化与产业趋势,品味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供述人生哲理与成功秘诀。
本期回放可加入泽平宏观VIP观看
往期精彩回顾
任泽平对谈尹烨:生命科技、生物技术和健康长寿
任泽平对谈施展:全球大变局和中国经济形势
任泽平对谈于丹:国学、文化、人生
任泽平对谈吴晓波:人工智能、硅谷银行与中国经济
任泽平对谈刘永好:基业长青与焕发新活力
任泽平对谈姚洋:复苏还是通缩?房地产向何处去?
每次直播开始前,小泽会发布预约提醒
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直播
>
关注泽平宏观视频号
<
>添加小泽客服微信<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辽宁
大家聊税
人社政策
天津
山东
辽宁
江苏
上海
上海
吉林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