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049
Tax100会员
32543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全网热点文章
›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
内蒙古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 ...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3号|河北省退役军人保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197
|
回复:
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茶香往事
[复制链接]
内蒙古政策君
内蒙古政策君
当前离线
积分
18489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税界元老, 积分 18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399 积分
税界元老, 积分 18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399 积分
积分
18489
发消息
2023-3-3 15: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乌海税务
标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茶香往事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Y0NTA0OA==&mid=2650143433&idx=8&sn=532ca8310dbfa35ae00a204e1d0c9b03&chksm=8329931eb45e1a082b92a6d31c539c7d3f6ff16c623db8be31dd448a5756c73ea30516e2a240#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2-28 11:11
二维码:
-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口感味觉好啊。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方文山、周杰伦《爷爷泡的茶》(节选)
曾经年少的时候,听《爷爷泡的茶》在街头巷陌传唱,于是喜欢抿一口爷爷刚泡好的茉莉花茶,在清甜茶香中,猜测着千年之前陆羽的样子,幻想着山水画般的唐茶是否和他一样清雅洒脱。直到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看到一套看似平平无奇的白瓷茶具模型,终于理解了陆羽那遗世独立、清高悠然的清雅。
白瓷茶具及陆羽像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
传河北唐县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眼前这套茶具,品类丰富,既有煮茶用的风炉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盛茶渣的渣斗和点茶用的茶瓶,还有一件手捧长卷的白瓷人像。如细观之、俯耳听之,又会发现每一件小物似乎都在讲述着茶的故事。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宋·梅尧臣
这套茶具多为唐代煎茶用品,有趣的是这件白瓷人像。人像是谁,为何会与茶具放在一起?学者们开始了推测。
《新唐书·隐逸传》中有载:“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原来,由于陆羽所著《茶经》影响深远,自唐代后期起,贩茶之人把陆羽当作茶神供祭,也会供一尊小像放在茶摊。当时,凡买茶器到一定数量,店家会赠送一尊陆羽像,类似当今商家促销的手段。这尊小像是和这套茶具模型一起出土的,所以推测其应为拿着《茶经》的茶神陆羽。
▲陆羽瓷像。
虽然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文献记载来看,早期的茶叶可能也曾作为食材入馔;而作为专用饮料,应不晚于西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茶一度成为奢侈饮品,是士大夫自诩清简的标志。
隋唐以后,茶饮更为普及,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无不爱茶,品茶、论茶也成为一时风尚,但直至陆羽著《茶经》才对茶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著述。陆羽醉心茶艺,悉心研究前人制茶经验,不断实践总结,创就《茶经》一书。
▲陆羽《茶经》书影。
《茶经》分三卷十节,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茶叶起源、生产、器具等各方面知识,开中国茶艺的先河。随着《茶经》的迅速普及,国人饮茶不再是如煮粥般杂放诸物,而是越来越关注茶本身的味道,更加清雅、更加讲究、更加具有仪式感。《茶经》的出现推动了唐宋茶道的盛行,并影响到唐及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
《宫乐图》局部 佚名
画中反映了唐代宫廷仕女品茶、饮酒的雅集场面,仕女所持为越窑青瓷茶具
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唐(618—907年)
1975年 宁波市和义路出土
宁波博物院藏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唐·皮日休
唐代饮茶方式与今日不同,多不用泡,而是煎煮。饮茶时,先将茶饼碾碎成茶末,起锅(鍑)煮水并时刻留意水沸的程度,一沸时“调之以盐味”,二沸盛出一碗水,将茶末投放到锅鍑中煎煮,再沸时将之前盛出的水倒回鍑内“育其华”。待茶汤煮得,均分众人,趁热饮下。想煮一锅好茶,风炉与茶鍑必不可少,《茶经·四之器》首言风炉与鍑,可见其重要性。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传唐阎立本作。
唐人饮茶风雅,烧水的火候颇为讲究。《茶经·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唐诗中亦多有关于煮水的描述,比如“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吕岩《大云寺茶诗》);又如“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虾眼”“蟹目”“鱼目”“涌泉连珠”等,描述了沸腾前水中气泡由小及大升腾的样子,“腾波鼓浪”时,水已经沸腾。有声有色的描述,虽不及今日温度计式的数值表述精确,但充满了灵动的诗意,回味隽永。
鎏金莲瓣银茶托
唐(618—907年)
1957年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平康坊遗址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茶托足内刻“左策使宅茶库”字样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柳宗元
茶具中的茶臼呈浅盘状,内壁无釉,应作研磨茶末之用。唐代煎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为茶末,才能入水煎制,因此臼、碾、磨等研磨工具便必不可少,爱茶的柳宗元也在《夏昼偶作》中写“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代越窑青瓷茶臼。
宋元时期延续了用唐代以茶末制茶的传统,茶臼等形象在宋元诗歌、壁画中屡见不鲜。待明清瀹茶之法兴起后,茶叶不再需要研磨饮用,茶臼便慢慢退场。不过,今天很多地方还保留了擂茶的传统,在擂茶的工具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茶臼的身影。
▲赣南客家擂茶。
更为常见的研茶工具当属茶碾。《茶经·四之器》中说“碾槽,最好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近来考古还发现了不少陶瓷质茶碾,可见有唐一代,茶道兴盛,以陶瓷、木石为材质的茶碾更便于使用和传播。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的发现,使珍藏了1000多年的皇室瑰宝重现于世。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是今天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地宫中还出土了《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账碑》,详尽记载了供奉物品的品名等信息,其中便有一套精美的研磨工具:鎏金团花银碢轴和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碢轴和茶槽子成套使用,用法与今日中药碾磨草药类似,上面是鎏金团花银碢轴,下面是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富丽堂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鎏金团花银碢轴、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汤瓶得火自相语,酒盏为人先作春。
——宋·杨万里
茶瓶又名汤瓶,加热或盛放热水之用。茶瓶一般鼓腹短流,最早可能与温酒斟酒的执壶混用,后来才慢慢从酒具中分离出来。陕西省西安市曾经出土一件唐代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的瓷瓶,形制与执壶相似,底部墨书“老
家茶社瓶”等字,可见至迟在中唐时期,这种执壶已经作为茶具专属茶瓶开始使用。
唐代煎茶时一般不需要茶瓶,《茶经》中也没有相关记录,但它却是晚唐兴起的点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点茶时,先在瓶中煮水,下茶末在碗中,然后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适当击拂乃成。
鲁山窑雪灰花釉汤瓶
唐(618—90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点茶注水的工艺有点类似今天的手冲咖啡,注水时既要控制水流速度,又要控制水量,每次注水的多寡、轻重皆有讲究。原来执壶的流短,水量水速都不好控制,很难满足需求,于是流开始慢慢加长,茶瓶体量也逐渐减小,变得更加轻盈易于点注。
根据孙机先生的考证,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白瓷茶具及陆羽像,茶瓶与茶鍑同出,“显示出当时正处在煎茶与点茶交替的时期”。一套小小的茶具,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唐代煎茶的风采,更略窥点茶的兴起,感受中国茶文化不断发展演进。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日本·嵯峨天皇
1500年前,茶文化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逐步走向世界。唐代,日本僧侣最澄、空海等人扬帆渡海,前来中国学习文化,并把中国饮茶的方法和茶树的种籽带回日本。
嵯峨天皇(810年一824年,年号弘仁)崇尚中华文化,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动下,日本贵族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因其年号“弘仁”,后人称为“弘仁茶风”。朝鲜新罗时代,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也由此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中的鲜明特征。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其实穿越千年的何止风沙,更有中国人眷恋的那一口香茶。中国人爱茶,爱其清雅甘醇的品性、爱其余韵悠长的回味,还有埋藏心底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正如林语堂先生曾经写道:“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作者简介:
杨玥,历史学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实施、博物馆政策研究等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智库项目,曾发表《辽代墓志生肖图案的考古学观察》《洛阳地区北魏鲜卑、汉人墓葬比较分析》《北朝时期武川军政考略》等文章。
来源:道中华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山东
西藏
重庆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天津
河北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