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537
  • Tax100会员 33512
查看: 288|回复: 0

青海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6

2020税务高考

2022-7-20 17: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青海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19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2751&idx=1&sn=0e2cfb634b6b4cab99abbdefcccae403&chksm=c09b53a1f7ecdab76347c987414b1ec0da5a69bd58d2c362794c55f0e072944fc3ffd54ac863#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青海2021:
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041期)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6′——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辖有两市六州,“两市”指的是西宁市和海东市,六州指的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见图1)。青海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生态、资源、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的美,具有原生态、多样性,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李白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正是青海山河的生动写照。

图1:青海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青海省各市州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市州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了解青海省各市的发展状况。
一、青海省市州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市州经济规模差异较大。省会西宁市的GDP高达12691亿元,远远领先其他地级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GDP规模约为西宁市的一半,全省排名第二;海东市GDP为555亿元,海南藏族自治州GDP为194亿元,排名仅次于海东市,但其GDP经济规模却少于海东市159亿元。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两州的GDP介于100至120亿元之间,黄南州比海北州GDP规模仅多18亿元。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GDP是两市六州GDP规模中唯一少于100亿元的两州。
从2021年各市州的GDP增速来看,各市州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西宁市、海东市和玉树州的增速高于青海省整体增速(5.7%),其中西宁市同比增速最大,同比增长8.1%,玉树州紧随其后同比增长8.0%,海东市的增速高于全省增速0.4个百分点。其余五个州的GDP增速低于青海省整体增速,其中包括GDP排名省内第二的海西州,GDP增速同比增长4.1%,低于全省增速1.6个百分点。黄南州的GDP增速全省最低,仅为1.2%,但GDP规模全省排名第五,处于中下游。GDP规模最少的果洛州,其增速为2.2%(见图2)。

图2: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GDP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西宁市稳居第一,其它地级市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宁市占全省GDP的46.29%,接近于全省GDP规模的一半。排名第二的是海西州,占比为21.34%。排名第三的是海东市,占比为16.58%。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等两市一州为青海省的GDP规模贡献了重要力量。分列第四、五、六、七、八、的是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玉树州和果洛州。这些自治州的GDP占比在1%-6%的范围之内,其中,占比最少的是果洛州仅为1.55%,少于占比最高的西宁市占比44.74个百分点。足以看出,青海省内各市州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见图3)。

图3: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GDP占比
(三)各市州产业结构
近几年青海省的旅游发展势头非常好,因此从各市州的产业结构来看,各市州的经济结构发展不一,各具特色。2021市州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最多的有西宁市(971.64亿元),海东市(255.57亿元),黄南州(53.89亿元),海北州(53.3亿元)和果洛州(25.25亿元);市州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最多的海西州(469.3亿元)、海南州(80.97亿元);市州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多的是玉树州(41.19亿元)(见图4)。

图4:青海省2021年各市州三次产业增加值
二、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大(见图5)。GDP规模排名全省前四的市州,其财政收入排名未发生变化。西宁市的财政收入全省内独占鳌头,收入为153.9亿元。海西州紧随其后,财政收入为139.2亿元,海西州和西宁市的财政收入差距相比GDP差距缩小许多。是全省内唯一两个市州财政收入超过了100亿元。其余六个市州的财政收入均低于50亿元,其中,海东市(28.86亿元)和海南州(16.78亿元)的财政收入规模为两位;海北州(6.46亿元)、黄南州(4.86亿元)、果洛州(3.11亿元)和玉树州(2.82亿元)的财政收入规模仅为个位数。财政收入规模全省排名最高的是西宁市是排名最后的玉树州的48.49倍,省内各市州间财政收支差距明显。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之间虽差异明显,但大多市州的财政收入增速较高。财政收入增速为两位数增长的市州有海南州(22.5%)、海北州(19.5%)、果洛州(15.5%)和西宁市(15.3%)。财政收入增速为一位数增长的市州有海东市(7.2%)、海西州(4.3%)和黄南州(2.41%)。2021年,海西州作为青海省GDP、财政收入规模排名靠前的自治州,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却在全省后两位。2021年海北州和果洛州的GDP、财政收入规模排名较为靠后,但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却在全省前三名。西宁市作为2021年青海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运行也最为良好,不仅GDP规模、其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而且财政收入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图5: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海西州(19.6%),其次是西宁市(9.9%),排名第三位的是海南州(8.6%),财政负担率处于第一层次;海北州财政负担率6.5%,果洛州财政负担率6.0%,海东市财政负担率5.2%,处于第二层次;黄南州(4.4%)和玉树州(4.0%)财政负担率处于第三层次(见图6)。海北州和果洛州的财政负担率排名相对上述的排名有所变换,处于中下游水平。

图6: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也是西宁市,为343.8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300亿元,远超过排名第二的海东市(201.0亿元)142.8亿元。分列第三、四、五、六、七名的是海西州(149.5亿元)、玉树州(115.3亿元)、海南州(114.1亿元)、黄南州(110.2亿元)、果洛州(102.1亿元),均超过了100亿元。海北州的财政支出规模仅为67.5亿元,是全省财政支出规模最少的自治州(见图7)。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州财政支出增速有正有负。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正向增长的市州是西宁市和果洛州,财政支出增速依次为4.5%和6.6%。上述经济指标中果洛州的全省排名较为靠后,但其2021年的财政支出增速全省排名第一,财政支出的力度有所加大。其余的六个市州财政增速均为负数,增速为负增长的分别是海北州(-28.0%)、海东市(-14.2%)、海南州(-11.3%)、玉树州(-11.0%)、海西州(-9.8%)、黄南州(-7.9%)。其中,海北州2021年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仅最少,其增速也为全省最低,同比下降了28%。海东市的财政支出规模虽然在全省来来看,排名第二,但财政支出增速同比下降了14.2%。

图7: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速
(二)各市州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看,各市州财政收支压力程度不一,差距明显。财政自给率越接近于100%,说明当地财政收入越能满足于当地的财政支出,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的程度越轻。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海西州,为93.1%,其次是西宁市(44.8%);分列第三、四的分别是海南州(14.7%)、海东市(14.4%);海北州(9.6%)、黄南州(9.6%)、果洛州(3.0%)和玉树州(2.4%)分列第五、六、七、八名(见图8)。

图8: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青海省两市六州的财政经济发展现状。总体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也要看到,省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受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的不稳定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促进全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对接强大国内市场,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立体多维多元整合提升产业链,构建循环链和产业集群,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供储销有效衔接,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加强产业跨省域科技资源对接,推动建立品牌优势产业国家级、区域性创新平台,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以高水平的创新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联动性。纵深推进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加强重点领域一体化政策协同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主导的城市间多层次务实合作机制。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体系,打造向西向南开放的经贸共同体。围绕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密切与相关省区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省内谷地盆地协调发展,建立流域上下游平衡联动发展机制。
(二)增强经济安全保障。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供应能力建设。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统筹全省网源荷布局,增强原油加工及供应水平,推进各类能源联保联供。维护金融安全,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影响,培育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密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立“走出去”风险防控机制。
(三)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依法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融资机制,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跟进落实国家税收制度改革,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推进省及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完善省对下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完善民生资金直达长效机制。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债券资金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做好 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巩固专项债券常态化发行机制,科学确定债券期限结构。做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工作。妥善处置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强化责任追究。
(五)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清洁能源等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走出去”,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在有机畜牧、特色种植、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产业协作。紧抓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机遇,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在文化旅游、生物资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交流。开展与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在民族手工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以国际友好城市为重点,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生产基地。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青海省及其各市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作者:何嘉欣
指导老师:李永海
532_16583106156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