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人数
1011
Tax100会员
32535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注册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税百:专业税务资讯
国际税收讲解
各种证件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x
搜索
Tax100 税百
»
论坛
›
专题文章
›
财税大数据
›
山东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2366甬税有声|实际结算金额与签订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情况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
哪些渠道可以办理2023个税年度汇算?需要提交哪些资料?一篇文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3号|河北省退役军人保
领证过年!这3项证书正在发放
【全网最全】31个省市!残保金政策汇编及申
全网最全|2022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汇总
2021年个税汇算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税务总局
【全网最全】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2022
查看:
1048
|
回复:
1
山东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复制链接]
李威03
李威03
当前离线
积分
36336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积分
36336
发消息
2022-6-11 0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山东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6-11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1250&idx=1&sn=c206b8f202aa8ec077f78124ae3215b5&chksm=c09b5dfcf7ecd4ea6ae693e213b7ec2ef6968ead9703e0824e498634c51723139d01bf94544e#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山东2021:
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975期)
2021年,山东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实举措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山东省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30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29.0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3187.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3879.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39.1∶53.5调整为7.3∶39.9∶52.8。
从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来看,2021年山东省GDP位居全国第三位,增速较快,但尚未进入十万亿俱乐部,距离排名第一位的广东(124369.67亿元)和第二位的江苏(116354.20亿元),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5%;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21元,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增速较快,超过城镇居民水平。具体来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4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314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99元,增长12.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26,比上年缩小0.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0,但高于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1.94的较低水平。
2021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45亿元,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完成预算的101.9%,比上年增长11%。
分结构看:
税收收入5476亿元,增长15.1%,
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75.18%;
非税收入1808亿元,增长0.3%,
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24.82%。分税种看,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均实现正增长,增值税收入规模最大,为2030亿元,其次是企业所得税,为867亿元,个人所得税增速较快,为33.7%
(见图1)。山东省2021年财政收入位居全国第五位,低于广东(14103.43亿元)、江苏(10015.20亿元)、浙江(8263.00亿元)和上海(7771.80亿元)四省份,高于北京(5932.3亿元)、福建(5743.84亿元)、四川(4347.38亿元)和河南(4347.38亿元)等省份,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
图1 2021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
2021年,山东省政府性基金收入7976.94亿元,
完成预算的103.4%,比上年增长9.6%;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63.32亿元,
完成预算的130.2%,比上年增长5.2%;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558.18亿元,
完成预算的106%,比上年增长27.3%。
2021年,山东省共发行政府债券5631.5亿元。
具体包括:一是
新增债券3341亿元,
其中,一般债券224亿元,支持了93个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债券3017亿元,支持了交通、水利、市政等2185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100亿元。二是
再融资债券2290.5亿元。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9992.3亿元,未突破政府债务限额(21143.6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2021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09.11亿元,完成预算的98.9%,同口径增长9.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9%,
教育、科技、社保、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增长较快。具体来看,教育支出2410亿元,增长9.6%;科学技术支出371亿元,增长较快,为28.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0元,增长1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64亿元,增长14.8%;卫生健康支出1092亿元,增长7.6%;城乡社区支出1090亿元,增长7.5%;农林水支出1027亿元,增长10.2%;住房保障支出280亿元,增长29.4%;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57亿元,增长2.1%(见图2)。
山东省2021年财政支出居全国第三位,
低于广东(18222.73亿元)和江苏(14586.00亿元)两省份,高于四川(11215.60亿元)、浙江(11017.00亿元)、河南(10419.86亿元)等省份,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一致。
图2 2021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
山东省下辖济南、青岛、淄博、济宁、临沂、泰安、枣庄、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16个地级市,地级行政市的数量与安徽省并列,位居全国第4位,属于地级市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
山东省各市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山东省56个民族齐全,主体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72.59万人,占山东省总人口的0.76%。其中,回族人口达到53.5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8%;朝鲜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佤族8个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5000人。山东省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在过万人的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以济南、德州、泰安、菏泽、聊城五市为主,共占山东省回族总数的67.67%;朝鲜族分布以青岛、威海、烟台三市为主,占山东省94.50%;满族中,青岛、济南、潍坊、威海、烟台五市占72.93%;蒙古族中,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淄博五市占75.26%。
截至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169.9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94%,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
山东省东临渤海、黄海的优势,使得山东东部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风光绮丽,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崂山为道教圣地,古迹众多。“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旅游业较为发达。其中,威海市还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其矿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对外贸易发达;青岛市经济发展迅猛,凭借着其优良的港口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自贸试验区的推进,外贸进出口规模近几年一直保持全省外贸龙头地位。山东中部,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古齐国都城淄博;东营市不仅是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还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矿产资源丰富;因泰山而得名的泰安市,“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省会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还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辛弃疾、李清照等历史名人。山东西部,德州市以美食闻名,德州扒鸡、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产驰名海内外;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后创造了史前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菏泽市水系发达,各种民族习俗融汇,主要有斗羊、斗鸡、曹州灯会、民间杂技、皮影等。山东南部,济宁市是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济宁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临沂市古称琅琊、沂州,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小商品市场发达,近代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山东省政府、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等党政机关;枣庄市是中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因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而闻名中外,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枣庄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台儿庄古城、抱犊崮、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冠世榴园、墨子纪念馆等(见图3)。
图3 山东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山东省各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市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山东省各市的发展状况。
一、山东省各市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山东省16个地级市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青岛市的GDP规模为14136.46亿元,稳居全省第一位,省会济南紧随其后,GDP规模为11432.22亿元,这两个市的GDP规模远高于省内其他地级市,同时也是全省仅有的两个GDP规模超过10000亿的地级市。
烟台、潍坊、临沂、济宁和淄博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3-7位,GDP规模在4000-9000亿元之间,分别为8711.75亿元、7010.60亿元、5465.50亿元、5069.96亿元和4200.62亿元,距离突破10000亿元都还有不小的距离。菏泽、德州、威海、东营、泰安、滨州、聊城和日照位于第三梯队,分列8-15位,GDP规模集中在2000-4000亿元之间,分别为3976.67亿元、3488.72亿元、3463.93亿元、3441.72亿元、1996.66亿元、2872.11亿元、2642.52亿元和2211.96亿元,这八个地区的GDP规模比较集中、差距相对较小。
排在最后的是枣庄市,GDP规模相对较低,仅为1951.57亿元。
最高的青岛和最低的枣庄,GDP规模差距达7.24倍。
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山东省16个地级市之间尽管存在差异,但差距总体不大。
2021年,各市2021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潍坊(9.7%)和淄博(9.4%)增速亮眼,远高于其他市,是全省仅有的两个GDP增速超过9%的地级市。
山东“黑马”潍坊作为一座农业与工业两翼齐飞、县域经济发达的城市,在经历了几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后,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此迸发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淄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大行业增势较快,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菏泽(8.8%)、临沂(8.7%)、济宁(8.5%)和东营(8.5%),这四个市的增速均超过8.5%。聊城增速为8.4%,青岛、德州、滨州、枣庄四个市的增速与全省增速一致,均为8.3%。
增速相对较低的是烟台(8.0%)、威海(7.5%)、济南(7.2%)、日照(6.8%)和泰安(6.1%),
这5个市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省8.3%的平均水平(见图4)。
图4 山东省各市2021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人均GDP来看,山东省人均GDP为8.17万元,比去年增长0.99万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GDP(8.10万元)0.07万元。
2021年各市人均GDP(按2021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有六个地区,分别是:
东营(15.68万元)位列第一、青岛(13.78万元)位列第二、烟台(12.30亿元)2021年人均GDP超过济南位列第三,
济南(12.25万元)位列第四,威海位列第五(11.88万元)、淄博位列第六(8.92万元),这六个市的人均GDP也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而
临沂(4.96万元)、菏泽(4.55万元)和聊城(4.46万元)这三个市的人均GDP不足5万元
(见图5)。
最高的东营和最低的聊城,人均GDP差距达3.52倍,与2020年相比有所缩小,然而各市之间人均GDP的差距仍较大。
图5 山东省各市2021年人均GDP规模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GDP占比(GDP/当年年末常住人口)来看,青岛、济南和烟台三市占比较大,青岛占全省GDP的比重继续上升,为17.02%,接近1/5,
济南、烟台占全省GDP的比重较上年略有下降,济南为13.76%,烟台为10.49%。排名第四的潍坊占比为8.44%,其次为临沂(6.58%)和济宁(6.10%),排名前五位的地级市占比合计超过50%,达到56.28%;而
占比最低的是日照(2.66%)和枣庄(2.35%),这两个地区GDP占比合计仅为5.01%
(见图6),这也反映出了山东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不平衡。
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济南(13.76%)位居全国末位,属于首位度较低的城市。
全国最高的是长春(53.67%)和银川(50.04%),均超过了50%;最低的济南(13.76%)和南京(14.06%)由于同省的地级市青岛和苏州的原因,使得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均不足15%。
图6 山东省各市2021年GDP占比
二、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大但差距较大。其中,
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青岛,为1368.3亿元,其次是济南,为1007.6亿元,青岛和济南也是全省仅有的两个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地级市,
潍坊、烟台分别排名第三、四位,但总规模与青岛、济南相差较大,分别为656.9亿元和646.6亿元,排名第四位的烟台和第五位的济宁,相差206.1亿元,存在财政收入断层。临沂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为409.5亿元,排名第六位。其他地区在400亿元以下,且相差不大。
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枣庄,仅为158.9亿元
(见图7)。
最高的青岛和最低的枣庄,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6倍,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图7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速
2021
年,山东省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11.0%,超过全国10.7%的水平。
具体到各市,增速差异显著,但均实现正增长。其中,
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菏泽(19.3%),接近20%;
泰安的增速最低,仅为0.6%。
大多数市的增速较快,超过10%,16个地级市中,有9个市超过了全省11.0%的平均增速(见图7)。
(二)各市税收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税收收入规模来看,各市税收收入规模差距较大,青岛、济南领跑全省,两市税收收入规模合计占总规模的30%以上。具体来看,
税收收入规模最大的是青岛,为1016.9亿元,其次是济南,为776.5亿元,尽管分列全市第一、二位,然而绝对规模上相差240.4亿元。
潍坊、烟台分别排名第三、四位,分别为499.6亿元和481.3亿元;临沂2021年税收收入规模为334.5亿元,排名第五位;济宁2021年税收收入规模为331.8亿元,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他地区在300亿元以下,且相差不大。
税收收入规模最低的是枣庄,仅为122.5亿元
(见图8)。
最高的青岛和最低的枣庄,税收收入规模差距达8.3倍,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图8 山东省各市2021年税收收入规模及增速
2021年,山东省税收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平均增速为15.1%,远超全国(11.9%)平均水平。
具体到各市,增速差异显著。
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菏泽(22.2%),
其次是聊城(20.1%),均超过20%;
泰安的增速最低,仅为4.9%。
16个地级市中,有8个市超过全省平均增速(见图8)。
(三)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也有所差异。总体上看,大多数地级市的财政负担率较2020年有所下降。
2021年,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滨州(10.00%)、青岛(9.68%)和潍坊(9.37%),均超过了9%;
其次是济南(8.81%)、淄博(8.78%)和聊城(8.72%),分列第四、五、六位;
最低的是菏泽(7.14%)和德州(6.71%)。
分别有8个地级市的财政负担率高于(低于)全省各市的平均水平(见图9)。
图9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负担率
(四)各市财政收入质量
2021年,山东省全省财政收入质量为75.18%。16个地级市中,
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临沂(81.68%)和日照(80.85%),均在80%以上;
枣庄(77.07%)排在第三位,济南(77.06%)、菏泽(77.00%)、德州(76.85%)、潍坊(76.05%)、聊城(75.47%)、济宁(75.32%)、滨州(75.24%)七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质量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5.18%)。
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是东营(70.66%)
(见图10),这意味着东营市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较高,由于非税收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不强,导致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图10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中,
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青岛,为1705.7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600亿元的市;
济南(1293.1亿元)排在第二位,超过1200亿元,随后财政支出规模出现断层,排在第三位的潍坊(879.8亿元)和第四位的临沂(806.6亿元),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与第二位的济南相差413.3亿元和486.5亿元;
位列后两位的是枣庄(273.8亿元)和日照(270.6亿元),均不足300亿元(见图11)。
最高的青岛和最低的枣庄,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6.30倍,低于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但高于2020年的差距水平。
图11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
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聊城(13.7%),
济宁(12.9%)、潍坊(10.5%)和德州(10.4%)也都在10%以上,只有4个市超过了全省(9.5%)平均增速,
烟台(-5.0%)、威海(-2.0%)的财政支出规模出现了负增长
(见图11)。
从2021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较低。除济宁财政支出增速(12.9%)超过财政收入增速(7.0%)外,其余15个市的财政支出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带动各市收入增速加快。
二者差距(财政支出增速-财政收入增速)最小的是聊城,反映出聊城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菏泽(18.9%),接近20%,反映出财政收支增速不够均衡
(见图12)。
图12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从2021年各市财政收支排位来看,二者关联度较高。16个市中,
青岛、济南和潍坊3个市的排位未发生变化,
其余13个市的排位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较小;其中,
有7个市(烟台、济宁、淄博、滨州、威海、东营和日照)的财政收入排位高于财政支出,
其中,排位差异最大的是滨州(3位)、威海(3位)和东营(3位),这3个市相当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有6个市(临沂、菏泽、德州、泰安、聊城和枣庄)的财政收入排位低于财政支出,
其中,排位差异最大的是聊城(4位),这个市相当于“享受”了其他市所做出的“贡献”(见表1)。
表1 山东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
地级市名称
财政收入排位
财政支出排位
排位差异
青岛
1
1
济南
2
2
潍坊
3
3
烟台
4
5
-1
济宁
5
6
-1
临沂
6
4
2
淄博
7
8
-1
滨州
8
11
-3
菏泽
9
7
2
威海
10
13
-3
东营
11
14
-3
德州
12
9
3
泰安
13
12
1
聊城
14
10
4
日照
15
16
-1
枣庄
16
15
1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21年山东省各市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各市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山东省2021年经济发展来看,
16个市2021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各市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青岛市的GDP规模为14136.46亿元,稳居全省第一位,济南、烟台和潍坊分列二、三、四位;位列最后的枣庄,GDP规模不足2000亿元。青岛占全省GDP的17.01%,济南作为省会,其GDP规模占全省GDP的比重较2020年继续下降,为13.76%。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来看,2021年济南市的城市首位度位居31个省份最后一位。就人均GDP而言,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仅有六个地级市,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依然较大。
从山东省2021年财政收入来看,
16个市2021年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大但差距较大。最高的青岛为1368.3亿元,占各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8.79%;其次是济南,超过1000亿元。最高的青岛和最低的枣庄,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6倍,明显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菏泽,接近20%,其他市的增速也较快,有9个市超过了全省11.0%的平均增速。税收收入增速最快的也是菏泽,其次是聊城和淄博,这三个地级市的增速均超过20%,其他市的增速也较快,有8个市超过了全省15.1%的平均增速。各市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较高的是滨州、青岛和潍坊,均超过了9%;较低的是菏泽和德州,有8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省各市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的是临沂和日照,均超过了80%;最低的是东营,有10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省各市的平均水平。
从山东省2021年财政支出来看,
16个市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也较大。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青岛,为1705.7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500亿元的市;济南超过1200亿元,位居第二位;位列后两位的是枣庄和日照,均不足300亿元。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聊城,为13.7%,潍坊、济宁、德州3个市也都在10%以上;有4个市超过了全省的平均增速。财政收支增速的关联度较低,15个市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速。二者差距最小的是聊城,最大的是菏泽。从各市财政收支排位来看,山东省16个市中,青岛、济南和潍坊3个市的排位未发生变化,其余13个市的排位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较小;其中,有7个市的财政收入排位高于财政支出,排位差异最大的是滨州、威海和东营,这两个市相当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有6个市的财政收入排位低于财政支出,排位差异最大的是聊城,这个市相当于“享受”了其他市所做出的“贡献”。
(二)对策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省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统筹支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财税改革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全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将为财政持续平稳运行奠定较好基础。但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加上疫情防控压力,经济运行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山东省下辖的各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地域特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具体来看,
济南市
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省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青岛市
要顺应产业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空间重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和组织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烟台市
要重塑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发挥龙口、招远、莱州省级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试点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功能、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潍坊市
要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群两心三圈”区域战略布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本市在半岛城市群中的竞争优势;
临沂市
要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园区支撑、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超前布局生命健康、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
济宁市
要着力构筑市域“一心两廊三带”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济宁都市区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打造鲁南经济圈龙头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淄博市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大力度推进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数字淄博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突破,建设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
菏泽市
要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限制、破除招投标壁垒、减轻税费负担,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德州市
要加快培育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医养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布局;
威海市
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
东营市
要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以实现同城化为方向,强化开放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和省会经济圈便捷出海通道,推进设立济南港(东营港区),争取纳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泰安市
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医养健康、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搭建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服务平台,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
滨州市
作为铝业行业发展的“排头兵”,要致力于完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功能,强化“铝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用,打造以铝产品交易为主体,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垂直行业电商服务平台;
聊城市
制造业较为发达,提供税收占全市总量40%以上,要继续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日照市
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综合能源、全域旅游、现代物流、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通用航空、现代体育“十特产业”,构建临港涉海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枣庄市
要继续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及其各市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山东省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山东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作者:王怡婷,山东临沂人,兰州财经大学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2020年“第一届研究生论坛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财税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获得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获得2021年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得2021年全国纳税风险管控案例大赛甘肃赛区一等奖,获得2022年全国纳税风险管控案例大赛三等奖,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3项,参加学术会议10多次,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1.山东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2.
山东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点评
李威03
临沂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
发表于 2022-8-2 14:24
相关帖子
•
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金融业“做加法”支持碳减排
•
六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百余项改革举措利企便民
•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
•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答记者问
•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
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精选公众号
河北
湖南
安徽
2020税务高考
成功参与Tax100发起的2020税务高考活动
官方链接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天津市税务局
河北省税务局
山西省税务局
内蒙古税务局
辽宁省税务局
吉林省税务局
黑龙江税务局
上海市税务局
江苏省税务局
浙江省税务局
安徽省税务局
福建省税务局
山东省税务局
江西省税务局
河南省税务局
湖北省税务局
湖南省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局
广西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
重庆市税务局
四川省税务局
贵州省税务局
云南省税务局
西藏税务总局
甘肃省税务局
陕西省税务局
青海省税务局
宁夏税务总局
新疆税务总局
大连市税务局
宁波市税务局
厦门市税务局
青岛市税务局
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51社保
信用卡申请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
Tax100
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