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32
  • Tax100会员 33536
查看: 368|回复: 0

数据发布:四大经济区域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96

2020税务高考

2022-5-5 14: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数据发布:四大经济区域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05 06:15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500281&idx=2&sn=56f0e444cccc9edff2e3528cc1f2a755&chksm=c09b59c7f7ecd0d1ba4029ef039c5de355349f20d92989dd41d704f6aa3c01899eb9e45d4a15#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四大经济区域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第904期)
目前,统计中所涉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具体划分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东部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占比为51.85%,超过一半;中部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占比为21.85%;西部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万亿元,占比为21.48%;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占比为4.44%。
东部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稳健
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着全国经济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4.5%,延续了恢复势头,实现了平稳开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发展呈现较强韧性,海南自由贸易港保持强劲开放势头,福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工业生产稳中提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较去年12月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福建均增长9.9%。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河北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增长1.5倍,山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2倍。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浙江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3.2%,北京、江苏多家集成电路行业上市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江苏支持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内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外贸形势总体向好。进出口额7.5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79.8%,增速高于全国,稳住了外贸好势头。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上海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3.7倍,江苏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三分之二。新型贸易加快发展,海南离岛免税商品销量增速达到两位数。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山东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增长20.9%,福建对欧盟进出口增长26.3%。
有效投资量质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海南、浙江、福建、河北、山东、北京增速高于全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扎实有力,雄安新区集中开工两批9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元,有力拉动河北投资增长。江苏实行“闭环管理”有序推进项目,450项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序时进度。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广东、山东等多地增速超过20%。
市场活力有序恢复。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4%,较去年加快8.8个百分点。宁波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0.4%,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倍。先行指标释放积极信号,浙江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较快,广东制造业贷款增长28.7%、总量近2万亿元。
中部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展现了良好的经济韧性。一季度,中部地区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从需求侧看,中部地区市场规模和发展需求为提振经济提供了动力,需求潜力有所释放。一是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5%,增速高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发挥了对投资的牵引作用,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强,增长15.1%。二是消费市场保持增长。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平稳增长。一季度,中部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8110亿元,增长10.6%,略低于10.7%的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其中出口额5222亿元,增长14.7%,进口额2889亿元,增长4.3%。汽车、集成电路、手机、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农产品等产品出口成为亮点。
从供给侧看,供给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符合预期。一是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小麦播种面积约14400万亩,与常年基本持平,小麦苗情好于预期,其中河南一、二类苗比例达88.5%。早稻意向播种面积约4145万亩,与往年总体持平。3月末,中部地区生猪存栏量约为11770万头,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二是工业生产实现“开门稳”。中部地区前3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新动能较快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光缆、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三是服务业平稳发展。一季度中部六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普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软件信息、科研技术等服务业增长较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下一步,中部地区要扎实抓好春耕生产,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消费需求,切实稳定经济基本盘,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贡献。
西部地区一季度经济开局平稳
今年以来,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57595.7亿元,同比增长5.5%,居四大板块第二,较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12个西部省份均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速。
一、能源保供持续发力。主要产品供给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原煤23612.4亿吨,占全国59.7%,同比增长18.8%,对全国原煤产量增长贡献率达67.8%。生产天然气451.2亿立方米,占全国79.3%,同比增长5.3%,对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贡献率达62.1%。清洁能源发电量加快增长。规模以上电厂水力发电量1591.1亿千瓦时,占全国71.9%,同比增长10.6%,对全国水力发电量增长贡献率达60.1%,其中四川、云南、广西贡献分列全国第1、2、3位。太阳能发电量262.4亿千瓦时,占全国54.8%,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贡献率达58.6%。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较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居四大板块第二,12个西部省份增速均快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支柱企业行业支撑作用凸显。四川工业前50强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48.7%,重庆汽车、电子机械及器材产业分别增长16.8%、25.4%。新兴产品增长势头较好。内蒙古单晶硅、稀土磁性材料、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3.9%、20.8%、17.0%,青海单晶硅、光纤、碳酸锂产量分别增长8.9倍、48.6%、37.5%。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较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7.2个百分点,居四大板块第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四川、陕西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62.2%、46.6%,广西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0.4亿元,均超一季度预期目标。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广西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列全国第2至6位,重庆制造业投资已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外贸进出口稳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8225.2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8.7%。四川、陕西进出口增速分别达26.2%、1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个、8.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显著。四川、陕西机电产品出口1130.3、626.5亿元,同比增长17.1%、44.1%,占全省出口总额达到74.4%、90.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深化。四川、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达305、227.8亿元,同比增长148.1%、45.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8.9%、19.5%。
东北三省一季度克服疫情影响 实现经济恢复增长
今年以来,东北三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疫情严重冲击,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68亿元,经济保持正增长。其中,黑龙江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季度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3月以来集中暴发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疫情形势逐步平稳,吉林省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各地出台一系列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支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有力有序推动农业春耕生产、工业复工复产、服务业复商复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推动经济实现恢复增长。
农业生产持续向好。黑龙江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扩种大豆1000万亩,生猪出栏量616万头,同比增长15.7%,肉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79.5万头、205.5万只、4787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6%、4.2%、3.9%。吉林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种子、化肥到户到位率分别达99.8%、97.6%,猪、牛、羊出栏量分别增长19.4%、10.2%、9.0%。辽宁农作物播种面积6193.2万亩,春耕农资备实率达89.6%,设施农业产值增长6.3%,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4%。
工业生产呈现积极变化。辽宁工业税收增长33.8%,其中石化、装备制造业税收均增长58.8%;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8%、19%,芯源、富创、拓荆等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产值分别增长53.7%、88.2%、104.9%,东北制药、沈鼓、沈阳机床等转型国企活力不断释放,产值分别增长104.8%、24.1%、23.1%。黑龙江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5%、17.1%,哈电机、一重、中车等117户重点企业扩产增效,产值均增加亿元以上。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黑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开复工项目1287个,同比增长15.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70个,增长7.8%,制造业投资增长30.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1.6%,民生领域投资增长26.1%,全省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07个,合同金额516.7亿元。辽宁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1.8%,工业投资增长10.7%,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开复工项目5957个,增长超10%,完成投资增长24.5%,其中,新开工项目1445个,完成投资增长8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利用外资增长6.9倍。
出口实现稳定增长。东北三省实现出口总额1004.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辽宁实现出口796.8亿元,增长8.1%,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17%。吉林实现出口106.3亿元,增长25.9%,高于全国平均12.5个百分点。黑龙江实现出口101亿元,增长29.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437.1亿元,增长33.6%,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53.1亿元,增长49.2%,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0.8%。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2022-04-30.
136_16517313092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