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61
  • Tax100会员 33593
查看: 183|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高标准 可持续 惠民生——中国承包商新时期转型发展的价值理念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2-10-27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高标准 可持续 惠民生——中国承包商新时期转型发展的价值理念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26 14:1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7008&idx=1&sn=8851400393a10b2b344c1946c3f3ae18&chksm=bd45875e8a320e485d529be369f89c496a4d1b7af3568097fc2a2ca233929084a54f19009872#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战姿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广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新时期充分领会、认真贯彻上述价值理念,对于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站在行业商会角度,从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 ”理念的提出背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应如何贯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以期对引导会员企业更好地落实上述理念有所裨益。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提出背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放缓等全球性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超出预期,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首先,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西方国家加速布局国际基础设施市场,意图与我“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如“蓝点网络” “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全球门户”“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PGII)等等,均标榜要实现基础设施的“高标准”“气候友好”“透明度”等。
其次,联合国于2015年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关注。为应对全球变暖趋势,《巴黎协定》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以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金融机构通过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原则、赤道原则等可持续金融原则对投融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为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放缓态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基建计划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不少国家从增加保障房供给、新建卫生服务设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电力水利工程等方面来满足各类民生发展需求,刺激经济复苏,扩大就业规模。
正是在上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这一重要理念和目标,为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为“走出去”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经营,必须遵循“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发展理念。
一、基础设施公共属性的内在要求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公共属性强,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意义重大。因此,基础设施项目必须满足更高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标准,必须具备更强的满足气候变化、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韧性,必须要更贴近民众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既要满足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能为社区提供更多的福利,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新时期行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历经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承包商已经成为国际基建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基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传统优势有所减弱,行业企业迫切需要从EPC承包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而建设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正是企业适应国际规则标准、防范各类风险、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负责任中国承包商的客观需要。
三、回应利益相关方诉求的行为准则
随着中国承包商深度参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联系日益紧密,政府、业主、企业、社区民众、NGO等对中国承包商在员工权益、社区融入、公益慈善、环境保护、合规经营等方面的期望持续增强。要照顾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期待,有效控制项目的经营风险,中国承包商就需要对标国际公认的标准规则,注重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维度的可持续性,努力参与“小而美”的精品项目。
中国承包商应深刻理解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核心内涵
一、“高标准”要求企业深度对接国际基建规则标准
随着国际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高标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施工标准进一步延伸到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信息披露、企业治理等ESG相关标准。企业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既要充分对接国际通行的技术、质量和管理等 “硬标准”,同时也要遵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社会和环境认可等“软标准”。
从不少项目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到,如果企业未能在质量、社会、环境方面达到标准要求,就可能在征地移民、用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问题,引发抗议、罢工乃至项目停滞的严重后果,付出惨痛代价。
二、“可持续”要求企业确保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在投资选择上,企业要优先考虑政局稳定、法律法规健全、投资环境优良的市场区域,全面加强风险防控,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要统筹项目对驻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效益,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与东道国规划的对接,将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等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在采取减污降废等传统措施的同时,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注重水、土壤、植被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
三、“惠民生”要求企业投资建设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民生工程项目
习主席强调,要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要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培训、教育机会,转让技术,参与抢险救灾、开展慈善公益项目等等。民生工程可以是解决巴基斯坦15%居民用电的N -J水电站,也可从是赞比亚的太阳能磨坊;可以是251口水井和1800公里管线、解决塞内加尔1/7人口吃水问题的乡村打井工程,也可以是14天火速交付的尼日利亚方舱医院。总之,要让当地民众获得实实在在利益,增加当地民众的获得感,争取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承包商应如何践行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理念
一、切实转变观念,注重ESG绩效的提升
在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中,不少承包商对于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简单地理解为抢险救灾、扶危济困和公益慈善等活动,认为有关工作徒增企业经营成本,消耗人力物力,属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范畴。虽然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政府倡导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高度重视ESG工作,也开展了诸多实际行动,但总体来看,行业企业对于ESG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国外研究报告已经证明,企业加强ESG管理,短期内可避免因社会、环境问题导致的项目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帮助企业顺利完成项目;长远来看,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支持企业在所在国长期可持续经营。
二、对接国际良好实践,加强企业ESG管理
企业应对标国际先进承包商的良好实践,参照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社会环境框架,开发适应企业业务实际的ESG管理体系。在治理结构上,要明确董事会和高管层的ESG监管职责,将 ESG管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针对企业高管开展ESG管理专项培训活动,提升企业管理层的ESG管理能力。在管理体系上,企业要形成计划、运行、评估、改进的ESG闭环管理体系,“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做决策”,要明确各层级ESG管理职责和权限,要在人员和资金方面配备足够的资源,要发挥企业海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属地化管理水平,充分融入当地社会
企业的属地化经营水平,对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承包商具有重要意义。属地化的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的属地化,充分融入当地社会,为企业的长期跨国经营奠定基础。企业要尽可能多地雇佣当地员工,培养本地技术和管理人员,最终实现类似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模式,即总部给予充分放权,实行高管的属地化。同时,企业要优先考虑采购东道国的产品和服务,扶持东道国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改进服务和产品质量。
四、高度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扎牢风险防控“篱笆”
中国承包商海外业务集中的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众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由于历史、宗教和文化等原因,当地民众的维权意识和环保意识却较强。如果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在项目前期被漠视或忽略,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引发矛盾的积累,导致集中爆发的群体性事件。所以,企业必须用“工程师的思维”来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在项目决策前期或项目初期,企业要实地详细考察所在社区,了解社区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评估项目实施对社区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社区参与计划,争取社区对项目的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做好信息披露,定期就项目进展、社会环境影响等信息通报利益相关方,避免因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而产生误解和矛盾。总之,社会环境问题管理到位,风险防范全面适当,就可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承包商会为行业践行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理念保驾护航
多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以下简称“承包商会”)始终以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己任,从制定行业标准、树立标杆典范和开展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打造负责任中国承包商形象。
一、制定行业标准
承包商会先后发布了两部行业自愿性团体标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和《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为企业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和标准。
二、树立标杆典范
为推广应用两个团体标准,承包商会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和“中国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案例征集”等活动,遴选行业内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标杆企业和典型项目案例,以树榜样、立标杆的形式,激发企业持续开展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会员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
三、开展能力建设
承包商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边组织,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以论坛、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持续引导会员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融入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朋友圈。
当前,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所处的国际环境纷繁复杂,也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理念遵循和价值导向,继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做好标准规范“软联通”,稳步实现与所在国民众的“心联通”,共同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877_16668645109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