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071
  • Tax100会员 33514
查看: 222|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新技术、新思维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3-1-9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新技术、新思维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1-09 09:0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7586&idx=1&sn=afe2f43a765a3762167df7fe62c21800&chksm=bd45859c8a320c8abb712eeae1eafef480a110f23af473626d1944071d21dc937e97199b18f7#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尤绪华 郑以旭 王宇


当前,全球格局深刻演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土化、地区化的趋势。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和俄乌冲突加剧,都对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但同时,新科技革命催生新产业革命,国际竞争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驱动着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都给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何利用新机遇应对新风险
一、新机遇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创新为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创造条件。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工业门类和产业链的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伴随着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资和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将进一步增强,收获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和数字领域的发展明显加快,将大幅增强此类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绿色供应链对发电、输配电网络、储能等相关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要求,相关新能源业务未来将得到快速发展,有利于相关行业供应链的打造。
二、新风险
1.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纷纷采取了积极干预措施,不少国家财政吃紧,挤压了未来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受到影响,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2.诸多国家的债务问题可能导致政府、业主违约,影响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正常开展。
3.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升,显著增加项目成本。
4.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周期较长,涉及的相关方多,合作模式复杂,同时全球原材料等资源流动的保障模式因上述原因遭受重大影响,资源的保障和配置效率大幅降低。
5.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不高,制约中国产品“走出去”,制约供应链的国际化发展。
6.中国企业对当前供应链的脆弱性认识不足,新方法、新手段不足,信息流和数字化应用不充分,物流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充分。
7.企业在国际采购资源整合、供应商全球化协同、属地集中采购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三、应对建议
1.把握全球经济复苏的新机会。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可能出现分化复苏,企业应把握机会,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
2.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力。企业应为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绿色化改造提供成本更低、环境更友好的执行方案,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在危险废弃物处置、环境治理、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施工管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紧跟发展潮流,通过创新增加企业发展的空间。
3.实现持续优化的跨国网络新布局。企业应尽快完成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的转变,增强自身对全球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能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注重对国际经贸新规则的理解与应用。企业可以新的经贸规则所提供的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开展多方位合作,更好地解决争端,并积极参与新的经贸谈判或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在协定中纳入更多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规则。
5.探索各方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企业应加强与对外承包工程有关的各方的相互配合与协同,持续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
管理能力提升要点
我国企业虽然在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与头部国际承包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继续创新,尽快提升能力,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与平稳。
一、加强国际国内形势研判能力
目前,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对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企业应依托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正确研判动态变化的形势,找准定位,并及时调整战略,规避供应链风险。
二、提升融资能力
拓宽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及时解决经营活动中资金短缺问题,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三、提升国际技术能力
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加强国际通用施工技术的掌握能力,为供应链稳定奠定基础。
四、加强国际商务、法律能力建设
加强国际商务合同执行能力,加强变更、索赔能力,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增加项目收入、降低项目成本,提升供应链的质量。
五、提升属地化、国际化能力
提升资源配置国际化、劳务配置属地化能力,融入当地文化,掌握并熟悉运用当地项目运作规则。
六、加强海外布局和资源整合能力建设
面对目前全球局势的变化,许多体量小、同质化的企业可能退出了对外工程承包领域,而对于体量大、实力强的企业正是加强海外布局、整合供应链资源的好时机。有针对性地根据自身情况加大海外布局、整合供应链资源是企业后疫情时代对外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七、加强合作共赢能力建设
很少有企业能自身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在打造供应链的过程中坚持与其他企业联合、协同,提升合作共赢能力,促进联合、协同的供应链健康、持续发展。
八、加强对外承包模式的创新
目前形势下,传统的工程施工承包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创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传统的主权融资模式,开展结构化EPC融资,积极以BOT、PPP等模式运作项目。
九、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运用
未来基建生态系统会向更加标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企业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运用,从规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为业主提供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全产业链服务。
信息化提升供应链效率
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际公司 ”)于 2008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形成了集决策支持、生产经营、综合管理、基础应用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正持续推进海外项目视频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对项目执行相关过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相关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
阿根廷圣克鲁斯 NK/JC水电站项目是国际公司目前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涉及设备物资数量大、种类多,设备物资供应链的高效、低耗运转是项目履约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充分依托数字化技术,利用较为成熟的 SAP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对项目设备物资采购、进出口、物流、仓储、设备运行等进行数据监控和管理。对多源异构数据与模型进行集成,形成设备物资、商务、财务一体化服务支撑体系,避免了传统模式下设备物资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割裂、脱节、效率低等问题。
卡塔尔大型供水工程项目是国际公司在“一带一路”中东沿线下实施的大型EPC/PC项目,项目集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运维于一体,包含自控、暖通、加氯、调压等30多个专业项目,项目构成复杂,涉及的设备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庞杂。为增强项目关键环节的支撑和监控,提升供应链效率,项目部充分依托信息数字化技术,采用自主搭建的集办公系统、CEMS系统、内部数据库三位一体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及P6计划管理体系,以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为基础,细化分包商采购计划,设备及材料生产计划、工厂检验(工厂监造)计划、运货计划、安装计划、调试计划等涉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可视化管控,并定期对关键工序上的供应进展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对比,及时纠偏,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落实到位。依托信息数字化技术,项目主要设备及材料如管道、钢筋的供应及时,为项目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一号里程碑旁通管道施工任务在同期开工的5个标段中率先达成,项目二号水池主体结构建设任务也较计划提前60天完成。
绿色供应链思维引领可持续发展
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将“绿色”或“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推行绿色采购、绿色施工、绿色物流,促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供应链管理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低碳化、节约化、循环化,助力实现“30·60”目标。
一、打造和谐共生绿色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产业协同能力
抓住国家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的契机,以开放的供应链平台为媒介,构筑贯通内外的协同能力,打造“能力型”伙伴关系。几十年以来,公司在建项目使用的工业炸药都是以固体硝酸铵为原材料进行生产,与国外工业炸药先进生产技术相比,存在综合能耗高,生产现场噪音、粉尘大,存储风险等级高等问题。与公司长期合作的民爆生产企业从客户使用需求出发,提出了利用硝酸铵生产工艺结晶前的硝酸铵水溶液的思路,成功建设了硝酸铵水溶液运输、贮存和检测装置,可直接用于工业炸药的生产。该技术和装置的使用减少了硝酸铵生产过程的结晶包装,极大地降低硝酸铵生产的能源消耗,经济效益提升显著。硝酸铵采用液态方式运输、储存后,基本实现地面站无固定操作人员;半成品制备、上料等环节实现在线控制、在线监测预警;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固体废物,综合能耗有效降低;库房危险等级进一步降低,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二、供应链绿色生态健康发展
探索开展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绿色供应,引导和鼓励供应商参与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助推“30·60”战略目标达成。大力推行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等产业协同,构建稳定、高效、集成、协同的内部供应链。
自主化、国产化是国家倡导的发展主旋律。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之选。风电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域式发展。“十四五 ”期间,我国风电领域亟需进一步发展,实现局部领跑到全面领先,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促进我国风电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风电机组零部件配套方面,国内已经形成包括叶片、塔筒、齿轮箱、发电机、偏航和变桨系统、轮毂、变流器等在内的零部件生产体系,但由于国内风电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关键部件性能质量与欧美国家高端产品存在差距,主轴轴承、联轴器、滑环、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尚不能实现对进口零部件的完全替代。随着风电行业迈进竞价、平价时代,降本增效成为全产业链共同面对的头号课题,在平价上网的大趋势下,需要风机全产业链协同,需要集合全产业链的力量来推动风电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779_16732473090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