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371
  • Tax100会员 28065
查看: 98|回复: 0

[陇上税语] 盘点2022年《纳税服务专刊》“封面文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一个越谈越深的话题

1335

主题

1335

帖子

1341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41
2022-12-6 0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陇上税语
标题: 盘点2022年《纳税服务专刊》“封面文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一个越谈越深的话题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2-03 07:58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k2ODk2Mg==&mid=2247491337&idx=1&sn=17d8846f37796d4e959173595cbadb2b&chksm=ec4ad6a4db3d5fb2918ec000af61dbb825dcc4e9bb0bb04d99aa3cf54b6bcae727acfc15d728#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盘点2022年《纳税服务专刊》封面文章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一个越谈越深的话题
作者:本报记者康晓博实习记者袁飞
  
54.8%
截至11月30日,今年《纳税服务专刊》共刊发了42篇“封面文章”,大体上分为五类: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类占54.8%;企业投资涉税考量类占16.7%;涉税政策分析类占14.2%;税务风险防控类占9.5%;其他类占4.8%。
进入12月,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望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税收领域大事要闻不断,《中国税务报·纳税服务专刊》持续聚焦税收热点,始终立足企业视角,以一期期充满新闻热度、专业深度和创新力度的文章,陪伴着读者。近日,本报记者对今年以来《纳税服务专刊》的“封面文章”进行了盘点。通过将一篇篇文章“串珠成链”,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年度税务管理经验”,供读者参考。
  
岁末年终,温故方可知新。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纳税服务专刊》刊发的42封面文章中,有23篇都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有关,占比达54.8%。如此高比例的文章聚焦同一主题,一方面与《纳税服务专刊》重点服务大中型企业的定位有关,另一方面与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涉税事项监管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同时还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有关。记者发现,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是一个越谈越深的话题。如果将这些新闻热点背后的经验起来,就会集成出比较系统的税务管理经验。
  
经验1 结合长期与短期目标,健全税务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做好内部税务管理,首先需要结合长期与短期目标,将税务管理置于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去考量和推进,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存在。
一份有价值的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计划什么样?——把税收政策导向和企业目标融进一张表》《主动分享税务经验,中兴通讯引发围观》等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这些文章看,在规划税务管理目标时,企业应结合业务长期发展需要,制定长远的税务管理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实。比如,不少大企业将履行好纳税义务、做好税务遵从作为长期目标,在企业内部构建了系统严谨、独立运行的税务管理体系,持续落实该目标,有力保障了其国内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需结合短期经营目标,在把握税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制定好阶段性税务管理工作计划。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先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权威媒体的报道等渠道,及时获取权威涉税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深入研判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将延续执行,税收监管有哪些新要求、新趋势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阶段性税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从而促使自身更顺畅地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更及时地弥补税务合规短板,助力短期经营目标顺利达成。
建设内部税务管理体系,企业需要从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多个层面进行努力。在这方面,中兴通讯公司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中兴通讯专门成立了全球税务遵从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球税务遵从相关制度规范,审批税务遵从规划及工作安排;在管理制度上,中兴通讯制定了《集团税务总则管理办法》《中兴通讯国内销售发票管理规范》《中兴通讯纳税申报管理办法》等9个内部文件;在人员及组织设置上,中兴通讯打造了由45位集团总部专职专家和250位一线税务人员组成的专业税务团队,负责企业的税务合规与风险管理工作;在业务流程上,针对关联交易、股权转让、重大营销项目等税务风险易发的业务,中兴通讯在制度及流程中嵌入了税务评审环节,进行事前的专业判断及风控管理。
  
经验2 区分一般与特殊情况,抓住问题主要矛盾
著名的二八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认为,事物的主要结果取决于一小部分关键因素,通过抓住20%的关键因素,往往能取得80%的成效。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同样如此——只要善于把握并处理好重点税务事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当然,要想精准把握重点,首先须明白哪些是重点。记者梳理今年以来《纳税服务专刊》封面文章发现,企业的重点税务事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具有普遍性,比如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纳税信用管理等,几乎所有大企业都需要面对;另一类则具有特殊性,与企业所处行业、业务类型、交易特点等密切相关。基于此,企业有必要分门别类地梳理自身的重点税务事项,明白哪些是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需要持续做好;哪些具有行业特殊性或偶发性,需要在短期内集中精力加以妥善处理。有了明确的区分后,企业应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掌握不同类型重点税务事项的处理方法,切实增强实务操作技巧,促进税务管理质效提升。
对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这一高频重要事项,《盘点!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心得》一文通过采访多家企业,总结了三条可供借鉴的实操经验:一是围绕税收政策的变化点,加强会计核算、费用归集等基础管理;二是注意申报表的变化等细节问题,并善于运用电子税务局实现智能填报;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人工填报的失误。
对于纳税信用修复这一重要事项,《纳税信用修复:找准方向路路通》一文指出,实践中需要进行信用修复的失信企业主要有三类:因发生失信行为而纳税信用降级的一般企业、因关联企业失信而受到牵连的集团企业,以及经营陷入困难需要重新出发的破产重整企业。根据不同的失信类型,企业应找准对应的操作路径——一般企业,应及时找到失信原因并尽快纠正错误;因关联企业失信而受到牵连的集团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源企业修复或自行直接修复;破产重整企业要想进行纳税信用修复,应把握好清偿税收债权等前置条件。
对于具有特殊性的重点税务事项,相关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把握税务实操的关键点。比如,为支持科技创新,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日益鼓励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意识到——可享优惠越多,越要重视税务合规》一文指出,研发费用归集不完整、不准确,是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基于此,相关企业应抓住研发项目管理和费用归集这个关键,对研发立项、费用支出、科技人员及设备管理、成果申报、绩效考核等事项,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管理制度,既促进研发质效提升,又确保能准确、充分地用好税收优惠。
今年以来,发生在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明显增多。《“AA”频现,税务处理咋考量?》一文指出,“AA”的具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取得其控股权,即控股式“AA”;另一种模式是一家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另一家上市公司,被吸收合并的上市公司退市,其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将转换为存续上市公司股票,即吸收合并式“AA”。倘若企业有“AA”的交易计划,应当根据不同的交易模式,把握税务处理的关键——控股式“AA”模式下,被收购方重在处理好所得税业务;吸收合并式“AA”模式下,应当从企业和股东两个层面做好税务处理考量。
  
经验3 不断创新思路与手段,实现税务管理突破
要做好内部税务管理,企业还应当积极运用新科技手段,加快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主动创新解决疑难涉税问题的方法,为税务管理质效的进一步跃升充分赋能。
实际上,积极创新税务管理的思路与手段,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评价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创新领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央企应当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合规风险即时预警、快速处置。
记者梳理《成员企业近千家,集团层面如何有效管控税务风险?新奥集团的做法是——推动智慧平台上线,向传统手段说再见》《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未来已来》等文章发现,在运用新科技手段、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时,企业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妥善设计税务数字化方案,并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又要注重打牢基础工程,实现业、财、税各环节流程顺畅、数据互通;还应当对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前瞻性考量,为将来持续升级税务数字化能力打基础、留空间。
作为一家拥有近千家成员的集团型企业,新奥集团在税务管理上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手段,打造了集纳税申报、风险监控、智能开票等多项实用功能于一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成效,吸引了多家大企业参观学习。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新奥集团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已采集各类发票1600余万张、纳税申报表13万张、财务报表10万余张、会计凭证600余万张、政策法规近4万条,累计排查企业涉税风险6000余条。基于丰富的财税数据,新奥集团总部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出各成员企业的风险分布情况,而且能发现高频风险,并对此开展风险集中应对。
企业在开展内部税务管理时,还可能遇到一些特定的疑难涉税事项。比如,对于企业与其境外关联方发生的同一笔关联交易,税务与海关的监管要求存在不同。究其原因,这是两者的监管出发点不同所导致的——税务机关以纳税人为监管对象,重点关注进口价格是否偏高;海关则以货物为监管对象,重点关注进口价格是否偏低。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企业采取两头应对的传统思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此,《选择协同管理,关联交易一个定价》《同笔交易,税务和海关监管要求不同》等文章进行了提醒: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和海关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税务与关务的协同管理。具体而言,在税务机关和海关寻求转让定价创新举措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负责业务、税务和关务的团队,应打破藩篱、密切协作,详细梳理税务与海关监管差异的重点,在兼顾双方监管要求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让关联交易定价更科学,从而避免不确定性风险。
来源:《中国税务报20221202日,版次:05
711_16702566123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