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449
  • Tax100会员 28066
查看: 318|回复: 0

政府的“紧日子”怎么过?有的支出要压减30%,有的却只增不减!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489
2020-6-6 06: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福州税务
标题: 政府的“紧日子”怎么过?有的支出要压减30%,有的却只增不减!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E2MjgyOQ==&mid=2650403765&idx=4&sn=264c6277e2414e13aeb6cfd7d14033f9&chksm=876821d7b01fa8c154d8fb02f0fd975390d2d76ca4b24288d26f308ad5a293d069f554994b7c#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6-05
二维码: -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8-10 16:16 编辑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掷地有声。
这紧日子,到底该怎么过?
小编特地翻了翻各地今年的预算草案报告
果然都对过紧日子作了安排。
来来来,简要看几个:


北京


  • 按10%的幅度压减部门非重点项目支出
  • 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 强化政府资产内部调剂调拨,推进大型设备共用共享
  • 凡是事前评估不通过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并将预算额度从预算单位收回财政部门
  • 建立全流程绩效监控体系


上海


  • 对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
  • 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重点支持,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
  • 进一步落实“先定政策再安排支出”“先有项目后安排预算”“先有绩效目标后编预算”
  • 项目预算公开的范围从市级部门扩大到区级各部门


   

广东


  • 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超过10%
  • 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的比例达到 80%,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度
  • 落实预算安排与项目入库率、绩效评价结果、审计意见、执行进度“四挂钩” 刚性约束机制,压减取消低效无效支出约20亿元
  

黑龙江


  • 省本级带头在上年压减10%基础上,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18%,公用经费压减15%,办公用房维修压减20%
  • 非特殊情况,不安排场馆建设支出
  

江苏


  • 省级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10%以上
  •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扩大预算评审及绩效评估覆盖面
  • 进一步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管理
  

  

四川


  • 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
  • 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
  

辽宁


  • 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平均压减15%
  • 低效无效支出一律削减或取消
  • 除民生保障、据实结算项目外,对进展缓慢或预计年底前不能全部支出的项目,一律压减
  

山东


  • 对日常公用支出、一般业务经费和发展类项目一律压减10%
  • 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压减20%
  • 对投向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不含政策性支出)压减30%,同时不再安排一般公务用车购置经费
  • 除危房外不再安排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支出


河南

  • 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
  

安徽


  • 省直部门项目支出中用于日常运转的经费平均压减5%
  • 公用经费在前两年已经压减的基础上,再平均压减5%
  • 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调剂事项
  

福建


  • 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压减5%的基础上,最低按5%比例进一步压减,总压减比例达到10%以上
  • 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加强对相关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不得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公务活动
  

江西


  • 省级一般性支出按照10%比例压减,市县一般性支出也要相应压减
  •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动态化常态化监管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咱百姓过好日子。

小编发现,各地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比如:

江苏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3%,农林水支出增长13.2%,教育支出增长6.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2%。

宁波今年农林水支出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9.9%。
  
深圳今年市本级教育支出增长18.2%;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3.1%;社会福利支出增长27.3%。
有人会觉得,政府过紧日子是应对当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临时之举。NO,NO,NO!

财政部部长刘昆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有人会问,近年来“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连年压缩,这过紧日子还有空间吗?

刘昆给出肯定回答,并指明了空间所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提质增效。

“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刘昆这样说道。
  
对于过紧日子,小编也专门请教了多位权威专家来支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真正过紧日子必须依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重点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应积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要树立一种绩效意识,培养一种绩效理念,并将这些化作一种绩效行动,最终养成全社会绩效自觉。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由于绝大部分财政支出都是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这部分支出不能随便减。压减空间主要在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行政性支出上。要压减这方面支出,从根源上讲就是要明确政府职能,把握好政府职能边界,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职能与人力、财力更加精准匹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政府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财政问责机制,落实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同时,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公共服务的标准科学化,建立可靠的政府服务“标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通过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筛选出优质项目,过滤掉低效项目,以是否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精准发力、以收定支,精准有效分配财政资源。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记者:董碧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