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对政府部门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深入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精准评估政策效应,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党政领导决策。
税收大数据的独特优势
税收大数据记载着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是经济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快、细、准”的优势。
覆盖经济活动全。从覆盖领域看,实现了经济活动主体和类型的全覆盖。从纳税人生命周期看,能够完整展现纳税人从设立到注销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反映经济动态快。目前信息系统已经做到税收数据实时采集、高效集中,比如,增值税发票数据基本实现了T+1 天的归集。
数据颗粒度细。各项税收指标既可下探到每个纳税人缴费人,又可结合行业、地区等不同维度进行汇总统计为宏观数据,刻画不同领域、层面的税收经济运行状况。
反映经济活动准。税收数据是纳税人履行法定纳税义务提交的申报数据,数据准确性有法律保障。同时,税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顺利推进,数据集成水平进一步提升,税收大数据应用的全面性、统一性和精确性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深度挖掘税收大数据的价值提供了机遇。
税收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效实践
及时反映复工复产形势变化。为切实落实“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的工作要求,税务部门深挖税收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增值税发票数据的高频优势,细致开展多维度复工复产分析,形成日报、周报、旬报、月报、专报等一批质量较高的分析成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参考。
深入反映高质量发展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税务部门对照新发展理念内涵,全面细致梳理税收大数据相关指标,探索构建反映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分析指标体系,反映高质量发展成效。聚焦创新发展,对标国家统计标准,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题分析,动态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变化态势;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分析,全面掌握“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聚焦协调发展,开展乡村振兴发展等专题分析,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分析。聚焦开放发展,开展外资企业、出口企业等专题分析,及时掌握在华外资企业以及出口企业生产态势变化情况等。
动态反映经济运行发展态势。为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态势,深入探索税收大数据规律,建立税收数据与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构建反映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研判的预见性和敏感性,据此开展税收经济分析,为党中央、国务院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参考;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开展消费、投资专题分析,反映扩大内需成效,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利用新办、注销企业户数等数据,开展涉税市场主体分析,准确、全面地反映涉税市场主体活跃程度;利用企业增值税发票购销数据,反映省际间贸易流向,及时掌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变化情况。
探索编制系列税收经济指数。构建经济指数,是观察经济运行的常用方法。按照“探索建立能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税收经济指数”的有关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初步构建了“1+3”的指数体系。“1”是税收经济产出指数,利用税收数据和其他相关实物量数据, 按月推算GDP 增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3”是指增值税发票销售指数、涉税市场主体活力指数、重点税源企业景气指数。增值税发票销售指数利用发票销售收入数据反映全国及各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涉税市场主体活力指数利用登记注册的涉税市场主体数量增减反映市场涉税主体活力;重点税源企业景气指数是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汇总反映企业景气程度。各级税务部门也积极探索构建相关指数,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利用税收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形成指数结果和解读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构建了一套税收经济运行指数,利用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动力、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率。
全面反映税收优惠政策效应。为及时反映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税务系统积极研究开展减免税统计核算。2019 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来,对减税降费实现了分户核算,掌握每一户企业享受每一项优惠政策的情况。今年以来,重点针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按天掌握企业留抵退税申请情况、退税情况,跟踪分析享受退税的企业在享受政策前后的生产经营变化,及时反映政策执行成效。同时,利用税收大数据,定期开展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如重点围绕促进创新、民营、增值税改革等开展专题分析,系统总结“十三五”减税降费成效,理清五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和特点,科学测算对促进市场主体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成效。云南、广西、贵州、辽宁等地积极开展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效应分析,产出一系列较高质量分析产品。
创新开展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增值税发票记录了商品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据此可以计算商品平均价格。2021 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煤炭销售价格、电力企业购煤价格、制造业企业购煤价格等是关注重点。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计算煤炭开采企业销售煤炭平均价格、火力发电企业采购煤炭平均价格、制造业企业采购煤炭平均价格等,跟踪各类价格变化,反映企业成本负担。与煤炭的市场价格相比,基于发票数据计算的平均价格,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真实交易情况以及企业负担水平变化。
当前,多地税务部门与当地统计、发展改革委、财政、政研室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及时了解政府招商、产业布局、重大项目、企业投产等信息,主动问需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分析。比如,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与当地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财经办)建立常态化联合分析机制,主动了解党委政府关切,确保供需精准对接;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主动问需党委政府,深度融入党委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成为市主要领导信赖的“首席参谋”和市直相关部门信任的“最佳拍档”。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税务部门将持续深挖税收大数据“金山银矿”,加强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为奋力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税务》2022年第8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