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891期)

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次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0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安排,区审计厅依法对2020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区党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聚力发展“七大产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脱贫攻坚获得全面胜利,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兜牢“三保”底线。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全年压减非重点项目支出16%,压减公用经费11%,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加快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累计清理盘活各类存量资金45.56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减免社保等政策,有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坚持财力下沉,全力兜牢“三保”底线。
——聚焦重点发展任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积极争取中央基建投资,全力支持我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下达基建投资446.75亿元;坚持优先保障“三农”支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全年农林水支出415.44亿元;坚持财力向边境地区倾斜,全面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4.08亿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1.6亿元,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得到有力保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支出273.89亿元,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不断提标,全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一、自治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对2020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开展审计,主要发现:一是预决算编制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区本级支出预算47.55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年初预算少列中央提前告知资金3100万元;政府采购年初预算编报到位率仅为37.94%。二是资金分配使用有待规范。未在规定时限内分解下达中央转移资金129.94亿元;超规定时限办理追加预算2.24亿元;未及时结算下级财政返还性收入125.21亿元;年初全额代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14亿元,其中2.06亿元预算于12月末下达且当年未形成支出。三是预算监督有待加强。未及时清理盘活财政国库和专户存量资金1.05亿元。
二、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组织对8家单位开展现场审计,对30家单位开展非现场大数据审计。25家单位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编制固化、决算编报不准确等问题,涉及资金32.12亿元。38家单位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违规向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拨款、未及时清理存量资金、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问题,涉及资金33.78亿元。11家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违规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等问题,涉及资金5735万元。
三、重点专项资金和项目审计情况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情况。3市(地)和3县(区)576套公租房未按期开工建设,656套公租房未及时分配入住。2县(区)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未按期完工。
(二)教育“三包”经费审计情况。6市(地)和17县(区)84所学校多报或少报“三包”及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人数4199人,涉及资金555.89万元;6市(地)和21县(区)存在扩大“三包”经费支出范围、超期滞留资金、虚列支出等问题,涉及资金2598.1万元;6市(地)和29县(区)存在“三包”物资采购中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指定供应商等问题。
(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残疾人保障资金审计情况。1市和5县(区)未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404.7万元;5县(区)特困人员救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配套资金1953.2万元未到位;2县(区)未全面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政策,涉及821人;3县(区)违规扩大救助资金支出范围366.9万元;5县(区)错发、漏发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资金117.7万元;1市还存在虚报人数套取补贴资金193.1万元、未及时发放寄养孤儿基本生活费250.8万元等问题。
(四)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1市未及时将职工医疗保险费6900万元缴入社保财政专户;2市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2.51亿元未及时拨付到位;2市538名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区本级和2市(地)2600人跨险种或跨统筹区重复参保;3家医疗机构违规收取诊疗项目费用1927.4万元;39家公立医院有关药品和耗材未实施集中采购,涉及金额8299.07万元;部分市(地)和县(区)还存在违规向不符合要求的参保人员拨付资金、超范围报销医疗机构费用等问题,涉及资金230.9万元。
(五)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全区1.71万人重复参加养老保险;501人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涉及资金664.01万元;中央驻藏单位5301名在编人员未纳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2市(地)未及时清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9389.81万元;收支户利息收入1417.09万元未及时纳入养老保险财政专户管理;未按规定投资运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归集存款58.77亿元。
(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审计情况。1市未按要求安排部署矿山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4县2处采矿点、5处砂石厂未完成地质生态治理恢复工作;10县(区)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尚未建成;1县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建成后未投入使用;4县(区)未执行污水处理费征缴制度,未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整治工作等。
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一)新增财政直达资金政策落实审计情况。3市和4县(区)13个抗疫特别国债建设项目未按期开工,涉及资金9.12亿元;9县(区)违规将财政直达资金5212.14万元拨付到单位实有资金账户;5县(区)未及时分配财政直达资金1820.46万元。
(二)扶贫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审计情况。2县扶贫产业项目资金2322.23万元未落实到位;7县23个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涉及资金1980万元;8县(区)列支与产业项目无关支出1412.01万元;4县13个产业项目超概算投资1337.91万元、多支付工程款990.06万元;3县(区)33个产业项目未签订投资协议或未明确违约责任,741.59万元投资存在损失风险;17县(区)38个产业项目部分设施或设备闲置,涉及投资1.61亿元;10县(区)7个畜牧养殖项目未达到设计出栏率的40%;2县7个租赁产业项目年均回报率仅为1.09%;5县(区)14个产业项目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三)政府投资计划执行审计情况。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执行进度缓慢,2020年,区本级中央预算内投资77.72亿元中35.18亿元当年未实际支出,占投资总额的45.26%。1市专项债券建设项目资金执行进度仅为21.13%。
(四)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1市违规涉企收费1490.2万元,违规变相返还9家招商引资企业税收3913.85万元;1市和3县(区)拖欠29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账款6335.29万元;1市和6县(区)逾期未及时清退各类保证金1.31亿元。
(五)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1市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347.2万元;超标购置车辆并高档装饰、超标购置电脑设备,涉及资金253.62万元。
五、国有企业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一)国有企业审计情况。1家国企未经党委会、董事会决策,违规出借资金6亿元,执行审核及放贷决策不严谨,3亿元贷款未能及时收回;下属3家企业存在超限额发放贷款3.8亿元,违规间接套取银行贷款2874.7万元,风险控制不力、贷款担保质押比率超限额,9327.5万元代偿资金难以收回,费用报销、资金拨付不规范,涉及资金1006.5万元等问题。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3县(区)未及时兑现征地补偿资金4835.95万元。1县未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860.97万元。7县(区)未征缴草原植被恢复费676.73万元,挪用草原植被恢复费611.05万元。1市和5县(区)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原、耕地等底数不清。1市和1县未开展草原确权登记和调查统计工作。2县部分采砂石厂超规模开采或无证开采。
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经对交通、市政、房建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计发现,3个项目多计工程结算价款1.77亿元;1个项目29处路段9140米路基沉降;2个项目因设计深度不足等原因,增加工程投资1.21亿元;2个项目未经审批擅自调整概算和变更设计,涉及投资金额1.88亿元;3个项目部分标段应公开招标而未公开招标,涉及资金9.63亿元;部分标段招标活动中存在串标、设置不合理条件、评标专家抽取不合规、评标委员会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涉及合同金额7.25亿元。
七、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审计厅按照法定程序向区纪委监委和有关主管部门移送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共40起,其中移送区纪委监委18起,移送有关主管部门22起。
八、审计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清理规范地方自行制定与纳税挂钩的企业扶持资金政策,杜绝违规变相返税行为,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招标采购监管,规范招标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坚决打击串标、围标、内外勾结、虚假招标、高价采购等违规违法行为。加快摸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底数,完善相关基础数据,加强对草地、林地和砂石矿等领域执法检查力度,推动及时足额缴纳森林、草原、水资源占用等费用,扎实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主动性,强化预算项目库和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性作用,推动项目支出预算落实落细,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夯实预算执行基础;坚持预算法定,强化预算约束,严把支出预算关口,进一步从严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持续盘活各类沉淀资金资产;建立健全预算执行、预算评审、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推动落实部门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稳定扶贫产业项目经营管理队伍,着力提高乡村产业项目运营效益,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切实降低规模性返贫风险,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参保人员信息管理,完善核查机制,加大审核力度,确保社保资金安全合规,加强社保基金收益管理,有效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多措并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强化公租房分配管理,推动及时分配入住,确保符合条件人群应保尽保。探索建设教育经费“三包”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三包”政策受益学生动态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压实管理责任,严肃查处“三包”经费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相关链接:
1.年度报告:云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年度报告:吉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3.年度报告:山东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4.年度报告:江西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5.年度报告:海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6.年度报告:广东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7.年度报告:江苏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8.年度报告:天津市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9.年度报告:甘肃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0.年度报告:安徽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1.年度报告:四川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2.年度报告:北京市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3.年度报告:河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4.年度报告:上海市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5.年度报告:青海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6.年度报告:陕西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7.年度报告:湖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8.年度报告:重庆市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19.年度报告:贵州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0.年度报告:福建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1.年度报告:江西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2.年度报告:黑龙江省2020年审计报告!
23.年度报告:内蒙古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4.年度报告:广西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5.年度报告:宁夏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6.年度报告:新疆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7.年度报告:浙江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8.年度报告:湖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
29.年度报告:河南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http://sjt.henan.gov.cn/2021/07-30/2193437.html
30.年度报告:山西省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http://sjt.shanxi.gov.cn /sjb/zy/ggbg_18905/bgjjd_18907/202107/t20210730_2616844.html
31.年度报告:西藏自治区2020年审计报告发布:http://www.xizang.gov.
cn/zwgk/xxfb/gsgg_428/202203/t20220328_290451.html
32.政府审计工作报告二十年(上):2000-2010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分析!
33.政府审计工作报告二十年(下):2011-2020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分析!
34.重磅发布: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35.文件发布:国务院2020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报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