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072
  • Tax100会员 28064
查看: 235|回复: 0

内蒙古2020:市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013

2020税务高考

2021-12-27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内蒙古2020:市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4-02 06:2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485758&idx=1&sn=f11e3bae3ef09f5f8d949c8ce8733259&chksm=c0989100f7ef181673141fdece5a5ca0441910e7d43525b6cdd210b2b5a222da61b778b5f554#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内蒙古2020:市盟经济发展
与财政收支
(第八十九期)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其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内蒙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下辖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9个地级市以及阿拉善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3个盟。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全区可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区域经济差异明显,蒙中地区的“呼包鄂”经济带依托交通干线、黄河沿岸和资源聚集地,系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域竞争力强;蒙东、蒙西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相对落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陆域面积在全国各自治区份排名第三。由于其狭长和辽阔的地理区划结构,内蒙古自治区内东西部差异较大,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区内资源禀赋优越,尤其是煤炭、稀土矿产能源资源储量位于全国首位。由此,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
2021年1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0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进行发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73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67亿元,比上年下降0.9%。2020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51.3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税收收入1457.8亿元,减少81.9亿元,下降5.3%;非税收入593.5亿元,增加73.5亿元,增长14.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68.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3亿元,增长3.3%,增幅高于年初预期0.3个百分点。总的来看,2020年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从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来看,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97元,比上年增长3.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94元,比上年下降4.6%。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53元,比上年增长1.4%。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4888元,增长1.8%;经营净收入7697元,下降3.1%;财产净收入2366元,增长0.9%;转移净收入6401元,增长6.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88元,下降5.9%。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7元,比上年增长8.4%。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353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8828元,增长9.4%;财产净收入498元,下降4.7%;转移净收入3888元,增长10.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94元,比上年下降1.6%。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0%,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分别比上年提高1.7个和3.4个百分点。
图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一、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盟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GDP规模来看,内蒙古自治区12个市盟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鄂尔多斯市的GDP规模为3579.81亿元,稳居全自治区第一位,包头紧随其后,GDP规模为2753.03亿元,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市GDP位居第三,规模与包头市很接近,为2743.72亿元。这三个市的GDP规模远高于自治区内其他市,同时也是全自治区仅有的三个GDP规模超过2000亿的市。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4-6位,GDP规模在1000-2000亿元之间,分别为1406.84亿元、1222.62和1185.86亿元。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位于第三梯队,分列7-9位,GDP规模集中在700亿元左右,分别为769.09亿元、740.14亿元、721.18亿元;兴安盟、乌海和阿拉善盟位于第四梯队,分列10-12位,GDP规模集中在500亿元以下,其中阿拉善盟最低,仅仅为256.43亿元,与GDP规模位居第一的鄂尔多斯相比,差额高达3323.38亿元。从2020年GDP增速来看,内蒙古自治区12个市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各市盟2020年全年GDP增速除了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和巴彦淖尔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兴安盟(5.36%)、锡林郭勒盟(5.17%),远高于其他市盟。其次是赤峰(3.23%)、阿拉善盟(3.2%)、,这2个市盟的增速均超过了3%,其次是包头(2.6%)、乌兰察布(2.28%)、乌海(2.21%)。以上7个市盟GDP增速均超过全自治区GDP增速(0.86%)。增速较低的是鄂尔多斯(-1.98%)、呼和浩特(0.33%)、通辽(0.74%)、呼伦贝尔(-1.75%)、巴彦淖尔(-0.12%),这5个市盟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自治区0.86%的平均水平(见图2)。

图2: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人均GDP来看,内蒙古人均GDP为6.84万元,低于全国同期人均GDP(7.24万元)。2020年各市盟人均GDP(按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自治区同期水平的有鄂尔多斯(16.93万元)、包头(9.65万元)、呼和浩特(8.93万元)、锡林郭勒盟(7.94万元)、乌海(9.95万元)和阿拉善盟(12.29万元)这6个市盟。市盟人均GDP较低的是巴彦淖尔(5.16万元)、呼伦贝尔(4.63万元)、赤峰(4.07万元)和通辽(4.07万元),位于4-6万元之间;更低的是乌兰察布(3.96万元)、兴安盟(3.4万元)(见图3),不足4万元。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兴安盟,人均GDP差距达3.98倍,各市盟间人均GDP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3: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人均GDP
(二)各市盟GDP占比
从2020年各市盟GDP占比来看,各市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高的鄂尔多斯(20.62%)、包头(15.86%)和呼和浩特(15.8万元)占全自治区GDP的50%以上,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呼和浩特(15.8%)排在第二十五位。全国最高的是长春(53.9%)和银川(50.1%),其均超过了50%;最低的是济南(13.9%)和南京(14.4%),均不足15%,而这两个省会城市也是被同省的地级市苏州和青岛在GDP上长期领先。
排名第4-6位的是赤峰(8.1%)、通辽(8.8%)和呼伦贝尔(6.83%),在全自治区处于中间水平;GDP占比较低的是锡林郭勒盟(4.43%)、巴彦淖尔(4.26%)、乌兰察布(4.15%)、兴安盟(2.41%)、乌海(2.36%)、阿拉善盟(1.48%)(见图4),这也反映出了内蒙古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图4: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GDP占比
二、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盟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盟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鄂尔多斯,为464.9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400亿元的地区;其次是呼和浩特,为217.1亿元,排名第二位;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兴安盟,仅为50.27亿元(见图5)。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兴安盟,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25倍。

图5: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兴安盟(16.9%),其次是乌海(16.2%)。增速最低的是鄂尔多斯(-7.2%),另外。包头(-4.4%),呼伦贝尔(-4.96%)是全自治区增速为负的城市(见图5)。
(二)各市盟财政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盟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阿拉善盟(22.8%),其次是乌海(13.17%);最低的是包头(5.27%),不足6%。有5个市盟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自治区各市盟的平均水平(10.25%)(见图6)。
图6: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盟财政收入结构
首先,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规模来看,各市盟差距明显。其中,鄂尔多斯税收收入(350.30 亿元)和非税收入(114.60 亿元)规模均居第一位,且远高于其他市盟;呼和浩特的税收收入(179.60 亿元)和非税收入(37.50 亿元)规模居第二位;阿拉善盟的税收收入(21.32 亿元)和乌海的非税收入(9.43 亿元)规模最小(见图7)。
图7: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税收与非税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其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很大。其中,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乌海(9.37%);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兴安盟(246.32%),与其他市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12个市盟中,有8个市盟的税收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其中,兴安盟的税收收入下降最为显著,为-3.7%;只有鄂尔多斯的非税收入增速出现负增长,为-8.25%(见图7)。总体来看,在税收收入增速下降的地区中,巴彦淖尔和兴安盟的非税收入增速上升非常快,但通辽的非税收入增速上升却较为平稳。
再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负担率来看,各市盟也存在差异。在12个市盟中,税收负担率最高的是乌海(10.87%)、鄂尔多斯(9.79%)和锡林郭勒盟(7.8%),税收负担率最低的是包头(4.05%)、通辽(4.47%)、乌兰察布(4.77%)、呼伦贝尔(4.87%)和兴安盟(4.82%),均不足5%;非税负担率最高的是阿拉善盟(14.48%),超过了10%,其他地区非税负担率均未超过10%,非税负担率最低的是包头(1.22%)和呼和浩特(1.37%),均不足2%(见图8)。

  图8: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税收与非税负担率
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是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税收收入占比越高,意味着财政收入质量越好,因为与非税收入比较,税收的法定性、规范性更强;同时,经济增长会在税收上得到更多的体现,也是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1个市盟中,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呼和浩特(82.73%)、乌海(83.54%)在80%以上,鄂尔多斯、包头、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巴彦淖尔这6个地区的财政收入质量超过全自治区的平均水平(67.3%);兴安盟(40.06%)、阿拉善盟(36.47%)在40%左右,远远低于全自治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质量较差(见图9)。

图9: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盟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盟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鄂尔多斯,为663.7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600亿元;其次是赤峰(614.42亿元),这两个市盟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600亿元;位列后两位的是乌海(113.22亿元)、阿拉善盟(110.73亿元),均不足200亿元(见图10)。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阿拉善盟,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4.99倍。

  图10: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赤峰(12.7%),紧跟其后的是乌海(10.5%),两个市盟均超过10%。增速最低的是阿拉善盟(-1.2%);有4个市盟超过了全自治区(4.51%)的平均增速,仅有阿拉善盟的增速为负值(见图10)。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在12个市盟中,呼和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兴安盟、乌海、阿拉善盟6个市盟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6个市盟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通辽(0.8%)和巴彦淖尔(1%),这个市盟的差距在1%左右,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兴安盟(-14.3%)和鄂尔多斯(12.9%),这2个市盟的差距均超过了10%,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11)。
图11: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各市盟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盟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赤峰(496.24亿元);其次是呼伦贝尔(387.82亿元);乌兰察布(331.09亿元)、通辽(309.5亿元),这4个市盟财政收支差额超过300亿元;而阿拉善盟(52.27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小,不足100亿元,最大的赤峰和最小的阿拉善盟差距达到了2.8倍(见图12)。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最高的是鄂尔多斯(70.05%),超过了70%;其次为阿拉善盟(52.8%)、呼和浩特(49.82%)和乌海(47.71%),均超过了40%,并且也只有这四个市盟的财政自给率是高于全自治区财政自给率(38.94%)的平均水平;最低的是乌兰察布(14.54%)。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阿拉善盟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8倍(见图12)。
图12:内蒙古各市盟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0年内蒙古12个市盟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持续回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从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经济发展来看,2020年,全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深化供给侧改革,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上加大力度,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的生产,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市场信心不断提升。“呼包鄂”三市经济规模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在全区仍处于首位。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各盟市均存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对传统资源型产业依赖度高的问题,在主导产业供需调整、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地区经济持续面临波动压力。分季度看,一季度GDP下降5.8%,上半年下降3.8%,前三季度下降1.9%,全年增长0.2%。特别是农牧业、工业增势较好,部分经济指标年内由负转正,为经济实现正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财政收入来看,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1.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5.2%,超过了年初提交人代会审查的预算草案报告中1950亿元的预计收入数。其中,税收收入1457.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各市盟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总体序列与经济总量比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系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同,税收形成能力不一。财政收入逐月好转,总体呈现一季度大幅下降、二季度触底回升、三季度波动收窄、四季度持续向好态势,全年超收101.3亿元。
从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财政支出来看,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68.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3亿元,增长3.3%,增幅高于年初预期0.3个百分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加大对旗县“三保”投入力度,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区旗县级支出3175.1亿元,增长5.9%,高于全区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
(二)对策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不再延续的政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稳定市场预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成本更低。支持企业上市和扩大债券融资。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地、用工、物流等实际困难。着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应急装备、农牧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智慧园区。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层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提升政府投资基金使用效率。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建立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全面提升地方金融监管水平,清收处置不良资产,防范交易场所、小贷公司、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加强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监测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着力推进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合作共建园区,权益分享、税收分成。建设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东部盟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转型,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统筹全区口岸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推进满洲里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推进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扎实做好2021年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一是推进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快推进分领域自治区与盟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健全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强化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规范和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要素和规则,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深入推进预算公开。二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探索开展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提前做好债券项目储备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着力解决“资金等项目”问题,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探索建立债券资金管理红黑名单制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与以前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支出情况挂钩。根据各地债务风险情况明确使用自有财力偿还法定债务比例,适度压降法定债务规模。大力推进政府债务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规范、防风险。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四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坚持预算法定,强化制度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间批复下达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增强直达机制的政策效果。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做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涉企财政资金管理。支持产业发展,努力培植税源。支持税务等执收部门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同时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举措,严禁收取过头税费和虚收空转。五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等经费标准,严控“三公”经费。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推动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政府采购、资产配置使用等方面,做到厉行节约。实施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加强新增支出审核。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各市盟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3.新世纪评级.内蒙古自治区及下辖各盟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2020-12-09.

作者:谷承锦,河南周口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税务专硕,在《陇东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4项,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铜奖,考取证券从业、初级会计等资格证书。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内蒙古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703_164057408980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