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219
  • Tax100会员 28062
查看: 160|回复: 0

[官方公众号文章] 在ChatGPT的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人诗歌”

3305

主题

3305

帖子

3309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9
2023-4-24 15: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全国总工会
标题: 在ChatGPT的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人诗歌”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23 12:42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U3OTI5Mw==&mid=2247598862&idx=1&sn=cadf79c282997d2d377c2e8ab4cf2241&chksm=e969e3fcde1e6aea0cce1599602bc30457fa8842f6d15d8993a84905ce8d62e88e875941658b#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网络助力了“诗歌热潮”,无数拥有灵感的劳动者有了肆意阅读、写诗的机会。快手上有超过60万人在写诗;B站上的视频弹幕和评论区,一群人悄悄写下上万首诗;每周有超过2500万人在小红书上阅读诗歌相关内容......

  最近,《中国工人》陆续采访了8位热爱阅读与诗歌的劳动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相似却又不同的诗歌故事。

  这些劳动者的文字跳跃在轰鸣的厂房里、在建筑工地上、在矿山里、在外卖员的保温箱里......他们将自己的生活、自尊与梦想记录在诗中。那是大地淬炼出来的诗意,或粗砺却浓重。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我们期望阅读和文字能给予更多人直面生活的勇气。也向每一个平凡、有趣的灵魂致意。
PART.1
人生像画圆
我想回到起点



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王计兵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就像
五彩画布上一滴墨
他在那里旋转
手足无措地
找不到应该着落的位置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突然变得很小
小成一个城市可以忽略的尘埃
他浮在那里
浮在门卫喝斥的声波里

我从未想过
从六楼望下去
从一个城市的窗口望下去
在庄稼地里那么高大的父亲
突然变得那么小
小成一个要人呵护的孩子

我叫王计兵,“拾荒”是我的笔名,有两重含义。一是我曾经不得不靠拾荒维生,二是我觉得写文章和拾荒相似,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行为,要是不把文字捡起来组织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从1988年开始接触写作,1992年发表小说,在2009年3月10日写下了第一首诗歌,那时候我还是以写小说、杂文为主,当时我们家买了一台电脑,在写每篇文章时,我都会把其中精彩的句子摘出来,无形之中形成了诗歌的风格。

△王计兵在小店里写诗。受访者供图
我写过一首诗《父亲从乡下来看我》。那是我第一次把自己从个体的“我”中跳出来,诗歌中描写的父亲不是我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乡下过来拾荒的老人。看到他时,我感觉这个老人代表了所有在外地漂泊的老人,他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就把他比拟成我的父亲,写下这首诗,希望我们能善待每一位老人,这就是我原始的出发点,这也是我时隔25年之后发表的第一首作品。
有人说我记录下的文字里有对生活的爱。喜欢写作让我沉淀下来,体谅别人,用善心看世界。我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做一个好人。因为你写作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引发别人的负面情绪,和做坏事没有任何区别。
当我再衰老一点或者干不动体力活了,相当于退休的状态,我希望能安下心来再写一本小说,把我少年的梦圆了。有人说人生是一个画圆的行为,我希望最终的圆点能落到起点上。
PART.2
先谋生,后谋爱


人物素描
祁永春
他是个小不点,像个逗号
把他扔在人群里就像淹没在水里
找不到一点水花

他瘦小枯干,没有三块豆腐高
像个冻瘪了的柿子
没有缚鸡之力

朋友叮嘱他的爱人
刮风天,干万要扶好
不然,被刮跑了

但他心是大的
装下整个天空
盛满半个大海

他的骨头是硬的
像一根钢筋浇在混凝土里
他的肉皮是厚的
任由风吹雨打

当他劳动时或写诗时
他站在梯子上
看上去显得那么高大
伸手便能摘下一抹灯具的亮光

我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体格小,身体弱,在家干啥啥不行,非常自卑。但我又挺幸运的,有着很好的家人。十几岁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父亲的日记本,已经记不清写的是什么了,但隐约觉得那是诗。

  我觉得很有意思,便写信给在远方当兵的哥哥,哥哥给我邮回了一本席慕容的诗集。我读完后,便开始写日记,记事或是写些不像诗的诗,那时觉得好像没那么自卑了。

后来,中学没读完,我就因为身体不好辍学了。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痛苦、抑郁,一气之下将之前写的日记全烧了,发誓不再谈学习。母亲就一直鼓励我,一定要长志气,出去闯闯,给自己谋份生计,闯出个自己的天地。

  于是,21岁那年,我跟着同乡来到沈阳,从力工干起,搬砖和灰,咬着牙干。后来,我就开始跟着装修公司,刮大白,喷油漆。勤勤恳恳的坚持,让我成了油漆师傅,还带出了几十个徒弟。

△祁永春在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日子过好了,我终于有余力再捡起我原来的热爱。回想我打拼的那些日子里,买不起书,只有坚持不住的时候,才敢偷偷去书店翻翻书。现在,我每天都利用干活的间隙看电子书,有了灵感就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这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读书写诗的时候让我思想放松。今年计划写一百首诗,我觉得我能超额完成。
PART.3
三百多本日记垒起了生活的梦


阳光的价值
曹会双
安全升井了
他从罐笼里“扑哧扑哧”地走出来
阳光一下子披在了他身上
他高兴地伸开两臂,拥抱了几下太阳
随即摘下安全帽,用力捋湿漉漉的头发
工作服溻透了,沾满了矿浆
靴子也进了水,捂得脚难受
好在,今天的生产算是顺利
舒服地打几个哈欠,倦怠趁机凑过来
先去洗个热水澡
左边“高高兴兴上班来”的标语
和右边“安安全全回家去”的标语
花与叶一样簇拥着他
靴子的“扑哧扑哧”声,嘴里的口哨声
把满地阳光当成了可亲的五线谱

我的诗心大概从小学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诗。学会造句后,我每天在本子上写句子,就写放学时看到的景色,写灿烂的晚霞、写秋天成片的大芦苇丛,写冬天的冰凌

  初二那年,无意中写的一首关于小草的诗,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让我大受鼓舞,关于诗歌的梦想就种在了我的心里,我开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但这个习惯,在我进入矿山工作并结婚怀孕后就停止了。泵房工是矿场里很重要的一个岗位,每天与造钢铁的原材料铁精粉作伴,很辛苦,但我很珍惜这份稳定的工作。

  当孩子两岁时,我忽然发现,我常常提笔忘字,这让我很焦急。下了好几次决心,在1999年秋末,我又开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始练习写作,练到最疯狂时,我的右手中指握笔处磨出了个大疙瘩。但身体上疲累是其次的,精神上毫无快乐才最可怕。


△曹会双的读书笔记。受访者供图

在小城市的工厂,写诗创作是件特立独行的事情。有些同事知道我写诗后,就排挤我,不管我写得好与不好,都会有人嘲讽我。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委屈极了,孤立无援,某天早班的午饭时间,我一个人在轰鸣的车间里,号啕大哭,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的梦想获得肯定与尊重。如今,在我的坚持下,已经写了359本日记,447本读书笔记,这些坚持也让我获得了一些荣誉。
PART.4
诗歌是我的“精神饭碗”



下班回宿舍有感
任嘲我
我把一天十三个小时卖给工厂
换回来两百块钱
这两百块钱
仿佛让我抵押了尊严
又帮我赎回了尊严

  我姓“任”,笔名“任嘲我”是“天下任谁嘲我”之意。这个笔名和我的人生经历有直接关系。17岁起我第一次出村打工,干过建筑工、发过传单、拔过大葱……一开始最多只干了一个月,挣了750块钱就回家了。亲属、村里人都嘲笑我,我没法和周围人诉说,就用古诗词和小短文抒发我的情绪,怕父母看到有什么误会,写完就烧了。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汽车公司线束厂当流水线工人,干了四五个月,遇到了不合理的工作定额就辞职了。

  我用诗歌的方式把厂里人的处境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我被收录进快手诗集里的诗歌,从厂里的领导一直写到员工,总共是25首,比如杨大姐“多少次想炒老板鱿鱼,都被中年危机吓得退缩”,张大姐“工厂不倒,能干到老”,史大姐“打扮得像个富婆,手上被磨破的老茧却在流血”。有读者看了快手诗集后说我写的诗挺有趣的,我挺高兴的,我不想把诗写得太沉重了,所以选择了幽默的语言。诗歌之前或许是情绪的出口,但是现在成了我的“精神饭碗”,我说不清楚写诗对我的意义,但是我不能没有它。

  现在我和妻子待业,靠农田的收入生活,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如果没有,我也相信,天下总有自己能为之事。
PART.5
文学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



生活从来没给过我温柔
吴荣强
我的左眼
前天切洋葱时
流泪了
另一只
昨晚梦到
母亲来佛山看我
也流泪了
但这两只眼
不是同时流泪
如果是同时流泪
我就知道
我一定是被生活的
某处温柔
感动了
可是
找来找去
只有头上的白发
莫名的
掉了

  2009年,我因为家里贫困,高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我在印刷厂当过切纸工,也曾成为“北漂”一员,还在广东佛山创业开过面馆,但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下,我做起了日本料理厨师。

有一天,我在切洋葱时,眼睛因受到刺激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瞬间让我想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生活还是过得如此艰难,从来没有让母亲放心过,内心苦楚的眼泪倾泻而下。
  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南海购书中心看书,看到伊沙写的诗有感而发,便拿出手机写下了《生活从来没给过我温柔》这首诗,后来刊登在了《新世纪诗典》(第六季)上。在那之后,我陆陆续续创作了不少诗文投稿获刊,也结识了很多诗人朋友。

2019年,因为儿子做手术,我成了一名外卖员,开始拼命赚钱,也没有心思去搞创作了。这期间,一些诗人会把自己写的书寄送给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礼,就会写几句自己读了这本书的感受发给他们。

2022年5月,我点评10位诗人的长篇诗评刊登在安徽《巢湖》杂志上,一时间,作家和媒体的书评约稿纷至沓来。我开始自学写作书评,所幸学得还不错,每篇都能发表。

现在,我白天跑外卖,夜里写书评,再忙也要从我的书堆中找一两本书看看。我希望更多的劳动者在看到我写的评论和我的故事后,能拿出自己心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故事。
PART.6
我不是诗人



我不是诗人
黄廷付
我不是诗人
不必在意平平仄仄
说话不用抑扬顿挫
努力描绘出理想的生活
我不是诗人
只想用心来诉说
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在闪烁
人生的喜怒哀乐
我不是诗人
挥动的榔头在半空画出寂寞
叮叮当当的声响
像一个个音符
在我的心头跳跃
我不是诗人
用笨拙的笔写出
我的喜怒哀乐
在亲人的脸上折射
抬头仰望
属于我的夜空
偶尔有流星划过
低头思念
千里之外的故乡
多了落寞,又少了快乐

  我是纺织厂里的机修工,在不同的纺织厂里干了20多年,辗转去过三四个城市。我从没有想过自己在37岁那年会重拾文学梦。那时,生活走上了正轨,孩子也接到了身边读书,我终于有时间去想想生活之上的东西,想想我年少时的文学梦。

  那大概是源于我的父亲。我父亲在村子里算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小学时,老师布置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便跑去地里找正在做农活的父亲。父亲告诉我:“文字是要记录下让你最难忘的事,要有取舍,不要写流水账。”简单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他总是对我说,要多读书多写字,才有机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后来,父亲去世,我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生活的担子。等终于有机会再拿起笔,去记录去写诗时,我如醉如痴。

  做机修工,只要机器不坏,时间就相对自由一点,我便闲时在车间里用手机记下我的灵感。后来被领导发现了,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看手机,再发现每次罚款100元。手机不能看了,我便从车间里捡废纸板,口袋里装一支笔,只要活干完了,我就躲到机器后面,找一个管子当板凳,纸板放到腿上,就可以写东西了。在车间里,是我最能找到灵感的时候,我习惯了机器巨大的轰鸣声,这让我觉得安心。

  我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这么大年龄了,还去追求文学梦,值得吗?”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想用自己的笔去记录我的工作生活,记录我能看到的农民工的生活,记录我父辈的生活,这让我感到充实,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意义,不管前面有多艰难,我都会坚持走下去。
PART.7
白天安装地板,晚上安装文字



跟随春天去安装
叶凤其
如果你愿意
咱们就一起
跟随春天去安装

海边安装浪漫
天空安装风筝
枝头和草尖安装阳光做的铃铛
在黑夜叮当作响,把星月哄入梦乡

田野安装饱满
脸上安装笑意
对联和窗花安装提取机
让祝福和心愿一一兑现,安民告示无一拖欠


诗歌安装开阔
世界安装大同
地球和环境安装绿色
油彩战火烧焦之地,且不留死角

跟随春天去安装
咱们就一起
如果你愿意

  我从事地板安装工作已经20多年了,习惯在每天6:00起来阅读一小时,这是我开工前的动力。

  18岁那年,我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本短诗集,里边的内容可以用震撼人心来形容,从此,诗歌打开了我另一个世界,我也开始断断续续写诗。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凭,但我认为,写诗不在乎学历和身份,只要真心愿意去写。

  我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写诗。我们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记,善于发现,并寻找灵感。我创作的《跟着春天去安装》,就是从工作中得到的灵感。虽然它并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但是我的工友们都非常喜欢这首诗,因为写的就是我们真实的工作。

我一边在安装地板,一边在“安装”文字,一个是我生活的需要,另一个是我精神的支持。我想,当我老时,陪伴我的不是拐杖,而是一支笔。
PART.8
我只为自己写诗



如果有那么一个背影
陆爱洋
黄昏的光
在旷野上拖出一条斜斜的背影
枯藤上没有老鸦停留
只剩下一棵老树
在西风里摇动枝节

那时的我,那时的记忆
把时光磨成了碎片
所有欢乐的,高兴的,温暖的
都记忆朦胧
而所有落寞的,伤感的,冷冽的
却记忆犹新

岁月遗留在睡梦里那些美好向往
都曾随风飘过
那些掉落的绿叶
是否都会后悔来过此生

如果人生里
那些不曾放弃过的昙花都绽放了
那些枯萎了的花瓣
是否后悔只有那短暂

也许,只是一个背影
斜斜的走在旷野
可谁又能懂,背后的那些
越来越长又越来越短的生命
渴望了辉煌
又趋于了平淡

生命的背影
我的背影
都是长空里
一道昙花一现的印记
普普通通
在布满余晖的夕阳里
慢慢前行
……

  2002年,我18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选择来到部队驻守边防。部队环境艰苦,只能通过读诗和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退伍后,我换了几份工作,目前主要是在做电动车负极材料石墨烯生产的相关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要上26天班。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我仍然会时不时地写写诗。有时候周末也会到我们这里的书社参加读书会,我们会交流自己喜欢的书,工作、生活当中有困惑也可以与大家分享。

  对于我来说,读书和写诗只是我的兴趣爱好,它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和经济状况,但让我的心态更加平和,可以多角度看待问题。我从来不为谋生或出名而写诗,我只为自己写诗。


近百年来,工人生活与工业题材从来不缺乏诗歌,这些诗歌记录着最基层工人的生活,也讲述着不同时代的工人故事。

  2021年7月23日,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先锋:百年工人诗歌》朗读分享会在北京举办。诗人霍俊明、商震、谷禾分享了书中的20首诗歌,串起了100年的中国工人诗歌史。

  回溯百年历史,工人诗歌在斗争的火焰中诞生、淬炼,在建设的大潮中启航、扬帆。

  今天,百年工人诗歌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们也有理由期待,下一个百年,工人诗歌将会更加丰硕、多样、深刻。正如伟大诗人布罗茨基所言:“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口述 王计兵 祁永春 曹会双 任嘲我 吴荣强 黄廷付 叶凤其 陆爱洋 整理 王爽 姜毓恺 白原远)
来源:中国工人
编校:马晨琦、夏会儒
编审:曹堯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查看更多
181_16823208264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