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822
  • Tax100会员 32555
查看: 345|回复: 0

福建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6336

2020税务高考

2021-12-27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公众号文章
公众号名称: 兰财税海研语
标题: 福建2020: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17 06:30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IwNTIwMQ==&mid=2247485341&idx=1&sn=9c656fa9e4ca642febcf3bad5ddeebeb&chksm=c0989fa3f7ef16b56ddf58833d33fc153ffaec7d85ab1afd29f9fedd9230a0aa605f81354e91#rd
备注: -
公众号二维码: -
福建2020:各市经济发展
财政收支
(第六十二期)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疫情与战“疫”是贯穿2020年的主线。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风险危机面前,福建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企稳回升。为恢复经济创造了条件,有力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202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一产业增加值273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328.80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2.78亿元,增长4.1%。总的来看,2020年全省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从全国GDP排名来看,福建省2020年GDP排名全国第7位,较2019年排名上升了1位。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广东(110760.94亿元)、江苏(102700亿元)、山东(73129亿元)、浙江(64613亿元)、河南(54997.07亿元)、四川(48598.8亿元)。
“十三五”期间,就福建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总体上来说比较稳定,2016年为7.2%,2020年的6.2%,下降了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49.6%下降到2020年的46.3%,“十三五”期间下降了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6年占比为43.2%,到2020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为47.5%。这也验证了福建省近些年来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二三产业并重的发展趋势。
就福建省财政收入情况来看,2020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51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3078.96 亿元,增长0.9%。累计增幅比1-11月提升1.7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增幅逐渐降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发挥效果,企业复工复产经济运行逐步恢复,财政收入在4月份“触底”后,降幅逐月收窄,并于12月实现正增长。税收收入为2141.52亿元,同步下降2.9%。非税收入为937.44亿元,增长11.8%。
就福建省财政支出情况来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5214.61亿元,增长 2.7%。顺利完成全年支出正增长目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较上年同期回落5.3 个百分点。为了落实“六稳”、“六保”等要求,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充分保障。2020年民生相关支出3919.38亿元,占比75.2%,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从支出科目看,扶贫支出累计增长17.5%,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增长35.1%,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长13.0%,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19.8%,公共卫生支出增长72.1%。
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分别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和南平。福建是东部沿海省份中地级行政区划数量最少的,东部各省地级行政区划数量为:辽宁(14个)、河北(11个)、山东(16个)、江苏(13个)、浙江(11个)、广东(21个)和福建(9个)。福建地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与吉林、贵州两省并列,位居全国第21位,属于市州相对较少的省份。截至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50%。同时截至到2019年,福建省年末常住人口在东南沿海省份中也是最少的。除福建之外东南沿海省份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辽宁(4352万人)、河北(7592万人)、山东(10070万人)、江苏(8070万人)、浙江(5850万人)和广东(11521万人)。福建省总面积12.13万平方公里,与之最接近的就是江苏的10.72万平方公里和浙江的10.55万平万公里,但人口上和江苏、浙江相比差了4073万人、1877万人。在人口、面积相比之下,福建的发展势头很猛。根据区域划分,闽南有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经济较为发达,故有闽南金三角之称。其中泉州是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20年泉州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其发展速度经常处于领先地位。厦门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经济发展保持高效率,厦门市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但是2020创造出了全省14.5%的GDP、26.2%的财政收入和近50%的外贸进出口。闽东有福州、宁德两地,其中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紧随泉州之后。闽中有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闽北有南平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闽西有龙岩。(见图1)。

图1:福建省行政区划图
一、福建省各市2020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0年GDP 规模来看,省内各市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福州和泉州作为第一梯队,全省只有这两个城市GDP超过了10000亿元,泉州(10158.66亿元)和福州(10020.02亿元),最为关注的就是福州,2020年GDP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作为第二梯队的厦门和漳州,GDP都超过了4000亿元,其中厦门(6384.02亿元)、漳州(4545.61亿元);作为第三梯队的五个地级市其GDP规模均超过了2000亿元,其中龙岩(2870.9亿元)、三明(2702.19亿元)、莆田(2643.97亿元)、宁德(2619亿元)和南平(2007.4亿元)。这五个地区中除了南平市之外,其余四市的GDP规模比较集中,之间的差额也不是很悬殊。
  但是省内GDP规模最高的泉州(10158.66亿元)和最低的南平(2007.4亿元)两者相差了8151.26亿元,差额超过了宁夏(3920.55亿元)、青海(3005.92亿元)、海南(5532.39亿元)和西藏(1902.74亿元),反映了省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的程度。“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要注重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各市的优势,因地制宜来缩小省内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2020年GDP增速来看,福建省9个地级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漳州市的GDP增速为负增长,其余8个地级市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宁德市GDP增速最快,达到了6.0%,2019年GDP增速也是领跑全省。原因可能在于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宁德市超百亿工业企业数量占居全省比重达20%,仅次于福州、厦门。据统计,2020年宁德市工业增加值1089.0亿元,同比增长7.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除了宁德市,还有4个地级市GDP增速超过了全省,分别为福州(5.1%)、厦门(5.7%)、龙岩(5.3%)和三明(4.1%)(见图2)。

图2:福建省各地级市2020年GDP及增长率
从2020年人均GDP来看,福建省人均GDP为11.05万元(按2019年末常住人口3973万人计算)。超过了全国同期人均GDP(7.24万元)。2020年各地级市人均GDP(按照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期同期水平的有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厦门(14.88万元)位列省内第一,福州(12.85万元)位列全省第二,泉州(11.62万元)位列全省第三,龙岩(10.87万元)位列全省第四,三明(10.43万元)位列全省第五,莆田(9.09万元)位列全省第六,宁德(9.0万元)位列全省第七,漳州(8.81万元)位列全省第八,人均GDP排名末位的是南平7.46(万元)。但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全国水平(见图3)。

  图3:福建省各地级市人均GDP
(一)各市GDP占比
从2020年各地级市GDP占比来看,泉州(23.14%)领跑于全省其他的8个地级市,紧随其后的就是福州(22.82%),两者之间相差了0.32个百分点。处于第三梯队的五个地级市GDP占比差距较小,占比分别为莆田(6.02%)、宁德(5.97%)、龙岩(6.54%)、三明(6.15%)和南平(4.57%)。最高的福州和最低的南平之间相差5倍之多,和第二梯队的漳州相差2.24倍(见图4)。这也在另一个指标上说明了福建省地区间的发展不够平衡。

图4:福建省各地级市GDP
二、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及其规模
从2020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9个地级市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较大。其中厦门市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为783.9亿元,第一梯队中,只有福州财政收入规模超过了500亿元,为675.61亿元,泉州财政收入规模为454.04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只有南平一个地级市,为98.18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厦门和最低的南平之间相差了6.88倍。莆田(147.1亿元)和宁德(137.79亿元)这两市的财政收入规模不相上下。
从2020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来看,九个地级市中有宁德(8.6%)、三明(1.0%)、莆田(2.8%)、厦门(2.0%)、龙岩(1.9%)、福州(1.1%)、三明(3.2%)和南平(2.0%)七个地级市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宁德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内是最高的,宁德工业发达,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宁德的工业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2个地级市为负增长,分别为泉州(-0.8%)和漳州(-0.4%)(见图5)。 漳州主要是受企业所得税减收及土地增值税可清算资源减少的影响;泉州主要是受纺织鞋服、成品油、房地产、黑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税收减收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图5: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0年财政负担率来看,九个地级市中财政负担率(一般预算收入/地区GDP)只有2个地级市高于了全省平均财政负担率。分别为福州(6.74%)、厦门(12.28%)。剩余7个地级市的财政负担率均低于了平均财政负担率(6.35%),其中最低的为三明市(4.11%)。除了厦门、福州之外,其余市之间的财政负担率差距相对来说较小,之间的差距小于1.45个百分点(见图6)。
图6:福建省各市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财政收入结构
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规模来看,各市差距还是很明显。其中厦门市税收收入规模(592.74亿元)和非税收入规模(191.2亿元)均在全省排名第一。但是南平市税收收入规模小于100亿元,为58.7亿元。税收收入规模最高和最低的地区相差了10.1倍,高于省内各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相差的倍数。从2020年各市的财政收入质量来看,龙岩(59.79%)、南平(68.53%)和漳州(65.35%)三市的财政收入质量低于全国财政收入质量(69.55%)。这三市的非税收入大概是税收收入的一半,规模较大,因此拉低了这三市的财政收入质量。其余各市的财政收入质量均高于70%,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宁德(75.91%)、厦门(75.61%)两市的财政收入质量位列全省前两名(见图7)。财政收入质量越高,一般说来财政收入结构就越合理,财政收入来源就越规范。因此龙岩、南平和漳州在“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图7:福建省各市2020年税收和非税收入及财政收入质量
三、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
(一)福建省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厦门、福州和泉州三地位列全省前三名。省内财政支出最高的为厦门(976.9亿元),最低的为莆田(256.1亿元),两者之间相差720.8亿元,相差的倍数为3.81倍,小于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与最低地级市之间相差的倍数。龙岩、三明和南平三市财政支出规模均在330亿元左右。
从2020年财政支出的增速来看,福建省九个地级市财政支出均实现正增长,莆田(8.6%)、泉州(8.1%)、南平(7.2%)和厦门(7.0%)四市增速均在7%以上,三明(5.8%)、宁德(5.2%)增速相对来说比较靠近。增速最快的莆田与增速最慢的福州两者之间相差了8.55个百分点(见图8)。省内各市财政支出的增速不是很靠近,且有一定的差距。

图8: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支出及其增长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来看,二者的关联度不是很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只有福州和宁德两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率是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福州市财政收支增速之差最小,为1.05%;差距最大的是泉州,为8.9%。厦门(5%)、泉州(8.9%)、莆田(5.8%)、南平(5.2%)四市财政收支增速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反映出了财政收支的不均衡性(见图9)。

  图9: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支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从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来看,全省九个地级市中财政收支差额均为负,其中福州市财政收支的差额是最大,为274.59亿元。福州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积极性财政政策,疫情期间,统筹安排资金累计15.75亿元疫情防控资金等等原因造成了福州财政收支差额最大。财政收支差额最小的为莆田(109亿元)。经济总量、财政收支处于全省末位的南阳市,财政收支差额为234.6亿元(见图10),在全省排名第三。

  图10:福建省各市2020年财政收支差额
从2020年财政自给率来看,厦门(80.24%)位列全省首位,同时厦门财政负担率也排第一。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的经济发展稳居全省前三,财政实力也名列前茅。紧随其后的是福州(71.10%),2020年经济总量首次破万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很大,财政自给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高。但是省内各市财政自给率不均衡,宁德(38.61%)、龙岩(47.61%)、三明(33.21%)和南平(29.50%)四市的财政自给率在50%以下(见图11),说明这四市财政的状况较差,对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南平的自给率全省排名最后,并且南平各项指标省内排名大多靠后,因此“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要给予南平以帮助,南平要深度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助力经济的发展,缩小与省内各市的发展差距。

图11:福建省各市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福建省2020年九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上来看,在疫情的冲击下除漳州市之外,其他几个地级市经济财政较去年都实现了正增长,除南平市之外,经济增幅都超过了全国经济增长幅度。个别地级市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省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福建省2020年经济发展来看,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依然很强,而闽北经济发展相对来说就比较弱了。省内经济规模最大的泉州和最小的南平差距达到了5.06倍。福州和泉州的经济总量加在一起,就大致构成了福建省2020年经济规模的一半。福建各市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人口在东部省份中相对来说较少,经济发展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对资源的合理运用。
从福建省2020年财政收入来看,整体而言,九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大,但差距也很大。最高的福州675.61亿元,最低的南平98.18亿元。财政收入增速除漳州、泉州之外,均为正增长。福州受到了企业所得税减收及土地增值税可清算资源减少的影响,其财政收入的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泉州受到了纺织鞋服、成品油、房地产、黑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税收减收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2020年因为突发的疫情,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因此部分地级市财政收入的增速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速。相对而言,GDP规模较大的地级市,财政负担率也较高,同时财政收入质量也就越高。例如厦门市的经济总量全省第三,财政负担率和财政收入质量均为全省第一。总体来说,九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质量均超过了50%,财政收入结构的稳定性与规范性相对来说较好。
从福建省2020年财政支出来看,省内之间财政支出也存在着差距。9个地级市中,财政收入排名前三的福州,厦门,泉州三市财政支出超过了700亿元,漳州、宁德、三明、南宁财政支出规模比较集中,在340亿元上下,财政支出最少的就是莆田,规模小于300亿元。但莆田财政支出的增速为8.6%,全省排名第一。全省财政收支差额排名前5位的是福州、泉州、南平、三明和宁德,财政收支差额超过了200亿元。之后是厦门和龙岩,财政收支差额超过了150亿元,最后是漳州和莆田,财政收支差额在130亿元以下。财政收入较高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的财政自给率全省排名和财政收入规模全省排名一样,其中厦门的财政自给率高达80.24%,与之相比南平财政自给率低于30%,省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体现。
(二)政策建议
“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落实落细“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支持更大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完善新时代山海协作激励机制。深化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协作、生态协同保护 社会治理联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加快“百镇千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三明市聚力“四篇文章”,培育壮大财源。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不断夯实财源建设基础,促进财源建设提质增效。加大工业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三钢等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第二产业恢复增长,尽快扭转第二产业税收占比下降趋势。积极争取省级技改基金,支持市级重点工业企业技改、增产增效,夯实税收增长基础。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化管理,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泉州支持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经济。围绕科技创新超越和产业现代化发展超越,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布局,深化人才“港湾计划”,建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培育明星梯队企业、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高新企业。支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高新建链、产城融合发展。支持线上线下拓展产供销渠道,扩内需稳外贸,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促进内销外贸循环发展。南平发挥“绿”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是南平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要突出规范化经营,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强化行业自律,政企携手、干群合力,综合施策、源头治理,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为茶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突出品牌化发展,结合打响“武夷山水”品牌,大力推广生态茶园。运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逐链建立培育路径和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全力推进千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全域绿色食品”发展。宁德坚持促进产业结构发展。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构筑起宁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四梁八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宁德地区经济之所以不发达,缺电和交通落后是重要原因”“要抓这些基础建设,为今后经济的发展腾飞准备必要条件”的要求,持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莆田要立足港口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潮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全市大局,实现以港兴城、强产兴城。莆田港口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范围,扩大海丝沿线国家港口货物往来“朋友圈”,打造辐射南北区域、影响中西部省份的港口“经济圈”,让世界各地的货轮在莆田港口穿梭不息。漳州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漳州工业化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工业规模总量小、质量效益不高,产业发展不够是当前漳州发展的主要矛盾、工业支撑不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加快工业发展。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将人力物力财力往工业聚焦,资源匹配聚焦工业,实现工业投入产出最优化、最大化。抓大工业,就是要“抓大”工业,通过优化存量,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整合资源、引进资源,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体量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推进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能转换。龙岩创新驱动建设高水平城市。一是以创新路径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二是以创新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工业互联网、5G网络等建设与应用,实施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以创新办法提升发展增量。福州要继续保持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快速复苏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颜值宜居城市,打造升级版生态家园,持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加快数字厦门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勇于开拓创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动大数据在更多领域广泛运用。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福建省以及其各市州财政厅、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新世纪评级:福建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
3.关于福建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何嘉欣,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考取了初级会计等资格证书,现通过税务师考试两门科目。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文章:
  福建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
918_16405739750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