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46
  • Tax100会员 33593
查看: 271|回复: 0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为造福民生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交力量

1388

主题

1388

帖子

1400

积分

特级税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00
2022-10-27 17: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标题: 为造福民生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交力量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26 14:11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5MjU5Mw==&mid=2656167008&idx=2&sn=0c8f3eaefabb3ebc5b3faef844632514&chksm=bd45875e8a320e48ff5f1b83a2edd5f2068017470a3e778bcd73d779de22040c306888faa252#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作者:王京春

2013年秋,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提出,应者云集,引发了时代共鸣,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
“一带一路 ”启航九载,引擎日夜不息,脚步前行不辍,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深刻理解倡议目标 把稳发展舵盘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当前世界总体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为我们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坚持高标准,一是工程项目的高标准实施,要高质量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给企业带来利润,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应用高标准技术规范,学好用好国际标准,推广输出行业领先的中国标准,稳妥采用所在国更易接受的改进型标准,向客户交付供需双方都认可的高标准项目成果;三是高标准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坚持可持续,一是经济可持续,带动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培育市场,反哺企业发展,共生发展;二是生态可持续,注重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不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促进核心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社会可持续,促进整个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坚持惠民生,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将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为初心使命;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增进项目所在国民生福祉作贡献;三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做好民心相通工程,让各国人民分享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为建设“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贡献中交力量
9年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积极践行共商共建、绿色发展理念,不断通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推进公司业务在所在国深扎根系、繁茂枝叶,持续构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项目所在国成为彼此的需要、彼此的依靠、彼此可托付的忠实伙伴,努力将公司经营成为所在国人民心中自己的企业。9年来,公司发展健康、高质、可持续,造福民生福祉,彰显大国央企责任担当。
肯尼亚蒙内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尼日利亚莱基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马尔代夫友谊桥等一系列“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项目已成为所在国及区域性地标工程。
一、蒙内铁路项目
蒙内铁路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早期收获,是中非“三网一化”和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是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运营管理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中肯双方凝结了深厚友谊,中方在肯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发挥了持续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蒙内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800万人次,累计发送集装箱近200万TEU(标准箱),累计发送货物超2000万吨,累计招聘使用当地员工3000余人,对肯方员工采取因人因专业因岗位的“一人一策”师带徒、以肯培肯等培训方式,保质保量移交中国铁路技术,实现保证安全、顺利接续、稳步更替,授人以渔,获得肯尼亚当地社会认同,在基础设施“硬联通”的过程中,实现民心“软联通”
二、马东铁路项目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旗舰项目,是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线路全长66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马来西亚东西海岸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有助于减少马来西亚东西海岸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提供舒适而便捷的出行和货运方式,促进区域发展以及提升当地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通过铁路运输与海运的结合,将提高关丹港、甘马挽港等东海岸港口的货运需求,从而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中交集团坚持属地化原则,积极带动属地就业,促进属地经济增长,项目累计招录属地员工3445人次,预计整个建设期将招录属地员工10000-14000人,引入当地供应商 766家、211家属地分包商、82家设计咨询公司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推动 “中马铁路人才培训计划”,目前已培训447人次,未来人数将提升至5000人次,将在铁路建设期和运营维护期为马来西亚培养铁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铁路专业施工技术和运维管理技术的移交。积极推行前置绿色策划,倡导生态选址选线、生态环保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施工对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高水平实施好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马两国人民“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的情谊。
三、科伦坡港口城项目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中斯两国共建 “一带一路 ”的旗舰项目,由中交集团旗下中国港湾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填海造地269公顷,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预计带动产业导入和城市开发超过130亿美元,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影响未来的5座新城”之一。项目2014年9月破土动工,预计2041年完成城市开发,将持续为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亚地区集金融、旅游、物流、IT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迄今为止,科伦坡港口城市创造了5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预计最终可以为当地创造超过8.3万个就业机会。
四、中马友谊大桥
中马友谊大桥由中国援助,两国政府共同出资实施。大桥全长2公里,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的不仅是一座跨越海峡、联通马尔代夫两岸三地的桥梁,也是一座心与心相通的桥梁。
这座跨海特大桥开创了世界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条件下特大型桥梁建设的先河。在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友谊日 ”“中国文化周 ”“大桥开放日 ”“营地开放日 ”“丝路同唱茉莉花” “千人坝坝宴”、桥梁知识进校园活动、迎通车大桥摄影比赛及摄影展、庆祝大桥贯通马拉松比赛、通车庆典等系列活动,不断增进中马民间交流,加深了彼此友谊,传递了中国建设者的真诚友好,受到当地民众、媒体、政府的一致好评,能够走进中马友谊大桥,成为当地人的一种荣耀。中交建设者用务实的干劲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
一批又一批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不仅帮助当地完善了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助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先进的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产能“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矗立在世界各地,不断打磨擦亮“中国建造”金字招牌。
牢固锚定发展目标,走中交特色发展之路
中交集团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以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和中交装备为抓手,通过一系列 “一带一路”重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项目的实施,全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深入民心。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项目是中交集团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业务开拓的方向,是现阶段推动“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中交集团将顺应发展大势,在百年变局下求新求变,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与项目所在国互联互通、相互助力、互利共赢,走出中交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新时期“中交新海外”发展格局。
一、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交集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当地就业,推动项目建设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机遇,有效地将市场开发工作与国家战略和所在国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相结合。着力 “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产业横向协作和生产经营纵向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造更多的空间。结合中交特点,拓展新基建海外布局,加大智慧公路、智慧工地、自动化码头研究应用力度,抓住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中交集团贯彻发展绿色低碳理念,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构建海外低碳化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适应不同国别发展国情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在当地绿色低碳政策合规基础上,采取有效应对策略,降低碳排放成本。从产业布局、业务结构、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明确发展任务,统筹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提升中交集团绿色低碳建造水平。依托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城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绿色标杆项目,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真正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提高中交绿色低碳美誉度。
二、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
不断调整海外业务结构,构建以“大交通、大城市”为核心,以相关产业为补充的海外产业发展体系。一是强化主业优势,以工程业务为基础,向高附加值业务进行拓展,通过补链、扩链、强链,提升产业全生命周期运营能力。二是通过主业牵引提升辅业,形成多元化发展,凸显多产业、跨产业协同效应。结合市场与形势特点,科学谋划、主动布局,系统研究制定区域和市场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科学式转变。
围绕公路产业、水域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国际化经营优势明显领域,中交集团深入推进市场开发,强化当地竞争能力,逐步将核心优势辐射到周边区域。合理聚焦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提升和管理改善,保持优势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领先于市场发展方向,确保优势业务的市场话语权和标杆性,整体提升中交集团主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交集团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多元化发展。纵向上,围绕优势产业向前后端延伸,充分利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契机,以投资拉动转型升级和产业重构,通过产业延伸,为业主提供 “一站式 ”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服务端转型;横向上,发展与优势业务契合度高、协同性强、增长力优的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时间投入,借助与主业的高契合度和关联性,形成协同发展模式,强化区域综合竞争力,推进海外整体布局。
三、强化市场开发,稳步拓展业务领域
一是聚焦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推进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和利民惠民的“小而美”民生项目。中交集团围绕大城市、大交通产业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切实把海外市场开发工作融入到 “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在国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体系当中,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民心相通,推动中交集团业务稳健发展。
二是拓展海外业务增量。中交集团坚持“市场为大,市场为先”,把握战略机遇,创新思路拓增量,抢占全球增量市场。通过内部组建国别股份公司、打造海外专业品牌、授权开展独立经营等方式,拓展经营主体增量。巩固平台公司在重点国别的业务根基,进一步深挖现有国别潜力,拓展国别市场增量。围绕落实“三重两大两优”,扩大在建筑、市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力工程领域以及海上风电、新能源、水环境等新业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海外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拓展专业化发展增量。
三是升级境外投资理念。中交集团以投融资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投资退出为重点,发挥创新对境外投资的驱动作用。推动从“投资拉动 ”向“投资创效、投资兴业 ”转变,优化通过投资获取项目、通过项目进行布局的低效模式,加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合作,力争让产业与金融思维发挥出“1 +1>2”的效应;以投资运营商培育长板,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回归盈利本质,抢抓基础设施投建营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把握好投资驱动力与负债耐受力的动态平衡,提升投资价值。
四是有序拓展收并购业务。中交集团采用战略性并购、属地化并购多重方式,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借助外力共同打破市场壁垒,拓展外延式发展增量。通过策划国际战略性并购业务,逐步有序进入新行业、新领域,获取发展新动力和稳定健康的盈利能力,分散单一行业经营风险。
五是完善市场开发机制。中交集团构建“总部引领、分类分级、责权明细、统分有序、高效协同”的立体经营体系。稳步提高中国交建CCCC、中国港湾CHEC、中国路桥CRBC、振华重工ZPMC全球影响力,逐步确立中交建筑、中交市政、中交咨询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六是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交集团加大与国际一流、知名企业的交流互通,结合产业升级和属地协同需求,在新领域新市场寻求业务契合点,丰富融资手段,拓展双赢空间,从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
四、深入推进属地化建设,合作共赢持续发展
中交集团加快属地化实体公司建设,升级属地化用工质量,打造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属地化品牌。提升属地资源整合能力,加大属地经营成本优势,属地元素占比稳步提升。
锚定“两保一争”战略目标,推进海外业务属地化、实体化发展,通过股权合作、联合经营、协同开发等多种经营方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属地企业、公司内部企业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股权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建立属地化合作关系网络,有机嵌入当地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盘活内部存量,拓展属地增量。在人才引进、工程分包、物资采购等方面加强属地资源利用,惠及当地,多维度合作,通过建立中交集团内外利益共同体,加快海外业务从“走出去”“走进去”向“沉下来”“融进去”转变。
中交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探索利国利民、利己利他的中交特色发展之路,与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争取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丰硕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王京春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海外业务部总经理)
708_16668645098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