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912
  • Tax100会员 28084
查看: 45|回复: 0

[51社保网] 永远不要和同事说这三件事,情商低才口无遮拦

3400

主题

3415

帖子

904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4
2023-5-4 09: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51社保网
标题: 永远不要和同事说这三件事,情商低才口无遮拦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5-02 09: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I2MTY2MA==&mid=2652013622&idx=1&sn=6890c2b39b5a5c64b507bf1cbcb63575&chksm=bda1acc58ad625d3b2856cba130d4fe0d1a59a9e0474ff91330aad011db0a7149b53964d13ce#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 | 的确良
来源丨三茅网
建立亲密的职场关系,让自己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是件好事,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毕竟我们每天要在工作中度过8到12个小时,而且很可能还会经常和同事一起聚餐、出差,甚至还会一起旅行。
不过,有些事情似乎不太适合在同事间分享。
网友@小君说起自己的经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是单身,一次情人节意外收到男同事的鲜花,小君对他不太来电,就没当回事。
但是,小君却和自己工作中的“好友”说了这件事,“我想找能够结婚的,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不奔着结婚就是浪费青春。”

这话其实等于啥也没说,可是同事却没有“领会”小君的实际意图,反而加以发挥告诉了那位男同事。

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全公司的人都知道小君的择偶标准是:“有房有车,随时可以结婚的”。

小君一度为此困扰不已。
所以,有些事和同事分享的确有风险。


为什么有些事情不适合分享给同事,除了上面提及的尴尬“社死风险”,还有些更严肃的原因,我简单说三点:

1.保护不好隐私,会给人“不专业”的印象
虽然不同的人对待隐私的标准不一样,但是当你分享一件事情之后,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就是“没有保护好隐私”确凿无疑。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个历来褒贬不一的角色,但书中王熙凤对她有段评价,“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这里说的是薛宝钗从不论人是非。

不论人是非,更不可能透露自己的半点隐私,这是薛宝钗比同龄人成熟的地方。

虽然薛小姐的结局也不算很好,但她的遭遇多是由于客观原因。

反观,该书中不少人,却是“祸从口出”,只因为个人原因——不谙世事,随意抖露个人隐私,最终遭遇了悲剧。

比如金钏和四儿。

金钏是王夫人的丫头,一日王夫人午中假寐,宝玉在一边和她调情,说了一句“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意思显然有勾引主子的嫌疑,结果金钏就因为这件事“跳井收场”。

再说宝玉的丫头四儿,宝玉和四儿是同天生日,宝玉生日会那天,四儿背地里说了一句“同日生的就是夫妻”,就凭这句话,她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

职场中,像这种没有保护好隐私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一个人如果连隐私都保护不好,会给人一种不成熟、不专业,甚至愚蠢的印象。

对于领导来说,这就等于“不值得信任,不值得托付”。

2.你分享的内容可能会成为同事出卖你的把柄

对于职场上的非工作信息,你有权可以选择沉默,而你说得越多,越可能遭遇米兰达警告:“您所说的任何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比如上面那位,因一句痴情玩笑话被扫地出门的“四儿”。她不知道大观园的竞争有多么残酷,她不知道房中想和宝玉做夫妻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大丫鬟“袭人”。
四儿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惨重代价。

而袭人尽管暗地里和宝玉有过“夫妻之事”,还得到过王夫人明里暗里的鼓励与承诺,但她从不以此作为“招摇”的资本。

所以,最终她还得以嫁给宝玉的好友蒋玉涵,这比起其他丫鬟的惨烈结局,已是大幸。
所以,在职场中,要尽可能让我们的“牌”面朝下,我们可以在阳光下讨论任何事情,但请把尖( A)藏起来。

3.你分享内容,可能会伤害他人
我从朋友那听说了一个事,关于所谓的大龄“圣男”、“圣女”。

说的是一个单位的男青年,和另一个单位的女青年拍拖一年,同居半载,最后分手了。

问题在于,他们分手后,男青年单位的单身男同事,就纷纷断了和女青年“相亲”的念头。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男方在和女方分手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和前女友的生活情形,传遍了整个单位。

加上三四线城市体制内的圈子比较小,再加上大龄男青年的某种心理作祟,直接导致女方失去一部分“婚姻市场”。

这个事件的结果当然不算太严重,甚至有点“段子”的味道。

但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看起来无伤大雅,甚至还能作为社交币“取悦”同事,可结果却可能会伤及他人。

所以,同事之间的话题应该要有个范围,不能越界。这个范围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完的,这里我抛砖引玉,举出同事之间至少该有的“三不谈”。



1.情感问题不谈
我认识不少人,他们畅所欲言地谈论与配偶或伴侣的争吵,甚至当着在场的人面前说丈夫/妻子/情侣的逛街的时候多无趣,换垃圾袋的时候多笨拙。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比这对你的配偶和你的婚姻,更不尊重的了。

遗憾的是,你让工位附近的每个人都看到了你配偶的丑陋面貌,让每个人都认为你的婚姻是一场无休无止的灾难,大家并不会觉得你是受害者。

相反,大家会觉得你有问题,不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是“巨婴症”,要不就是个天生的渣男/渣女。

既然你的婚姻、情感问题不会为你赢得同情,只会招来唾弃,性价比更高的策略应该是,把你另一半在你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变成“完人”。

2.情感问题,健康问题不谈

引发同样效果的,还有健康(疾病)问题,这里除了你个人的健康,还有你家人的健康。

比如,你的妻子刚怀了二胎,你的什么长辈生病了,他们需要你的照顾,你压力山大,于是你把同事当做泄压阀倾诉一番,同事轻描淡写的回应至少让你好受些。

可结果也许不是你想要的。

没人同情你,而且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你会变成一个暂时失去完整工作能力的人。

或许,一旦项目失败,大家才能想起——那一定是因为小组有个人最近家里有事,耽误了项目。

也许有朝一日,大家竟然开始担心你无法应对未来的工作压力,但那一定是在公司有竞聘、晋升、裁员动作的时期。

在工作中谈论你的健康(疾病)问题,就像在海水中撒血,不会引来任何同情,只会引来鲨鱼。
所以,别再展示不幸,你值得拥有健康幸福的家庭。
3.你的职业信息与动态不谈
职场上真的有人喜欢掏心掏肺。

有些人甚至会随时出卖自己的“后台”,对同事说出一些“我爸是李刚“、“我舅舅是全国代理商”之类坑爹、坑亲戚的话。

所以,第一,千万不要和同事说自己的后台。

如果你抖出自己的“背景”,很可能发生两件事,一,你的后台不硬,后台倒了;二,你的后台够硬,他不再是你的后台。

其次,不要透露你离开上一家公司的原因。

你可能有很多理由离开你的前公司,因为老板不支持你,因为工资少,或者因为公司太远太偏等等。

但不管你和同事说的原因是什么,你都会给人留下你将再次离开这份工作的印象。

第三,不要说你的职业抱负与动向。

人有野心是好事,但不要明目张胆地给你的上级带来压力,也不要给小人一个背后捅你一刀的机会。

也不要和同事透露你的离职动向,职场跳槽是常事,反悔也是常事,要给自己留一个回旋的余地。

否则,如果你改变主意,以后遇到升职的竞争或者公司的360度评估,有些人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你的机会。

说完了职场社交的风险,还有“三不谈”,下面我们再来聊聊关于职场社交的注意事项或实用技巧,我称之为“三谨记”。



1.谨记:保持理性,公司聚会少喝酒
职场社交需要规避风险,时刻谨记不能越界。所以,同事聚会、聚餐的时候,尽量少喝酒,尤其是别喝得烂醉如泥。

在这个00后都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酒量好未必会为你赢得满头喝彩,反而可能会让你滑倒,出尽洋相,或者因为口不择言,吐露让自己后悔的话。

2.谨记:少掏心掏肺,多外交辞令

其实,最好少和你的同事讨论工作之外的话题,如果一定要谈,也请“说三分,留七分”。

你可以让你的同事知道你正在投入一段新的恋爱关系,但你不需要让他们知道它的质量如何。

你可以让他们知道你生命中的某个人生病或者死亡,但不需要让他们知道更多细节。

如果他们询问细节(他们需要八卦来对冲枯燥的生活),你可以告诉他,你还没有准备好谈这些事。

一般人听到这些就放弃了,因为你们的非工作谈话本来就没有任何目的,你只需要克制好自己。
当你实在难以抑制掏心掏肺的冲动时,我送你一句话“你的同事唯一能记住的事情,就是你的负面案底”。这会给一些小人留下使坏的机会。

假如真的有位仁兄对你穷追不舍,你还可以使用“职场外交辞令”。

什么是职场外交辞令?简单地说就是,多问问题,并把话题引到他们身上。

人们喜欢谈论自己多于喜欢谈论他人。多数时候同事可能正在等待你闭嘴,因为这样就该轮到他们来说了。

3.谨记:你的确需要一个可以分享隐私的人

有位网友说,当他和妻子吵架时(过去五年他们吵过三架),他会打电话给一个最好的朋友。

然后,这位忠实的朋友会告诉他“客观真相”,也就是孰对孰错。

如果朋友说他错了,他就回去和妻子道歉,安慰妻子。

如果朋友认为他没错,是妻子错了,他就会当作什么也没发生。

这位网友很幽默地说道:“我的妻子其实也有这样一位朋友。”
显然这样的朋友亲密度很高,需要亲密到能够将他与妻子的每一场战斗的细节完全“内化理解”,而不带偏见,否则这种倾诉就是对妻子的形象的一种伤害。

这样的朋友人生难得,几乎少有可能出现在职场。

有人说,我身边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的人。我有个建议是:你可以学习写作。

有位“斜杠”作家说道:“除了我的籍贯和性别,我的同事唯一了解我的地方,可能就是我还活着。我的读者对我的了解,比任何一个同事对我的了解都要多。”

对于有些人来说,写作的确可以成为一条情绪出口。
不过,对于职场生涯越来越漫长的多数打工人来说,建立亲密的职场关系仍然很重要,只是我们需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要学会更加熟谙世事,练达人情。

或许职场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生修炼的道场。

共勉。

作者:的确良。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51社保网”立场。
184_16831644783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