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655
Tax100会员
33482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全网热点文章
›
精选公众号
›
任泽平对谈于丹:国学、文化和人生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黑神话:悟空》何以“出道”即“神话”:税惠政策助大圣们取得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303
|
回复:
0
[泽平宏观]
任泽平对谈于丹:国学、文化和人生
[复制链接]
泽平宏观
泽平宏观
当前离线
积分
2577
2581
主题
2581
帖子
2577
积分
特级税友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特级税友, 积分 2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3 积分
积分
2577
发消息
2023-3-17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泽平宏观
标题:
任泽平对谈于丹:国学、文化和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3-14 01:4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YwMzU1MQ==&mid=2247550045&idx=2&sn=5e2c057667b586e61ea338fdabb5ccd9&chksm=cf223bedf855b2fba991be59ccd2515af033a127a376aea938f3725aac3712474f29661cd52c#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目录
01 人生的意义
02 知足、知止
03 《大学 · 中庸》
04 格物致知
05 家庭、教育
06 山 、水
07 儒家 、 道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各家各持己见,碰撞出美妙的思想之花,纷争不断的年代,成就了中华文明史的基石。
本期大咖会客厅,任泽平博士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老师做客泽平宏观直播间,畅聊国学那些事儿。
大咖会客厅
人生的意义
任泽平:
于老师。祝你节日快乐。
于丹:
谢谢,咱们也祝今天晚上守在屏幕外的各位朋友,跟女性朋友们说节日快乐,跟男性朋友们说节日同乐。
任泽平:
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在儒家、道家、法家,老子、庄子,包括周易,他们对这个问题都是怎么回答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
于丹:
不要说先秦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答案,我们每一个对于意义也有各式各样的答案。
儒家,是中国本土上基于伦理和秩序的一门学问。认为人的意义就是修其治平
,也就是说人,越成为一个角色越进入秩序,有担当,这个人就越有意义。
道家正好反着。
道家认为,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也就是说。人作为天地之间这么一个自在体,人的意义就是要顺应。
儒家跟道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完全不同
。儒家是分秒必争,像屈原说要时不我待,要自己争分夺秒,这就在时光中在争斗的这种是一种劣势。而道家,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顺应时光,做一个高士。
跟时光竞争,会知道自己做出业绩来成为角色。而在时光中顺应,会把自己还原给天地自然,做一个高士。
这两种我们在今天怎么看?我认为
儒家教我们怎么拿得起,道家教我们怎么放得下。儒家教我们怎么样像山一样去坚持,道家教我们怎么样像水一样去变通。
人要是全活成儒家,固然是很有意义,但是会累死;人要全活成道家,固然是很潇洒,但这个世界就躺平摸鱼,没有人来承担。
人最好的状态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知道在我们社会之外,还有天地自然。我们在社会里,得建功立业,但是不要太计较。用出世心的潇洒,做入世事的担当。
人,前半辈子当儒家要拿得起,后半辈子要像道家一样放得下。
很多人前半辈子用加法积累朋友、资产、人脉、学历,积累了很多以后,却被捆在那儿了。
杨利伟在飞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宇宙飞船最难的不是飞起来,而是回来的时候能平安的落到这个点上。其实儒家是我们生命的油门,道家是生命的刹车。
所以中国人有个观点,就是儒道兼济,也就是儒家,给了我们一个大地上的秩序,就是人人都要脚踏实地,成为一个角色。但道家,给了我们一个天空,人还可以诚物以由心,还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自然因为比社会更恒久。
如果咱们要说天地人的话,就还会牵扯到佛家,佛家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脚踩大地做儒家去入世,头顶苍天做道家,明心见性,看得见自己跟世界的逻辑。
儒道是可以活在一个人身上,大概这个就是逻辑自洽中生命的意义。
知足、知止
任泽平:
您刚才讲,儒家是教拿得起入世,道家让我们放得下出世,然后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儿,人就洒脱了。人要成名成家,也要发财当官,
但千万别成为欲望的奴隶
,暮鼓晨钟惊醒名利客啊!
于丹:
其实您说的名和利,现在凭空让大家放下是很难的。说放得下这个事儿,归道家。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了几个问题:
1、
“名与身孰亲?”
为了一个名誉劳心好神,最后得到的名跟你的自身谁跟你更亲?
2、大家就爱利,所以老子又问了第二句话,
“身与货孰多?”
你攒的这个力,是一仓库的东西算多?还是十仓库东西算多?跟你这个身来比的话,谁跟你更亲?谁跟你更多?
3、
“得与亡孰病?”
你欣喜若狂,但失去时候伤心欲绝。
问完后老子说: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人越爱什么,什么就是你的软肋,这个叫甚爱必大被。多藏必厚亡,就是收藏越多,丢的越惨。
他最后给一个建议,“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要积累东西,到一定时候得知足;人是要进步,但是到一定程度得知止。知足、知止的人就可以长久。心里的名、利、誉这些东西,如果把握的得体的话,其实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动力。
道德经里说这几句话,就是知足和知止,保着人长久,这些放下不是彻底放下,而是什么东西在有度上,有底线上做好一个平衡,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智慧。
《大学 · 中庸》
任泽平:
您说的有点像我们经常讲那个叫中庸的智慧叫中庸,里面有句话叫“致广大而进精微及高明到中庸。”原来大家对中庸有误解,以为中庸就是平庸,或者说是老油条,因为中庸其实不是,中庸其实是很高明的智慧。
于丹:
您刚说的这两句话,让我想起了冯友兰先生94岁给自己写的字寿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说,我把旧时的学问都阐发,用来解释今天的命题,我要极尽高明之后,平衡为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么?是平衡。
有很多人只有平淡,只有平庸,而没有极尽过高明。所以中国说诗歌也是绚烂之极,最后归于平淡。人得曾经绚烂过,才知道平淡是真,人得真正高明过,才知道中庸。
武夷山的得道法师,他曾经跟我说,空就是万有的平衡。天空上真的什么都没有吗?日月星辰,春秋往来,正因为他有自己的一个循环,我们找不到一个内在可以描述的规律,我们尊称它为天空,就是它平衡了,它就空了。
后来,我们又知道宇宙飞船可以到一个更辽阔的地方,我们称它为太空。他说太空中有那么多星球,天空中有这么多万友,所以真正平衡的人才能把自己放空了,什么都没得到的人,会被那些欲念绑架着,什么都没有的人,你不可能让他放空,意识都不足,哪来的空呢?所以我觉得平衡其实是一个高级的境界,
任泽平:
其实对,因为我也定期看看《论语》、《大学》、《中庸》。其实人生的智慧,是要去阅历的,就是些人生的道理啊,不是躺平就悟道了,其实是在过程中悟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你只有对人生有丰富的阅历,才知道每句话背后的含义,只有有了资本,才可以有无的境界。这很正能量,告诉年轻人不要躺平,不要以为你真的大彻大悟了,还是要在世上磨练。就像看《论语》,您也讲过《论语》,讲过《庄子》,阅进事事以后,看同样一句话,你的体悟是不一样的。
于丹:
孔子曾经说过共学的四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
一个班集结在一起,这叫可与共学。就是世界搭的平台,都在一块儿。
第二个境界:
“可与共学,未可与达到。”
就是你学到了真谛。所谓悟道是什么,就是你没。没有学皮毛,没有在雕虫小技上较真儿,而是真正悟道了。
第三个境界:
“可与达到者,未可与立。”
就是上学时候你是学习委员,考了高分,等到拿文凭毕业的时候,你不一定能够立得住,高校的文凭不见得让你可以安身立命。
第四个境界:
“可与立者,未可以权。
”其实在这儿是做全变之讲,就是变通。所以立起来事儿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在整个的时事变化中,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这种全变,变通,与时俱进才是最高的境界。
刚才任老师说了,人还得在事上磨,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是王阳明的话,他认为那都叫纸上谈兵,人不经事儿哪立得住呢?所以我觉得年轻不用着急去尝试什么,只要你带着悟性,这一路上的收获最后都是自己的。
任泽平:
人生其实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你的阅历。同行的人和沿途的风景比要去的远方重要。王阳明讲
“心即理,知行合一”
,世上磨练自良知。不要怕犯错,不知道错,怎么能知道对呢?其实有时候犯错是在开拓人生的边界,要勇于开拓边界。人生的长度很多是一样的,但是密度不一样。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经历了更多的事儿和看的风景,当然了,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可能定义也不大一样。
格物致知
于丹:
任老师刚才提到了王阳明,我举例子是最能够证明任老师这个观点,就是空学死学,或者说太年轻时候学不明白,你得这一辈子去学。
图源:澎湃新闻
王阳明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生在这个大明的中晚期,他的父亲王华是个状元,家世非常好,他从小就有心向学,曾经格物致知。人呢,在少年时空格物是格不出来的。
由于父亲是状元,等到自己考进士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刁难,从18岁到28岁考了十年,他最后逐渐明白“世人以不第为耻,我以不地动心为耻”。
他28岁中了二甲,进士第七名,终于可以做官了,但是又赶上皇帝不好,赶上明武松朱厚照继位。
孔子有一个原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任泽平:
“邦无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于丹:
所以智慧这个事儿大家能学,装糊涂很多人是学不了。
任泽平:
是的,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就这么来的。
于丹:
是的。王阳明年轻的时候,他本着“虽千万人武王矣”,还不到装糊涂的那个岁数,所以那个时候他看到皇帝都这样,那怎么办呢?当然也在有比他位高权重的人也想为这事儿说话。他们就具名上书,要求罢黜刘瑾,结果折子小皇上也自个儿不处理,就到了刘瑾的手里,把这些相关的人都处理了。
只有王守仁这样的人还是年轻,有自己的气节,还要继续上书,这一下被打40板,还把他给发配到贵州修文县龙场驿义。什么是驿呢?就是一个换马的驿站,只有十个异族,他大概从34岁上路,走了两年才到。他自己写的叫百子千难,中间被这个追的跳河呀什么的,才到了那里。路上那些异族都病倒了,当地的那些少数民族连语言都不通,但是给他们送粮送油,还治病。
他就在想,都说格物致知致的是什么知?这些蛮夷之地,字都不识他们致是什么知?所以他才悟出了恶乃是良知,就是人本心的这种良心,也就是说恻隐之心。他明白了
致知乃是致良知。
所以他就说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没有什么样的事情在心之外,也没有什么道理在心之外。哪怕后来做学问,学生问他:你老说什么都在你心里,南山一朵花开,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阳明先生说:
“南山花开,尔心未见此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尽。”
后来他平了冥王之乱,明武宗还怀疑他是同谋后,王阳明回了老家,在绍兴开这个阳明书院。那个时候他终于把学问给打通了,最后的天权正道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之恶就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历史上没有人说明白过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说孔孟诸王是一个体系,孔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到孟子用于社会政治。到朱熹呢,又返归学问的考证,而最后到王守仁集大成,
这就是王守仁为什么是一个真正的这个立德、立言、立功三大德。他都做到了,通透了。朝廷用我,我就以武功去担当天下。
后来他再出来做官,在南京府做兵部尚书,是一个武官。不任用他的时候,他可以开阳明书院,传承万世学问。
所以世上魔这个事情,我还是觉得所有外在的学问。只要一颗心立住了,人人都能到王守仁说的那句“此心光明”,最后滋养的不就是自己的一颗心吗?虽然他只活了57岁,但是他真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的遗言,对我们今天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任泽平:
是,王阳明号称两个半圣人。除孔子、王阳明外,那半个圣人就是曾国藩了哈。
我读《论语》,后来又读阳明,发现里边其实很有意思。《论语》是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到了王阳明这里,他觉得格物无法致知。要先正心诚意,再才能格物致知。所以有人就说王阳明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我觉得他其实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内而外的。你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这种感悟,包括各种链接。所以说,
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最终都是要达到心灵的光明。
你正心了、诚意了,所以格物了、致知了,自然就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果此心不正,后面的东西都百搭了。
于丹:
我觉得阳明先生最大的贡献,也是因为他自己身体力行。他去格竹子不是格到吐血也没格明白吗?所以人先求外在的物理,而不求内在的心理,立根就立错了。我其实恰恰想说,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问题。孩子上了那么多补习班,被填鸭式灌输了那么多教育。幼儿园阶段小学化,小学阶段初中化,初中阶段恨不得学微积分了。现在家长一炫耀就是,孩子几岁的时候都会做几年级的题了,这真的是好事吗?
当一个孩子没有建立一个内在驱动力的时候,也就是说,他没有正心和诚意想去学的时候,怎么可能在外在压给他的事情里有乐趣呢?所以孔子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说学习这个事儿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不如好之,
就是你真爱好也得去钻研它。但好之不如乐之,因为一个人在成长中就会知道,好之不全是乐趣,还要付出时间,还要花费金钱,可能还要得罪朋友。好之其实是一个蛮牺牲和奉献的境界。但是乐在其中就不一样了。你做的这件事情让你享受,能够有生命的享受与快乐。所以人如果在一个职业中能够做到乐之,那真是一个太美好的、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那回过头来,我们说阳明心学为什么重要?倘若只从格物进入的话,你顶多到了知之,或者说到一点好之,你不会到乐之的。要是从正心诚意开始,用我们今天话说,找到一个人做事的生命内在驱动力。有了内驱力,你才有可能乐在其中。今天是一个比较物质的世界,我觉得阳明心学的这点唯心恰恰成为物质世界的一个平衡,就是让你觉得心里有,也可以跟大千世界去完成链接。
你看他贬到那个龙场驿的时候,那两年到了中秋节光下雨不出月亮。咱们现在也说,贵阳这个地方为啥叫贵阳,就是以出太阳为贵。那太阳不出,夜里月亮当然更不出了,所以他去的第二年中秋夜特别沮丧。因为第一年,前半夜下雨,但是守到后半夜好歹月亮出来了。第二年更悲催,守到后半夜月亮也不出来。所以王守仁曾经写过一首就叫《中秋》,“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他说,
就算天空没有月亮,我的心里有一轮团圆的满月,只有这轮月亮是千古团圆永无缺的。所以这就是他后来的此心光明。所以我觉得在一个过分物质的时代,正心诚意,把心学的东西跟我们自己做一点链接,应该还是可以有价值、有平衡的。
任泽平:
您刚才讲那句。我也深有感触啊,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把爱好变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因为只有你喜欢它,才不存在什么加班,也不会存在什么痛苦。愿意为之而付出,甚至就不叫付出,因为你热爱它。我认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包括经济学家、文化大家,都是因为热爱。因为一个人只有强大的热爱,才会激发他强大的这种潜力。其实人有无限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只是没有激发他最热爱的那个部分。所以说刚才我们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你的爱好变成了终生去追求的事业,然后你就一定能在这里面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体验出乐趣来。
家庭、教育
于丹:
任老师您说这个呀,我特别感慨的就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被灌输的标准答案太多了,他们的爱好太被忽略了。家长现在生孩子有危机感,就觉得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总是想让孩子在规范的早教路上,起跑越早越好。后来我就想,这个起跑线到底在哪儿?原来是上小学才起跑,再后来学前班起跑,现在已经到了胎教就起跑,孩子还没出来就开始在给他放音乐了。
任泽平:
说到这儿,我给你补充一下。我前一段时间去看了一个工厂。你看中国人有多着急啊,厂里写的是什么呢?叫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干工厂可以,要真的干教育,这个事真的挺麻烦。
于丹:
是的,我就想,起跑即冲刺,不输在起跑线,这是跑什么呢?跑100米可以这样。但是人生怎么也是个马拉松吧。我虽然跑不了四十二公里啊,但是五公里、十公里跑过。五公里、十公里,在开始跑的时候要求就是小步碎跑,一步不能超过两个脚掌。而且在开始跑的时候,要能保持着说话喝水的节奏。第一个十公里要这么跑,才有最后的冲刺。如果要是用跑百米的方式跑马拉松,那跑不了三公里,人就彻底残了。所以起跑即冲刺,就是把人生从马拉松缩为了100米,这是对我们的孩子负责吗?
所以刚才跟任老师很有共鸣的一点,就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得知道这孩子到底乐什么呀。现在家长太着急把我们的原创版变为一个克隆的山寨版,就是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孩子自己的乐趣到底是什么?个人乐趣的发现比统一的培养更重要。
提问的能力比答案的能力更重要。甚至我还要说,最好的教育是扬长避短,而不是说所有的短板一定都找老师给他补上来。有的人是补不上来的。
坦率地说,我从小就是一个极度偏科的学生。语文跟数学成绩都没有什么悬念。语文没悬念就是作文上展板,基本上没下来过。数学没悬念是我能及格,但不用指望着我能够上个80分,上70分都很罕见。
任泽平:
于老师,我给你报告一下啊,咱俩恰恰相反。我的数学是拿过数学竞赛奖的,但是我的语文,包括英语老是踉踉跄跄的。
于丹:
所以任老师你想,如果咱们要说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你我在当年可就都拧巴坏了。所以我后来想,我这样的人还能上四中文科班,最后还能考好大学,就是因为当时偏科还是被包容的。但是现在卷的太厉害了,现在这个分,别说一本考不上,可能二本都考不上了。所以我就想说,缓解社会焦虑,其实要鼓励孩子做自己。人有一点自己心念中喜欢的东西,他才能够真的好。
我们小时候,就是80年代,考大学的人都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才不怕。那我学不好数理化,只能学文。我就想,学文我能够干什么呢?一个,我希望我对我的语言负责。
另一个是我希望对我的文字负责。对语言负责,我就能选择教书。对文字负责,我就能选择写书。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在做两件事,教书和写书,就没有干别的。但是这两件事恰好我是乐在其中的。
所以我们聊古典文化,它怎么样应用到现在,我就觉得做家长的要缓解一点焦虑。
三流的家长做保姆,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一流的家长做榜样。
如果像保姆一样伺候孩子,在精神上跟孩子永远有障碍。如果像助教那样,倒是你学问很好,可以督促孩子学习,但是也不意味着有价值有默契。
一流家长做榜样,就是人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买单
。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对未来都有希望,允许每个人做自己,允许我们的那颗心都像阳明先生说的那样,像南山一朵花开一样,是明亮愉快的。这样的话,离那个乐之的境界应该会稍微近一点。
任泽平
:刚才于老师你的嘱托有利于大家的家庭幸福啊。你讲的这些东西一定是让大家非常的受益。因为尤其是像到了咱们这个年龄,越来越感受到,如果说很多事情是被动的,肯定干不好,关键是人生根本就不幸福。
您刚才讲,我们很多教育有标准答案,把孩子培养成隔壁家的小孩,没有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乐趣。您刚才讲您的成长经历,其实我也感谢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我无限的包容。
就是觉得这孩子干啥都挺好。所以说到最后,无论是考学也好,择业也好,选专业也好,父母都是尊重我的意见。
我原来学纯数学专业,又跨专业学经济学,然后又做公务员,后来下海又开始折腾自己干事。父母都是觉得,挺好啊,咱泽平干啥事都是对的,你就追求自己内心的直觉就对了,所以我觉得蛮好。
于老师,我觉得你今天讲的一定会影响到很多人。其实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就是一句话特别重要,叫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儿。最终就会开花结果。
我请教你一句话哈,
论语里面讲,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很有名。但是我看大家的理解五花八门,于老师跟我们讲讲您的理解。
山、水
于丹:
这句话像任老师说的非常有名。我觉得一个最好的人格也是山水相依。所谓仁者是乐山的,那也就是说山是坚持的,是恒定的。以山为欢喜的人,内心是有准则的,愿意去进取努力的,是能坚守的。而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是变通的,是流动的,是处下而不与一切争的。喜欢水的人,他就更聪明,更变通,所以才有这种仁者寿,智者乐之说。
也就是说,
一个心胸博大,能够仁爱别人坚守准则的人,他心底坦荡无私,所以他就可以活得很长寿。而一个智者,在变通中看见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他就活得有自己的这种乐趣。
所以,仁者当然是静的。山,它是不动的。但是,智者他一定是动的,是水是一定流动的。所以我觉得呀,在今天怎么样能够做到人和智的平衡,还是开始我们讲儒家和道家的道理。
如果都做儒家,过分的坚持,那你是承担了责任,当然会很辛苦的。但是如果过分聪明,做墙头草,没有原则的话,那这一辈子会随波逐流的。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说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在自己的价值默契中,有方向、有标准,同时能够不断变通,那其实就是山环水绕的一趟人生旅程。
林则徐说一句话,他说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在登山的时候,就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整个的情怀应该被高山托举着,但观海的时候,应该你所有的深情满意如同大海。所以在你仁爱的时候,就如山一样的包容博雅。
那仁是什么?单立人一个二,二人成仁,两个仁就是仁爱了。也就是咱俩怎么将心比心?比如说你理科好,碾压了我的理科。但是你能够觉得我文科好,也有我的一条路,这其实是大家的一种将心比心,这就是仁爱了。
而智慧是什么?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好,说智只是个是非之心,人明辨是非就是大智慧。也就是说,人如果能够知道好歹,不舍本逐末,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跟社会有自己的逻辑自洽,那你已经是一个智者了。
可以说仁者坚持,智者变通。坚守与变通相匹配,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仁有智,非常好的一个人生了。所以我觉得人,坚持中一定要有变通。任老师刚才说你的家长特别好,做什么都觉得孩子是对的,其实很符合我们教育学上一个观点,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其实好孩子并不是打出来,骂出来,而是觉得好孩子你还能够更好,你值得更好,孩子就会朝他自我那个方向越做越好。
我们都有坚持,但是在坚持中又有变通。比如说我本科上的中文系,硕士的时候因为喜欢传统就学的先秦两汉的文学,哲学、论语、老子、庄子这些东西,但是我读博士的时候没有继续这个方向,而是选择了大众传播学。
当时在选择的时候,我的老师们其实都说好遗憾呀,你原来读硕士的时候,这么有悟性,传统文化底子这么牢,大众传播有什么学问?你为什么要去学那个呀?因为我当时就觉得,中国文化要用一种传播方式给到大众。所以我学完博士以后,像您刚才说的百家讲坛,就是用传播学的方式,把我硕士时学的传统文化内容激活再传递出去。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有山一样的坚持,水一样的变通,山环水绕中,你总会遇见一个恰当的自己。我们这一辈子的路都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别人,而是在探索中扬长避短。自己好之又能够对他人有益的一件事,我们能够把它给做成,这就是仁者和智者相辅相成的一条路。
儒家 、 道家
任泽平:
刚才于老师跟我们讲的山和水,仁者和智者的关系,听了以后我觉得豁然开朗。这里我有一个体会,
人其实是一个综合
。过刚易折,但是过柔也不行。一个人过柔肯定缺少阳刚之气,天天刚也不行。我们经常讲的叫雌雄同体的都是英雄,能屈能伸。山水的关系,就像刚才您讲的,
山是一种坚持刚毅,水是一种柔和变通。一个人又有山又有水,一定能够成大器。
还有,我们经常讲说,古代描述一个人说以后能成大事,一定是一代枭雄,人走路叫龙行虎步。虎它很有气势,龙又很飘逸。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是蛮有道理的。刚才讲到仁者,我这里
再请教于老师一个问题。我们儒家文化里非常崇尚仁,仁义礼智信。那仁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什么是仁者?
于丹:
论语不到2万字,仁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为什么仁是一个核心?刚才我们说了,从字面上最简单的解释,
单立人一个二,叫做二人成仁,这是中国老百姓说法,就是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仁爱了。
孔子的很多学生都跟他求教过,问老师说,仁是什么呀?孔子也有过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说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立达。能尽取弊,可谓人之方也。
咱们每一个人都不容易,在世界上,所谓安身立命,咱得先立住。我想立住,你也想立住,所以我在立自己的同时不能挤兑你。你垮了,我就立住吗?今天真有人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儿。所以,我想立,你也想立,就己欲立而立人。我得用立自己的心帮你也立住。一旦立住,咱们的第二步就希望发达,这就是己欲达而达人。
像任老师有一些预测的时候,不管是买房还是贷款的方方面面,你把你的分析告诉了别的朋友,别人就从你这里获利了,这就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想想有多少家庭因为你的眼界和学识获得了一个良好的收益。这在过去叫做法布施。法布施比财布施还要更高级。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接着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譬就是比喻,就是将心比心,你跟身边人去将心比心,就已经是仁爱的方式了。这是他对仁的一个解释。那当然还有其他学生也问他,他每回解释都不一样。
《论语》里问君子应该怎么做呀,什么叫孝啊,什么叫仁?跟不同人解释,答案都不一样。所以还有一个说法,他讲的拆解的元素分析,我们用今天话说叫要素配置。就是
人的要素是什么?他给匹配了五个元素,叫做恭、宽、信、敏、惠。
图源:新浪网
这五者什么意思?他说仁爱的第一要素就是恭敬,因为
恭则不侮
。我们对别人有毕恭毕敬的心,就不会招来对自己的羞辱。人跟人之间有戾气,很容易冲突。为什么会有这种冲突跟羞辱?他觉得是你自己从内心对别人不够恭敬。所以第一句话就叫恭则不侮,恭敬别人就不自取其辱,是仁爱的第一点。
第二个字叫宽,
宽则得众
。你对别人越宽和,越得到众人的心。对别人越苛刻就越拉仇恨,没朋友。
第三,叫信
则人任焉
,就是守信。如果说恭和宽还是讲做人,那么信就是讲做事。要想让别人任用你、任命你,给你工作的机会,就要守信誉。但是光守信誉没智慧还不行,这就是第四点。敏锐的敏,敏则有功。谁敏锐了,谁就能建功立业。
最后一句话叫做
惠则足以使人
。恩惠的惠。你一个人又守信用又敏锐,干活干的好了,要做领导带团队了,这个时候就要有这种恩惠之心。足以使人,惠字下面是从心字底,而不是金字旁,说明真正的恩惠不是发红包给奖金能实现的,得将心比心。心上的恩惠是真的让人能够肝胆相报。所以你看仁爱的要素是什么?就是恭、宽、信、敏、惠。他认为五者做到,仁可以行于天下,这也是他对于仁爱的这种解释。
任泽平:
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应该是《大学》里面讲的,什么叫贤者。我治理天下,要得到一个贤者,就是类似丞相,他不需要关心具体的事物,需要能够希望别人好。就像您说的,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其实这样的人就是贤者对吧?他就可以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其实当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说能力比别人强,当然这也很重要。但是你真的得有那种希望别人成长的这种内心,自然就能够带出徒弟,带出一个好团队来。
于丹:
任老师刚才您提的那半个圣人曾国藩,在曾文正公的家书里面,他说过怎么当领导的八个字,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我觉得这八个字就是当领导的气度。有了功劳绝不独居,用今天话说,你说董事长能够自己贪功吗?从保安到保洁,人人都有功劳的份儿,这叫功不独居。但是有了过错,那我是老大,我担着。过不推诿,有过错不能推给别人,有功劳都是别人的,其实有这样的心就能做领导。
有的时候咱们看,其实做管理的不一定真是哪个专业里面的尖子,其实他就是人品、心胸、能用人就行了。所以你看《史记》上面讨论,说当年的楚汉之争,楚霸王项羽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他为什么得不了天下?是因为他就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还被他给活活气死了。范增最后还说,竖子不可与谋。但是刘邦,一个亭长出身,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他有韩信为他决胜千里之外,有张良为他运筹帷幄之中,还有陈平等那么多良才良将。也就是说
作为帅,不是斗自己的匹夫之勇,是能够用人。
所以其实什么是真正的贤者,我们大概把古往今来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知道气度容人这件事情真的是一个很高的修养。
任泽平:
感谢于老师,我们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哈。其实孔子包括儒家文化,有他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死观。有一次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曰:“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这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啊,徒弟问孔子说,死是什么样子的?生死是什么概念,孔子就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啊。我的理解就是,好像我们的儒家文化都是现实主义者,或者是现世主义者。你怎么理解这事儿?
于丹: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用庄子评价孔子的话说的更准。庄子说过八个字,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我觉得这话说的非常好。什么叫六合?过去中国人认为地球不是圆的,是个六边体,所以六合就是我们生活的已知的内容。六合之外的东西,圣人存而不论,承认它的存在,但是我不去讨论。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所以,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文化,那么就像季路问怎么事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都没伺候明白,想要伺候鬼神,回家先伺候你爹妈去吧。孔子的意思就是说,你活明白了吗,就想死后的事儿?先好好在当下活明白吧。
要活在当下。就是人先活明白了,先去事人。事人其实是他的孝道里面的一个思想,这是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他是认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就是你爹妈都这个岁数了,你膝前尽孝还有几天,现在还琢磨事鬼神的事儿。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有些老年人去世了,儿女出于内疚,白喜事办的轰轰烈烈,墓地买的比活着的房子还要高大上,然后哭天抢地。要是按孔子那个想法,与其等到事鬼神的时候这么努力,不如在事人的时候好好做呀。所以,儒家是把一切神话都给他合理的现实化了。
比如说过去大家跟孔子说夔一足。传说中夔只有一只脚,你说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夔这样的良臣一而足矣。不是说有一只脚,而是说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后来又有学生问他说,皇帝四面,四方脑袋,长了四张脸,是个什么样啊?孔子说皇帝四面兼听,兼听则明,哪有长四张脸的?所以你看非常有意思,就是所有原来的神话传说都被孔子合理化。
孔子是认为,在一个唯物的逻辑中,扎扎实实活在当下,这是儒家的本分。
所以你看道家从老子到庄子,庄子的那种无端崖之辞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从小神龟到花鸟鱼虫啊,从大树到小草啊,从鲲鹏到众鸟啊,都在对话着。所以庄子是一个烂漫的神话世界,这种智慧是属于道家的。
但是儒家正因为有一种笃诚的、现实中的君子坚守,所以他的现实逻辑合理化,才能让我们先忘却鬼神与死亡,而在当下,去理解生的意义、世人伺候父母和君王的意义,才能够有价值。所以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中国的哲学,我们不能只是苛责。比如说有人说儒家太现实主义,太保守了;道家太边缘化,太焦急了。我是觉得,我们作为
今天的人,为什么不能儒道兼济?就像我们说喜山的人不见得就不乐水。
乐水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山。把儒家的现实主义坚持和道家的浪漫主义想象融合在一起,我们不是既有坚守又有变通了吗?所以我是这样理解。
任泽平:
我认可您的观点啊,其实我以前做职业经理人啊,现在包括现在做企业,有个感受就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是综合作战能力的成功。比如说他有很强的研发能力、销售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渠道能力等等。其实一个人我觉得他能够成为贤者和圣人,他肯定也是一个特别综合的人。就像刚才你们讲的,又是山又是水,又是龙又是虎的,我觉得特别好。
这句话,其实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很多价值观。中国人就是典型的有今生没来世。中国人是不大考虑来世怎么样,我先把今生活明白,活开心了再说。你看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的态度啊,其实都是有今生未没来世的一个态度。
于丹:
是。但是,您说到刚柔兼济啊,孔子跟学生也常这么说。你说他是一个坚持的人吧,但孔子特别主张做任何事儿首先还是用脑子。比如说他高频次提到一个学生就是子路。子路是一个典型有勇无谋的人,有时候还经常将老师一军。子路问他说,子行三军则谁与?意思说,老师你看你一个书生,万一有一天让你统领三军,你挑谁去啊?他心想,肯定得挑我吧。但是孔子说了一句话,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暴虎是指赤手空拳就敢说打死老虎。冯河就是这条大河,河上没有桥,河下没有船。我说我只身泅渡,就敢过河,拍个胸脯说死而无悔。我们现在看下任务保证书,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死而无悔。孔子说,只要有这么一个高调拍胸脯来的人,我坚决不敢用他,因为你无知无畏,不知道他底线在哪。所以孔子说,如果一定让我挑一个人,我挑什么人?叫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就大事当前,你得知道害怕。
你说交给你一个任务,不去做可行性分析吗?不去做对手的调研吗?没有市场份额的数据吗?什么事一拍胸脯光是主观唯心就能干成吗?所以
临事而为
,知道害怕,但是不能怕的事儿不干了。后半句叫好谋而成,好好的用计谋,最后把它给做成了。所以临事而惧就是低调做人,后谋而成就是高调做事。孔子其实主张做任何事儿要动脑子,最后才能把事儿给做成了。我觉得这是他在现实主义的变通中,充分调动人的智慧的一种导向。
任泽平:
咱们刚才聊了太多的儒家了,我们来聊点道家哈。于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叫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这句话我特别喜欢。比如说大器晚成,我就特别认可。就是说人还是要有一个长期主义的概念。什么叫大器晚成?其实你仔细想想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厚积薄发呀,持之以恒啊,包括曾国藩讲的 “有志”、“有识”、“有恒”。但是他后来又讲了一个道隐无名。你看他原来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无事取天下。
我想听听您围绕这句话给我们讲讲道家的这些思想。
于丹:
任老师,今天我觉得咱们线上聊的意犹未尽的。以后如果我还有荣幸,咱俩专聊道家,或者再一次专聊儒家,或者咱们专门聊阳明心学,我相信咱俩会有很多很多碰触点。因为我个人其实是更喜欢道家的。道家是种辩证法。你比如说,您说的真正精神高洁的人,为什么他是能够承受屈辱的?这就是老子说的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也就是说,
我知道那个最完美最光明的是什么,但是我还能够与浊世共处。有点像爱莲说里说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和其光,同其尘。道家主张对一个人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个年轻人是满怀锐气来到世界上,然后我们就被修理了,你的锐气就被挫下去了。解其纷,人有诸多的纷扰,成长就是用自己智慧一点点解开纷扰的过程。和其光,就是有多少光明的人格,光明的人生,你要与此心光明的人同在。但是还要同其尘,也就是说有那么多尘里土里出来的人,你要能够跟他们在一起。所以这才叫上可同光,下可合尘。
所以和其光,同其尘这境界像什么?有点像苏东坡写给他弟弟子由的一封信里,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那么后来林语堂先生给他写苏东坡传的时候就说,苏轼受了乌台诗案的打压,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直都在流放中,到死都没有见着平反。那怎么能见天下都是好人?
后来,林语堂就明白了,他说他这一生啊,也会有很多仇恨的事儿,但是他恨世而不恨人,因为恨人是无能的表现。上可陪玉皇大帝,他的学问跟天地同僚是聊得来的,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田头来个要饭的也没有分别,坐下就欢畅地聊,也做得到。就是一个人已经没有分别心,跟所有人都可以同在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和光同尘了。
所以您刚才说的,其实就是指事情到极致的时候,一个特别有格局的人,他从来都是儒雅谦逊不嚣张的。老子还说过一个比喻,叫
廉而不刿,方而不割,光而不耀。
廉而不刿就是你廉洁,但是不要去刺伤别人。方而不割,方正,但是你的边儿不要动不动就把别人给割破了,那你就太锐利了。光而不耀就是一个人要做哑光的人格,不要做明光的人。你内心是有光明的,但是你外在不要有耀眼的光芒,因为过分耀眼就刺伤了别人。所以做一个含着光而不耀眼的人。您刚才说的,什么叫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世间的天籁是用不着听见的。
比如说东晋陶渊明,《南史·隐逸传》记过他一段故事,说陶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自己并没有学过弹奏技巧,弄了一段木头叫素琴,一根弦儿都没有,那就真是一段木头。他一喝大了吧,朋友来了就抱着素琴,自己在那儿又哭又说的,然后就轰朋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意思是,我已经喝高了,你们都走吧。
在《南史·隐逸传》里,觉得他是狷介哈,是文人自己的性子。但是,李白就给他写了一首诗: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陶渊明从辞了彭泽令,已经心归茫然太古了,大音自成曲。我们今天爱生活的,会听见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也是一种音乐。小鸟的叫声也是音乐,泉水激荡在石头上,还是音乐。这叫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它还要琴弦何用?无弦琴上大音希声。
所谓大象无形,咱们现在经常说,佛家都讲一种很高级境界,叫不着相。也就是说,不是那种成天都挂着佛珠手串的人叫有形。不是我泡茶一定是什么礼仪,我插花一定要怎么样。也就是说,方法这个东西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你用方法得到什么,就得把它给扔了,不能执着于此。所以,真正世间的一切呀,不要拘泥,包括大器晚成。
齐白石先生一个木匠,他晚年成的时候,你看他所有的金石都是破边儿的,没有他的格局,怎么能出来它的格调?所以,我也很喜欢这段话,从人的和光同尘,一直到一个人冲破所有的意而得到天地之象,其实这就是人的一个成长。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拘泥于象。
我做老师哈,三句话离不了本行,我就老想着咱俩说的标准答标准件这事儿,这就是一个象。所以,庄子跟他那个老吵架的老朋友惠子就曾经争论过什么叫大,什么叫小。惠子就跟他说,你老说什么树长大了好,但是我见过那个大树,立于广袤之野,无何有之乡,长得弯弯曲曲,大枝子不重规矩,小枝子没有用,所以连木匠过它底下都不砍一下。这样的东西长大了,长废了有什么用啊?
庄子说了一段特别精彩的话,他说
树长到一握两握粗,我们说这是个标准,它是桩子,回家可以拴牲口。长到三围四围粗就值钱了,因为它是个栋梁,能盖房子了。长到个七围八围粗,哎哟这可太名贵了,因为做棺材的板材得从这么大树上才能够取得。所以说从标准件上来讲,它都是一个材料。但是长得再比这大,长到几人合抱、十几人合抱,我们就说长废了,因为我们所用的标准没有用过那么大的树。
但是庄子说,一棵树长到那么大,你把它立于广袤之野,无何有之乡,过往的行人逍遥乎其下,寝睡乎其侧,这棵树再也不受刀斧所伤。它参天地,沐风雨,成为大家一个休息的天然场所,这难道不是大用吗?不比当个桩子,当个栋梁,当个棺材板更好啊?所以他说大有大的好,长到极致就成为自己了。所以,我们理解人才的培养就是这样。
那惠子问他说,“魏王给我一葫芦籽儿,长出了一个豁大豁大的葫芦。这葫芦个儿太大,皮儿太薄了,我要把它一剖两半,当个水瓢。其坚不能自举,盛点水,它自个儿就压碎了。大葫芦有什么好?没用了,我不能把它当瓢使了。”庄子就说,“您要有那么大个儿野葫芦,干嘛不把它整个绑在腰间浮游于江海,那是一多好的游泳圈,谁让你把它给劈了当水瓢。”
所以我为什么特别愿意跟您聊道家的观点,
道家对于我们的放下、顺应、教育、沟通有着无上智慧的启发,就是让人成为自己。
真正的大是非标准答案的。它是一种生命参天地的自由,这就是天地的大道。
任泽平:
您讲的太好了。我发现,聊到道家,聊到老庄,真的到了您最热爱的领域了。我们今天90%的时间聊的是儒家的文化啊。刚才我才发现只问了一个道家的问题,但是你讲的把大家都逗乐了。尤其是你讲庄子那一段。哎呀,我觉得庄子真的是特别洒脱,特别潇洒的一个人。
于丹:
任老师,因为咱俩有微信,您可能注意到我的微信名叫承物以游心,这五个字是来自于庄子的。就是
我们人生不管做哪个行当都是在搭乘万物,所以人生最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的心能够做一场逍遥游。所以我们穿越尘世成了万物,最后达到心游万仞,这叫承物以游心。
所以你看我能用这句话做我的微信名,说明还是真的喜欢道家吧。
任泽平:
您的精神境界,我感觉就是在道家境界。今天这场对谈很多同学说没听够,意犹未尽,我们下一次相约。看于老师方便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聊一聊庄子,聊聊道家文化。明天我还会跟于老师线下再见,给你带好酒好茶啊。
于丹:
好,明天咱们就从容地泡茶喝酒。既然任老师说到了喝茶喝酒,惊蛰已过,春分未至,这个时候我想用苏轼的话送给大家,叫做“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整首词我也很喜欢:“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现在正是一个春天烂漫之时,祝福所有的朋友。
任泽平博士每月将与两位业内外大咖对谈,解读财经热点,分析经济形势,洞察市场变化与产业趋势,品味国学经典与传统人话,供述人生哲理与成功秘诀。
晓波老师。
3.16日20点,任泽平博士与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老师
将带来重磅话题“两会后的中国:春江水暖谁先知?”,围绕热点会议、政策、话题等展开讨论。
点击下方红色按钮,提前锁定精彩直播!
本期回放可加入泽平宏观VIP观看
往期回顾
任泽平对谈尹烨:生命科技、生物技术和健康长寿
任泽平对谈施展:全球大变局和中国经济形势
每次直播开始前,小泽会发布预约提醒
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直播
>
关注泽平宏观视频号
<
>添加小泽客服微信<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人社政策
宁夏
贵州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