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2021年《财经研究》财税论文回顾
(第939期)

《财经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财经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设有公共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金融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栏目,为月刊,每月3日出版。《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财经研究》是经济理论刊物,刊载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外贸、会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侧重反映上海经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重视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有益成果。从1956年到2022年,《财经研究》已有66年历史,共出版文献6840篇,总下载次数4036780次,总被引次数146505次。2021年《财经研究》共刊发文章144篇,经本公众号整理,涉及财税领域文章共有11篇,大部分刊发在财政栏目。2021年其刊发的财税领域论文主要涉及增值税、个税改革、房产税、减税降费、税收征管等方面,杂志财税领域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Financial Research

目录
1.增值税税率降低和加计抵减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胡海生,王克强,刘红梅
2.个税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福利
王凯风,吴超林
3.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企业研发?来自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证据
张路,尹志超,王姝勋
4.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研究
蒋银娟
5.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评估:基本事实、潜在机制和提升路径
徐明
6.中国式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研究
李真,李茂林
7.税收征管规范化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吗?——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准自然实验
汤晓建,张俊生,林斌
8.东道国税率、企业避税与跨国企业创新
曹越,王琼琼
9.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分析
胡彬,余子然
10.房产税、资源配置与城市生产效率
杨龙见,岳童,王佳文,邵磊
11.区域减税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学习效应与选择效应
刘雪燕,李光勤,季永宝


2021年01期
增值税税率降低和加计抵减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胡海生,王克强,刘红梅
摘要:文章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社会核算矩阵,构建含有增值税抵扣机制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度了2018年以来增值税改革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作为税率式优惠政策,增值税税率降低能够产生良好的整体减税效应,降低了多数行业的增值税税负;但由于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没有下降,其他行业税率下降导致这三个行业的进项税额减少,增值税税负有所上升。作为税额式优惠政策,增值税加计抵减具有非常良好的定向减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税负上升。增值税税率降低能够改善税收的扭曲,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各行业的增加值增长,而加计抵减政策则略微抑制了产出增长。动态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税税率降低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持续扩大,加计抵减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减弱。两类降低税负的政策都提高了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水平,政府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但受增值税收入下降影响,政府总体税收收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降低;加计抵减;经济效应;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个税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福利
王凯风,吴超林
摘要:2005年以来,历次中国个税改革均以提高免征额和调整税率表为主要内容,上述改革措施的分配效应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建立一个能体现个税累进性与税负归宿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解并模拟了提高免征额和增加税率累进幅度所导致的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提高免征额扩大了税前收入不平等的波动,恶化了宽松货币政策等外生冲击下的初次分配。此外,免征额的提高削弱了累进税率对收入初次分配的调节能力。(2)在就业扩张过程中,提高免征额所带来的税负归宿变化改善了税后收入不平等,而且在免征额提升后,税率累进幅度的提高能进一步改善收入再分配。当然,个税改革的初次分配效应和再分配效应均具有状态依存特征,在就业与劳动收入下降时会带来相反的分配效应。(3)提高免征额会导致更大的福利损失,并削弱累进税率对福利损失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累进税率;收入不平等

2021年04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企业研发?来自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证据
张路,尹志超,王姝勋
摘要:地方隐性债务的无序扩张会削弱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动能。面对隐性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和企业研发活动增速的下降,很多经济观察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过高的地方债务水平是否会抑制微观企业的创新?这一影响的潜在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8年至2017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和手工搜集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数据,考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对微观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城市隐性债务水平抑制了当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确定,这表明隐性债务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机制分析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和长期外部信贷的减少是“抑制作用”产生的潜在机制。最后,文章还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研发;专利;挤出效应;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研究
蒋银娟
摘要:企业就业波动反映企业就业增长的稳定性。面对外部冲击如何“减震”保障就业稳定成为政府就业工作的重点,而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就业规模的稳定增长仍然有待深入探究。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存在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强度增加有利于降低企业就业波动。政府补贴强度与企业就业波动之间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政府补贴强度低于门槛值 0.0368 时,具有抑制波动作用;而高于门槛值0.0368 时,具有增加波动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其抑制波动的作用渠道是通过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和强化企业储备员工的能力以应对冲击,但技术进步和技术种类多样化的作用渠道效果不太明显。增大波动的作用渠道是因为新产品创新带来产品业务线和就业岗位调整导致了企业就业波动更大。
关键词:政府补贴;就业波动;企业波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创新

2021年05期
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评估:基本事实、潜在机制和提升路径
徐明
摘要: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转移支出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文章基于1978-2017年中国省级宏观数据,利用西部大开发自然实验识别了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央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是存在的。具体而言,中央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增加对人均农业支出、人均公共服务和人均人力资本的投入发挥减贫效应。进一步表明,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相对于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健康的人力资本支出的减贫效果更好。农民基于理性选择的健康投资的收入回报率大于教育投资。此外,地方财政支出中过度偏向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式会挤出对农业、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本的支出比例,进而限制了中央转移支付的总体减贫效果。文章认为,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有针对性的惠民专项转移支付等举措,使财政资金向农民人力资本、基本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倾斜,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和财政资金的惠民目标,进一步释放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中央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性支出;减贫效应

2021年06期
中国式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研究
李真,李茂林
摘要: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而且防止经济过度金融化及资本无序扩张是新时期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之一,但鲜有研究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此次减税降费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文章基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区划禀赋特征,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中的减税降费政策对扭转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影响效应,理清财税政策在引导社会资本“脱虚还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企业金融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非国有产权、非制造业行业、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减税降费通过有效弱化企业的金融偏向性“投资替代”动机和“实体中介”动机促进社会资本回归实体领域,但并未对企业投资“蓄水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3)减税降费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虽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实物资本投资,但在引导金融资源回流而促进创新投资方面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文章对于进一步科学优化财政政策设计以引导产业资本流动,以及构建有效的财税政策组合体系和协同有效的现代宏观治理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减税降费;企业金融化;财政政策
税收征管规范化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吗?——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准自然实验
汤晓建,张俊生,林斌
摘要:以往的税收征管研究鲜有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视角考察税收征管规范化的影响,而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践为探究税收征管规范化与企业避税的关系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环境。因此,文章基于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践,深入探究了税收征管规范化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后,税收征管规范化显著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而且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差、内部控制薄弱和征纳合谋程度高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税收征管规范化特别是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避税。可见,税收征管规范化能够优化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法治政府建设在税收领域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税收征管;规范化;企业避税;准自然实验
东道国税率、企业避税与跨国企业创新
曹越,王琼琼
摘要: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跨国企业在境外关联关系影响下创新活动的变化规律,文章将跨国企业境外关联特征纳入跨国企业创新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上市公司500强当中的355家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避税视角重点考察了东道国税率对我国跨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当东道国平均税率下降时,跨国企业很有可能通过转移研发活动地点的方式将研发投入向境外转移,且这种避税行为所导致的创新数量减少大于研发可用资金增加所带来的创新数量增加,从而使跨国企业国内创新产出下降,并最终导致其整体创新产出水平的降低。此外,东道国税率对我国跨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还受到知识产权所得税优惠制度的强化以及反避税制度的制约,且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权性质以及避税程度不同的企业当中具有差异性。因此,我国在设计创新激励税收政策时需要避免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形成过大落差,减少跨国企业避税动机;同时要加强我国反避税措施的针对性以及与最新税收优惠制度的适配性;最后,考虑出台我国的“专利盒”制度,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税收制度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东道国税率;企业创新;避税
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分析
胡彬,余子然
摘要: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大,对城市生产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人的城市化”阶段,作为改革开放与“物的城市化”的累积结果,经济地理的深刻重塑随着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将释放出城市异质性,并在不同维度上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从而可管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具体表现。文章根据纳入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规模-密度-距离”三维城市异质性分析思路,以2003-2018年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对象,研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是否会因城市属性的差异而产生分化。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压力每提高1个单位,城市生产率下降约1.0667个单位;考虑城市异质性的调节效应,地方财政压力总体上会弱化城市规模、密度和距离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具有功能性结构支持和高生产密度的城市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而制度因素因其具有矫治资源错配的基础性作用而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的结论对于识别影响和制约城市生产率的异质性因素,分类引导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促进城镇化顺利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城市生产率分化;城市异质性

2021年10期
房产税、资源配置与城市生产效率
杨龙见,岳童,王佳文,邵磊
摘要:作为一项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的重要政策,房产税将会对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乃至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1年上海市房产税政策的冲击,采用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改革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房产税对上海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比重庆市的房产税政策效果,我们发现房产税税基相对较宽的特点缓解了住房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这是城市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的结论丰富了房产税实施细则及其政策效果方面的研究,为“宽税基、低税率”房产税方案具备的政策优势提供了更多佐证,对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抓手。
关键词:房产税;房价;城市生产率;资源配置
区域减税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学习效应与选择效应
刘雪燕,李光勤,季永宝
摘要:准确识别区域减税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减税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其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税政策主要通过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发挥积极作用,低生产率企业对减税政策的敏感性更强,存在效率提升的优势;此外,减税政策使西部企业的生产率分布更加集中,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文章的研究为区域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减税政策;企业生产率;学习效应;选择效应

参考文献
[1]胡海生,王克强,刘红梅.增值税税率降低和加计抵减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估——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01):4-17.
[2]王凯风,吴超林.个税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福利[J].财经研究,2021, 47(01):18-31.
[3]张路,尹志超,王姝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企业研发——来自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经研究,2021,47(04):94-107+123.
[4]蒋银娟.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04):108-123.
[5]徐明.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评估:基本事实、潜在机制和提升路径[J].财经研究,2021,47(05):109-123.
[6]李真,李茂林.中国式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06):4-18.
[7]汤晓建,张俊生,林斌.税收征管规范化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吗?——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1,47(06):19-32.
[8]曹越,王琼琼.东道国税率、企业避税与跨国企业创新[J].财经研究,2021,47(06):47-60.
[9]胡彬,余子然.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分析[J].财经研究,2021,47(06):139-153.
[10]杨龙见,岳童,王佳文,邵磊.房产税、资源配置与城市生产效率[J].财经研究,2021,47(10):50-64.
[11]刘雪燕,李光勤,季永宝.区域减税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学习效应与选择效应[J].财经研究,2021,47(10):80-94.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作者:潘菊霞、郭欣欣、王转霞
指导老师:李永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