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678
  • Tax100会员 33486
查看: 396|回复: 0

县域财政2020:西藏自治区7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2

2020税务高考

2022-9-13 16: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县域财政2020:西藏自治区7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2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5476&idx=1&sn=c01a6e58cc73b2b00d44023f7b07ee83&chksm=c09b4e7af7ecc76cb6cb078735c09092424b7c422a953e339c2a2d686425b5ce39cc504f9f7d#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西藏自治区7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第1151期)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现辖8个市辖区、66个县(见图1、表1),截至2020年末,西藏的常住人口为364.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9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图1 西藏行政区划图
表1 西藏下辖行政区划数

分下辖各市情况来看,各地市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拉萨,为107.26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亿元的地市,占7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93%;其次是山南、昌都和日喀则,排名第二、三和四位,分别为20.22亿元、18.26亿元和15.67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15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阿里,仅为5.18亿元(见图2)。最高的拉萨和最低的阿里,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20.72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地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较高的是林芝(43.51%)和阿里(19.35%),均超过10%且高于全区平均增速(6.69%),但令人担忧的是,其他5个地市(拉萨、山南、昌都、日喀则和那曲)的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区平均增速。这样一共有4个地市的财政收入增速实现了正增长。然而还有3个地市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分别是那曲(-13.65%)、拉萨(-8.36%)和日喀则(-0.12%),主要是税收收入下降所致(见图2)。

图2 西藏各地市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分下辖各县区情况来看,财政收入规模较大的县区主要位于拉萨,拉萨财政实力保持全区绝对领先地位。其中,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区(24.76亿元)、城关区(10.36亿元)、曲水县(7.23亿元)、墨竹工卡县(5.85亿元)和日喀则市的达孜区(3.67亿元)排在全区前五位。排在最后五位的分别是那曲市的申扎县(0.17亿元)、阿里地区的革吉县(0.15亿元)、日喀则市的岗巴县(0.15亿元)、阿里地区的措勤县(0.13亿元)以及那曲市的双湖县(0.09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大的堆龙德庆区和最小的双湖县之间相差24.67亿元,堆龙德庆区的财政收入是双湖县的275.16倍(见图3)。
图3 西藏74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
从西藏各县区2020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县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拉萨市的曲水县(39.64%)、堆龙德庆区(20.98%)、日喀则市的达孜区(19.31%)、阿里地区的日土县(18.02%)和拉萨的尼木县(17.13%)财政负担率位居全区各县区的前五位。阿里地区的措勤县(1.92%)、革吉县(1.90%)、那曲市的班戈县(1.72%)、日喀则市的江孜县(1.67%)和那曲市的双湖县(1.62%)财政负担率较低,为全区财政负担率的后五位(见图4)。
图4 西藏74个县区财政负担率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各地市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具体分析比较西藏7个地市下辖各县区的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负担率的情况,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西藏各县区的财政收入情况。
一、拉萨市
拉萨,别称逻些、日光城,西藏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现辖3个区5个县。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7.24亿元。堆龙德庆区以24.76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同时也是全区第一位;城关区以10.36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同时也是全区第二位;曲水县以7.23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同时也是全区第三位;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墨竹工卡县和达孜区。拉萨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尼木县(1.73亿元),其次是当雄县(1.77亿元)。其中,堆龙德庆区的财政收入是尼木县的14.31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5个,墨竹工卡县的增速最快,为66.22%,其次是林周县(3.99%)和城关区(3.60%)。堆龙德庆区(-1.89%)、曲水县(-16.80%)、达孜区(-23.67%)和当雄县(-54.56%)的增速为负,其中,当雄县的增速最低,仅为-54.56%(见图5)。

图5 拉萨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拉萨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17.44%,其中,曲水县(39.64%)、堆龙德庆区(20.98%)、达孜区(19.31%)、尼木县(17.13%)、林周县(16.72%)和墨竹工卡县(14.91%)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10%,曲水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39.64%;当雄县(8.06%)和城关区(2.79%)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10%(见图6)。
图6 拉萨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二、山南市
山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现辖1个市辖区11个县。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0.83亿元。乃东区以3.40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贡嘎县以1.1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桑日县以1.01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加查县和隆子县。山南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浪卡子县(0.28亿元),其次是措美县(0.33亿元)。其中,乃东区的财政收入是浪卡子县的12.17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5个,乃东区的增速最快,为98.70%,其次是洛扎县(31.69%)和贡嘎县(24.87%)。桑日县(-13.19%)、隆子县(-22.20%)、扎囊县(-0.18%)、琼结县(-5.16%)、措美县(-16.61%)和浪卡子县(-22.68%)的增速为负,其中,浪卡子县的增速最低,为-22.68%(见图7)。

图7 山南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山南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4.68%,其中,曲松县(6.97%)、洛扎县(6.65%)、琼结县(5.63%)、贡嘎县(5.21%)、桑日县(5.02%)和错那县(5.01%)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曲松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6.97%。加查县(3.71%)、措美县(3.56%)、浪卡子县(2.79%)和扎囊县(2.44%)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4%(见图8)。

图8 山南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三、昌都市
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及云南接壤,北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现辖10县1区。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0.94亿元。卡若区以2.38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芒康县以1.45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江达县以1.40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洛隆县和类乌齐县。昌都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丁青县(0.49亿元),其次是左贡县(0.58亿元)。其中,卡若区的财政收入是丁青县的4.86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9个,八宿县的增速最快,为14.65%,其次是洛隆县(9.95%)和芒康县(6.07%)。类乌齐县(0.30%)和丁青县(-45.35%)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12%),其中,丁青县的增速最低,为-45.35%(见图9)。

图9 昌都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昌都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4.40%,其中,洛隆县(5.38%)、江达县(5.27%)、贡觉县(5.25%)和芒康县(5.18%)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洛隆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5.38%。左贡县(3.85%)、卡若区(3.05%)和丁青县(2.53%)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4%(见图10)。

图10 昌都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四、日喀则市
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现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0.53亿元。桑珠孜区以2.52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亚东县以0.83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定日县以0.77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南木林县和萨迦县。日喀则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岗巴县(0.15亿元),其次是定结县(0.18亿元)。其中,桑珠孜区的财政收入是岗巴县的16.83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11个,江孜县的增速最快,为25.09%,其次是拉孜县(22.75%)和南木林县(19.23%)。桑珠孜区(-2.70%)、亚东县(-19.04%)、萨迦县(-37.72%)、吉隆县(-10.99%)、仲巴县(-50.88%)、定结县(-26.81%)和岗巴县(-27.88%)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2.55%),其中,仲巴县的增速最低,为-50.88%(见图11)。
图11 日喀则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日喀则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3.68%,其中,亚东县(8.69%)、朗县(6.30%)和定日县(6.14%)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洛隆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8.69%。谢通门县(2.99%)、昂仁县(2.49%)、聂拉木县(2.38%)、仲巴县(2.28%)、岗巴县(2.25%)、桑珠孜区(2.02)和江孜县(1.67)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3%(见图12)。

图12 日喀则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五、林芝市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1.34亿元。巴宜区以2.71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工布江达县以1.4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察隅县以1.38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米林县和波密县。林芝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墨脱县(0.58亿元)。其中,巴宜区的财政收入是墨脱县的4.71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3个,工布江达县的增速最快,为176.89%,其次是察隅县(97.63%)和墨脱县(67.04%)。巴宜区(17.61%)、米林县(10.71%)和波密县(19.39%)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64.87%),其中,米林县的增速最低,为10.71%(见图13)。

图13 林芝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林芝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6.49%,其中,察隅县(12.04%)、墨脱县(7.54%)、工布江达县(7.52)和米林县(6.79%)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察隅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12.04%。巴宜区(2.84%)和波密县(2.24%)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3%(见图14)。
图14 林芝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六、那曲市
那曲,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门”,全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的荣誉。总体上属欠发达、落后地区。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现辖10县1区。2020年,全市各县区平均财政收入为0.44亿元。色尼区以1.44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比如县以0.83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嘉黎县以0.66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市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索县和巴青县。那曲市内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双湖县(0.09亿元)。其中,色尼区的财政收入是双湖县的15.97倍。从各县区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市增速的县区共有6个,色尼区的增速最快,为16.28%,其次是索县(12.24%)和巴青县(6.22%)。嘉黎县(-27.75%)、尼玛县(-20.74%)、班戈县(-36.68%)、申扎县(-31.30%)和双湖县(-47.06%)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4.45%),其中,双湖县的增速最低,为-47.06%(见图15)。
图15 那曲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
从那曲市2020年各县区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区平均财政负担率为3.18%,其中,嘉黎县(7.07%)和比如县(6.31%)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嘉黎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7.07%。安多县(1.98%)、色尼区(1.97%)、班戈县(1.72)和双湖县(1.62%)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2%(见图16)。

图16 那曲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负担率
七、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地区,公元前后称“羊同”,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临那曲市、东南依日喀则市,西南和西部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为界,现辖7个县。2020年,全地区各县平均财政收入为0.45亿元。日土县以1.09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地区第一位,噶尔县以0.82亿元位居全地区第二位,札达县以0.44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地区第三,排名四、五位的分别是改则县和普兰县。阿里地区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是措勤县(0.13亿元)。其中,日土县的财政收入是措勤县的8.12倍。从各县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超过全地区平均增速的县共有3个,日土县的增速最快,为124.37%,其次是噶尔县(47.23%)和札达县(40.22%)。改则县(-43.40%)、普兰县(-20.60%)、革吉县(-15.56%)和措勤县(-12.93%)均低于全地区平均增速(17.05%),其中,改则县的增速最低,为-43.40%(见图17)。
图17 阿里地区2020年各县财政收入情况
从阿里地区2020年各县的财政负担率情况看,各县平均财政负担率为5.73%,其中,日土县(18.02%)和札达县(8.13%)的财政负担率较高,均超过5%,日土县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18.02%。噶尔县(2.89%)、改则县(2.84%)、措勤县(1.92%)和革吉县(1.90%)的财政负担率较低,均低于3%(见图18)。

图18 阿里地区2020年各县财政负担率
整体来看,财政收入角度,西藏74个县级行政区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且差异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的仅有一个区;有3个县区的财政收入在5-20亿元之间;有52个县区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亿元,因此西藏应培植新型财源,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从财政负担率角度来看,各县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财政负担率超过20%的仅有2个县区;有6个县区财政负担率在10%-20%之间,有20个县区财政负担率在5%-10%之间;有45个县区财政负担率未超过5%。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及西藏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援藏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发挥金融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农牧产品和农牧区流通体系、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提升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其次,发展农牧业新型业态,培育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有效益的县域支柱产业。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和草场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场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后,增强人才、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人才到县域发展,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技术人才以及医务、教育专业人员到县域择业就业、创新创业,为推动县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通“人才专线”。发挥县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带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适度引导人口聚集。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西藏自治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官网。
作者:焦夏丽
指导老师:李永海
579_16630572266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