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05
  • Tax100会员 33573
查看: 355|回复: 0

[启金智库] 为什么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成功率高?原因就在于:一是角度问题,一是现场!

7006

主题

7006

帖子

349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93
2022-12-31 0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启金智库
标题: 为什么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成功率高?原因就在于:一是角度问题,一是现场!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2-30 21:27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M4NTM1NQ==&mid=2247572387&idx=1&sn=f7e155e035174f43ebe0062e250e8c0e&chksm=ea9dbf47ddea365190a9ee272001e1d170523db101f7f222e521960ba78da81e4aa477534e78#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点击领取【资料汇编|城投公司融资模式/运营管理相关文件汇总】
供应链金融创新外部环境
我们认为金融创新已经形成共识。在传统业态,它的信贷主要投放在国家信用和支柱产业上面,制造、钢铁、煤炭、水泥、造船、光伏、房地产等,就是我们现在要去产能的很多产业上,金融机构也在过去十多年获得了超额利润,巨大的利差空间,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这些年影子银行和扭曲的民间金融蓬勃发展,像前段时间我们看到报导网络金融诈骗事件集中暴发等等,这是我们看到的传统业态。在新经济条件下,供应链金融它将会做什么样的变化?首先从传统经济支柱行业转向新兴行业,而且开始寻求市场信用之路。现在可以看到,企业的融资脱媒债务性工具在极速地提升,而且社会经济的互联网化,平台化企业的兴起,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新经济转化。

在这种状态下,怡亚通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和变化呢?

1、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资源过度地依赖银行。我相信大家从各个企业来的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融资方式多半而且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金融机构过度地依赖高度的抵制压担保的风险管理手段。就是我们企业的资金来源很依赖他们,但他们对我们企业的风险控制手段却很单一,这也是金融机构现在面临到的问题。

我们认为,它会建立以市场信用和交易数据为支撑,但是以生意人风险定价能力为核心的流通领域的融资体系。企业说白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生意人。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大数据很多市场信用和交易数据,它只是一个支撑。但是核心决策在于什么?在于生意人决策,而不是由大数据、由一个人工智能或者是机器去决策的。这是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认为在风险控制里面很核心的一个观点。而且供应链金融未来怎么发展?实际上不是说你纯粹做了一个生意和做了一笔融资,而是为融资的双方构建一个相互发现的市场。这就是未来我们要做的一个方向。

供应链模式与供应链企业的进化
这是我们看到一个典型的供应链商业模式(见下图),也就是说,研发和营销是目前很多典型性企业在做的。比如说假设苹果公司做的就是研发和营销两件事,其它都进行外包,供应链企业其实可以参与到一个生产环节和一个流通环节的所有方面,从供应链采购、制造、分销甚至到终端用户。刚才有几个朋友来自富士康,富士康实际上也一个核心在制造环节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而怡亚通现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已经除了研发和营销,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环节上都进行了参与。


典型的供应链商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良性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是必须有一条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支撑,形成共赢的局面。了解怡亚通的都知道,怡亚通涉足的行业会非常多。比如说,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医疗行业、化学品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万联网给我这个命题的时候,开始感觉有点难,心想,谈风险,到底从哪个行业谈起呢?所以说,谈了一个大家可能比较熟知、当前比较热供应链金融话题,因为从供应链金融方面可以回头来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演变。很多风险的东西,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控制风险方式方法和以及我们的关注角度许多时候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供应链企业的变化(以怡亚通为例)。它最开始一定是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后来客户越来直多,自然就形成一个产业链服务,一个产业链丰富的时候,就会形成集群化服务,最后,厚积薄发,它一定会走向平台化的服务。所以,怡亚通有今天,肯定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平台化的企业。都是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只不过是我们有机会承接了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外包服务,经历他们给予的严格的挑剔的挑战任务,到主动的运营平台升级,由这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他们的外包与协作精神引领我们走到了今天。

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平台化一定是一个趋势,而且平台的公信力越高,收益的来源点会越多。这里也需要更复杂的运营和平台管理规模。也就是说,为什么到现在很多企业在我们的供应链平台上面所产生的粘性,以及到其他客户很难把它拿走的一个程度,就是因为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深度越来越深,参与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大家连接越来越强,最后大家全力去取得共赢。这里面分为三个概念:整合、联合、融合。整合他们进来,联合他们去做,达到彼此融合。这是我们在“380战略”战略里面的一个核心战略观点。

我们有一个观点,优秀的企业能通过不断的创新与转型,获得跨越企业的生命周期。比如在快销品运营平台行业,我们已经做到了全国的规模第一、全国的网络第一、全国的终端覆盖第一、全国的品牌第一。规模第一是去年已经240个亿,今年我们很轻松超过500亿,就只是快销品行业,不算其它的。网络第一,我们布置的网络已经有220多个平台,全国有2万多人。全国的终端覆盖第一,覆盖了100万的终端。全国的消费品数量第一,SKU数30万个。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我们公司做了30万个SKU,都是联合终端去做的,不做实体店有固定投资。

怡亚通O2O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我们的业务发端于采购分销平台,未来我们联合物流商、品牌商、增值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做好在供应链上的“+”。

其实我们公司很少提“互联网+”或“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在380平台,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O2O金融互联网的规模可以做的很大。也就是意味着,哪怕我们当前做到10个亿的规模,我们仍然认为这还是一个初级的范围。
所以怡亚通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比较低调且风险喜好低的供应链企业。

未来其实只要这个载体做好了以后,实际上利润的来源是多方的。所以,这也谈到供应链金融的一个基础是“载体”——有什么样的生意才有什么的金融,如果没有这个生意基础和生意规模,很难谈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进化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进化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大家是这方面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就可以知道,中国供应链金融进化分为几个阶段:从怀疑、到观察、再到价值发现、到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趋之若鹜等等。这几年的铜、铁矿石、PTA、黄豆各种大宗商品出现了大量极端的风险事件,金融机构又回到了怀疑和恐惧,然后又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的政策管理方向上来。现在大家冷静下来,又回到了觉得要支持有实体贸易的供应链金融,回到实体企业。

中国供应链金融进化圈图

其实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一点。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不走过一些弯路就不会有警惕,就像现在一些网络金融,如果没有走民间集资、诈骗的路子,永远刚性兑付,如何能教育投资者?有弯路,有失误,有损失,风险意识才能建立。风险,特别是金融领域内的风险,一些包装在复杂贸易背景下的风险,是需要“出险”来昭示,没有这些案例、没有经历过这些东西,就没有当前对供应链金融更接地气的共同认知。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也是好事。


以怡亚通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以怡亚通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看到刚才我们的供应链模式里面,研发和营销是核心企业做的,比如说苹果这么做。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种金融方式,银行给我们提供的供应链采购和制造里面综合授信可以去完成,在营销和分销里面实现的是贸易融资。如果再往大型终端走,可以实现流通金融资产证券化。如果再往更小型的、小微终端、小小微终端去的,一定是线上线下联合的O2O网络金融。

在这里我们从来不提互联网金融,因为所有的金融其实都是一个传统的概念,没有因为什么加上互联网概念就被它颠覆了。前几年老说互联网颠覆金融,但是为什么我们以前不太爱在公众场合去分享一些观点,就是觉得咱们的观点好象跟主流观点不一样,人家动不动就是“颠覆”这个词,而我们企业,我们从生意人的角度很不愿意用“颠覆”,什么叫颠覆?金融说白了就是“借钱还钱”,你要是借了钱不还,那就是真“颠覆”。我们从来不认为我们可以把金融的供应商银行干掉,也从来不敢认为我们借了银行钱可以不还,所以我们也从来不认为互联网能够颠覆金融这个需要传统技能的行业。

金融是一个靠积累的行业,金融领域“积累”包括两个:第一是资本积累,第二是风险控制和策略积累。因为要做金融,第一是没钱你干不了,第二你没有风控技术手段,也做不下去,就是做了,也无法稳健持续。
典型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方法
一、生产型供应链
典型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方法今天讲两种类型,一种生产型供应链。一种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我们先看下生产型供应链,这种供应链产品缘起是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供应链服务,怎么样来分辨和识别目标客户?首先是评估你的客户的生意是否处于上升趋势中,且基本面良好。
庸俗的说法就是:你要去为一群处于风口趋势上的猪服务。为什么,因为企业和企业产品是有周期的,信贷也是有周期的,什么样的企业健康和安全?就是它是属于生命的上升阶段是健康安全的。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哪怕出现一些问题,没有企业不会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但所有的问题容易被它的上升趋势所影响从而弱化,相信很多做风控岗位的同事能理解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健康发展的阶段,那么它出问题也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且成长中的问题可以用成长的方式来解决。当一个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比如你现在跟去产能的企业做,它现在正在走下坡的路上,不管这个管理者多么的强悍,背后的爹是多么的强,照样会有问题,问题出在他的趋势上而不是能力上。所以说,咱们今天说的选择客户的核心是,找寻这种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并设法为他们提供服务。

第一,行业准入和产品评估。行业准入简单地说,就是你要做你能懂的,政策上有稳定性的,至少通过学习能理解行业,如果一家企业的商业逻辑你根本看不懂,看不明白,还是谨慎为妙,因为供应链公司不是风投机构。比如医疗器械行业,在小型器械进口方面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控得住,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设备,一些非常专业有反向物流的医疗植入性器械业务方面的规则可能就大相同,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准入、设施、配套和服务,把他们当成一台小B超机来服务就会有问题。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供应链服务的企业的产品定位问题。这些产品是否具备标准化和流通性,有没有跌价保护,是否容易被转卖,有投机属性的商品要警惕等等。
第二,订单驱动。大家都理解的,做供应链企业的理念,一定是要有委托方,别人要驱动你去干,而不能自己创造一个生意干,这个委托方要承担相应的货物质量、价格、销售的风险,供应链公司只能担当服务环节的风险,承担“连接”的责任。
第三,流水交付和额度控制。流水交付是一种很好的风险控制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供应链企业貌似给了一个客户200万额度,但他是把200万拆成10次订单来处理,每次20万,而不像银行给贷款,一次放500万,半年以后才去看他。同时,这200万额度内,不仅他的业务团队跟客户领导人接触,最基层的商务团队和物流团队一样在跟你进行接触。很多风险征兆信息来自于基层,优秀的供应链公司会不停地训练他的基层人员如何识别和反馈这些风险信息,而不是完全信任来自业务高层带回来的单方面的客户的好消息。

第四,控制物流。有货的交付,有物理的长度才是真正的供应链服务,如果一个生意只是单子飞来飞去,跟皮包公司没有什么区别。比如金融机构,为什么这几年在大宗商品出现这么多风险?他有没有订单?有。有没有行业准入?有。有没有产品评估?有。银行可严了,他的风险底线比我们严格得多,而且银行也比我们专业得多。但为什么最后在大宗商品上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大家在追求一种“金额大,单据无瑕疵符合监管”的轻松赚钱的生意。这是个悖论,健康的生意单据大多是有瑕疵的,生意是流转的,而且正常生意赚钱也是不容易的,如果这个巨额价值的货物不流转,只有单据在流转,那出风险的概率就比那种风尘仆仆在路上进行真实货物交付再收款的生意高很多。
第五,切割纯资金服务。所有的生意都需要资金,供应链做到一定时候,你会给有信誉的客户一些帐期,有一部份收益也来自于帐期,实际上我们在这里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切割纯资金业务,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来做补充服务,用金融的方式去处理。因为在供应链环节上发生纠纷,证据链很长,举证难度高,但用纯金融方式债权债务就很明晰,而且还可以把担保人拉进来,责任也不止于有限责任了。
二、深度分销供应链风险管理
这个比生产型供应链服务复杂,选择什么样的行业?特别是做代理的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我们选择的是弱周期低风险库存的行业。为什么是弱周期的呢?如果大家有看怡亚通的报表就可以看得出来,怡亚通从上市以来,经历了两次宏观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但是可以看到,我们的业务量一直在增长,而且利润一直在稳步提升。
如果是一个制造业,它是有波动有周期的,有好的不好的产品,总有好和不好的年份。一个正常的供应链企业,如果他选对了行业,他应该是一直缓慢上升的。因为他要获得暴利是非常难的,但是他可以一直缓慢上升,怡亚通就符合这个特征。

1、弱周期行业低风险库存
弱周期的行业就是不管经济周期怎么样,大家有钱没钱,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产品都要去用,洗发水洗衣粉酱油醋得用,白酒饮料奶粉得喝,巧克力和高端零食还要风雨无阻送给女朋友,这就是弱周期行业。
低风险库存指的是什么?快消业是一个寡头行业,首先这种企业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就很强,货物流通性高,不像手机一样一言不合就跌价,反而随着通货膨胀温和上升,临期产品会进行促销,过期产品要严格回收,因为一旦流入渠道,这种快消寡头的信誉损失成本远大于存货成本。

2、终端分散控制和渠道通路控制
终端分散控制的意思就是说,你在金融里面或者在供应链里面,你的终端多了,分散了,你自然风险就小了。渠道通路控制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怡亚通要经营那种品牌拉力好的品牌?假设一个城市商超,如果你不卖宝洁、不卖红牛、不卖雀巢,不卖茅台,不卖卡夫你还叫什么超市呢?既然我是你的核心快消供应商,而且集中了那么多个优质品牌,与那些普通商品供应商,谁的回款保障程度更高一些呢?

3、循环订单,流水交付,全国货物调配与处置
前面已经讲过循环订单,流水交付的作用就不重复了,一个平台型企业干到今天,他的竞争力在哪儿?比如怡亚通在大连有一个基地,信息技术人员就有150多人,他们做了怡亚通的系统化工作,系统化能够做到全国的货物采购、销售、审批、调配与控制,30万个SKU产品的全国化运营,这个不是人工干的,人工是干不了的,这就是门槛。

4、本地运营与关联生意控制
一个分销业务要深入做下去,本地运营很关键。再牛的企业家,如果你是在深圳本地,你也控制不了当地的一些风险。所以说,当地风险必须要本地运营去控制,而且要和它产生关联生意去控制。

5、增值配套服务粘性和交叉促销
在这里面的风险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地区区域的差异化非常严重。比如,你跟IBM做生意,风险是很容易识别很容易控制的。因为你能够跟IBM做生意,到一定层次的企业,做了多少年,其实大方向风险已经进行甄别了。最牛的风险控制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在中国当下的信用环境下,做到小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才是最牛的。我国小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本质上,我们认为是风险识别的成本高。

这一部份客户是存在的,这里面有两点:第一是你怎么识别它,你首先要识别它。第二是你要服务它。识别它有什么难度呢?你根本无法通过准确的风险体系,在短时间内识别企业诚信与否,但是如果你涉及线下的风险评估,就意味着高成本的活动。而这部份客户又在现实中严重缺乏专业的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像怡亚通这种供应链金融,为什么我们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好的原因。其实我们找到了方法,如何去识别客户,如何去服务这部分客户而已。

这里有一个问题又出来了,是不是互联网的发展一定能够让这一切都很容易成本立刻降低呢?这就谈到我们的另外一个观点。我们认为,互联网解决的是碎片化客户对接供应链的问题,但是它解决不了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关系或者信用成本的问题。

做生意的人,从来不认为一个技术手段、一个效率工具,能够代替金融这种传统业态。金融这个行业是要敬畏的一个行业,太古老了,它不能用一个效率手段去推翻它、去颠覆它,因为在每一笔借贷里面,有识别、有判断、有成本、有估值、有法律关系……这些都需要专业化的技术而不是一个效率优化技术。大数据大,但是大的程度也带来噪音,带来许多的数据垃圾。看起来好像你的信息透明,大家认为大数据就是信息透明。但在信息透明的同时,你产生了另外的成本,就是信息识别的成本、信息分辨的成本、信息处理的成本,这都是成本。
供应链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供应链业务长期来看,一定是社会平均利润水平,要有超越这个收益必然要求更高的能力,坦白来讲就是“风控技术”的水平。
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能否降低是关键。但是我刚才已经提到了,这里不在于信息是否更多,而在于信息搜寻与匹配的效率是否更高,以及在整个交易环节中,是否有能力去排除掉垃圾信息的干扰问题。这是我们认为在做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风险控制里面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们看起来说你信息多了,你解决你的信息不对称,实际上在这里面你还会遇到信息多了以后,当手段多了以后,你会遇到很强的信息干扰的问题。背后是什么呢?背后是行业经验的积累与沉淀,而不是指标的多寡,这是“成本组合”问题。

我们非常重视行业经验和积累,因为这里面的指标多寡,实际上只是反映现在当下关心的问题,而反映不了这个业务将会怎么发展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因为一单生意,往往不是开始设计的那样,它在根据环境演进和进化。

因此我们做到终端的供应链金融,会用标准化的专业风险模型再结合终端的生意人判断,销售员是没有风险担当能力的,虽然终端门店10万20万是很小的金额,但是什么人才能去评估门店这个当地的风险因素?是相信因为利益驱动做的销售代表,还是应该相信占了40%股份的股东,在这里的逻辑是,他是有一个风险担当能力的人,也就是说金融要把钱贷给有风险担当能力的人,而且最好要有风险担当能力和行业经验的人来参与识别。

在我们自己做内部分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集中在单一某一个行业,因为有很大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实体企业进入自身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优势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很多银行都会主动给你定制这种产品。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本质上提供的是现款折价和赊销的议价交易通过信贷形式的体现。

这个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经济上行的时候会杠杆加倍,经济下行的时候会加快风险。我们经济上行的时候,比如说你做一款手机,你卖得特好的时候,你在这上面加杠杆,你在这上面跟分销商、经营商、门店加金融杠杆,你立刻会发现很牛,产品马上就卖出去了,金融产品也马上就卖出去了。为什么?卖得好,你这款产品卖得好。在这个条件下,你加的杠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在风口上的猪”。
但是有没有想过,当一款产品卖得不好的时候,你所有加在这里面杠杆会加速你的恶化。所以说,这就是实体企业里面,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到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实体企业做金融成功案例的不高,实体企业很难跨过经济周期和产品周期。

而传统金融是在里面的内嵌交易结构无法做到深入解析的,提供的产品、流程、利率和实际需求过大。

为什么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成功率高?原因就在于:
第一是角度问题。我们是用传统金融的角度来审视供应链服务的。我们做金融服务的团队几乎都是从银行挖过来的,因为金融没有什么现代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一定是传统的,金融就是借钱还钱,把钱借给可以还钱的人,把钱借给还得起钱的人。没有什么加互联网工具,就可以借给还不起钱的人,那一定是会出问题的。
第二是现场。我们有传统机构不具备现场调查能力和行业规模。怡亚通的载体,为什么未来我们认为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和供应链增值服务市场很大,因为我们的载体足够大,地面部队足够多2万人了,我们有现场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而做金融,本质上不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目标,是因为流通领域是一个资金密集的地方,供应链金融离不开这个载体罢了,未来公司会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做金融机构的前置服务,金融还是交给银行来做,各司其职。

总结一下,金融,这个行业,是考验风险识别的能力的行业,不是单点效率。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是立足银企合作,用可控的成本服务原来不能服务的客户去获得收益,用可控的成本管理原来难以管理的风险获得风险保障。
我们的工作是为中小企业客户做好“连接”。怡亚通这个企业若干年来,十几二十年来做了一个什么事情,就是居间服务,这是我们基因,流淌在血液里面的东西,我们就是收服务费的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里面,我们做的是一个协助银行控制金融风险的工作,并收取服务费。因为银行是实在也没有必要做到一个个小微客户的单独识别和担当的,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金融创新,金融的创新不是说我们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然后你按一个键,就贷到款了,我们认为这不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背后商业模式的创新,金融创新不是简单的扩大贷款范围,而是要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来源:万联网

www.qijin-finance.com
启金智库 联合 中航银供应链学院 将于 2023年1月5-6日(周四/周五)在线直播 方式举办《基建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保理、工程保函、供应链融资及典型创新产融实践案例和合规风控专题培训》,特邀三位行业实战型专家主讲实操经验与案例,本课程适合基建工程类产业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士参加,同时会形成多元化背景的学友们持续学习交流研讨合作携手共进的生态圈,诚邀您的加入。
【课程提纲】
第一讲、行业和金融双视角下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图谱及重点企业梳理
(时间:1月5日上午09:00-12: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工程建设产业链全景梳理:
(一)上游(建材、工程机械等)、中游(中建、中交等建筑企业)、下游(政府、城投、社会组织等)的典型代表企业简析;主要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产业政策、行业风险画像、国资委绩效评价指标等维度分析;
(二)看8大建筑央企历史沿革及新签合同额排名现状,详述公路王、铁路王、电力王的疯狂操作;
(三)国务院等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利好政策会带来哪些合作机会?
二、工程产业下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政府平台、城投企业、地产公司作为典型业主的业务类型和现金收付逻辑有哪些?
(二)主要政府平台、城投企业、地产公司名单解析;
三、工程产业中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施工企业的F-EPC、EPC-O等业务模式和案例解析
(二)案例解析:以中交为央企典型代表案例解析
(三)案例解析:以湖南建工为国企典型代表
(四)案例解析:以天元建设为民企施工企业典型代表
四、工程产业上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建材、工程机械等“量价齐升”背后的逻辑分析
(二)典型企业详解
五、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生存现状、设立保理公司动机分析
(一)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生存现状、设立保理公司动机分析及旗下保理公司开展体系内、外保理业务,对核心企业财务指标有什么影响?
(二)旗下保理公司如何开拓体系外业务?
(三)保理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产品有哪些?
(四)如何为央国企施工企业提供长期限出表服务?
(五)如何解决与银行端资金期限不匹配、价格不匹配问题?
(六)开展应收账款出表的需求出发点是什么?
(七)出表有哪些模式?
(八)应收账款融资涉及的保理、ABS、非标融资等典型案例
六、聚焦“招采平台”
(一)政府平台、大型央国企的招采平台现状分析
(二)“权证类”确真不确权到底能否打动银行为代表的资金方?
七、银行、保理公司、券商、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展业机会
(一)如何参与工程保理ABS、ABN、并表ABN的井喷市场?
(二)2-3年期央企需求如何满足?
(三)资金如何错配?
(四)如何设计优先劣后结构分层?
第二讲、保理+基金+租赁+信托+银行等资方组合实践工程行业典型案例及创新模式实操拆解
(时间:1月5日下午14:00-17: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案例1)结构化创新融资案例
--某保理公司通过正向保理+反向保理介入央企工程局产业链上下游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案例2)基金+保理+租赁案例分析
--国企通过基金、保理、租赁组合方式参与工程领域投资和融资典型案例
三、(案例3)信托公司+供应链案例分析
--某信托公司通过供应链公司、信托开展砂石、建材采购贸易典型案例
四、(案例4)农民工工资保理案例
--某国有保理开展农民工工资保理的模式案例,住建部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是什么原理,保理产品如何设计?
五、(案例5)产业金融案例
--瑞茂通、厦门象屿等产业金融生态企业如何通过产业+供应链金融方式介入工程行业?盈利模式深度分析
六、(案例6)担保公司供应链金融参与案例
--担保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商票+银行实务案例解析
七、(案例7)工程机械细分行业供应链金融案例
--某股份制银行在工程机械领域从厂家到终端客户的全程通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
八、(案例8)新能源建设产业+保理案例分析
--某电建公司通过新能源公司、引入产业、保理公司方式,和政府合作开展光伏电站产业投资与供应链金融案例解析
第三讲、工程保函的产品类型、行业发展、运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1月6日上午9:00-12:00 )
· 主讲嘉宾:讲师B,某银行分行保函业务负责人,工程保函领域专家。带领团队创设了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保函、分离式保函、转开保函,以及电子分离式农民工工资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等多个优秀产品,并完成与多个省市、央企业务对接。因此荣获多项创新产品奖。
一、工程保函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容量,重温赫德法案
二、工程保函的法律关系和机构分布
(一)工程保函取得法律支持、大范围推广及高速发展阶段的历史实践
(二)工程保函涉及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
(三)国内担保公司的分布和主营保函业务的银行介绍
三、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及存在的实际意义
(一)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
(二)国内工程担保存在的实际意义
四、招标投制度和建筑工程准入制度对建筑工程行业有哪些约定?
五、工程担保的分类、格式、主要方式和运用场景分析
(一)银行保函、商业保函、保险保函、保证金产品区别
(二)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业主支付保函等产品运用案例
六、工程担保市场的参与机构类型案例分析
--工程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工程预付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工程反担保、工程维修担保案例分析
七、实操申请人、受益人和反担保人的风险识别,手把手全流程带您操作工程保函业务
八、典型案例分析
(一)云筑网等大型核心企业集采平台运用工程保函的现状和典型案例
(二)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和工程保函运用案例
(三)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理公司如何进行工程担保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案例分析
第四讲、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水区”重点法律风险及合规风控管理要点
(时间:1月6日下午14:00-17:00 )
· 主讲嘉宾:讲师C,某律所高级合伙人,高级企业合规师,法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一、聚焦“深水区”工程项目部
(一)项目部是什么主体?
(二)项目部和项目公司有什么区别?
(三)项目经理的行为是否必然由公司承担?
(四)项目经理对外借款行为如何认定?
二、梳理项目系EPC总承包混乱关系
(一)挂靠、转包、违法分包:如何防范“挂靠”问题企业?
(二)案例分析:重温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11.24”坍塌 特别重大事故
(三)案例分析: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里项目“11.23”坍塌事故
(四)实际施工人是否包含借用资质及多层转包和违法分包关系中的实际施工人?
(五)施工企业中标子公司施工等法律关系如何界定?合同章效应如何?账户能否开立并用于融资结算?
(六)质量监督站的执法权能为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方把控风险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三、涉及农民工工资类业务合规及风控要点
(一)国务院发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两年来,各地执行效果如何?
(二)为什么各地纷纷强调: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建设单位要承担首要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
(三)包工头是否会消失
(四)建筑企业如何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
(五)如何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机构的中后台?
四、建工领域合规管理
(一)2018年为何是中国企业合规元年?
(二)建工企业如何进行合规管理?企业负责人合规要求有哪些?
(三)中标企业子公司施工是否属于转包?
(四)各种“章”的效力及管理流程
(五)融资途径合规管理
(六)典型案例分析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往期推荐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信托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思考

融资性贸易=供应链金融?

应收账款管理三个核心要素

商业保理业务风险点梳理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创新、风控、商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分析与实务操作

国资委对央企供应链融资担保的新解释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这几大问题你必须知道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现有的模式有几种?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811_16724166505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