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经济研究》财税论文回顾
(第1509期)
《经济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为月刊。《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20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连续九年评为当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并在所有被评的中文期刊中连续位列前茅。
ISSN:0577-9154
CN:11-1081/F
复合影响因子:20.579
综合影响因子:14.908
2022年,《经济研究》共刊发财税领域学术论文19篇,主要涉及央地财政关系、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增值税、环境保护税、税收征管等方面。期刊财税领域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中国环境保护税与绿色创新: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
刘金科 肖翊阳
摘要:中国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将发挥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面对规制强度更高的环境保护税,企业将采取实质性还是策略性绿色创新活动应对?既有研究没有答案。本文以中国环境保护税改革实施为自然实验,基于微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首先,环境保护税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主要激发了企业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和在末端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绿色创新活动,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的新能源方面的绿色创新并不显著。其次,该改革诱发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非是在企业既有创新活动基础上叠加的杠杆效应,而是对其他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再次,该改革主要诱发了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的实质绿色创新活动,但绿色创新路径依赖较为突出。本文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关键词:波特假说;环境保护税;绿色创新;策略行为;
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吴敏 曹婧 毛捷
摘要: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地方公共债务;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税负;融资约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
王永进 刘玉莹 陈晓佳
摘要:健全农业迁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本文在Blouri&Ehrlich(2020)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户籍、人口流动、区域间贸易和集聚外部性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最优转移支付和分成比例设计。研究发现:(1)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使各省人均收入平均提高0.9775%,社会整体福利提高了12.6007%,当转移支付达到最优空间分布时,福利水平将在此基础上再提升4.7013%。(2)户籍制度完全放开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流动,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生产率增长和社会福利改进。户籍放开后,保持现行最高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中央财政转移支出可缩减9.9473%。(3)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是以中央转移支付为前提的,而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效运转则取决于中央财政分权比例的提高。因此,在户籍放开的同时,需要提高中央财政分权中的分成比例,才能实现社会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最优社会福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转移支付;财政分权;人口流动;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挤出效应与企业劳动雇佣
余明桂 王空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雇佣。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金融化,进而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进一步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研究结果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抑制了企业对高学历员工的劳动雇佣。本文一方面从企业劳动雇佣的视角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从地方政府债务的角度为金融资源配置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就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企业劳动雇佣;挤出效应;融资约束;金融化;
中国增值税转嫁、归宿及减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汪昊 郭玉清 陆毅
摘要:本文基于一般均衡税收归宿理论和模型,综合运用GDP价格基准、差别税收归宿和一次性总付税,构建了一套间接税归宿测算方法。对中国增值税转嫁和归宿测算的结果显示:整体上,增值税39%转嫁给劳动,61%转嫁给资本,劳动和资本的增值税负担分别为5.6%和12%,代表性消费者不负担增值税;增值税归宿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增值税负担最高,分别为1.7%和4.4%,房地产业消费者增值税负担最高,为8.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2017年以来全面降低增值税法定税率改革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减税提高了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促进了消费、投资和GDP增长,增值税减税更有利于提高资本收益率和促进投资,同时增值税减税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转嫁;税收归宿;经济效应;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特征和减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田磊
摘要:“微观企业投资的非平滑性特征能否对财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前沿问题。以中国减税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嵌入有效税率差异和非凸性投资成本函数的异质性企业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准确地刻画非平滑性特征,更能够拟合出与代表性微观实证文献相一致的投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非平滑性能够显著影响减税的宏观经济效应,相比于不考虑非平滑性特征的代表性企业模型,基准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效应显著增强。机制分析发现大小规模企业群体间的有效税率差异是投资价格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通过抑制投资价格弹性强化了非平滑性的影响。政策分析表明,降低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产出乘数均显著大于1,提高企业投资的可逆性程度能够有效地增强减税的刺激效率。
关键词:非平滑性;广延边际效应;投资价格弹性;有效税率差异;
减税政策与地方政府债务——来自增值税税率下调的证据
张牧扬 潘妍 范莹莹
摘要:2017年以来,中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切实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但也不免引发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基于2017—2019年中国192个地级市财政预决算数据,以城投债为切入点,检验了增值税税率下调是否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即“李嘉图等价定理”描述的“税债替代”现象是否存在。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非但没有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反而对其有抑制作用。这主要与税收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担保效应”有关。“担保效应”主导下,税债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即“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并不成立。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较之过分担心减税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现阶段更需关注地方财政收支失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问题。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下调;税债替代;担保效应;财政可持续性;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模拟与经验证据
李双建 田国强
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已然成为威胁中国金融稳定的“灰犀牛”,切断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演化为金融风险的传导途径,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立足于中国财政金融体制特征和商业银行具体经营实践状况,本文将地方政府与银行间的关联关系纳入一个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展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9年中国229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经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小规模银行、非上市银行、未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银行以及地方性银行而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理顺地方政府与银行间的关联关系,继续深入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才是筑牢地方财政与金融部门间“防火墙”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银行风险承担;系统性金融风险;DSGE模型;
企业互联网使用与大数据治税的效应
孙鲲鹏 石丽娜
摘要:互联网为企业传递信息和组织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获得相应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海量数据。近年来多地税务部门推行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通过采集和分析互联网上与企业运营相关的第三方大数据,来辅助对企业的税收征管。本文搜集相关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能显著提升企业税收遵从度。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那些互联网应用更多、非国有控股、规模更大的企业,以及政策宣传更充分、以往税收征管力度更强的地区,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的影响更加凸显。机制检验表明,抑制收入隐匿和关联交易,是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发挥作用的两个具体渠道。本文研究表明,互联网上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税收征管等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提供支持,深化了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税收征管中第三方信息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第三方信息;税收征管;税收遵从;
地方债与中国经济波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分析
高然 祝梓翔 陈忱
摘要: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地方政府债务,揭示了其产生的新金融加速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债使房地产价格与公共投资之间形成正反馈,显著放大了中国经济波动。该机制基本遵循了金融加速器的理论范式,然而相较于标准的金融加速器,地方债加速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地方政府以预期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发行地方债,形成独特的信贷约束,房地产价格上涨会通过放松地方政府的信贷约束导致地方债扩张。第二,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行为具有内生性,房地产价格上涨还会导致地方政府以地方债替代土地财政,这使土地供给减少并进一步加剧房地产价格上涨,从而在房地产市场内部产生额外的加速机制。第三,房地产市场波动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主要藉由公共投资而非私人投资,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债加速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和风险累积效应,而土地出让成本、隐性担保、影子银行等现实因素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债加速器的波动放大作用。利用中国城投债发行数据,本文从实证上验证了地方债加速器的核心传导机制。本文认为地方债加速器对于理解中国经济波动至关重要,并对地方债治理与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融资模式转型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金融加速器;经济波动;
增值税税率简并政策的行业税负效应
方红生 胡稳权 张旭飞 苏云晴
摘要:本文对增值税税率简并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行业税负效应进行了评估,并对其是否实现了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和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两大目标进行了回答。本文拓展了间接税税负转嫁模型,提出了新的行业税负效应评估方法,并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三次税率简并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行业税负效应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1)由于行业覆盖范围和法定税率下降程度存在差异,三次税率简并的税负效应相差较大,后两次简并的受益行业数量更广、整体减税幅度更大,但均无法使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或所有主要行业的税负明显降低;(2)增值税税率简并最终实现了较普遍的减税效果,不仅使大部分行业实现税负下降,也使大部分主要行业的税负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税负出现上升;(3)配套措施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无法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也无法使所有主要行业的税负都下降。本文还对2021年两会提案中两种进一步简并方案进行了评估,发现将13%税率调至9%,而9%和6%两档调至5%的三档并两档方案有着更好效果。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简并;配套措施;行业税负效应;两大目标;进一步简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区域间效应:银行网络关联视角
熊琛 周颖刚 金昊
摘要: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存在因局部债务风险跨区域外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因此,厘清隐性债务风险跨区域传导渠道并量化风险外溢程度,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外溢渠道和宏观影响。基于网络模型和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区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存在外溢效应,且银行间市场是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基于实证证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银行间市场的两区域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数值模拟显示高风险区域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会影响当地银行资产负债表状况,并通过银行间市场中的资金拆借形成风险扩散,造成其他区域银行融资条件恶化,最终导致其他区域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上升。政策模拟发现补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和地方银行资本均有助于缓解区域债务风险的外溢程度,但从福利效应来看针对地方银行的政策更优,且政策应同时盯住不同区域的风险水平。本文强调了区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并提供了银行网络关联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银行间市场;区域风险;外溢效应;
财政改革与地方政府支出激励
李永友 刘炯 王芳
摘要: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分权体制如何设计才能规避其塑造的激励结构引致下级政府扭曲的财政治理行为。本文以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实践——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为对象,基于1768个县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结论显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不仅激励了县级政府支出扩张行为,而且通过增强县级政府被救助预期进一步软化了县级政府业已存在的软预算约束。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之所以会软化县级政府预算约束,主要与改革的制度设计有关。作为一项具有分权性质的财政改革,除了极个别省(自治区)在改革制度设计上做到财力与事责相匹配,基本都是只关注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划分。这种制度安排会显著增强县级政府被救助预期,进而激励其更加软化的预算约束。相比较而言,财力与事责匹配的财政改革不仅不会出现县级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效应,反而有硬化县级政府预算约束的作用。只关注收入划分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之所以会增强县级政府软预算约束,主要源于共同池机制、监管弱化机制及竞争压力机制。本文的实证发现不仅使新阶段财政改革深化可以汲取过去改革的重要经验,而且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优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被救助预期;监管弱化机制;共同池机制;
政府预算管理、征税行为与企业经营效率
吕冰洋 陈怡心 詹静楠
摘要: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行为有利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以年度预算为主,它在保障每年政府支出计划实现的同时,也会由于围绕年度内各时期预算目标的预算执行,导致企业纳税波动并影响经营效率。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与企业纳税增长显著负相关,其结果是企业纳税在时序上的非平滑和在横向上的非中性;政府年内预算执行波动越剧烈,企业纳税越呈现非平滑现象,对企业的风险预期、经营活跃性和经营报酬率产生的不利影响越大。基于研究,本文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同时重视支出预算配套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税收征管;企业经营效率;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与分担机制
聂海峰 刘怡
摘要: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不仅涉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影响政府间收入分配的财政体制。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留抵结转下期抵扣和留抵退税对企业投资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留抵退税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在增值税收入方面,留抵退税相比结转下期抵扣,不仅退还了对企业留抵占用资金的利息,也消除了结转下期抵扣时的重复征税。当前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机制没有区分地区内交易和跨地区交易,由于留抵退税的未来收益由企业所在地享有,但是留抵退税的部分成本由其他地区分担,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机制会导致区域税负输出。为完善留抵退税制度,建立长效分担机制,解决存量留抵问题,建议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方式提供留抵退税资金,对退税企业所在地政府提供利息补贴,能够更好解决增值税留抵退税引起的财政资金周转问题。
关键词: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机制;税负输出;
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
孙传旺 占妍泓 林伯强
摘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与核心技术攻关,不仅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以增值税优惠政策为例,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证模型探讨了新能源税收激励、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政策激励下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解剖析。研究有三点重要发现:第一,增值税激励有助于促进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但未能同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结果是受惠新能源企业的产能规模在政策实施之后明显提升,但专利数量却有所下降。第二,增值税激励一方面通过对产出规模的正向激励,间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即产出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抬升研发的相对成本,造成规模扩张对技术创新的替代,即替代效应,且替代效应的作用更强。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新能源企业拥有较强的内部创新基础与较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时,销售端增值税激励对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均较弱。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注重新能源税收激励政策优化方向,既要着力于产业规模化发展,更要落点到关键技术创新;充分重视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通过政策的精准调控不断增强规模扩张的正向影响并削弱其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替代;为新能源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空间,促进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税收激励;规模扩张;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财政转移支付的资本化与福利分化效应
马光荣 孟源祎
摘要:转移支付不仅增加地区公共品,直接提升地区居民总体福利,还通过资本化效应对居民福利产生间接的分化影响,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惠及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人群,不利于缩小当地居民的收入与财产差距。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转移支付的资本化效应及其福利分化影响,并且得出转移支付资本化效应的高低受到地区住房供给弹性和人口流动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市级层面数据,检验得到转移支付对地区房价的提升效应。同时发现,地区住房供给弹性越小,人口流动性越大,转移支付的资本化效应越强,对居民福利的分化影响也就越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应该同步加大住房供给,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减轻转移支付的资本化程度。同时,在区域导向的转移支付之外,完善以低收入人群为直接扶助对象的精准转移支付政策。
关键词:转移支付;居住成本;资本化;福利分化;
社保征收体制改革、社保费率调整与社保基金收入: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徐舒 王茹 王慧
摘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面临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与改善社保基金收支平衡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诉求。本文的研究表明社保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协同可以有效破解上述矛盾。文章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有效区别了社保法定缴费率变动、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调整、社保征管强度提升三种政策手段对社保基金收入的差异化影响。该理论框架将企业行为对一系列社保政策改革的反应弹性,组合成推断不同政策手段对社保基金收入影响的充分统计量。实证估计显示:虽然法定缴费率的降低使社保基金收入减少,但缴费基数下限的下调却能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带来社保基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征管强度提升可以有效夯实社保费基。根据模型推断,2011年实行的《社会保险法》与2019年实施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协同作用,在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带来了社保基金收入的增长及社会福利的改善。研究证明了社保制度改革应当坚持“降费率、严征管、实费基”的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协同来实现制度设计的优化。
关键词:社保基金收入;社保政策协同;减税降费;
市县级分成率波动与企业税收征管
许敬轩 王小龙
主要内容:该文研究了我国市县级分成率波动与税收征管力度的关系。文章研究发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统一了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间的分税制度,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省级政府并未明确规定地级市本级和县级政府的税收分成方式和比例,地级市会参与县级税收收入的分享并调整其分享比例。分成率的变动会使县级政府无法预测未来的收入,增加其不确定性。理论分析发现,分成率波动对地方税收征管力度的影响程度与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形式和风险偏好有关,总效应取决于分成率波动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实证研究发现,分成率波动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力度,增加了企业实际税率,这表明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分税制度的不规范会直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风险,还会因差异化的征管力度造成企业实际税率不统一,妨碍企业公平竞争。因此在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法律法规,规范和统一省以下收入划分制度,降低税收收入风险,建设公平统一的市场,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刘金科,肖翊阳.中国环境保护税与绿色创新: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22,57(01):72-88.
[2]吴敏,曹婧,毛捷.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J].经济研究,2022,57(01):107-121.
[3]王永进,刘玉莹,陈晓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J].经济研究,2022,57(02):43-57.
[4]余明桂,王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挤出效应与企业劳动雇佣[J].经济研究,2022,57(02):58-72.
[5]汪昊,郭玉清,陆毅.中国增值税转嫁、归宿及减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22,57(02):73-89.
[6]田磊.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特征和减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22,57(02):175-191.
[7]张牧扬,潘妍,范莹莹.减税政策与地方政府债务——来自增值税税率下调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2,57(03):118-135.
[8]李双建,田国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模拟与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22,57(05):34-50.
[9]孙鲲鹏,石丽娜.企业互联网使用与大数据治税的效应[J].经济研究,2022,57(05):176-191.
[10]高然,祝梓翔,陈忱.地方债与中国经济波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分析[J].经济研究,2022,57(06):83-100.
[11]方红生,胡稳权,张旭飞,苏云晴.增值税税率简并政策的行业税负效应[J].经济研究,2022,57(07):136-152.
[12]熊琛,周颖刚,金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区域间效应:银行网络关联视角[J].经济研究,2022,57(07):153-171.
[13]李永友,刘炯,王芳.财政改革与地方政府支出激励[J].经济研究,2022,57(08):40-57.
[14]吕冰洋,陈怡心,詹静楠.政府预算管理、征税行为与企业经营效率[J].经济研究,2022,57(08):58-77.
[15]聂海峰,刘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与分担机制[J].经济研究,2022,57(08):78-97.
[16]孙传旺,占妍泓,林伯强.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J].经济研究,2022,57(09):46-64.
[17]马光荣,孟源祎.财政转移支付的资本化与福利分化效应[J].经济研究,2022,57(09):65-81.
[18]徐舒,王茹,王慧.社保征收体制改革、社保费率调整与社保基金收入: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22,57(09):137-154.
[19]许敬轩,王小龙.市县级分成率波动与企业税收征管[J].经济研究,2022,57(11):138-156.
相关链接:
文献梳理:2021《经济研究》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王怡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