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陈毅三进泰州城
1939 年,苏北地区日、伪、顽 3 种力量并存,形势错综复杂。日军侵占着扬州、仙女庙、靖江、如皋、南通等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反共顽固派韩德勤,独揽江苏军政大权,拥兵 7 万,盘踞兴化、东台、盐城一带,执行蒋介石消极抗战, 积极反共政策,对日军退让妥协,致使苏北大部城镇先后落入敌手。韩顽还不断制造摩擦,挑起事端,剿灭抗日武装,镇压抗日活动,是十足的反共顽固派,韩顽不除,抗日无望。以李明扬、李长江为正副指挥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辖 9 个纵队共 2 万多人, 驻扎泰州。是苏北颇具影响的地方实力派。两李部队虽属韩德勤指挥,但两李不满蒋介石的歧视、压迫、排挤和暗算,与韩矛盾很深,想借助新四军的声威抵制韩顽兼并。李明扬早在辛亥革命时发动过湖口起义,后又参加过北伐战争,有过一段革命的经历,尚有一定的抗日愿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国民党税警总团陈泰运部队,下辖 4 个团,约 3000 人,驻溱潼、曲塘一带。陈曾一度因与韩德勤争夺税收被韩软禁,经黄逸峰帮忙脱险,暗中联李反韩。新四军在苏北没有地盘,进入苏北之初,兵力最少,装备最差,但抗战最坚决,人民最拥护,是一支最有前途的抗战劲旅。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经过对苏北各种政治力量的悉心考察 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略的总方针,创造性的提出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统战工作方针,高举抗战旗帜,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以联李为重点,与韩德勤开展了争夺两李的斗争。
当挺进纵队一部渡江北上至江都吴家桥两李的防地后,陈毅即派三支队司令员韦永义、政治处副主任吕镇中携带陈毅亲笔信赴泰州,通过关系会见两李,经商谈,达到了借踞江都河南地区的吴家桥一带立足抗日的目的。1939 年 8 月,陈毅由惠浴宇陪同,在新四军挺纵 1 个连护送下第一次进入泰州城,到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所在地泰山庙。两李设宴款待。陈毅尊称李明扬为革命前辈,并且带去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写的慰问信,信中措词恳切,态度诚挚,唤起了李明扬对往昔的留念之情。这次礼节性拜访,陈毅谈吐豪爽,一身正气,给李明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冬,韩德勤用限供弹药卡两李,两李请求新四军帮助,陈毅立即资助子弹两万发。11 月上旬,李明扬派所属第三纵队第八支队队长陈玉生(中共地下党员)部去江南国民党桂系所部王敬玖处,装运通过同乡旧友搞到的一批枪支弹药及炮弹,生怕沿途被日伪军、杂牌军雁过拔毛,致函陈毅请求新四军帮助护送。陈毅为进一步表明新四军与两李合作抗日的诚意,当即派 1 个营帮助护送。在粟裕等的亲自组织下,动员了 500 多付担子,将弹药完整无缺地从江南运到苏北。当弹药运至泰州城西门外码头时,两李部队奔走相告,称赞新四军讲义气,守信誉。这时,陈毅抓住巩固和发展与两李统战关系的良机,决定趁热打铁,二进泰州城。
1939年12月初,陈毅在管文蔚、惠浴宇等陪同下二进泰州城。当时,泰州城的大街上张贴了醒目的“欢迎四将军光临泰州”的红绿标语。标语独具匠心,一语多义。按照李长江的解释:可意指新四军,可意指陈毅一行 4 人,可意指排行老四的常胜将军赵子龙。意在既可表达对陈毅的敬意和热情欢迎,又可避免韩德勤的责难。两李对陈毅待以上宾之礼,特设盛筵招待。陈毅此行,不表帮运弹药之功,反而备礼相送。李明扬等受之感激涕零。
这次,陈毅与两李进行了坦诚交谈。向两李诚恳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统一战线的方针,表明新四军团结友军共同抗日的诚意;讲述三战区顾祝同、冷欣对苏南新四军压迫和歧视的种种事实。两李表示谅解。两李向陈毅通报了蒋介石、韩德勤的反共秘密文件,并向陈毅表白,自己决不反共,愿意帮助新四军东进南通、如皋一带,可以借用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番号;同时要求新四军肃清韩顽保安六旅张少华在江阴的势力,以切断三战区顾祝同与韩德勤的联系,意在借新四军的力量,削弱韩德勤的势力,以免被其吞并。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口头协议,初步建立了联盟关系。
1940 年春,陈毅由惠浴宇陪同三进泰州城。刚到泰州城西门, 惠浴宇就发现名为两李属下的队长,实为日军与韩德勤双料特务的严渭渝。惠感到风紧云急,风险莫测。当晚,两李虽仍在乔家花园设筵接风,但气氛与前两次明显不同。席间,陈毅议论纵横,谈笑风生,分析当前形势,晓以民族大义,要两李明辨是非、保持中立。并指出,只有和共产党团结抗日,才有光明前途,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得考虑自己的后路。陈毅的话柔中寓刚,句句说到了李明扬的心坎上,李明扬频频点头,一再表态,决不做韩德勤的殉葬品。
陈毅用高超的统战艺术和人格魅力终于促成了两李中立,孤立了韩顽,为新四军东进打开了通道,为日后决胜韩德勤奠定了基 础。而陈毅三进泰州,则成为人民群众交口称道的一段传奇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