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冰 通讯员 刘霞 沈倩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华夏古都,出彩中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语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南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持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创新完善纳税缴费服务,在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税务力量,答好税务答卷。
“溯流而上”:税收改革提升税收治理效能
实现税收事业跨越发展,必须勇为先、敢担当,在改革中找出路、求发展。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税收事业发展足迹,改革始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十年来,税收改革逐步深化,推动河南税收事业发展的动能更为强劲有力,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效能持续增强。
在中原大地,从全面完成营改增试点,到以环保税、资源税为主体税种的绿色税制的持续落地,再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有序推进,税制改革的效果持续显现。以水资源税为例,河南省共计1.68万户取用水户使用水资源税系统缴纳水资源税,2021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5%、21.5%,绿色税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税收征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从2015年全方位推进国税地税合作,到2017年河南省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从2018年完成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再到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逐步完善。
税收改革举措在河南的落地生根,使税收治理优势不断彰显。河南大学税务研究院副院长徐全红表示,十年来,河南税务部门在推进落实税收改革过程中,全面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制、保证社保费和非税征收职责划转改革平稳落地等方面卓有成效,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
据统计,河南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从2012年的280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66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十年来,从结构性减税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再到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税收改革保障了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及时落地。同时,税收改革促进税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支持了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河南省人大代表、济源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一明说:“我们是税收现代化的见证者,更是税收现代化的受益者。近几年,税务部门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升级,办税方式也更加智能高效。从‘线下办’到‘网上办’再到‘掌上办’,办税效率一提再提,办税成本一降再降,高效的办税方式和精细的涉税服务体现了税收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变革与创新。我们企业将乘着这股东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引领,筑百年企业’的目标。”
“源头活水”:减税降费助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中部崛起,创新为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盾构机工艺复杂,长期以来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制备技术。作为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的大型企业,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深知创新之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公司时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既激励中铁装备在打造民族产业、世界品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铁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华表示,“中铁装备集团把自主创新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号工程’,积极对接国家攻关计划,聚焦隧道掘进技术与装备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应用关键技术与先进建造工法四大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中铁装备集团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赵华介绍说:“近十年来,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各项税收优惠总额达4.66亿元。特别是去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技术研发是更大的鼓励。接踵而至的税惠红利,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勇攀技术高峰。”
在减税降费政策的加持下,中铁装备集团实现了从“追赶”向“引领”的转变,从2008年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到接连推出国内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世界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
减税降费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实体经济,对制造业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技术创新升级,紧固经济基础之本,不断催生强大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000亿元,一项项为市场主体减负的税费优惠政策接连出台,为千千万万企业减轻负担,增添了创新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如今,河南省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级及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宇通客车等一批“老字号”品牌擦得越来越亮,民权制冷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迅速崛起。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8300多家、15100多家。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
“润物无声”:优化服务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2022年7月18日,载着1200吨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布料、茶叶等货物,75175次中欧班列(郑州)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站开出,驶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至此,河南中欧班列开通9年来,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形成了“7个口岸出入境、16条线路直达”的线路网络,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
作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中欧班列跑出了河南开放发展的“加速度”。河南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近年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协同互促、提质增效,对外开放呈现新面貌。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2017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21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208.1亿元……十年间,中原腹地变开放前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加快对外开放提出的“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要求,近年来河南省税务部门主动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服务支持自贸区建设、外贸进出口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下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核准权限的通知》《关于优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口企业服务措施的通知》等。其中,在全省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自贸试验区内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限,一类企业出口退(免)税申请,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办结。
自2018年入驻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以来,河南汴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旗下全资子公司获批成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订3亿元花生采购合同……“稳稳的资金链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全程无纸化、在线办,税务部门的极速审批、极速退税,不仅帮我们节省了时间,还及时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退税资金快速到账,在员工工资发放、升级机器设备、开拓市场业务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流动资金,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康飞说。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税收研究所所长、财税数字化教研室主任张敏翔表示:“十年来,税务部门持续推出多种服务新举措,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让纳税人缴费人更快更好地享受减税降费红利,深入推动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牢记嘱托奋进新征程,奋勇争先建功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南税务部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河南税收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为全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绚丽出彩的篇章贡献税务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2年8月15日A1、A2版。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于燕 (010)6193009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