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813
Tax100会员
33483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全网热点文章
›
精选公众号
›
全力拼经济——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传递重大信号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黑神话:悟空》何以“出道”即“神话”:税惠政策助大圣们取得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152
|
回复:
0
[泽平宏观]
全力拼经济——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传递重大信号
[复制链接]
泽平宏观
泽平宏观
当前离线
积分
2577
2581
主题
2581
帖子
2577
积分
特级税友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积分
2577
发消息
2023-5-4 13: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泽平宏观
标题:
全力拼经济——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传递重大信号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5-04 00:0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YwMzU1MQ==&mid=2247554733&idx=1&sn=48246294dc144a46d7748f2398932c29&chksm=cf22291df855a00bcef10225deae8b3206f3d8c17052484e9345dcdbd5166614b10ee27db069#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文:任泽平团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我们分析认为,2023是复苏之年,当前是复苏初期,而不是通缩,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发力点在财政积极、货币宽松、稳楼市小阳春、提振消费、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加大储能人工智能新基建投资、稳外贸等。
当前应防止经济二次探底,挑战主要来自
应对美欧银行业危机和经济衰退冲击我国外贸、
降低偏高的青年失业率防止通缩-债务循环、鼓励生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民营经济信心有待提振、房地产市场环比放缓。
4月
制造业PMI在连续3个月回升后首现回落,甚至降到荣枯线下,新订单尤其新出口订单明显下滑,表明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政策不能松懈,不可大意。
美欧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继硅谷银行倒闭、签名银行倒闭、瑞信银行被并购之后,第一共和银行面临持续的客户挤兑和股价暴跌之后被迫退市,被摩根大通收购。
考虑到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建议慎重出台收紧的政策,房地产税试点应暂缓,平台经济法无禁止即可为,民营经济加大法治保护力度。
如果全力拼经济,今年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我们此前发布报告:《
当务之急是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
》《
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
》《关于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建议》。
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和下一步工作部署如下:
第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肯定一季度经济增长实现良好开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强调
“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这预示政策短期不会转向,仍将维持宽松,但也不会过度刺激。
第二,政策基调,财政政策保持积极、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重点支持扩大内需、帮扶市场主体、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第三,扩大内需靠提振消费和投资。未来促消费更多是以提高“就业-收入”、优化消费场景、提升消费意愿等方式进行,既不会透支需求也更为有效,此前已公布2023年新能源车延续免征购置税。投资方面,“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将成为重要拉动力量
。
第四,新增长点,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优先位置,重点提及“科技自立自强根基”、“通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这反映新基建、新能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抓手,重点提及的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第五,就业是解决内生动能不足的根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为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和居民预期的良药。
当前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3月16-24岁失业率高达19.6%。4月26日国办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从总量和结构详细部署15条措施。
第六,继续强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近期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出台,从舆论、营商环境、自身经营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第七,对房地产短中长期均有部署。短期推动房地产市场软着陆,长期建立房地产新模式。“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助于弥补当前新开工和施工的不足。当前房地产销售延续小阳春、分化式复苏,但动能略显不足。房地产新模式,关键是长租房、保障房、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租购并举、金融稳定和房地产税。
第八,稳外贸。近年中国加强对外合作、产业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3月出口呈现出“新三样”“新区域”的结构性亮点。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18条具体措施。从全球经济形势,美国政策滞胀转入浅衰退,欧洲从衰退转入深度衰退,中国从底部转入复苏初期。
第九,会议提示了四项风险需要防范化解。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房地产风险化解、推动软着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严控新增隐性债务;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1 总基调:全力拼经济,经济复苏处于爬坡过坎阶段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是,
“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
“
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统筹推动
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分析认为,2023是复苏之年,当前是复苏初期,而不是通缩,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政策将保持宽松基调,不会转向,但也不会过度刺激。
一季度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长4.5%,超额完成GDP增速目标。但要看到,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外生推动力量较强,线下活动恢复带动了报复性消费需求和房地产需求;以及在中央和地方全力拼经济政策推动下,基建和制造业的高增。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5%和6.3%,分别较1-2月降幅收窄0.2和6.4个百分点;房地产竣工同比增长32.0%,较1-2月上升24.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0%。
反观,我们正处于经济复苏的早期,市场信心和经济内生动能不足,预防式储蓄偏高,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物价低迷,企业利润和民间投资尚未好转,这会影响到未来消费和投资的可持续性。
3月,居民存款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205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16-24岁失业率升至19.6%;CPI和核心CPI均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下降2.5%。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0.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4%
。
外部环境面临挑战,欧美正进入衰退阶段,外需下滑。
3月美国ISM制造业PMI 46.3%,连续5个月景气收缩。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 45.5%,连续10个月景气收缩。3月越南和韩国出口分别下降13.2%和13.6%。
当务之急是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若二季度GDP同比能达8%以上,全年GDP同比将在6%左右。能够
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内生动能正向循环。
我们建议,全力拼经济,核心是提振信心。中长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能源、新基建、鼓励生育。我们近期发布报告
《
当务之急是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
》《
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
》《关于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建议》
。
2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兼顾扩大内需、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多重目标。
结合此前《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力”体现在:一是提高赤字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提高为3.0%,较2022年提升0.2个百分点;对应赤字规模为3.88万亿元,较去年增加5100亿元。
二是进一步加快专项债的发型和使用。
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3.8万亿,较去年增加1500亿元。1-3月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共计1.32亿元。
三是加大地方转移支付
,
推动资金直达地方。“提效”体现在继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帮扶市场主体,增强纾困企业的针对性。
当前财政收支压力分化,
22
个省市财政收入负增长。
短期应开源节流,长期靠转型改革,以时间换空间,减轻对土地财政、隐性债务的依赖,培育新基建、新能源、新引擎,
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
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重点发力结构性政策工具。在扩大内需、降低实体成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防范化解房企风险等方面精准发力。
结合一季度央行例会,货币政策着力点:
1)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基建项目。2)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成本下降。3)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4)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5)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3 促消费,从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
着手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疫后消费主动反弹,正处于弱复苏轨道。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较1-2月提升7.1个百分点。剔除基数效应后,社零消费呈现弱复苏,3月消费两年复合增长3.3%,较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环比0.2%,低于过去5年同期环比均值0.7%。
后续消费可持续性取决于
就业、收入和居民预期。当前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可支配收入需要提高、居民存款处于高位。
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较上月减少0.3和0.2个百分点;但16-24岁失业率为19.6%,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名义同比增长5.1%,实际同比增长3.8%。居民存款增加29074亿元,同比多增205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未来,促进消费将从消费能力、消费场景和意愿同时发力。在消费能力上,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应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失业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消费场景和意愿上,
重点推动汽车、家电、家具、餐饮等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如汽车,其作为大型耐用品,消费额占我国总消费比重约为28%,2023年新能源汽车延续之前免征车辆购置税将一定程度拉动内需增长。
投资方面,“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成为重要拉动力量。
4 新的产业增长点,重点提到“新能源车及配套设施”、“通用人工智能”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近年,新基建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份额快速提高,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统计局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和31.8%,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今年以来,新基建、新能源相关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内生动能恢复的重要力量。
1-3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2%,快于制造业固定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新基建相关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5G等)、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1.5%、12.1%和15.6%。3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维持高增,同比达33.3%。
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同步增长。
3月公共充电桩同比增长59%。截至3月底,全国共有公共充电桩195.8万台,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1万台。新能源相关的清洁电力能源建设领域将从煤电逐渐过渡到“绿电+储能”,比如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新一代电网、新型储能等。
虽然新基建、新能源产业建设势头正盛,但也要意识到,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基础研发、产业落地和制度设计层面共同推进。
我们建议,
1)基础研发上,加大科研投入。
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体系。切实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收入待遇,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就业上,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对特定专业人才,可提供一次性补助、人才公寓、限期持续性补助等。
2)落地层面,聚焦“卡脖子”领域,鼓励科学家创业。
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科技创新作为供给端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需求上升又可以给科技创新动力提供正反馈;
3)制度层面,加大先进制造实体产业的补贴力度。
高技术产业前期投入巨大,地方政府可设立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给予科研院所补贴,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组建研发联盟攻克技术难关。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发力新基建、新能源,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
5 就业是解决内生动能不足的根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为关键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居民预期至关重要。提升就业率,前期需要政策支持,后期需要经济活力巩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加大扩岗政策支持、引导基层就业、加强就业帮扶等政策,从扩容量、拓渠道、兜底线三方面予以支持。
扩总量上,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有效期至2023年年底;拓渠道上,为企业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引导基层就业、扩大国企招聘规模;兜底线方面,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代缴困难群众社会保险等。
目前,整体失业率下降,青年失业率需重点关注。
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较上月减少0.3和0.2个百分点。16-24岁失业率为19.6,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3%,较上月减少0.5个百分点。
青年失业率提升反映社会主体信心不足,民营企业招聘毕业生意愿降低。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1158万人,同比增82万人,再创新高。随着二季度毕业季到来,青年失业率或继续面临上扬压力。
6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
鼓励平台经济创新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
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
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近年来,民间固定投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侧面反映市场信心不足。
2019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7%,到2022年已经下降到0.9%。2023年3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继续降至0.6%。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近期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政策出台,以帮助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直是政策焦点。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提振市场信心,从舆论、营商环境、自身经营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在舆论层面,为企业正名。
2023年“清朗”活动重点整治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恶意散布所谓“民营企业卖国论”“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论调,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的行为;
营商环境方面
,加快推出成体系的法律法规,从定性到定量,既有“禁止”又有“维护”。针对融资难、融资贵、流程复杂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自身经营方面,
加强民营企业管理体系培训,地方协助精简经营流程等。
7 房地产软着陆、新模式,新提“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到,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是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立即转换为隔离收治作用的设施。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小阳春、分化式复苏行情。
各地因城施策,部分城市降低限购门槛、下调首套首付比和改善型二套首付比、下调贷款利率等。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9.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8%,均持续好转。3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跌互现,三四线城市同比普遍下跌。
房地产投资的竣工环节改善明显,但新开工和施工表现不佳。
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或有助于弥补新开工和施工的不足。
3月竣工同比高增,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9.0%、-34.2%和32.0%,分别较1-2月下降19.7、29.9和上升24.0个百分点。
但楼市持续复苏动力略显不足,4月环比放慢,当务之急是提振楼市信心。
4月1日-27日,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环比下降14.4%,同比增长30.7%;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环比分别下降3.7%、17.3%、18.3%,一线城市同比增长128.8%,主因去年同期低基数;二线、三线同比分别增长11.8%、15.7%。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防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长周期的拐点上,软着陆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重要。
随着大开发时代结束,存量房时代下土地出让金减少、交易环节税收减少,推出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复苏初期,房地产市场还未走出困境,建议房地产税试点应暂缓,服从全力拼经济的大局。我们建议,对现金流紧张但仍竭尽全力维持经营保交楼的良心房企,实施积极救助措施,例如,国企入股背书,险资入股背书,AMC入股背书,从而打通现金流。
短期支持房市,可以考虑七大措施:
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以支持改善型需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刚需,对低收入家庭和应届毕业生的租房支出给予适当补贴,放开二线城市的外地首套购房限制,降低交易税费,改变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限价措施、恢复到正常市场状况,支持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带押过户”等便民善政。
长期来看,发展住房新模式。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房地产税、租购并举为五大支柱构建长期住房制度构建长期住房制度。
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参考近期发布的报告《
当务之急是提振楼市信心,房地产税试点应暂缓
》。
8 稳外贸,加强对外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中国出口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的过程,和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联系日渐紧密。1)中国高端制造业转型成效正在逐渐显现,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份额正在不断增加,“新三样”有望接力出口。
根据WIP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获得专利数占世界专利总数47%,且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
随着高新制造业的崛起,以电动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重新带动我国出口,形成新的出口格局。2)政策红利叠加产业互补,RECP、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沿线经济体出口份额正在逐年增加。
自2015年开始,中国累计已经与65个经济体签订了文件。截至2023年4月26日,一带一路贸易额指数为215.9,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20.7%。同时,对东盟、印度、巴西和俄罗斯,3月出口同比分别为35.4%、15.3%、16.1%和136.4%。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意见》从四个方面支持外贸发展:
1)优化贸易流程保障。
推动线下展会恢复、提高签证办理效率、推动复航增班;
2)支持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
为汽车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3)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国有金融机构积极满足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需求、优化跨境结算服务;
4)加快贸易创新发展。
做大沿边省份对外贸易、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我们判断,全球三大经济体,欧洲经济从衰退步入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从滞胀步入浅衰退,中国经济从筑底步入弱复苏。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海南
人社政策
山东
江苏
湖北
上海
辽宁
河北
宁夏
山西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