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经济体制改革》财税论文回顾
(第1523期)
《经济体制改革》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全国第一份专门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术期刊。《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引导经济改革、推动经济改革、服务经济改革的学术导向,发行范围遍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美国国会、日本国会、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知名图书馆、高校、科研机构列为馆藏期刊。1995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先后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全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列为经济管理类重点期刊。
ISSN:1006-012X
CN:51-1027/F
复合影响因子:3.662
综合影响因子:2.135
2022年,《经济体制改革》共出版文献7916篇、总下载次数3454715次、总被引次数84134次。本期仅介绍有关财政税收文章11篇。具体如下:
财政空间与财政政策的周期选择——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龙腾 罗美娟
摘要:长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加大财政顺周期风险,适时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周期是研究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探索。基于1990~2019年7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空间对财政政策周期性的实证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空间越小,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就越强,且两者的负向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扩张财政空间能使国家在经济衰退期有能力实施逆周期财政政策,在发展中国家中这种影响作用尤为明显。为了规避财政顺周期风险,现阶段中国应加快构建结构性预算平衡准则,促进经济平稳期的财政盈余积累,扩大政府部门财政空间,构建可持续的逆周期财政调控体系。
关键词:财政空间;财政周期;顺周期风险;
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振 王秀芝
摘要:政府对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通过改进的三阶段DEA方法测算我国各省份的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研究发现,整体上,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短期内不明显,但在长期内会产生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通过经济增长以及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且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不同。相较于东部地区,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以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则能显著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据此,地方政府应摒弃不良的科技支出理念,打破地区间市场保护局面,加强预算监督和统筹兼顾各地区的科技支出效率,力求降低各类风险。
关键词:财政科技支出效率;产业结构升级;改进三阶段DEA;
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有调节的中介和门槛效应检验
胡丽娜 薛阳 孙倩
摘要:运用200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促进效应受财政压力的制约,财政压力越小,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促进作用表现越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民生支出-新型城镇化”路径有效,且财政压力在此路径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门槛检验发现:以财政分权为门槛变量,财政分权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效应。据此,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的具体实现方式,合理控制地方财政压力,完善财政等制度顶层设计。
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压力;新型城镇化;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纵向失衡、工业污染与企业环保投入
张晓云 贺川
摘要:基于财政纵向失衡与区域工业污染、财政纵向失衡与企业环保投入双重视角,立足分权体制框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评估财政纵向失衡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与区域单位产值污染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越高,企业环保投入越小,且存在财政纵向失衡通过政府补贴作用于企业环保投入的内在传导机制。因此,应将治理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切入点,构建环保事务财权与事权最优边界,增强政府间环保治理协同合作与空间联控,加大财政激励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工业污染;企业环保投入;财政补贴;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式税收分成制下政府间竞争的运行逻辑——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
汪彤
摘要:地方政府竞争被普遍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分权理论和政治晋升理论提供了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来源的理论框架。分税制改革后,以共享税为主的税收分成似乎成为更符合“分权逻辑”的中国路径。本文基于税收分成的事实性特征,从财政收入来源及分享规则的基本制度要素——税基、税收分成比例和税权入手,基于政府间横向与纵向税收关系,阐释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一般性与纵向税收竞争的独特性,两者依托于税收分成制的绑定效应与政治治理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政府间竞争格局。
关键词:税收分成;税收竞争;地方政府;理论机制;
目标融通、利益均衡与个税征税模式革新
侯卓 吴东蔚
摘要:2018年的个税修法将征税模式由分类征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其被寄予强化分配调节的功能预期,"综合所得"的确立有助于税收公平目标的达成。但本轮修法仍遗留了部分问题:"综合"与"分类"的边界不尽合理,勤劳所得较之资本所得的相对税率过高,特定人群的合理利益有不当贬损之虞。为在制度层面解决上述问题,应正视并尝试缓释组织收入与调节分配二元目标之间的张力,基于系统性视角重新厘定部分所得项目的性质,适度提高资本所得税率,并完善费用扣除体系。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法;征税模式;分类征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完善我国企业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周建厂储敏伟
摘要:科技研发人员肩负着科技兴国的重任,越来越多的企业研发人员作为股权激励对象为科技创新和研发产出创造价值。但现行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却不尽完善。梳理我国股权激励情况及现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和规定,发现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适用税收政策并未体现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现有税收规定不甚合理,难以发挥长期激励作用。鉴于此,应建立健全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税收政策体系,合理设计针对研发人员的股权激励税收政策,以列举以及实质推演的方式,按照持有时间长短等设定个人所得税税率等,发挥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
关键词: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研发创新激励;
高收入阶层的有效调控:最低替代税的国际实践与中国方案
刘鹏
摘要:最低替代税(AMT)能实现对高收入阶层的有效调控,研究其国际实践与制度设计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回顾AMT发展历程与实践效果的基础上,根据税收优惠、宽免额、税率、税收抵免等四个AMT税制要素,结合现实国情设计32种中国方案。基于CHFS 2019数据通过再分配效应测算以及对各税制要素的贡献分解,研究表明:对我国收入排序前20%的高收入纳税人额外征收税率为10%的AMT,再辅之以180000元/年的宽免额标准和综合所得项目扣除,是解决我国高收入阶层税收逆向调节问题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高收入阶层;最低替代税;再分配;税制要素;税率;
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对中国的影响及策略选择
许骞
摘要:基于解决“碳泄露”问题、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及增加税收来源三方面的原因,欧盟于2021年7月重提碳边境调节税。基于征收国家范围、征收行业、计量方法、存在形式等维度剖析欧盟碳边境调节税预行机制,发现其运行面临是否满足WTO规则要求、是否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是否满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否能够获得预期市场效果四大争议。对中国而言,欧盟碳边境调节税一旦实施,在短期内会冲击钢铁、水泥等行业,导致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长期看,则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绿色转型,影响国际碳定价权竞争。鉴于此,国内层面需大力完善碳交易市场,统筹排放总量目标,完善数据统计机制并做好立法工作;国际层面应积极进行气候外交,反对以单方面标准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推动构建温室气体减排国际性框架,在碳排放定价方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关键词:碳边境;碳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减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杨欢李香菊 刘硕
摘要:基于2006~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分析东道国税收环境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重的税收负担、复杂的税制结构和低效的税收征管水平造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而东道国税收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正的时变效应,且对不同区域和国家投资效率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鉴于此,政府应积极推动建设区域税收合作机制,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网络,逐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环境同行审议机制;企业应有效评估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积极寻求税务机关协助,加强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水平,提高纳税遵从度。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税收环境;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共同富裕视角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收入效应及其分配
吴义东 胡明志 陈卓
摘要: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的主体,研究收入效应及其分配有助于评估其实施效果,并明确未来改革方向。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为缴存职工带来显著经济效应。在缴存环节,由于存在机会成本和利息损失,公积金负向经济效应随缴存时间延长呈加速扩大趋势,公积金缴存利率改革能有效缓解这一效应;在贷款环节,公积金具有显著的正向经济效应且公积金贷款使用越充分,则越能获取到制度红利。然而,当前公积金面临收入分配不平等等潜在问题,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需将公积金收益分配的洛伦兹曲线转变为双凸驼峰非对称形状,即朝着“高产补贴中产”“中产适当补贴低产”方向进行改革。为此,应强化公积金制度特惠性,探索“强制+自愿”弹性缴存机制,进一步发挥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功能,推动公积金区域一体化改革。
关键词:共同富裕;住房公积金;免税收入;收入效应;收入分配;
参考文献:
[1]张晓云,贺川.财政纵向失衡、工业污染与企业环保投入[J].经济体制改革,2022(06):113-119.
[2]吴义东,胡明志,陈卓.共同富裕视角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收入效应及其分配[J].经济体制改革,2022(05):175-185.
[3]胡丽娜,薛阳,孙倩.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有调节的中介和门槛效应检验[J].经济体制改革,2022(05):144-150.
[4]龙腾,罗美娟.财政空间与财政政策的周期选择——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2(04):169-177.
[5]杨欢,李香菊,刘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2(04):186-193.
[6]周建厂,储敏伟.完善我国企业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2(03):149-156.
[7]许骞.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对中国的影响及策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22(03):157-163.
[8]汪彤.中国式税收分成制下政府间竞争的运行逻辑——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2022(02):129-135.
[9]刘鹏.高收入阶层的有效调控:最低替代税的国际实践与中国方案[J].经济体制改革,2022(02):165-173.
[10]李振,王秀芝.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2(01):143-149.
[11]侯卓,吴东蔚.目标融通、利益均衡与个税征税模式革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2(01):150-156.
作者:杨北斗
指导教师:李永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