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03
  • Tax100会员 33489
查看: 231|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融入新格局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3-3-31 15: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融入新格局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3-28 13:52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8588&idx=3&sn=ff2fed1310d46fd379e562537c13faea&chksm=bd4589b28a3200a4194623d5ed69a480e07e8478306e361fc812f15e7a2ce58c21c815ea4126#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薛永申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周年。10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建设经历了由“大写意”向“工笔画”的新阶段迈进、从“大而全”向“小而美”新思路转变,千年丝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催生出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紧紧依托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难奋进,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保持了安全稳定发展的较好态势。
自2013年以来,上海建工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完成117个项目,沿线累计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占同期总额比重均达到和超过60%。“一带一路”沿线成为主要的业务来源地,项目遍及柬埔寨、马来西亚、东帝汶、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沿线核心国家和地区。
秉承“一带一路”精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国家战略导向,确保平稳发展
过去10年,上海建工始终保持对国家战略及其配套政策的高度敏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政策定市场,上海建工目前海外发展比较成熟、持续的海外市场,包括柬埔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下简称“特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聚焦中国资金,拓展市场。中国资金,特别是政策资金的背后反映的国家对外政策导向,因此,聚焦中国资金更多的是依托国家战略。
首先是利用好政策性资金,做好两优项目。柬埔寨根据地市场的承建项目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进出口银行的“两优”资金,政策性资金是上海建工在柬埔寨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是援外项目。上海建工近年完成的援津巴布韦议会大厦是非洲最大的援外资金项目,在建的援卢旺达马萨卡医院改扩建和援马塞卢地区医院和眼科诊所项目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援外项目。
其次,大力开发中资商业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支持海外项目建设。这背后仍然离不开国家战略及其具体政策——中资银行开拓海外业务离不开中国信保的信用支持。上海建工开发的加蓬奥耶姆体育场项目就来自于工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中国信保的担保支持。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国内承包商开拓海外市场另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上海建工在建的乌兹别克三座银行大楼项目也来源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商业资金信贷支持。
二、聚焦根据地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10年来,上海建工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区与国家特点,重点建设了分布在东南亚、东北非、加勒比海的柬埔寨、厄立特里亚、特多等3个根据地市场,确保业务的基本规模,实现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上海建工在这3个国家的属地公司也成为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中资企业之一。
特别是以柬埔寨为中心的东南亚根据地市场。上海建工自2004年进入柬埔寨承包工程市场以来,已累计承建27项工程——其中国家公路、市政道路25条,含6座特大桥(其中跨湄公河大桥4座),总长超过1800公里;集装箱码头及其它房建工程2个。柬埔寨根据地市场的建设主要依托国家“两优”资金聚焦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属地化资源集成。金边港码头等2项工程获评境外工程“鲁班奖”,6号国家公路改建项目评承包商会科持续基础设施典型实践案例。以柬埔寨为中心,东帝汶、老挝、缅甸等国家市场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厄立特里亚根据地市场的建设主要抓住了科卡金矿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契机,拓展到当地道路、电站、涉农工厂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10年的可持续发展。特多根据地市场的建设,主要聚焦当地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先后建成了西班牙港国家演艺中心、国家体育中心、儿童医院等10多个在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在当地实现了15年的持续发展。
三、创新业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受人工、物流成本以及疫情防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工程承包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风险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上海建工积极尝试投建营一体化、建筑物业服务等业务模式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上海建工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收购了厄立特里亚科卡金矿60%的股权,开始了海外投资-建设-运营业务的探索。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金矿设计和建设,从2015年底开始试生产至今,科卡金矿已实现了7年顺利平稳生产、销售,年均实现了1亿美元的黄金销售,形成了海外黄金矿业的勘探、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优势。同时,以此为契机成功带动了当地道路、工厂、电站等工程承包项目的业务拓展。
上海建工海外业务积极贯彻建设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发展目标,积极拓展海外物业运营业务,为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发出新的竞争力,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新发展阶段的生动写照。在厄立特里亚,上海建工积极引入更先进的“地下”开采业务,开启该国新开采方式的先河,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开采理念和技术水平。同时,上海建工厄特分公司积极拓展运营服务市场,先后运营厄特电站、涉农工厂,并主动培训当地技术人才,为提升当地工人的运营能力和运营质量作出了贡献。在特多,上海建工多年来一直运营特多国家演艺中心、国家体育中心和儿童医院等重要物业,确保了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带动了配件的持续出口,特多疫情初期,上海建工勇敢逆行,为儿童医院的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成为当地抗疫先锋。
转型升级迈向新征程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百年变局仍将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前行,大国竞争局势仍不明朗,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仍将面临全方位且纷繁复杂的严峻局面,挑战与机遇并存。
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没有回头路,这是市场规模和产能匹配的必然选择——建筑行业产能高速扩张,国内竞争日益加剧。2022年上半年有500多家大中型建筑企业申请破产,这一现象前所未有,其中不乏行业知名的企业。2021年全球建筑业产值12.5万亿美元,刨除国内4.57万亿美元,海外建筑市场(中国以外)规模约8万亿美元。与此对照,2021年全球250强承包商(ENR数据),中国企业64家入围,占营业额的64.7%,而国际业务250强(ENR数据)中国入选企业入选79家,营业额占比28.4%。202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950亿美元,占海外建筑市场(中国以外)的2.4%。一言以蔽之——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仍很低。国内市场僧多粥少,国际市场占比又低,加上很多大型建筑企业都是央企和地方国企,背负着沉重的考核压力,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向海外要市场。
如何走,往哪儿走?ENR2021年数据显示,除亚洲和高端的欧美市场以外,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向非洲、拉美等市场继续发力,同时工程设计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市场化和国际规则”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标准。
一、设计引领,加速转型发展
19部委联合发文促进设计咨询企业“走出去”为推动设计咨询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设计引领首先要聚焦优势行业。近年来,在市政领域,特别是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程实践和技术积累不断丰富,理应作为设计引领,开拓市政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事实上,上海建工旗下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内大型央企海外市政项目的设计支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外业务实施经验,未来应重点推动其全过程参与海外市政工程的策划、设计和咨询,充分发挥设计企业的独特作用。
对标“可持续、市场化和国际规则”的总体要求,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搭设相应的平台,大力推进中国市政设计和施工标准,特别是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国际化,不断强化中国工程设计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只有突破现有的国际标准和规则体系,推进中国标准深度参与的国际标准和规则体系重构,才能真正实现设计引领,加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转型发展,塑造中国建造的新的国际品牌形象,实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引领,开拓新市场领域
除建筑行业外,制造行业也迈向优势产能对外输出新阶段,出现技术领先的制造行业抢占海外市场机会。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企业要瞄准国内优势产业向海外扩张的新趋势,主动对接,抓住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新机遇。比如,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出口量一举跃居全球第二,超过日本,仅次于德国。其上游的电池、储能产业迎来了海外布局的新阶段。近来国内新能源车电池制造行业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纷纷公告海外投资建厂的消息,这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而言也是新的机遇。跟随其他产业一起走出去,实现产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应是双赢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例子只为抛砖引玉,相信其他的行业也会有相似的机会。例如,受俄乌战争影响,欧洲的新能源发电行业(主要是光伏)已经发布了加大投资建设新的装机容量的消息。总之,要用系统的思维看待行业的发展,跳出行业看待行业发展可以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行业组织作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也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横向的交流与合作,比如与其他商协会之间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三、数字赋能,形成竞争新优势
中国信息技术在一些领域已经初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工程建造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不断深入,数字建造水平正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数字赋能工程建造成为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上海建工在数字建造领域持续发力,在BIM技术、智慧运维、智慧工地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正逐步尝试将国内成熟的领先的技术应用于海外工程项目。比如在特立尼达多巴哥西班牙港医院的设施过程中积极尝试BIM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业主的好评,智慧工地建设也让外方耳目一新。上海建工在医院数字运维领域的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西班牙港医院建造过程中嵌入数字运维的技术接口获得业主的认可,未来医院一旦建成即可实现对医院的跨国远程运维,打开新的业务领域,实现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工程领域数字建造的创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相信行业内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行业组织要做的是加强海外数字建造领域的交流,激发行业企业的创造力,推进彼此间的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创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的辉煌。
除了提到的上述3个重点发展的方向之外,对于近几年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第三方合作开拓海外市场仍要继续坚持、持续推进。加强第三方合作一是要切实贯彻合作共赢的理念,二是要利用国内的制造业优势。上海建工正在设施的刚果金法语国家运动会相关设施的供货项目就是与第三方合作的例子。作为总包方的英国企业,希望利用国内拼装房屋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同时又希望有海外工程背景的中国企业帮助其实现设备的国内监造和现场的拼装,所以找到上海建工从而促成了该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恰逢国内调整疫情防控政策,2023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在此,上海建工希望与同行携手共进,迎接行业发展新的黄金时代。

833_16802460056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