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财税论文回顾
(第1507期)
《中国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综述等,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ISSN:1002-4921
CN:11-1211/C
复合影响因子:11.715
综合影响因子:8.795
经整理,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共刊发财税类文章8篇,主要涉及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财政与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激励体制、共同富裕与民生支出、财税史等方面,本公众号主要刊发其摘要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财政金融统一框架下的金融风险测度与分析——基于非线性网络关联的方法
杨子晖 陈雨恬
摘要:当下既往仅考虑货币政策的框架下的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思路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在系统观念指导下,增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在财政金融统一框架下,引入非线性网络关联方法测度发现,存在由财政政策变量到货币政策变量、再到金融风险变量的网络关联关系;使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检验发现,财政支出规模与政府债务增加额存在正向冲击关系,而地方债、城投债增加额也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额产生正向冲击;基于非线性网络关联方法检验发现,由货币政策变量到系统关联成分的网络关联系数(0.15)大于其到尾部风险成分的网络关联系数(0.04),且同时存在尾部风险成分到货币政策变量的网络关联关系。这些发现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防范重大风险中的作用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财政金融统一框架;金融风险;非线性网络关联;
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基于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减免的研究
刘冲刘莉亚
摘要:在我国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过多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可能会导致总量出问题,使货币政策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难题。减免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是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的一种有益尝试,是“税收政策的利率渠道”。利用某大行逐笔贷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该政策工具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且提高了信贷可得性。基于此,构建包含税收条件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刻画其作用的理论逻辑,可以发现,相比经由负债端向资产端传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贷款利息收入减税直接作用于银行资产端,传导路径更直接,摩擦更小。这种不依赖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和利率操作的财政金融协同的“税收政策的利率渠道”,可以为宏观金融调控拓宽空间,从而缓和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冲突。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增值税;利率渠道;宏观金融调控;
财政金融协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
吴文锋 胡悦
摘要:现有基于财政担保的理论,无法解释地方财力不断下降并没有显著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现象,也难以应对中央政府严监管下的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长问题。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掌握的金融资源为其债务提供了隐性担保;这种金融担保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会导致地方金融风险传导到财政部门。因此,仅仅从财政或金融单一角度,都不足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所带来的财政和金融的双边风险问题。中央政府需要在财政金融联合治理框架下进行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合理分散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单部门承担过高风险。同时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其在货币市场的信誉,避免地方金融风险向地方财政传导。
关键词:财政金融协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担保;财政担保;
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吕炜 靳继东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既是对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和实践的客观总结,也是对世界现代化一般进程在当代中国独特实现形式的精当刻画。以财政为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内涵,在剖析财政、国家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财政与改革”和“财政与发展”两条关键线索,深入剖析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下财政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独特作用,有助于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有价值,并可能为丰富和发展世界现代化道路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财政;改革与发展;
中国特色财政激励体制:基于统一市场的视角
吕冰洋 贺颖
摘要:中国历次财政体制变迁重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对地方财政“赋权—控权”过程中,始终主导着财政体制演变形式,因时制变、因地制宜,寻求处理建设统一市场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这一对矛盾的最佳途径,由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激励制度: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指导原则下,中央政府一方面赋予地方财政权力来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间事权调整、税收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和通信领域事权的集中,缓解地方积极性发挥所带来的市场分割问题,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共同发挥下,很好地解决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与调动地方积极性的矛盾,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财政体制;两个积极性;统一市场;
迈向共同富裕之路:社会建设与民生支出的崛起
焦长权 董磊明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80年代相似的民生保障建设的“黄金时代”。目前,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已明显跨过了“低福利”国家的门槛,民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已接近发达国家1980年左右的水平,成为公共支出的绝对主体。中央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多层级政府共同负责的新型民生保障体制。
关键词:社会建设;民生支出;大转型;中央和地方关系;
宋代的财经政策与社会经济
李华瑞
摘要:宋代的工商税收大大超过农业税,为历代所不及。宋政府以工商税收为主体,善于利用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经营,积极刺激消费并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财经政策是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政策主导下,统治者为追逐巨额财利,利用国家权力,调动各种资源,实行专卖制度和征商制度,能动地反作用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扩大市场交换规模,推动当时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宋代的财经政策显示出帝制国家干预经济的独特优势,这也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特质所在。
关键词:宋朝;财经政策;工商税收;刺激消费;功利思想;
晚清财税结构的转型
任智勇
摘要:明清政府一再强调“重农抑商”。从税收角度而言,清前中期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农业税,商业税主要落实在针对大额长途贸易的榷税,且仅占税收总额的十分之一。1843年户部银库案爆发后,盛京将军禧恩等官员为筹措经费,注意到“重农”之下对农业课以重税、“抑商”之下对商业课以轻税的“不公平”。及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财政难以维续,户部于咸丰三年初试图推行以商铺为征税对象的营业税——“铺税”,终因遭到部分满洲贵族和汉族士大夫的反对而废弃。但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可能会造成社会混乱的实践层面,没有触及商业税征收的合理性。随着“重农抑商”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商业税扩张的大趋势难以阻挡。由此,厘金出现并推行全国。商业税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例扩大,超过了农业税,晚清的财税结构发生转变。商人虽然无法从税收公平性角度反对以厘金为代表的商业税,但他们的抵制是困扰晚清政府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财政;咸丰朝;商税;厘金;重农抑商;
参考文献:
[1]杨子晖,陈雨恬.财政金融统一框架下的金融风险测度与分析——基于非线性网络关联的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25-144+207.
[2]刘冲,刘莉亚.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基于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减免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22(09):67-84+205.
[3]吴文锋,胡悦.财政金融协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22(08):143-162+207.
[4]吕炜,靳继东.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 165-184+208.
[5]吕冰洋,贺颖.中国特色财政激励体制:基于统一市场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22(04):24-43+204-205.
[6]焦长权,董磊明.迈向共同富裕之路:社会建设与民生支出的崛起[J].中国社会科学,2022(06):139-160+207-208.
[7]李华瑞.宋代的财经政策与社会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2022(07):113-129+ 206-207.
[8]任智勇.晚清财税结构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85-203+208.
相关链接:
1.文献梳理:2000-2021《中国社会科学》财税论文回顾(上)!
2.文献梳理:2000-2021《中国社会科学》财税论文回顾(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