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42
  • Tax100会员 33512
查看: 453|回复: 0

县域财政2020: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6

2020税务高考

2022-10-5 0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县域财政2020: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01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5688&idx=1&sn=0dd1162959725eb6ecf9df43310bc1dc&chksm=c09b4f26f7ecc63065a682320d89a043386701e9702fbfd13139e1924cecb4453d2ecd93b8a9#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支出规模——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第1188期)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我国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下辖16个区,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见图1)。

图1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一、2020年北京市各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6.0亿元,下降3.6%。针对北京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突出的情况,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和成本控制理念贯穿2020年预算管理全过程。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聚焦保障民生、保障全市性重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9.0亿元,下降1.4%。一方面将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比照财政部2020年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其中:对市级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委托业务费等一般性支出,统一按照3%的幅度压减;除对口支援、政府债券付息、应急储备等重点项目外,其他非重点项目统一按10%的幅度压减。另一方面,民生支出继续加大投入。在市级支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北京市2020年民生投入占比超过八成,民生支出占比和规模均比2019年有所增加。特别是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方面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由图2可知,民生支出中的教育支出为382.0亿元,居于首位;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科学技术支出(327.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304.2亿元),均超过了300亿元;社保就业、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也均超过了200亿元;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援助其他地区支出(41.6亿元)、住房保障支出(36.1亿元)、灾害及应急管理支出(17.0亿元)。

图2 北京市各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二、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支出规模
在2020年北京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见图3),海淀区(612.67亿元)居全市第一,也是唯一超过600亿元的地区;排名第二位的是朝阳区(503.39亿元),超过了500亿元;排名第三位的是西城区(418.00亿元),超过了400亿元;排名第四、五位的分别是顺义区(315.36亿元)、通州区(306.89亿元),均超过了300亿元。规模在200-300亿元的下辖区有5个,分别是大兴区(297.43亿元)、丰台区(279.65亿元)、东城区(268.70亿元)、昌平区(265.16亿元)、房山区(253.99亿元);规模在100-200亿元之间的下辖区有6个,分别是密云区(171.29亿元)、怀柔区(149.66亿元)、延庆区(139.10亿元)、平谷区(119.53亿元)、石景山区(113.93亿元)、门头沟区(106.89亿元)。

图3 2020年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支出规模
(一)朝阳区
朝阳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的东部,总面积470.8平方千米,下辖24个街道、19个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朝阳区常住人口为345.2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7037.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下降12.6%;第二产业增加值484.1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6551.1亿元,下降1.8%。三次产业结构为0.04:6.88:93.08。2020年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3.39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其中,增值税144.2亿元,下降11.2%;企业所得税130.4亿元,增长3.3%;房产税86.2亿元,下降14.7%。
(二)海淀区
海淀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城区西部和西北部,总面积431平方千米,下辖22个街道,7个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海淀区常住人口为313.3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0.0亿元,下降1.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23.0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0.02:8.00:91.99。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2.67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增值税150亿元,下降3.5%;企业所得税86.2亿元,下降12.9%。
(三)西城区
西城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中心城区西部,总面积50.70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城区常住人口为110.6万人。2020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8.00亿元,居全市第三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印花税五大主体税种共完成340.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2.3%。其中,企业所得税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增值税114.2亿元,比上年下降22.9%;房产税40.1亿元,比上年下降14.8%;城市维护建设税24.7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印花税8.9亿元,比上年下降37.7%。
(四)东城区
东城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东部,总面积41.84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城区常住人口为70.9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1.7亿元,增长0.7%,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下降15.4%,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5%。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70亿元,居全市第八位。其中,增值税完成44.3亿元,下降18.4%;企业所得税完成44.7亿元,下降10.1%;房产税完成24.7亿元,下降17.6%; 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 9.6亿元,下降 24.7%。
(五)顺义区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千米,总面积1021平方千米,下辖6个街道、7个地区、12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顺义区常住人口为132.4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 亿元,比上年下降13.7%;第二产业增加值514.4亿元,比上年下降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3.6亿元,比上年下降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9.0:70.2调整为0.8:27.5:71.7。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36亿元,居全市第四位。其中,国内增值税44.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企业所得税18.5亿元,比上年下降22.3%。
(六)丰台区
丰台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南部,总面积306平方千米,下辖14个街道、5个地区、2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丰台区常住人口为202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下降1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568.4亿元,下降0.7%。三次产业结构为0.04:15.4:84.6。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65亿元,居全市第七位。其中,增值税35.2亿元,下降14.8%;企业所得税20.8亿元,下降21.2%;房产税16.8亿元,下降7.7%;城市维护建设税7.1亿元,下降30.5%。
(七)昌平区
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昌平区常住人口为227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5亿元,以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17.4%;第二产业增 加值358.5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2.2%。2020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16亿元,居全市第九位。分税种情况:国内增值税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10.4%;土地增值税完成 18.6亿元,同比增长333.4%;企业所得税完成17.2亿元,同比下降4.7%;教育资金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4.9%;房产税完成9.5亿元,同比下降15.8%。
(八)大兴区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郊,总面积1036.33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5个地区、9个镇,另辖3个乡级单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兴区常住人口为199.4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大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0.9%。三次产业构成为1.4:30.9:67.7。2020年,大兴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43亿元,居全市第六位。税收收入完成56.2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增值税19.2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土地增值税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2.5%;企业所得税6.4 亿元,比上年下降26.2%。非税收入完成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九)通州区
通州区,北京市副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总面积906平方千米,下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通州区常住人口184万人。2020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10.5亿元,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679.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1.2:39.7:59.1变化为 2020年1.2:37.2:61.6。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89亿元,居全市第五位。
(十)房山区
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是首都的西南门户,总面积2019平方千米,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下辖8个街道、14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房山区常住人口为131.3万人。房山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下降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3.99亿元,居全市第十位。
(十一)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北京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北京西部,位于长安街西段,总面积85.74平方千米,下辖9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为56.8万人。石景山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 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717.3 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结构为 16.2:83.8。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93亿元,居全市第十五位。其中,增值税24.8亿元,下降4.8%;企业所得税10.3亿元,下降2.3%。
(十二)怀柔区
怀柔区,地处燕山南麓,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千米,下辖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怀柔区常住人口为44.1万人。怀柔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6亿元,比上年下降1.3%(不变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下降31.0%;第二产业增加值159.0亿元,下降3.0%;第三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增长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6:41.0:57.4变为1.1:40.1:58.8。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66亿元,居全市第十二位。其中,增值税13.2亿元,增长8.1%;企业所得税5.4亿元,下降28.8%。
(十三)密云区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东西长69千米,南北宽64千米,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总面积2229.45平方千米,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下辖17个镇、2个街道和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密云区常住人口为52.8万人。密云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下降10.5%;第二产业增加值85.2亿元,下降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 6.8%。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 3.7:25.2:71.1。2020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29亿元,居全市第十一位。其中,国内增值税9.5亿元,下降17.8%;企业所得税4.7亿元,下降 4.5%。
(十四)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总面积1451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9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为39.3万人。门头沟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下降2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比上年下降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0.9:26.6:72.5。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89亿元,居全市第十六位。税收收入完成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增值税8.7亿元,比上年下降12.7%,企业所得税3亿元,比上年下降40.9%。非税收入完成8.1亿元,比上年下降33%。
(十五)平谷区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948.24平方千米,总面积948.24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16个乡镇和273个村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平谷区常住人口为45.7万人。平谷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下降2.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4.5:26.2:69.3 调整为2020年的 4.5:25.1:70.4。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53亿元,居全市第十四位。
(十六)延庆区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气候独特,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总面积1994.88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延庆区常住人口为34.6万人。初步核算,2020 年延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 1.3%。三次产业结构为 3.2:22.7:74.1。2020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10亿元,居全市第十三位。
三、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收支差异
通过对2020年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市各区的财政支出情况。2020年,北京市16个区的平均财政支出为270.10亿元,仅有7个区的财政支出高于其均值,其余9个区的财政支出均不足平均水平,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海淀区是规模最小的门头沟区的5.7倍。
根据2020年北京市16个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见表1),可以看出在这16个区中,仅有西城区、房山区、怀柔区的财政收支排位没有变化,其他地区的排名都有相应变化。共有6个区财政支出的排名呈下降趋势,东城区和石景山区排名下降最为显著(4位),其次是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的排名下降了2位,朝阳区和丰台区的排名下降了1位。共有7个区财政支出的排名呈上升趋势,通州区的排名上升最为明显(4位),其次是延庆区的排名上升了3位,大兴区和密云区上升了2位,海淀区、顺义区、平谷区的排名上升1位。
表1 2020年北京各区财政收支排位差异表
四、对策建议
(一)继续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继续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辅导,帮助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政策跟踪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研判政策对产业发展和财政收入影响。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统筹,各部门综合施策,形成财源建设工作合力。强化对企业精准服务,实现市区两级上下联动,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的改革进展,及时研判分析对我市影响。建立税源监控机制,关注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运行态势;监控重点企业纳税增减情况,及时核实增减原因;实时监测税源户数变化,落实预警挽留机制,最大限度保证存量税源稳定。进一步优化我市纳税营商环境,落实留抵退税政策,推进留抵退税网上办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进跨区经营企业在京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动。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涉税诉求解决联席会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重组、上市等事项的复杂涉税问题。
(二)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服务支持首都经济发展
完善“1+N”财政支持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落实精准支持促进本市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特定领域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支持作用,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连锁经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拉动作用。研究制定政府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考核办法,鼓励引导担保基金和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聚焦支持科研仪器、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继续完善绿色政府采购政策体系,落实我市环保政策。利用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增强市场意识和公平竞争理念,以PPP、产业基金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发展。
(三)优化支出结构,健全重点支出保障机制
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聚焦财力优先保障“四个中心”建设、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支出。进一步做好三本预算统筹,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加大新增债券资金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项目统筹,将政府债券资金作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可用财力来源,提高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效益。加强中长期财政收入形势研判,合理制定支出政策,突出保障重点。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有关要求,完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提升决策层级,建立项目清单,强化“两重”项目的绩效管理。
(四)梳理整合转移支付政策,聚焦支持各区落实好区域功能定位
进一步明确市区共同事权范围,规范支出责任分担方式,稳妥推进本市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整合转移支付项目,强化绩效管理,建立转移支付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差异化政策制度,支持各区落实功能定位。“统”体现公平性,通过税收返还、体制结算、科教文卫等领域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聚焦差异化,针对不同区域实施个性化的转移支付,推动各区落实功能定位。支持核心区全力维护安全稳定,补充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政务环境;支持中心城区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和服务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和升级;支持城市副中心聚焦新城发展和老城双修,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支持多点地区在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同时,突出蓝绿交织城市特色,做好生态保育和区域生态治理工作;支持生态涵养区守好首都生态屏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
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加强中长期可偿债能力与举债规模匹配度研究,合理确定举债规模。建立储备、发行、执行三个层面项目库,分类管理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强债务风险的实时监控,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形成政府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项目管理机制,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完善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对各区财政运行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估。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和运行情况。继续支持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配合完善系统功能,丰富财政数据,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区域统计年鉴、北京市各区2020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关于北京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陶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220_16648992207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