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463
  • Tax100会员 32561
查看: 405|回复: 0

江苏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38

2020税务高考

2021-12-27 10: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江苏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18 06:3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485351&idx=1&sn=8b22a42c138aa31ccb85b5602d41c042&chksm=c0989f99f7ef168fc2aaaf93f6da3ca8d00449c01680824496b4a170460e559a95cbcadee54b#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江苏2020:各市经济发展
财政收支

(第六十三期)
江苏省,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并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人均GDP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以及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江苏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省经济运行加快恢复,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江苏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6.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44226.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3955.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44.4%:51.3%调整为4.4%:43.1%:52.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从全国排名来看,江苏省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广东省(11076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就江苏省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江苏省财政收入累计增幅由年初的1.8%下探至一季度末的-9%,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以及经济加快恢复,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向好,二、三、四季度末分别达到-2.8%、1.0%和2.9%。2020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也是继2015年突破8000亿元后再次跨上一个千亿元台阶。其中,税收收入7413.9亿元,增长1.0%,非税收入1645.1亿元,增长12.5%。加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收入总量为16099.2亿元。2020年前11个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35.4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江苏省2020年财政收入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12922亿元)。
就江苏省财政支出情况来看,2020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82.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8%,教育支出增长6.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8%。加上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1715.2亿元后,支出总计15397.7亿元。2020年全省安排直接用于疫情防控支出209.9亿元。江苏省2020年财政支出仍是仅次于广东省(17484.7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全省共设有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和宿迁13个地级市,总面积达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截至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其中城镇人口5698.23万人,城镇化率达70.61%。目前,按地理位置将江苏省划分成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部分。苏南即江苏南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镇江,这五市均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苏中即江苏中部地区,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这三市也均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南通是中国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包括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其中,盐城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见图1)。

图1:江苏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运行数据的发布,通过对数据指标加以对比分析来反映全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支变化,更加深刻地反映江苏省经济财政发展的内在特征,助力全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江苏省各市2020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GDP规模来看,各地级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分区域来看,苏南5市中,GDP规模最高的是苏州为20170.5亿元,首次突破20000亿元大关,并稳居全省第一,比南京高出5352.5亿元。南京位居第二为14818.0亿元,并首次跻身中国大陆经济十强市,最低的是镇江为4220.0亿元;苏中3市中,南通最高为10036.3亿元,并且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泰州最低为5312.8亿元;苏北5市中,最高的是徐州为7319.8亿元,最低的是宿迁为3262.4亿元。整体来看,GDP规模最高的苏州和最低的宿迁,差距达6.2倍。值得一提的是,这13个市GDP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全部入围全国GDP百强市。
从2020年GDP增速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省GDP增速仅为3.7%,不过各市全年GDP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有4个市GDP增速超过全省,分别是南通(4.7%)、南京(4.6%)、常州和宿迁(4.5%)。虽然宿迁GDP规模最低,但是其GDP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是因为宿迁2020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399.4亿元,实现增加值742.0亿元,增速连续三个月位居全省首位;除无锡的GDP增速(3.7%)与全省相等外,剩下的8个市均低于全省,分别是泰州(3.6%)、扬州、盐城和镇江(3.5%)、苏州和徐州(3.4%)、淮安(3.2%)、连云港(3.0%)(见图2)。

图2:江苏省各市2020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0年各市GDP占全省比重来看,占比超过10%的仅有3个市,其中苏州占比最高为19.3%,接近1/5,南京为14.2%,比苏州低出5.1个百分点,无锡为11.8%;占比在5-10%之间的有6个市,分别是南通(9.6%)、常州(7.5%)、徐州(7.0%)、扬州(5.8%)、盐城(5.7%)、泰州(5.1%);占比不足5%的有4个市,分别是镇江(4.0%)、淮安(3.8%),连云港和宿迁最低仅为3.1%,这4个市的占比合计为14%(见图3),远低于一个苏州市。分区域来看,苏南5市GDP占比高达56.8%,苏中3市为20.5%,苏北5市仅为22.8%,反映出各地级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
图3:江苏省各市2020年GDP占比
二、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地级市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苏州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为2303.0亿元,宿迁最低为221.2亿元,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10.4倍。分区域来看,苏南5市财政收入规模为5944.7亿元,苏中3市为1351.8亿元,苏北5市为1612.5亿元,苏中和苏北的财政收入规模合计也不足苏南的一半,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有7个市的增速超过了全省(2.9%),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常州和盐城为4.5%,最低的是南通为3.2%;除了徐州和全省财政收入增速相等外,剩下的5个市均低于全省,其中连云港的增速最低仅为1.1%(见图4)。

  图4: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来看,仅苏南2个市超过全省财政负担率(8.8%),最高的仍是苏州为11.4%,其次是南京为11.1%。一般来说,GDP规模较大,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剩下的11个市均低于全省财政负担率,分别是苏南地区的无锡(8.7%)、常州(7.9%)、镇江(7.4%),苏中地区的泰州(7.1%)、南通(6.4%)、扬州(5.6%),以及苏北地区的连云港(7.5%)、宿迁(6.8%)、盐城(6.7%)、徐州和淮安(6.6%)(见图5)。

图5: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财政收入结构
从2020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规模来看,最高的依旧是苏州分别为2005.1亿元、297.9亿元,远高于其他12个市;其次是南京,税收收入规模为1395.6亿元,非税收入规模为242.1亿元;税收收入规模最低的是连云港为189.0亿元,非税收入规模最低的则是宿迁为32.0亿元;从2020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来看,各市非税收入增速差异较大。其中,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宿迁为5.9%,还有3个市的税收收入出现负增长,分别是镇江为-0.8%、连云港为-1.2%、淮安为-1.3%且为全省最低;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苏州为29.1%,最低的是宿迁为-5.8%(见图6)。

  图6:江苏省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税收和非税负担率来看,各市税收负担率差异较为明显。其中,税收负担率最高的是苏州为9.9%,最低的是扬州为4.4%,两市相差5.5个百分点;各市非税负担率差异较小,均不超过2.0%。其中,最高的是镇江为1.8%,最低的是宿迁为1.0%,两市相差仅有0.8个百分点(见图7)。

  图7:江苏省各市2020年税收与非税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各市的差异明显,不过各市财政收入质量均保持在75.0%以上。苏州(87.1%)、宿迁(85.5%)、南京(85.2%)、常州(84.7%)、无锡(82.7%)这5个市的财政收入质量超过全省(81.8%)。其中,苏州、宿迁、南京、常州4市超过全国财政收入质量(84.4%);除了南通和全省财政收入质量相等外,徐州(79.0%)、扬州(78.4%)、淮安(78.2%)、泰州(77.2%)、连云港(77.1%)、镇江(76.1%)、盐城(75.1%)这7个市低于全省(见图8)。

  图8: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苏州财政支出规模最高为2263.6亿元,其次是南京为1754.6亿元,镇江最低为498.9亿元,苏州与镇江两市财政支出规模差达1764.7亿元。分区域来看,苏南5市财政支出规模为6460.3亿元,苏中3市为2376.5亿元,苏北5市为3591.9亿元,苏中、苏北两区域财政支出规模合计为5968.4亿元,与苏南的差距不大,远低于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见图9)。

图9: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间差异明显。其中,有5个市的增速高于全省(8.8%),宿迁的最高为16.6%;剩下的8个市均低于全省财政支出增速,泰州的最低为5.6%。最高的宿迁与最低的泰州财政支出增速相差11个百分点(见图9)。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相对于财政支出增速而言,各市间的财政收入增速差异较小。总的来说,这13个市的财政支出增速均在财政收入增速之上。两者差距(财政支出增速-财政收入增速)最小的是苏州为2.0%,其次是南京为2.2%、泰州为3.0%,这三市的差距均在4%以下,财政收支增速较为平衡;两者差距最大的是宿迁高达12.5%,并且是唯一一个差距突破10%的市,剩下9个市的差距均在4%-8%之间,财政收支增速相对而言不够均衡(见图10)。

图10: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从2020年各市财政收支排位来看,各市排位变化不大。其中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徐州、淮安、连云港这7个市的财政收支排位未发生变化;常州、盐城、泰州、扬州、镇江、宿迁这6个市的排位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变化不大,表现为常州与盐城易位、泰州与扬州易位、镇江与宿迁易位。其中常州、泰州、镇江财政收入排位高于财政支出排位,这3个市相当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盐城、扬州、宿迁财政支出排位高于财政收入排位,这3个市则相当于“享受”了其他市所做出的“贡献”(见表1)。
表1: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与财政自给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来看,盐城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大为574.1亿元,超过了500亿元。还有两个市的财政收支差额超过400亿元,分别是徐州为476.3亿元、南通为441.2亿元;苏州的最小且为负值仅有-39.4亿元,最大的盐城与最小的苏州差距达到613.5亿元。按区域来看,苏南地区财政收支差额为515.6亿元,苏中地区为1024.7亿元,苏北地区为1979.4亿元。从2020年财政自给率来看,超过全省财政自给率(66.2%)的4个市均来自苏南地区,最高的是苏州财政自给率高达101.7%,其次是南京为93.3%、无锡为88.5%、常州为84.7%;剩下的9个市的财政自给率均低于全省,最低的是宿迁仅为37.5%,最高的苏州与最低的宿迁之间差距达到了2.7倍(见图11)。总的来说,苏北地区的财政收支缺口最大,财政自给率水平低,南强北弱现象十分明显。

图11:江苏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江苏省2020年各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状况。区域间发展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苏南实力强,苏中其次,苏北相对较弱。不过总的来说,全省发展趋势向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从江苏省2020年经济发展来看,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59384.3亿元,苏中为21397.4亿元,苏北为23838.0亿元,苏南地区生产总值是苏中、苏北的两倍之多。就产业结构而言,有11个市(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徐州、盐城、宿迁、淮安)均呈现“三、二、一”产业格局,还有2个市(泰州、连云港)呈现“二、三、一”产业格局。总的来说,这13个市经济实力虽存在差异但发展较为协调,各市GDP规模也都突破了3000亿元,均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市。
从江苏省2020年财政收入来看,苏州财政收入占各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5.8%,超过了1/4,其次是南京占比为18.4%,无锡占比为12.1%,这3个市占比之和为56.3%远高于剩下10个市占比之和。除了苏南3市(苏州、南京、无锡)剩下的10个市财政收入差距不大。各市非税收收入增速变化幅度较大,税收收入增速变化幅度相对来说较为平稳,财政收入质量均高于75%,财政收入结构也比较稳定。
从江苏省2020年财政支出来看,苏州财政支出占各市的比重为18.2%,其次是南京为14.1%,剩下的11个市所占比重均不超过10%。就各市财政收支差额而言,占各市财政收支比重最大的苏州,其财政收支差额最小且财政自给率最高。除了苏南地区,其他各市的财政收支差额相对较大,财政收支缺口最大的是苏北地区的盐城,其财政自给率仅次于宿迁在全省排名第12。未来应着力保证苏中、苏北地区的财政收入,提高财政自给率,缩小各市的财政收支差距。
(二)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至2025年年底,全省人均GDP超过15万元,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更加充分有质量;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在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发挥重要战略枢纽作用等。基于“十四五”规划的良好预期,作为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江苏省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的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功能,积极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支持紫金山、姑苏、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南京立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提升苏州科技竞争力。推动“南通制造”向“南通智造”转型,支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推动各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支持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和市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海门临江新区、启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鼓励南通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省向海发展战略,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以“大通州湾”思维系统推进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聚力建设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加快连云港高质量推进“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支持其构建海陆空一体、客货运齐备的口岸开放体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田园乡村,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南沿江、宁淮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合新铁路及张皋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加密近洋航线,优化远洋航线,加快打造海陆空综合性立体化国际国内运输大通道,大力发展江海、铁水、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
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收支管理,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要保证财政收入并做好收入执行分析。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密切关注财税政策动向和宏观经济走向,加强经济发展运行情况分析,及时掌握实体经济、企业经营与税源结构变化趋势,坚决防止财政收入出现大的波动。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从严控制非必要、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规模,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压减要求,节约资金用于保障“六稳”“六保” 等重点支出,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三是要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调研,坚决推动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活市场活力,稳定财政收入增长基础。四是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更好贯彻国家和省战略部署,体现政策导向。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
文章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及其各市财政、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江苏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作者:钟铭,江苏南京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西部财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研究》等2项课题研究,考取初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现通过税务师2门科目考试。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江苏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908_164057398405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