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分享:
2022届税务专硕范满江同学考博经验分享
(第1013期)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考博经历,2019年的我背着行囊、带着希望,跨越了一千多公里来到兰州财经大学,开启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这里,我经历了疫情封校的无奈,也见识了祖国大西北的美丽风光;我有过失败的懊悔与沮丧,也有过取得成果的惊喜与开心。回顾这段挥洒汗水考博的日子,还是觉得幸运而奇妙。
一、个人情况与心路历程
我一直不属于最优秀的学生,读研后仍没有丢掉拖延懒惰的毛病。研一的时候,我还没有确定好自己具体想要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满足于完成学业课程的考核。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报考税务师,我也随大流报名了,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然而幸运的是我的导师史正保教授是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在我还迷茫的时候便带领我们参与税务实务案例,建议我们积极写文章向各大论坛投稿。当时我的内心还有些许抱怨,觉得好累好辛苦,但是现在回头再看,也多亏了老师的教导,让我没有荒废时光,而是积累了很多税务实务与学术写作的经验。也很感激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毫不吝啬地为我解答问题、提出建议,老师们的关心与帮助影响着我每一步的求学之路。同样很幸运的是我的室友们都很优秀,三年如一日早起去图书馆学习,斩获各项大赛奖项、考取各项证书,她们的上进和努力也带动着我,让我有了试一试的想法和坚持下去的决心。
通过日常的训练积累,读研生活步入正轨,我逐渐发现自己对学术与写作比较有兴趣。记得和同门小伙伴跟随史老师去临夏州出差回来的车上,史老师问我有没有继续读博的想法,当时的我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这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直到我接到小论文的收稿通知,虽然只是一篇普刊,但这种小小的成就感让我发现了自己对学术的热情,也明确了考博的想法。把目标计划与导师和家人分享后,我得到了支持与鼓励,便开始有意识地投稿学术会议、申请暑期课程、参加科研比赛,这也渐渐丰富了我的个人履历,对考博有了更多的信心。
二、备考经历与感想
在确定好考博的目标后,就应当多浏览、关注相关院校官网上发布的博士招生简章,获取报名时间、考核的形式、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目等信息。当前各大院校除了直博和硕博连读,主要通过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的方式来招录博士。我是通过普通招考的方式考上目标院校的,因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经历普通招考后的个人感想与经验。
1.选择院校与联系导师
在选择院校时,首先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以自身实际条件为基础来选择可以“蹦一把”或者较有把握的学校,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切勿为了过度追求名师、名校的头衔盲目而行。个人认为不应选择过多的院校,而是集中准备一两个目标院校。因为每个学校有不同的考试方式、考试题型,目标过多可能会无法专注准备考试。
在有目标院校和目标老师后,应当积极、有分寸地联系导师。在联系导师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份个人自述,真诚、直观地展示自己当前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学术志向,争取为导师留下不错的影响。
2.科学备考
博士的考试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是一种如何运用知识的延伸性的考核,这就需要考生日常多练习广积累。在研一研二阶段应当按照学校与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来打好基础,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当有考博的想法时,便应当有意识地学习英语与专业课程。
英语备考。博士生英语考试的难度因学校各异,每个学校自主命题。在备考时应当尽量了解目标院校往年的题目类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英语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提升的,应早日着手,将英语学习纳入到日常中去。在前期可以利用MOOC、bilibili等平台听一些网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后期多做题目练习手感。有些学校可能还会有专业英语考试,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英语原著、外文文献等方式来积累专业词汇与表达,具体如何复习应根据各个学校的考试方式、范围和难度进行规划与调整。
专业课备考。作为专硕,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围绕应用与实务。而在博士考试中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及相关应用,这便需要我们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深入理解经典书籍。除了官网信息,我查阅了知乎、微博的相关经验贴,发现我所备考的院校在初试中需要掌握中级水平的宏微观经济学,在复试中更加注重对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及所选方向的考核。我选择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结合世界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进行学习,进而在心中构建出较为清晰的经济学框架。除了看目标院校的指定参考书籍之外,还应多翻阅近年来发表在本专业较为权威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除此之外,也应浏览学习博导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做到心中有数。
3.心态调整
在临考一个月左右,我曾过度焦虑到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那段时间学习效率非常低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焦虑主要源于自己的得失心过重、思虑太多。在此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慰藉,让我能及时调整,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考博是一个孤独的决定,在备考中心态爆炸、想要放弃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应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焦虑的本质原因是没有达到预期,此时更应当合理规划学习的进度并努力践行,以防出现“焦虑-学习效率低-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其次应多与能让你感到舒适的人沟通,备考时我经常在晚饭时间与我的母亲聊一聊当天的学习进度,也经常与好友通话来缓解焦虑。最后便是坚持,坚持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当时焦虑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这是我博士备考的个人经历与感想,并不具有完全的借鉴意义,只是希望能为还在犹豫是否考博和正在准备考博的同学带来一点点帮助。

作者:范满江,河北阜平人,兰州财经大学2019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课题3项,发表1篇学术论文,1篇实务论文入选“2021年全国十佳优秀税法案例论文”,并收录于《中国税务律师评论》(第8卷)一书中。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铜奖;获校优秀毕业生、“三好研究生”等奖项。参加第八届厦门大学国际税法全国暑期学校并通过考核获荣誉证书。
现已考取河北大学应用经济学方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