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2021年《华东经济管理》财税论文回顾
(第948期)

《华东经济管理》是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主管主办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性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清华大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武汉大学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荣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等荣誉。
从1987年到2022年,《华东经济管理》已有35年历史,本刊立足华东,面向全国,始终坚持“致力现代经济管理研究,服务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办刊宗旨,秉承“传承传播学术成果,引领服务科研原创”的办刊理念。力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跟踪前沿。2021年,《华东经济管理》共刊发180篇学术论文,其中,财税领域共15篇,刊发在热点聚焦、高质量发展栏目。2021年,其刊发的财税领域论文主要涉及财政分权、结构性减税、财政政策等方面。刊物财税领域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目录
1.财政分权、环境分权与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
冉启英;王健龙;杨小东;
2.财政分权、市场化与雾霾污染
赵蓉;赵立祥;刘子源;
3.财政分权体制下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
李涛;刘灼;李阳;
4.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张佐敏;马艺文;
5.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肖建华;胡精劲;
6.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孙阳阳;丁玉莲;
7.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应
杨志安;吕程;
8.一体化发展视阈下长三角财政环保支出效率研究
张婕;高晨钰;
9.财政分权、金融集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冉启英;朱为利;任思雨;
10.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机理及实现路径
贾敬全;宋晨泽;
11.中国减税降费:演进轨迹与未来取向
李经路;刘笛;詹亮;
12.关于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分类优化的思考
魏长升;王雅萌;
13.资本管制下国债流动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王涛;司燕冉;
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协同视角
刘洛;
15.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
蒋团标;张亚萍;


2021年01期
财政分权、环境分权与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摘要:文章首先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出中国269个地级市2004—2018年间的绿色发展效率,然后构建各种空间权重矩阵,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直接影响、关联影响、传导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发展效率在空间上均呈现出显著关联性;空间全局上财政分权与环境分权均不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但财政分权与环境分权的关联作用会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表明,在环境分权的调节下,地方政府会通过"抢人大战"、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三大渠道来促进本地绿色发展效率;财政分权、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群中表现出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超效率EBM;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杜宾模型;财政分权;环境分权;

2021年02期
财政分权、市场化与雾霾污染
赵蓉 赵立祥 刘子源
摘要: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使用2007—2017年全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影响雾霾污染的空间杜宾模型,从静、动态视角廓清财政分权和市场化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影响效果,证明了雾霾污染在时空双维度具有路径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整体上,财政分权会加剧雾霾污染,市场化可以提升雾霾污染治理效果,且具有非线性特征、门槛效应以及区域异质性。根据两个变量的门限值对样本进行划分后进一步证明,提高市场化水平、减少政府干预有利于雾霾问题的改善。最后引入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效率两个中介变量,厘清了市场化释放雾霾治理红利的传导机制和作用路径。因此,为提升雾霾污染治理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市场化规制行为,加速企业绿色减排技术的普及,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地制宜地引导地方政府向雾霾治理的趋良效应转变。
关键词:财政分权;市场化;雾霾污染;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分析;
财政分权体制下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
李涛 刘灼 李阳
摘要:文章基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治理关系的视角,利用2013—2017年省级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探索财政分权体制下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治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加剧市场分割;第二,市场分割和财政收入分权有利于雾霾污染的治理;第三,区域产业结构和政府竞争充当了市场分割的传导中介,形成了"财政分权—市场分割—产业结构和引资竞争—雾霾污染"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财政分权;市场分割;雾霾污染;政府竞争;

2021年03期
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张佐敏 马艺文
摘要:结构性减税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肩负着减轻税负和促进经济的使命。文章首先构建了符合中国税制结构的CGE模型,然后据此模拟了中国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性减税不具有普惠性,体现在:增值税税率下调主要有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但因资本外流效应不利于第一产业发展,以及因财政紧缩效应不利于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对多数行业发展都有利,却由于财政紧缩效应不利于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提高有利于全行业劳动者提高税后收入,但是从行业产出变化来看,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提高有利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出增加,却不利于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出增加。
关键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结构性减税;普惠性效应;
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肖建华 胡精劲
摘要:文章以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并引入地方政府竞争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财政分权通过直接加剧各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来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空间溢出效应较弱。但从各地区来看则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财政分权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起到直接作用,不存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竞争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而在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科技创新效率虽然也有促进作用但结果并不显著。因此,应进一步下放财政权力,完善创新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对接联动机制和科技创新走廊机制,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动力,以推动东中西地区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财政分权;科技创新效率;地方政府竞争;空间杜宾;中介效应;

2021年04期
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孙阳阳 丁玉莲
摘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资本结构和研发强度作为门槛变量,建立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促进了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资本结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资本结构风险的上升,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减弱,当资产负债率高于20.943时,这种激励效应最弱;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研发强度双重门槛效应,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会随着企业研发强度的提升而增强,当研发强度高于8.731时,政府补贴的提升效果达到最大。因此,一方面应该重视补贴资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应该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从而提升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政府补贴;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结构;研发强度;面板门槛模型;

2021年06期
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应
杨志安 吕程
摘要:财政分权改革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采用我国2007—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准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异质性观察发现:地区异质性方面,财政支出分权对财政收入占比高的地区和财政支出占比低的地区促进作用较大;时序异质性方面,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在考察区间始终保持正向促进,而财政收入分权却发生了变化,2007—2012年表现为负向抑制,2013—2019年表现为正向促进。据此,得出进一步细化央地政府事权责任、差异化安排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灵活运用财税工具以及建立相关财税强度调节机制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发展质量;异质性;

2021年07期
财政分权、金融集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冉启英 朱为利 任思雨
摘要: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并用熵值法测度出中国270个地级市2006—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标,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构建动态SYS-GMM实证检验两者及其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其对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冲击效应,进一步以城市规模等级及细分五大发展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论是全局效应还是异质性效应均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金融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异质性效应下呈现"U"或"倒U"型等非线性关系;两者关联效应抑制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异质性结果有所差异;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发现,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及两者交互项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优化财税制度引导金融流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城市高质量发展;长期冲击效应;关联效应;

2021年09期
财政分权、金融集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冉启英 朱为利 任思雨
摘要: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并用熵值法测度出中国270个地级市2006—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标,分析了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构建动态SYS-GMM实证检验两者及其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其对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冲击效应,进一步以城市规模等级及细分五大发展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论是全局效应还是异质性效应均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金融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异质性效应下呈现"U"或"倒U"型等非线性关系;两者关联效应抑制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异质性结果有所差异;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发现,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及两者交互项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优化财税制度引导金融流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分权;金融集聚;城市高质量发展;长期冲击效应;关联效应;
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机理及实现路径
贾敬全 宋晨泽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提出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理论假设基础上,利用200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假设提出的财政政策影响就业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影响就业水平,也能够通过中间变量对就业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在直接影响中,财政支出规模对就业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而宏观税负对就业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在间接影响中,财政支出规模和宏观税负均能通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就业水平,且宏观税负对就业水平产生的间接影响大于财政支出规模对就业水平产生的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对就业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文章揭示了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机理,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宏观税负;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2021年10期
中国减税降费:演进轨迹与未来取向
李经路 刘笛 詹亮
摘要:税收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功能,也会扭曲相对价格,影响福利水平和GDP增长,合理的税收结构和恰当的税负水平是财政政策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减税降费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以增值税转型试点为主的减税;第二阶段为2008—2011年的结构性减税;第三阶段为2012—2017年以营改增为主的减税;第四阶段为2018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惠性减税降费。虽然采取了多阶段的减税降费措施,但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税收弹性系数依旧偏高。因此减税降费需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税收结构方面,提升直接税占比;开征房地产税和零售税等新税种;增加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体系;延长退休年限、适度增发国债以缓解财政压力。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普惠性减税;非税收入;税收弹性;
关于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分类优化的思考
魏长升 王雅萌
摘要:全面"营改增"后,复杂的税率结构、金融与服务等交易的特殊性、繁杂的免税条款使得不同行业间税负不公,对我国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和征管效率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为平稳推进增值税立法,解决现行增值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税收中性与公平课税角度对增值税征税范围分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增值税税负不应该因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别。在借鉴国际增值税征税范围分类、税率结构及优惠项目设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服务等应税行为可以在未来进行征税合并、简化税率结构至两档、减少免税项目、暂缓将金融商品从服务中剥离、对金融交易进行实质课税等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征税范围;税收中性;税率设置;金融服务;

我2021年12期
资本管制下国债流动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王涛 司燕冉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国债市场与外汇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文章基于日度面板数据构建合理的流动性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全面FGLS分析,探讨国债市场流动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本国与外国国债流动性收益率差值越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越小;国债市场流动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利率渠道,且提高国债市场开放水平,有助于国债市场流动性作用的发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资本管制力度增强加剧了汇率波动,国债市场流动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消失。
关键词:资本管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债市场流动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协同视角
刘洛
摘要:文章采用1999—201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域动态面板数据,构造包含金融、财政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方法,实证考察县域金融、财政与农民纯收入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检验县域金融中介与财政支出协同效应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县域金融、财政的协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县域金融中介与财政支出进入非协同区制,其中结构协同失衡最为严重。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中,县域金融与财政协同效应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差异不太明显,主要归结于我国县域政府调节金融中介与财政支出的协同程度。现阶段,我国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还未转入"协同"区制,仍具备较大的县域金融、财政促进农民纯收入增长空间。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增长;县域金融中介;县域财政支出;协同效应;PSTR模型;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
蒋团标 张亚萍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财政支农支出是促进还是抑制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品质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在于没有限定条件。因此,基于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在内的习惯形成探讨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分别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三个层面分析财政支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动态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品质升级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结构升级却存在门槛效应,具体来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分段式非线性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呈"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各地区应重视城乡收入差异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相关财政支农政策;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升级。
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城乡收入差距;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冉启英,王健龙,杨小东.财政分权、环境分权与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89(01):54-65.
[2]赵蓉,赵立祥,刘子源.财政分权、市场化与雾霾污染[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0(02):1-10.
[3]李涛,刘灼,李阳.财政分权体制下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0(02):11-19.
[4]张佐敏,马艺文.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1(03):102-110.
[5]肖建华,胡精劲.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1(03):1-9.
[6]孙阳阳,丁玉莲.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2(04):100-108.
[7]杨志安,吕程.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应[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4(06):69-78.
[8]张婕,高晨钰.一体化发展视阈下长三角财政环保支出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5(07):28-36.
[9]冉启英,朱为利,任思雨.财政分权、金融集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7(09):59-69.
[10]贾敬全,宋晨泽.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机理及实现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7(09):89-95.
[11]李经路,刘笛,詹亮.中国减税降费:演进轨迹与未来取向[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8(10):1-18.
[12]魏长升,王雅萌.关于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分类优化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298(10):19-28.
[13]王涛,司燕冉.资本管制下国债流动性对汇率波动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300(12):100-109.
[14]刘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县域金融中介、财政支出协同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300(12):10-18.
[15]蒋团标,张亚萍.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J].华东经济管理,2021,v.35;No.300(12):1-9.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作者:蔡璇
指导老师:李永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