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提出具体路径。市发展改革委聚焦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总目标,迅速行动,高位推动,加强统筹,争当“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表率,注重系统协同内外联动,深挖潜能、提升动能、释放效能、激发势能,坚定主攻方向精准发力,在推动贺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深挖政策潜能,争取项目资金
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力度大,只有积极努力深入了解政策,才能准确把握政策精髓、研究政策含金量、找准政策黄金点、找准转型发展项目结合点。首先是精准对接,强化项目储备。发展改革部门是日常涉及上级政策种类较多的政府部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以及自治区乡村振兴资金安排、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评选等均由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发展改革部门只有在学习好相关政策文件,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对接,才能指导好项目业主精准申报;同时,必须把握好政策时间节点。如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方面,至少提前半年督促项目业主结合发展需要谋划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做到申报通知一来即可申报。2022年,贺州市有27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下达第一批政府专项债额度14.22亿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争取第二批。2022年,国家发改委反馈贺州市2022年政府专项债券在库项目135个,总投资75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需求251亿元。其次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对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引导各级各部门聚焦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短板以及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项目,加快推动碳酸钙等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黄金珠宝、大数据等发展新动能培育,互联互通等东融大通道瓶颈突破,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以及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持续对接自治区乡村振兴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目前储备报送2022年乡村振兴补助项目298个,拟申请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70亿元。
向下滑动查看


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建设动能
在谋划项目方面,市发展改革委作为项目统筹管理部门,日常通过提前精准分析和研判国家对各类项目支持方向,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宏观政策窗口期,特别是围绕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指导各行业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并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建立“1+N”项目库管理体系,注重行业项目库与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紧紧衔接,从源头提升项目谋划管理水平。在项目审批方面,在讲究效率的同时,市发展改革委严格审核把关项目审批的第一道关口。坚持“审批一个、建成一个、建成必能发挥效用、建成必是精品”原则,不符合发展导向、不符合政策要求、不符合地方实际的,坚决不给通过。为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稳步有序推进,市发展改革委积极主动作为,对全市133个各类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轻重缓急、资金到位等情况分类,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继续实施、分期实施、停止实施进行处理建议。在项目推进方面,市发展改革委高标准做好项目督查、调度、协调推进工作,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协调各要素保障部门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列入自治区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实行“挂图作战”,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落实推进厅级领导联系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制度;通过现场调研、专场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加强项目推进统筹调度,按期召开重大项目集中调度会,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问题和困难。
向下滑动查看


释放环境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市发展改革委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事通办”改革和政务服务“简易办”为抓手,推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一窗”事项占比达到总事项的98.73%。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全流程25.5个工作日以内,比自治区提出的35个工作日提速27.14%。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队伍,变企业跑为政府跑。仅市民服务中心就完成了代办、帮办、协办服务项目494个,最快5个工作日即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1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证。加快推进“跨省通办”,梳理编制“跨省通办”事项目录清单共计195项,线上设立“跨省通办”专栏,线下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异地办事更便捷。市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东融政策+湾区经验+贺州实际”的贺州模式,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强监管等方面强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向下滑动查看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创新势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政策是创新的源泉和载体,在原有政策上突破亦是创新,创新需要政策作为支撑。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头部门,也是开放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改革任务承接部门,全委干部职工时刻秉承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理念”东融引领全面东融,大胆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思想、经验和做法,以新思想新思维打开工作新局面。统筹推进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集成改革,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围绕碳酸钙、冶金循环等重点产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基地。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火炬贺州平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和10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落户贺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备案14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华砻树脂等7家中小企业获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弘扬“实干干实、快干干好”的工作作风,推动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用新理念解决发展难题。
向下滑动查看
贺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