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201
  • Tax100会员 33525
查看: 441|回复: 0

县域财政2020:青海省4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6

2020税务高考

2022-9-16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县域财政2020:青海省4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6 06:0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5507&idx=1&sn=7aefbed39c912b2aeb5a2b2d21e7c02f&chksm=c09b4e5df7ecc74b9910901b7d40fb2b3ec541fd6d63fb109a0594825596dbeecdaa87e209ef#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青海省4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第1159期)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青藏地区。全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全省辖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25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44个县级区划(见表1)。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下游,2020年青海经济总量突破了3000亿元,占全国GDP的0.30%,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5%。受疫情影响,青海省GDP增速大幅回落,低于全国整体水平。青海省2020年人均GDP为4.95万人民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万元。青海省财政实力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财政自给能力较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国排名第一。2020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94.6亿元,财政收入质量为31.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933.3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5.41%,财政自给能力较弱,对于中央的转移支付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86.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44.84亿元,占比达到了77.5%。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增速在全国中排名第一。
图1:青海省行政区划图
表1 青海省行政区划表

青海省经济财政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省内各市州发展呈现分级化。从2020年GDP规模来看,省内各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青海省的首府西宁(1373.0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市州,位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海西州(619.8亿元)和海东市(514.6亿元),GDP规模相差不大,均超过了500亿元;海南州(181.6亿元)和黄南州(109.4亿元)GDP规模在100-200亿元之间,处于第三梯队;位列第四梯队的海北州(95.1亿元)、玉树州(63.6亿元)和果洛州(48.9亿元)GDP规模均不足100亿元。GDP规模最高的西宁市和最低的果洛州相差1324.1亿元,是果洛州的27.08倍。
图2:青海各市州2020年GDP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8个市州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较大。但整体上看,各市州的财政收入规模均不高,均未超过140亿元。其中,西宁市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为133.5亿元,海西州紧随其后,接近于西宁市的一半,为75.9亿元。海东市和海南州财政收入规模分别为26.9亿元和13.7亿元,其余市州财政收入均不满10亿元,最低的玉树州为2.5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西宁市和最低的玉树州之间相差了52.4倍。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了全省财政收入增速(5.6%),增速仅为两位数。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海北州,最低的为海西州(见图3)。
图3:青海各市州2020年财政收入及增速
县域是我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进一步分析青海省县(市)区的财政收入规模。
一、西宁市
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从西宁市各县(市)的财政收入来看,城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领先于其他县区。2020年西宁市所辖县区的平均财政收入为7.94亿元。财政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城西区、城北区、城中区和城东区。城西区和城北区的财政收入规模高于了11亿元,其余各县区均低于10亿元。这四区中,城西区和城北区的财政收入规模相近,城中区和城东区的相近。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湟源县,仅有1.44亿元,与城西区相差了12.28亿元。可见,西宁市所辖县区间财政实力的差距。但从整体来看,各县区的财政实力都较弱。从财政负担率来看,最高的是大通县,达到了5.63%。财政负担率最低的是湟中区,为2.30%。除湟中区和城西区之外,其余县区的财政负担率都集中在4%—6%区间内(见图4)。

图4:西宁市各县区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二、海西州
海西州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和果洛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相毗邻,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海西矿产资源富集,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下辖德令哈、格尔木、茫崖3个县级市,天峻、都兰、乌兰三个县。海西州的财政收入全省排名第二,但分县(市)来看,格尔木市的财政收入规模最高,是唯一一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级市。其余5个县(市)的财政收入规模相近,集中在1-3亿元之间。整体来看,海西州所辖县(市)的财政收入能力薄弱,平均财政收入仅4.56亿元。各县(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财政收入规模最少的天峻县,仅1.28亿元。各县(市)的财政实力较弱,财政负担率最高的为乌兰县,达6.31%,最低的是茫崖市,仅为1.99%(见图5)。乌兰县、天峻县和格尔木市的财政负担率在5%—7%之间,德令哈市和都兰县的财政负担率非常接近,都在4%的范围内波动。
图5:海西州各县(市)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三、海东市
海东是青海省地级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海东矿藏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之一。从县区的财政收入来看,互助县、乐都区的财政收入规模算是比较高的,均超过了4.50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少的是循化县,仅为1.04亿元。海东市各县区财政收入规模间的差距西宁市和海西州。民和县、平安区和化隆县的财政收入规模集中在1-4亿元之间。2020年各县区的平均财政收入规模为3.11亿元,高于平均财政收入规模的县区有互助县、乐都区和民和县。从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来看,集中在2-5%的范围内。其中,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互助县,为4.03%。最低的是循化县,为1.04%(见图6)。互助县和循化县财政负担率的排名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保持一致。
图6:海东市各县区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四、海南州
海南州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太阳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海南州的矿产资源丰富,全州共发现各类矿种46种,占青海省已发现各类矿种132种的34.85%。独特的社会人文景观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烟波浩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海湖等。海南州现辖5各县区。分别为共和县、贵德县、兴海县、同德县和贵南县。各县区内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市共和县,超过了海东市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互助县,为5.80亿元。但财政收入规模最少的贵南县,财政收入却不足1亿元,仅为0.46亿元。2020年各县区的平均财政收入规模为2.08亿元,高于平均财政收入规模的县区有共和县和贵德县。共和县的财政收入规模在各县区中属于第一梯队;贵德县各兴海县的财政收入规模在1-3亿元区间范围内,属于第二梯度;兴海县、同德县和贵南县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足1亿元,处于第三梯队。从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县区财政负担率集中在2%-8%范围内。最高的是贵德县,达到了7.50%,最低的是贵南县,财政负担率为2.28%(见图7)。
图7:海南州各县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五、黄南州
黄南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位高,是青海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山羊等为全州主要畜种。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命名黄南州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南州现有1个县级市,2个县,1个自治县。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整体偏低,2020年各县的平均财政收入规模为0.96亿元。2020年各县财政收入规模集中在0-2亿元之间,各县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县为尖扎县,为1.91亿元,其财政负担率为7.78%,高于海南州财政负担率最高的贵德县(7.50%)。高于平均财政收入规模的县有尖扎县和同仁县。泽库县和河南县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足1亿元,均为0.39亿元(见图8)。财政负担率最低的河南县与最高的尖扎县相差了5.87个百分点。除尖扎县之外,同仁县、泽库县和河南县的财政负担率在2%上下波动。
图8:黄南州各县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六、海北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毗邻。海北州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和油菜基地之一。现有刚察县、门源县、海晏县和祁连县四县。海北州的财政收入规模低于黄南州,2020年各县的财政收入规模为1.06亿元,高于黄南州2020年各县的平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县为祁连县,仅为0.92亿元,是唯一一个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的县。除祁连县之外,其余三县的财政收入规模在1亿元左右浮动。刚察县、门源县和海晏县之间的财政收入差距很小,仅为0.15亿元。各县的财政负担率集中在3%-7%的范围内。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为刚察县,最低的为门源县。海晏县和祁连县的财政负担率相差无几,分别为4.88%、4.70%(见图9)。
图9:海北州各县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七、玉树州
玉树,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高寒是该州气候的基本特点。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灾害性天气多,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现有1个县级市、5个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着玉树州的发展,各县区的财政收入发展情况可想而知,因此需要政府的补助以及一些政策方面的扶持。2020年各县(市)的平均财政收入仅为0.35亿元,除玉树市的财政收入规模为1.01亿元之外,其余5个县的财政收入均低于0.5亿元。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少的称多县,仅为0.11亿元。玉树市的财政负担率同样在6个县(市)中最高,为5.71%。各县(市)财政收入规模排名第四的治多县,其财政负担率在各县(市)中排名第二,为5.62%(见图10)。杂多县、曲麻莱县和称多县的财政负担率相近,分别为1.92%、1.72%和1.65%。
图10:玉树州各县(市)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八、果洛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果洛地势高峻,降雨(雪)量较多,蒸发量大,多阵性大风。年均气温零下4℃。由于海拔高,大气含量只占内地的60%左右,一年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现辖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果洛州的财政收入全省排名最末位,分县(市)来看,6个县的财政收入规模均未不足1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玛沁县,仅为0.85亿元。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甘德县和玛多县财政收入规模在0.2亿元左右波动,分别为0.26、0.25、0.22、0.22和0.20亿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果洛州各县的财政实力在青海省各县(市)区内最弱。财政负担率各县间的差距不大,集中在4%-5.5%的范围内。其中,财政负担率最高的为达日县,为5.77%,最低的是久治县,为4.06%(见图11)。
图11:果洛州各县2020年财政收入及财政负担率
从全省所辖各县区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各县区整体的财政收入规模较低,财政实力较差,这也与部分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差异大。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格尔木市是称多县的153倍,但是两者的财政收入只相距16.72亿元。可以看出,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不高。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规模中,只有格尔木市、城西区和城北区的财政收入规模超过了10亿元。祁连县等16个县(市)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足1亿元(见图12)。化隆县等14个县的财政收入规模集中在1-2亿元之间,其余各县区的财政收入集中在2-10亿元区间。
图12:青海省各县区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
从全省所辖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来看,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1%-8%的区间范围内。黄南州的尖扎县财政负担率最高,为7.78%。海南州的贵德县、共和县财政负担率在各县区中排名第二、三名。有4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6%-7%的区间,有9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5%-6%的区间,有11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4%-5%的区间,有8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3%-4%的区间,有4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2%-3%的区间,有6个县区的财政负担率在1%-2%的区间(见图13)。
图13:青海省各县区2020年财政负担率
从财政收入角度来看,青海省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低,财政实力较差弱,对中央补助和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格尔木市是称多县的153倍,但是两者的财政收入只相距16.72亿元。可以看出,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不高。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规模中,只有格尔木市、城西区和城北区的财政收入规模超过了10亿元。祁连县等16个县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足1亿元。部分县区自然条件恶劣,主要以农业、牧业为主,财政收入来源少,财政方面处于劣势地位,需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之,青海省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各县区间财政困难问题形势严重。各县区要积极应对,在更大程度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的同时,根据所有的产业优势,发挥所长,多措并举力减缓财政压力,防范财政风险。努力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护“中华水塔”,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涵养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打响生态品牌,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海力量。结合新发展基于,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企业竞争力跃升、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数据资料来源:
1.《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
2.青海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局、财政局等网站.
3.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展望“十四五” 开启新征程——青海省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作者:何嘉欣
指导老师:李永海
457_16633314639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