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087
  • Tax100会员 33503
查看: 289|回复: 0

文献梳理:202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税论文回顾!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4

2020税务高考

2022-5-16 12: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文献梳理:202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税论文回顾!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16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0583&idx=1&sn=a35a32c4d1531cd3413c79be87790310&chksm=c09b5b19f7ecd20f6bfc922a3b9cd7de395721732fedd603bb6bc9700a05feadfacfc7ee5a74#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2021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税论文回顾
(第925期)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央编译出版社主办承办,是国内最早专注于比较问题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以“比较开眼界、比较长知识、比较启智慧、比较出真理”为宗旨,以服务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为己任。曾收录于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ISSN:1003-3947
CN:11-1591/F
(2021)复合影响因子:2.951
(2021)综合影响因子:1.933
2021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共刊发论文110篇,其中财税领域相关论文共7篇,涉及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和公共债务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Comparative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目录

1.灵活与稳定、传承与包容——建党百年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治理逻辑
吕炜、刘欣琦

2.中国房地产税改革路径:演进过程、关键问题与研究困境
谢文婷、曲卫东
3.中国税制改革的逻辑——兼论新一轮税制改革方向设计
吕炜、周佳音
4.再分配改革与获得感:以免征农业税改革为例
季程远
5.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高政府债务背景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
殷剑峰、韩爽
6.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吕冰洋
7.城投债信用尺度与地方公债治理的市场逻辑
徐军伟、毛捷


2021年3期

1.灵活与稳定、传承与包容——建党百年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治理逻辑
吕炜、刘欣琦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怎样理解党何以执政和以何执政,是回答中国如何从"苏醒到崛起"这一大的历史命题时不可回避的子问题。财政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在实践层面总结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层面阐述党领导财政治理的逻辑规律,不仅使得财政体制的完善具备了现实的路径,同时也为思考党执政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方法论视角。不同于西方国家一般化模型的理论进路与实践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实践与改革逻辑具备独特的模式和特征:在价值导向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决定共和国财政是人民财政;在执政模式方面,宽容指导方针下的特色央地互动以及重视多方协作共同塑造出财政包容性;在决策体系方面,灵活多变的决策风格和临时创新的政治韧性形成应对危机时的财政灵活性。因此,理解中国财政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制度特色与实践特征,以实现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统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财政治理;人民性;包容性;灵活性

2021年4期

2.中国房地产税改革路径:演进过程、关键问题与研究困境
谢文婷、曲卫东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自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税改革相关文献,对我国房地产税改革路径展开讨论。文章指出,我国房地产税改革已步入实施准备阶段,却面临举步维艰的现实困境。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房地产税的理论选择至今尚无定论。缺少统一理论支撑的相关研究不具有相同的出发点,房地产税功能定位不明、税制设计层出不穷但缺乏可行性。文章认为,相比美国模式,以“受益性原则”为基础,学习英国、中国香港模式为代表的房地产税制,其房地产税功能定位更加准确,有助于降低我国房地产税开征的实施难度。
关键词:房地产税改革;演进过程;关键问题;研究困境

2021年5期

3.中国税制改革的逻辑——兼论新一轮税制改革方向设计
吕炜、周佳音
摘要:以中国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现实背景和内在根源为思考起点,文章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次税制调整的产生背景、职能定位及政策用意,由此提炼与归结中国税制改革的逻辑机理和优化空间,并对新一轮财税改革提供方向指引。通过对税制改革历史进程的梳理,文章发现,各阶段税制改革均产生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内生于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并成为下一阶段改革的契机,这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的渐进式特征。在充分明确中国税制局限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应注重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地方税体系重构、加强减税降费等政策的短期应对能力,同时应更加重视配套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更快更好推进税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税制改革;渐进式改革;分税制;减税降费;地方税

4.再分配改革与获得感:以免征农业税改革为例
季程远
摘要:既有研究指出纵向获得感是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协调不平等与社会稳定关系,连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公众的纵向获得感如何产生的问题,相关讨论尚不充分。文章认为,福利再分配改革或者说定向社会保护作为快速经济发展的补充,可以带来公众的纵向获得感,最终促进社会稳定。文章以2004~2006年各省分阶段实施的免征农业税改革为契机,结合2004~2011年的四项全国代表性调查,应用三重差分设计实证考察了免征农业税改革对改革省份农民群体的因果干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农业税改革测量方案都显示,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纵向获得感,并且改革效应至少持续到2008年。研究发现指明了再分配改革带来的公众纵向获得感提高是改革实现稳定的重要微观机制,也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客观指标之外的关键主观评估指标。
关键词:再分配改革;获得感;农业税;社会稳定;三重差分模型
  
5.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高政府债务背景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
殷剑峰、韩爽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水平大幅度上升,加上影响更为深远的老龄化问题,高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现象。在此背景下,指望“财政稳债务”已经不现实,同时,经济长期低迷导致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货币稳通胀”因而也没有了必要。文章认为,在高政府债务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应该转向一个新组合——“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对财政来说,需要以发行政府债务来增加财政支出,弥补总需求的不足;对央行来说,通过购买政府债务来维持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在这种新政策组合中,由于政府债务具有特殊的货币金融功能,财政可以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持宏观金融稳定予以支撑;而央行购买政府债务使得财政上限得以避免,并使得既定债务水平下的财政支出最大化。实施新政策组合需要有三个前提条件,即完善的财政分权体制、主权信用货币体制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负增长问题。展望不久的将来,“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或将是我们必须、也是不得不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未雨绸缪,需要尽快改革我国的财政货币体制。
关键词:高政府债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021年6期

6.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吕冰洋
摘要:中国“上下相维”的政府治理结构使得国家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能力推动了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创新,使其突破财力不足和效率损失两大制约,已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元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逆向激励问题可以通过政绩考核制度得到部分纠正,使其有可能在平衡区域发展中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专项转移支付属于“积极均衡策略”,可部分纠正地方政府偏好错位问题;对口支援和干部派遣是两类特殊转移支付,它与国家能力的建设相互促进。“上下相维”的政府治理结构对转移支付制度也产生不利影响,它使得财政资金配置易偏向显示性公共产品或发出显示性信号一方。增加“分类转移支付”统计分类并扩大规模,可兼顾发挥地方积极性与限定公共支出方向的一对矛盾。
关键词:国家能力;转移支付;分类拨款
  
7.城投债信用尺度与地方公债治理的市场逻辑
徐军伟、毛捷
摘要:文章立足市场机制视角审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属性,发现城投债具有信用锚的作用——信用尺度效应,并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文章利用融资平台新名单数据库(2006~2018年),借助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上述发现:一是城投债直接刺激了融资平台非标债务的增加,每增加发行1元城投债会显著刺激当地非标债务增长5.6元;二是城投债主要借助非标债务作为中介渠道影响市场主体的信贷行为,每增加发行1元城投债能够间接带动当地市场信贷规模增加12元。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举债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切断了城投债通过非标债务影响市场信贷规模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资源禀赋和市场禀赋较差的区域,城投债信用尺度的间接效应更为明显。为此,需要建立系统观念,关注地方公债背后的市场逻辑,坚决避免金融市场将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混同,加快形成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地方公债治理体系。
关键词:城投债;信用尺度;地方公债治理;市场逻辑

参考文献


[1] 吕炜,刘欣琦.灵活与稳定、传承与包容——建党百年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治理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No.215(03):11-18.
[2] 谢文婷,曲卫东.中国房地产税改革路径:演进过程、关键问题与研究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4):47-55.
[3] 吕炜,周佳音.中国税制改革的逻辑——兼论新一轮税制改革方向设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5):20-28.
[4] 季程远.再分配改革与获得感:以免征农业税改革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5):29-40.
[5] 殷剑峰,韩爽.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高政府债务背景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5):41-53.
[6] 吕冰洋.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6):29-38.
[7] 徐军伟,毛捷.城投债信用尺度与地方公债治理的市场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6):39-51.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作者:朱凌霄
指导老师:李永海
227_165267631685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